1. 首頁
  2. 園藝

園林園藝畢業論文

園林園藝畢業論文

作為園林設計的大學生,大家對園林設計概念有什麼瞭解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園林園藝畢業論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摘 要:本文根據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針對城市建築園林設計現存問題做以探討,供其同行參考。

關鍵詞:建築工;園林設計;概念

我國目前對建築園林設計要求城市生態環境、景觀風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改善和提高。“園林城市”建設是一個寵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學有效的規劃設計。

1 建立“園林城市”需要切實有效的規劃理論和方法

(1)“園林城市”建設規劃非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所能替代。

首先,當前城市總體規劃對綠化環境研究侷限在綠化用地系統,易忽視其它用地綠化環境。我國城市園林綠地相關指標均遠低於世界有關組織推薦的合理指標。鑑於我國城市用地緊張,城市內增避大片綠地是不可行的,為建立“園林城市”而佔用郊區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償失。因此,必須挖掘城市綠化空間潛力和提高綠地綜合效益。其次,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理論對城市綠地作為居民主要遊憩空間功能的認識不足。城區綠地的主要功能是調解城市生態環境和作為居民接觸自然的遊憩空間功能。我國絕大部分城市由於人口稠密,單純生態意義的綠地幾乎沒有。防護綠地在現實中常常成為附近大量居民散步遊憩區。

(2)園林綠化、城市規劃、環境工程等專業應加強相互滲透、協調。城市空間規劃時常出現以下現象:(1)綠化規劃設計缺乏藝術文化特色和供居民遊憩利用價值的植被空間;(2)囿於場地鋪裝圖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築立面裝飾設計,而缺乏環境保護規劃缺少對空間機能和綠化調節效益的考慮。

(3)現有城市規劃設計理論對城市居民室外休閒生活內容、規律和活動空間的研究不夠。當前,人們發展已改變原有單純的“家庭――工作單位”式空間流動模式,並熱切於走出居室、走向充滿綠色和陽光的大自然――遊憩、娛樂、運動和交流。加強對人類活動與城市環境相互影響機制的瞭解,加強對社會休閒生活與社會文化建設相互影響機制的認識,城市由物質文明觀念向生態環境、精神文明觀念轉變的人文主義思想。

(4)城市生態理論指導城市建設的可操作性較弱。城市(市區)是物質、能量、資訊交流最活躍和最開放的空間系統,人類現有的知識水平難以對其進行定量的研究把握(例如美國“第二生物圈”試驗失敗的結果,表明人類對生態的認識還很膚淺)

綜上所述,城市環境綜合建設需要探索和運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論和方法,對城市園林綠化、城市環境衛生、居民活動、景觀風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進行系統研究。

2 城市綠色空間系統概念的建立

我們認為城市綠色空間系統是以綠色植被為特徵,要求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陽光充沛、人與自和諧相處的人工自然環境,是城市居民進行室外遊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間系統。它具有以下涵義:

(1)可持續發展觀念:“綠色”作為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詞、被國內外普遍認可,相對於“森林”、“田園”等提法,確切地表明瞭現代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業、商業、基礎設施、交通、倉儲等城市設施集中的用地空間以外的開放型用地空間。

(3)人文主義思想;綠色空間系統包括綠化、自然環境和空間內人群行為的雙重意義。

(4)整體環境觀念:對城市環境各種要素(物質、形式、精神)的整體綜合研究。

a。物質要素――植物、陽光、空氣、水、設施、人;

b。形式特徵――形狀、大小、規模、質量、功能;

c。精神風貌――藝術、氣質、文化意韻。

(5)系統觀念:相對於現行城市綠地規劃理論中的“點、線、面”用地概念,針對城市空間不斷立體豎向發展的態勢,提出“點型、帶型、場型”空間概念。並將各種型別空間作為有機聯絡的大系統,綜合運作規劃學、園林學、環境學、建築學、生態學、行為學、社會學、美學、工程技術等學科理論知識,對城市空間進行系統研究和規劃設計。

3 城市綠色空間系統規劃是在城市發展戰略

城市總體規劃綱要指導下相對獨立的規劃體系,和城市總體規劃同步進行,與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環保環衛規劃、風貌特色規劃、城市設計構成互補關係。從宏觀到微觀可分為城市綠色空間系統規劃、綠色空間系列規劃和環境環境設計三個層次。每一層次含空間性質、功能、生態質量、綠化、環保環衛、人群行為、藝術特色、景觀風貌等研究。其規劃內容包括以下八個方面主要內容:

(1)制定城市綠色空間系統建設總體目標。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制定城市空間系統在不同發展時期的生態環境質量、綠化水平、社會服務、特色風貌等目標。藉助“3S”等新技術,在定性基礎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標體系具有可操作性。

(2)城市人群休閒行為的研究與預測。對城市居民和外來旅遊者,進行調研和趨勢預測:

①價值觀、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②人口規模、人口特徵(年齡、職業、性別、消費等);

③人群在城市綠色空間系統中流動、集散、停留時間等規律;

④休閒方式選擇與休閒文化取向。

(3)綠色空間序列規劃。對城市空間進行調整,形成“點型、帶型、場型空間”相結合的空間系統。綠色空間包括;公共綠地、城市濱水地帶、運動場、遊樂園、城市廣場、主要街道、大型建築庭院、居住區綠地、防護綠地、生產綠地等。規劃要從用地規模、空間規模、空間序列組織、空間視線、環境效益等方面綜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規劃。

(4)綠色空間功能規劃。綠色空間功能規劃包括生態效益功能、活動利用型別(遊憩、娛樂、運動、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群交通、文化藝術表述等各項功能。規劃要對城市各主要空間作出系統的主次功能認定。

(5)綠色空間系統特色風貌規劃。在總體特色風貌目標控制下充分考慮綠色主要空間進行藝術風格、文化主題等方面規劃。

(6)綠化規劃對“點、帶、場”空間進行全面的綠化指標控制。基於各空間功能、生態指標、建設條件確定各空間綠化指標時效要求。綠化指標包括綠化覆蓋率、綠地率、綠視率、鬱閉度、葉面積係數等。綠化規劃要對各主要空間植被特徵加以規劃定。

(7)空間環境規劃。對城市主要綠色空間環境的人口容量進行測算,制定小生態環境目標(空氣、溼度、溫度、土壤、塵、噪音、風等)和環境保護治理措施。

(8)論述城市綠色空間系統與區域生態系統的關係。城區與郊區綠地系統的協調關係,區域空間調節關係,休閒旅遊人口流動關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