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
學好語文找對方法是關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有關於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歡迎閱讀。
有關於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篇一:語文有哪些學習方法
(一)抓好預習環節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過程。有些學生由於沒有預習習慣,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似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1.預習的好處
(1)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2)有利於聽課時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裡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
(3)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於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鬆、有味,思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高。
(4)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著重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覆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2.預習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鑽深,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但對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估計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滅“攔路虎。”
(2)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方法,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嚐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4)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學習由預習、上課、整理複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缺了預習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環節的順利運轉。這些學生必須作好在短期內要多吃點苦的思想準備。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一點時間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也就會改變,就再也不需加班加點了。
3.預習的要求
(1)要注重講究實效,不搞形式。要根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不能顧此失彼。預習一般要安排在新課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這樣,印象會較深。新課難度大,就多預習一些時間,難度小就少預習一些時間。應重點選擇那些自己學起來吃力,又輪到講授新課的科目進行預習,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預習。某些學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預習下一週要講授的課程,以減輕每天預習的負擔。
(2)預習的任務是透過初步閱讀,先理解感知新課的內容(如概念、定義、公式、論證方法等),為順利聽懂新課掃除障礙。具體任務是:①複習、鞏固和補習有關已學的舊知識,找出新課中自己不理解的問題,並把理解不透的記下來。②初步弄清新課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這些知識內容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什麼?並找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和自己費解的地方。③預習時要看、思、做結合進行。看:一般是把新課通讀一遍,然後用筆勾劃出書上的重要內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應該認真想一想;需要記的就應該記下來。思:指有的時候要想,做到低頭看書,抬頭思考,手在寫題,腦在思考。做:在看的過程中,需要動手做的準備工作以及對課本後的練習題要進行嘗試性的做一做。問答題答一答。不會做,不會答可以再預習,也可以記下來。等教師在授課時集中注意聽講或向老師提出。預習以後,還要合上書本,小結一下。這樣做能使自己對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聽課環節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聽課是學生接受教師指導,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中心環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保證高效率學習的關鍵。聽課時,有的學生全神貫注,專心聽講;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錄音機,全聽全錄;有的邊聽邊記,基本上能把教師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有的以聽為主,邊聽邊思考,有了問題記下來;有的乾脆不記,只顧聽講;有的邊聽邊劃邊思考。思考時,有的思考當堂內容,有的思考與本課相關的知識體系,有的思考教師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與教師的思路比較。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聽好課的目的呢?總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帶著問題聽,聽清內容,記住要點,抓住關鍵,著重聽老師的講課方法與思路,釋疑的過程與結論。具體要求:
1.要充分認識老師在上課時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他在課堂中的分析講解遠比課後輔導要詳細得多,這也是學生自已看書無法比較的。課堂教學是老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一條最簡捷的路。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虛心向老師學習。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上好每一節課。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跟著老師的講課思路走,千萬不能思想開小差。如果在老師啟發下,自己有了比較好的想法,可以在筆記本上記下來,等下課後再去深入思考或請教老師和同學。總之,課堂上的“分心”,是學習的大敵。
3.聽課中可以嘗試在老師沒有作出判斷、結論之前,自己試作判斷、試下結論。看看自己想的與老師講的是否一致。找出對與不對的原因。
4.要力求當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質、內部聯絡及規律的思考過程。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當堂理解呢?在課堂上,你想的應與老師講的統一,你思考的問題應與老師講的問題統一。在教師的啟發下,你要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現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
方,應舉手提出問題。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時間解答你的問題,應繼續聽老師的講解。課後再去請教老師。
5.要跟著老師的思路跑。聽課是為了增長知識和發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識聽懂了就算課聽好了等同起來。高水平的聽課應該不僅注意老師傳授的具體知識,更應該注意老師講課的思路。追著老師的思路跑,目的在於把老師講課過程中運用的各種思維方式,思維過程搞清楚。學習老師是如何進行周密科學思考的,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學生不注意老師的講課思路,而偏重於記憶老師的推導,總結出來的公式或結論,認為這是聽課的主要目的。其實,這樣掌握的知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識。這種死知識忘得快,又不能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更談不上發展智力。
6.要抓住一節課的知識內容和學科特點的關鍵。知識內容的關鍵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關係式以及公式、定義。當老師講解這些關鍵知識時,你一定要特別注意,抓住不放。同樣,不抓住學科特點的關鍵學習,也會影響你的學習效果。實際上,各門學科的內容體系、發展思路、訓練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點。學習中非抓住這些特點不可。如物理、化學、生物課要特別注意觀察和實驗,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透過思考來掌握科學概念和規律。數學要透過大量演算,證明等練習獲得數學知識,培養出數學思維能力。語文和外語在聽課時,主要抓住字、詞、句、篇等方面的知識點,並且透過聽、說、讀、寫來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和文字。
(三)緊抓複習環節
複習是對前面已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再加工,並根據學習情況對學習進行適當調整,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因此,每上完一節課,每學完一篇課文,一個單元,一冊書都要及時複習。若複習適時恰當,知識遺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國的心理學家艾濱浩斯,透過實驗發現剛記住的材料,一小時後只能保持44%;一天後能記住33%;兩天後留下的只有28%;六天後為25%。所有的人,學習的知識都會發生先快後慢的遺忘過程。一些記性好的學生是因為能經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上進行復習,做到“每天有複習,每週有小結,每章有總結”,從而形成了驚人的記憶力。因此,很多學生對所學知識記不住,並不是腦子笨,而是不善於複習,或複習功夫不深。
1.複習的要求
(1)課後應及時把老師講的和板書的知識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裡過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後翻開筆記,查詢漏缺。
(2)看教材時,應邊看邊思,深思重點、難點。分析疑點、深化理解。
(3)看閱必要的參考書,充實課堂所學的內容。
(4)整理與充實筆記,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深化、簡化、條理化,並按規律去加強記憶。
(5)加強練習。練習一般應在複習後進行,也可邊複習邊練習。在複習過程中,加強練習,能提高複習效果。
(1)及時複習。當天學的知識,要當天複習清,決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帳”。否則,內容生疏了,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加倍時間重新學習。要明白“修復總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
事得多”。
(2)要緊緊圍繞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定律複習。思考它們是怎麼形成與推匯出來的?能應用到哪些方面?它們需要什麼條件?有無其他說法或證明方法?它與哪些知識有聯絡?透過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識。
(3)要反覆複習。學完一課複習一次,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複習一次。學習一階段系統總結一遍。期末再重點複習一次。透過這種步步為營的複習,形成的知識聯絡就不會消退。
(4)複習要有自己的思路。透過一課、一節、一章的複習,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寫成小結、列出圖表、或者用提綱摘要的方法,把前後知識貫穿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
(5)複習中遇到問題,不要急於看書或問人,要先想後看(問)。這對於集中注意力、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很有好處。每次複習時,要先把上次的內容回憶一下。這樣做不僅保持了學習的連貫性,而且對記憶有很好的效果。
(6)複習中要適當看點題、做點題。選的題要圍繞複習的中心來選。在解題前,要先回憶一下過去做過的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在這基礎上再做題。做題的目的是檢查自己的複習效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做綜合題能加深知識的完整化和系統化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獨立完成作業環節
獨立完成作業是深化知識,鞏固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複習與應用相結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學生沒有真正利用好這個環節。他們一下課就搶著做作業,作業一完,萬事大吉。更有些學生課上根本沒聽懂,下課後也不問,作業抄襲後向老師交差完事。其實,做好作業有以下意義:
1.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透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2.透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變換搞熟練。總之,有利於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
3.可以培養思維能力。因為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促使自己積極思考,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做完作業後,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為總複習積累資料。複習時,翻閱一下記錄的作業,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審題。審題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個題目,首先應判斷它屬於哪一類,難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題目的條件和要求。已知條件是什麼?從題目提供的資訊中還能挖掘出什麼條件?它的要求是什麼?同時要讓自己的思路順著題目的路子思考。透過思考、準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題目要求的結論是什麼。在審題過程中,還要注意哪些地方沒有直接用語言表示出來,而隱含在題目中的其他形式條件,即注意隱含條件的挖掘。
2.尋找解題途徑。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由因導果”,可以表述為:“已知→可知→可知……”,最後到達結論。第二種是“執果索因”,即結論←需知←需知←……”。這樣一層一 層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條件全部有了為止。這樣。已知條件和要求結論之間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種是對於一些比較複雜的題目,就需要我們用前兩種的綜合辦法,以儘量縮短條件與結論的距離。即一方面從已知條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間結果,另一方面根據題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間結果。需知與已知一旦統一,則可得到解題的途徑。
在尋找解題途徑中,要廣泛聯想與這些條件和結論有關的概念、公式、法則和方法等。聯想過去是否解過和與此相同或相近的題目。那時是怎樣解的?如果能聯想起有關的舊知識,即與此題相應的規律原理、原則、公式就會浮現在腦海中,使解題的思路更加開闊。聯想越廣,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題效果也越佳。
有時因為題目較複雜,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審題的過程畫成簡圖。這實際上是一個運用學過的知識,把題目加工、改造的過程。經過加工,思路明瞭,解題捷徑就會出現在眼前。
3.正確解題,經過①②兩個步驟,已經尋得解題的途徑,判定了解題的方案。但在實施時還要注意解題的保質保量。要做到這點,解題的步驟必須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書寫規範化,格式明瞭,表達準確。要做到這點,必須要有紮實的基礎。除此以外,在解題中,重要的知識點應寫出來,繁題要簡寫,簡題要詳寫。
4.注意檢查。就是回過頭來再檢查一遍,看看是否題目要求的解都求出來了,有沒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題目的要求,有沒有錯解。檢查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環。檢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檢查法。即從審題開始,一步步檢查。這種方法可以檢查出計算、表達上的錯誤。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樣。③代入法。將計算結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時,還要注意鍛鍊一題多解、一題多想。比較歸類的解題習慣,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認真記好課堂筆記
記筆記是為了學,為了懂,為了用。記筆記的原則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簡練明白,提綱挈領,詳略得當。難點不放過,疑點有標記。不亂,不混,條理明。對聯想、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記。筆記要留有空白處,便於複習時補缺。
筆記的主要內容有:
1.記講課提綱,解題思路,難於理解的重點及難點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體會。
2.老師解決問題時提出的觀點、論據與推導論證過程。精、巧、新的解題方法。
3.課堂上沒有解決的疑難。新知識和舊知識的聯絡或結合點。容易發生錯誤和混淆的概念。
4.記要點,書上有的不必多記,可在筆記上留下空白,課後補記或對照課本複習。
5.預習時發現的問題、體會,自己掌握不好的舊知識。
6.摘錄參考書上對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幫助的材料。
記筆記的好處有:
1.思想不易開小差,因上課時要邊聽邊記邊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強對知識的接受與理解。
2.記筆記要手、眼、耳、腦並用,使感覺器官和思維得到綜合訓練,提高學習能力.
有關於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篇二:學習語文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正確的學習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積極,才能有目的、有計劃、靈活有效地學習好新知識,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特別注重教給學生一些語文學習的好方法。對學生來說,應該掌握以下4個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1、預習課文的方法。預習課文是學生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它是指學生在學習新課前的初步自學,即在教師講授之前,按照一定要求獨立自學新課內容,做好上新課的準備。在預習過程中,我們採取由整體到區域性的學習方法。每學期之初,我們都要求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的編寫說明,讓他們明白編書的的指導思想、編排思路和學習任務,指導學生根據教材目錄自己編寫本冊教材的“知識結構圖”,以達到了解語文學科總體結構的目的。在每上一個單元前,要求學生根據單元提示瞭解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和學習要求,從而明確單元內每篇課文的學習重點,克服學習的盲目性。在學習每篇課文之前,我們都根據不同文體、不同寫法,指導學生有重點、有步驟地預習課文,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正確方法。預習一篇課文的步驟主要包括:精讀題目、通讀課文、閱讀註釋、完成預習題、嘗試作好學習筆記等。預習結束後,要求學生將自己的疑問記下來,以備課堂上重點解決。
2、正確的閱讀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正確的閱讀方法對學生理解課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首先教學生根據文體、課型的不同明確閱讀的目的和閱讀任務(主要環節包括掌握基礎知識、瞭解課文內容、歸納文章主題、分析寫作特點等)。然後教給學生閱讀一篇文章的大致步驟和具體方法(如速讀並瞭解大意、跳讀並理清結構層次、細讀並理解重點句段含義和歸納中心意思、精讀並分析寫
作特點等)。為了避免閱讀的盲目性,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佈置好閱讀作業。要教學生在閱讀中運用多種感官邊讀邊想邊寫,以提高閱讀效果。
3、記好課堂筆記的方法。記好課堂學習筆記,一方面有助於把握每堂課的學習重點,另一方面有助於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十分強調學生記好筆記。從升入初中的第一節課開始,教師就要注意告訴學生:記好筆記的重要意義、記筆記的方法等,並選一至幾課為例,讓學生明白記什麼、怎樣記。在此基礎上教給學生記好筆記的正確方法。只要教師督促學生堅持不懈地記下去,就一定能培養學生手腦並用、讀寫結合的良好學習習慣,並能促進學生良好自學習慣的養成。
4、進行總結與複習的方法。學會總結和進行復習也是學生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指導學生進行總結與複習時,我們主要以單元為基本單位,根據該單元的文體特點,引導學生總結課文共性,探索每篇課文的個性,使學生從各個方面、從對事物的對比辨析中認識事物的特徵,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透過對比求異,學生掌握了一些規律性知識後,再輔以練習進行“反三”地實踐,這樣應用知識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相應隨之提高。在總結和複習過程中,教師也要在教給正確方法的基礎上,教會學生進行自我檢測的方法,以牢固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
透過預習、閱讀、記筆記、總結和複習等方法的指導,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語文各環節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注意在教給學生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各自的學習特點靈活運用。同時,教師還要經常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其他的語文學習方法,並要求學生不斷總結經驗,創造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
有關於初中語文的學習方法篇三:最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無時無刻不能離開,你無時無刻不能不用。語文是關於語言理解和運用的課。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生活離得開嗎?各科的學習離得開嗎?語文是基礎課中的基礎。學好語文,是每個學生最優先考慮的問題,是各科學習的重中之重。
關於方法的知識,是最重要的知識。做任何事,方法好,可以事半功倍,方法不好,就會事倍功半。學好語文,也要講求最好的方法。語文學習重在薰陶漸染,貴在日積月累, 下面一些語文學習方法希望能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所幫助。
一、語文學習準備。
語文學習需要一些必要的準備,比如工具書等。作為一個初中生,身邊應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漢語成語小辭典》(以上三本工具書以商務印書館的為最好);除此之外,為便於學習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學生古漢語詞典》就更好了。語文學習過程中還要用好一些相關資源:語文課本、班級圖書角、學校圖書館、城市圖書館、家庭藏書以及網路資源、考試資源(考試是一段學習內容的'檢測和小結,考試過後同學們要及時發現知識漏洞,並把漏洞補上)等。
二、語文學習方法漫談。
1、 語文學習方法五原則
⑴ 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務遠,急於求成。每天,能認真地練幾十個字,每週能熟練地背幾首詩,仔細地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⑵ 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係,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⑶ 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⑷ 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⑸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云: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侷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2、 運用聯想和想象
聯想和想象伴隨學習語文的始終,聽說讀寫都離不開聯想和想象。例如,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聯想起我們學習過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淺草才能沒馬蹄”、“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還可以透過想象在頭腦再現文章的內容和情景。
3、 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活動
在學校裡,語文學習主要表現為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語文教材的學習。對教材中的文章,老師有老師的理解,老師的理解來自於教師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成年人的理解。老師的話也好,教參的話也好,都是一家之言。同學們可以有也應該有自己的理解,這理解之中融入了你們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是未成年人的理解,說不定你們自己的理解會更好。課堂上同學們如果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一定很高興,因為他希望與我們進行思想交流,心靈的溝通和智慧火花的碰撞。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既可以啟用同學們的思維,還可以鍛鍊你們的多種能
力。所以,同學們應該多思考,多提問,多研討,使課堂活動豐富多樣,精彩紛呈。
4、 養成自控式學習習慣
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語文學習尤其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完成;要用心聽講、作業書寫規範、獨立完成作業、主動制定學習計劃、多讀、多背、多思考、經常練筆、看報等。
5、 掌握兩種學習技能
第一,學會快速閱讀。閱讀技能並不是指能簡單地讀,而是指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閱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文章的不同的文體、內容、表現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多讀書,注意瞭解不同閱讀材料的特點和閱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並且有意識地加快閱讀速度,逐漸形成閱讀技能。
第二,作好筆記。作筆記是一種與動手相結合的學習行為,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是一種必須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學習筆記主要有課堂筆記、讀書筆記和複習筆記等。課堂筆記應注意結合課文對老師所講內容進行記錄,不能全抄全錄老師的板書,讀書筆記(後面還要重點介紹)應注意做好圈點勾畫,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複習筆記應注意做好知識的歸納整理,如經常讀錯的字音、寫錯的字形,常用文言實、虛詞等,理清知識結構和聯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論哪種筆記都要做好疑難問題的記錄,便於集中處理。
6、五遍讀書法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當然是一種泛指,強調書要多看,多讀,並非真的要讀百遍、看萬卷。不過,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讀幾遍,學習效果會更好。特別是,同學們使用的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讀三五遍並不多,而有的文章讀十遍尚覺得少。現向同學們推介一個“五遍讀書法”,以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遍,是指上課前對老師要講的課文先預習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課完了後,把課文再認真的研讀,並把老師講過的書上的內容複習一遍。
第三遍,是當學完一個單元之後,從單元第一課到單元最後一課仔細的看一邊遍。 第四遍,是當一本書全學完之後,結合教師的複習指導,把整本書再讀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後一遍,即在考試前幾天,與學習筆記和平時的單元檢測相配合,把課本粗略的翻看一遍,複習平時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重點、難點。
7、 陶行知“讀書十訣”
⑴ 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⑵ 勤,業精於勤,荒廢於嬉;
⑶ 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
⑷ 博,從精出發,博覽群書;
⑸ 問,不恥下問;(疑在悟前)
⑹ 記,多動筆墨,多記筆記;
⑺ 習,溫故知新;(聯絡自然)
⑻ 專,專心致志,專一博廣;
⑼ 思,多加思考,學以致用;
⑽ 創,觸類旁通,敢於創新。
8、 寫讀書筆記和製作卡片
寫讀書筆記有助於提高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水平,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應是從讀書(報刊)中引起的,離開了書,就成了別的文體。因此,筆記一般都要註明材料出處。
⑵最好一則筆記記一個問題,如內容和感想多,可寫成幾則,不要混在一起。這樣便於整理和以後使用。
⑶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不論大小均可寫成讀書筆記。但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願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引用的原文混雜在一起。
⑷筆記積累多了,最好能分類整理,編出目錄索引。
卡片是積累資料的一種有效手段,同學們應學會做好以下兩種卡片的製作。
一是文摘卡,主要摘錄名人名言、好詞佳段等,或是本人需要的有關內容,不摻雜自己的意見。
二是心得卡,主要是記載讀書心得,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讀書筆記,它偏重主觀感受,寫法也極為多樣,但總要從所看到的材料中引出來,所以也要註明出處。
當然,在實際運用中,同學們也可以把寫讀書筆記和製作卡片結合起來——不管怎麼樣,要用心去做,貴在堅持,其中自有樂趣,亦能在辛苦中體驗成功的感覺。
三、語文學習及備考。
第一部分:語言積累及運用
這一部分正如標題所言,重在積累,關鍵是運用。積累的內容包括:漢字的形音義,標點符號及詞語的使用,辨析並修改病句、擴充套件語句、壓縮語段、續寫句子,選用、仿用、變換句式,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使用常見修辭方法等。對於這一部分,同學們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學習,日積月累,定會得到高分。下面以字詞為例作簡要說明。
1 、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
2、可以把平時自己常易錯的字記錄在錯題彙集簿上,定時集中糾正,還可以進行形似字,同音字的組詞練習。
3、每學新課,先要將自己不會的詞語畫出來,透過查字典再結合語境理解詞語,不能死記硬背;在具體語境中有的詞義發生變化,一定要加強理解這部分內容。
4、課本中正文下面的註解及課後練習的詞語部分應是重點。
5、學習詞語應堅持“長流水,不斷線”,根據自己情況,每天都要學習和積累一定的詞語,到一定時期,特別是階段性考試之後,將還不熟悉的詞語用過篩子的方法挑出來,再次複習,直至越來越少。
第二部分:文言文學習
課前做好預習,即在教師講解之前,同學們應該藉助工具書和文章註釋,通讀全文,疏通文意,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系統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1、 誦讀
⑴ 讀準字音:
藉助文章註釋和工具書,讀準字音。特別要求掌握通假字、古今字、異讀 與破讀。
⑵讀準詩文的節奏。
要求在語言層面上通讀文言文,做到停頓正確。如司馬遷的《陳涉世家》中 “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和“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的斷句,正確停頓、富有節奏的朗讀可使同學們較快地進入賞析文言文的角色,有利於正確理解文言文的含義。
⑶讀出語氣和語勢。
這樣有利於同學們體會古詩文的感情和氣勢,表現出詩文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奏感。如曹操的《觀滄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透過這樣的朗讀就會品味出詩人寬廣的胸襟,聯想到詩人立志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的雄偉抱負。
需要特別說明一點,讀出語氣和語勢應以朗讀為主,朗讀應是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的朗讀,這就涉及到文言文的斷句,因為斷句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對句子理解的對錯。古漢語大多采用單音詞表意,不要把兩個相鄰的單音詞誤讀為現代漢語的合成詞。長句可根據文意斷句,句首的語氣詞可停頓。同學們要反覆訓練、反覆琢磨、反覆玩味。
讀是誦的基礎,誦是讀的昇華,又是理解和背的前奏。要朗誦好文言文,關鍵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同學們在學習中老老實實地根據註釋讀懂課文,把不懂的字、詞、句作個記號,然後查閱資料,有的還需要與同學一起探討和向老師請教。在此基礎上,同學們要根據詞語所蘊含的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藏其中的濃郁情懷,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從而實現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誦讀古詩文,應該是十分愉悅的學習過程,穿越時空與古代志士仁人、賢者智者對話,從而瞭解我們的國家、瞭解我們的民族、瞭解我們的歷史,把歷史文化的積澱化為我們自身人文素養的一部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應該是人人所渴求的,希望同學們能把這種渴求變為誦讀的實踐。
2、翻譯
嚴格意義上的文言文翻譯,必須達到“信、達、雅”的標準。“信”,就是忠實於原文的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出來,準確無誤,不可隨意地增減內容;“達”,就是通順明白。翻譯出來的現代文表意要明確,語句要流暢,語氣不走樣;“雅”,就是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這一點是把文言文譯成現代漢語的最高要求,這對於初中生來說是很困難的。對於初中生來說只要能做到“信”和“達”就可以了。
翻譯的方式,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1.直譯,是按照原文的詞語和句式逐一對譯,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的詞語和句式。如:
原句: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三峽》)
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直譯要求這樣字字有著落。
2.意譯,是根據原文的意思去進行靈活的翻譯,可以改變原文的詞數、詞序和句式。如:
原句: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岳陽樓記》) 譯句:天上的雲霧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照亮了千里方圓,月映水上如金光閃耀,月影象一塊圓圓的玉璧沉落在水底。
這個例句的譯文,適當地增減了詞語,調動了詞序,這就是意譯。
中學文言文翻譯題的考查,主要考查學生直譯的能力。因此,考生必須認真領會詞、句,緊扣原文,弄懂原意,不能把翻譯弄成敘述大意或改寫故事。認真地、嚴格地直譯,是落實文言文詞句的重要環節,是避免錯誤的較好辦法。 用“六字訣”去翻譯文言文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例如:
原句: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譯句: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慶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號、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譯。 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代漢語的雙音節或多音節詞。如:
原句: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捕蛇者說》)
譯句: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那怎麼樣呢?
原句中的“更”、“役”、“賦”可分別譯為“更換”、“差事”、“賦稅”。 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地補充出來。如: 原句: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
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漁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漁人)請到家裡,擺酒殺雞做飯,殷勤款待(漁人)。
4.刪。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的助詞等,在現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如: 原句: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譯句:打仗,是靠勇氣的。“夫”為發語詞,沒有實在意義,翻譯時刪去。 原句: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譯句: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好拿來誇耀自己的功勞?選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譯句:山北面有個名叫愚公的,年紀將近九十歲了,向著山居住。
以上兩例加點的“之”與“而”,只起語助和連線的作用,無實在意義,應不譯。 5.調。即對文言文中不同於現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這種方法在古文翻譯中用得最多,中考幾乎年年考到。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譯時應調整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聰明瞭。”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何陋之有”翻譯時應調整為“有何陋”,即“有什麼簡陋呢?”
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如:
齊師伐我。(《曹劌論戰》)
這句中的“師”要換成“軍隊”;“伐”,要換成“攻打”。全句譯為:“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們魯國”。
又如: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出師表》)
這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諮”,要換成“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