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名師優秀課件
小學數學名師優秀課件篇一
教學目標
1.會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圓拼圖。
2.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學會欣賞他人,樹立與人合作的意識。
3.初步培養動手操作、觀察、想像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透過摺紙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
課前準備
教師、學生每人準備8張不同形狀的彩色紙。
教師準備3幅簡筆畫,彩色紙若干張以及磁性黑板、影片展示臺。
教學流程
一、展示作品,發揮想像,激發興趣。
1.教師:同學們,老師自己畫了幾幅畫,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
教師逐一展示三幅圖畫,請同學們充分說一說,每一幅影象什麼?出示最後一幅圖,讓學生說說這幅圖是由我們學過的那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在展示簡筆畫作品的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充分說“像什麼”時,發展學生的想像力。透過簡筆畫複習學過的平面圖形。】
2.教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同學們摺好的精美的手工製品。請同學們來看一看,猜一猜他們像什麼。
【展示學生的摺紙作品,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3.教師:同學們的手可真巧啊。今天就來上一節《動手做》(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也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看看哪些同學在這節課上能做到又動手、又動口、又動腦。
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請學生拿出1號圖形(等邊三角形)。
教師:你會把這個三角形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嗎?請你試一試。(學生試折。)
教師:你是怎樣折的呢?(請學生陳述。)
教師:這兩部分一樣大嗎?請動手剪一剪、比一比。(請一些同學展示操作過程。)
2.接下來拿出2號圖形。
教師:這是什麼圖形呢?(學生回答:圓形。)你能動手把這個圓折成一樣的兩部分嗎?請你動手摺一折、剪一剪、比一比。(學生展示、彙報。)
【把兩個比較簡單的、只有一種折法的圖形放在教學之初,便於學生探索掌握折的方法,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小學數學名師優秀課件篇二
執教:棗陽市第一實驗小學 鄧華陽
評析:棗陽市第一實驗小學特級教師 王大明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準備:天平 、彈簧秤 、小蝸牛、鹽、多媒體課件等。
教材分析: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多讓學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質量觀念;又透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學生的猜想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學生始終懷著飽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教學實錄: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買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腸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體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葉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
師:同學們說了那麼多,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1:有的後面帶“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麼方法?
生:用秤稱。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秤?
生1:在超市買東西用過電子秤。
生2;我跟媽媽買菜時,見過杆秤、盤子秤。
生3:我舅舅賣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爺賣藥材用的是天平。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客人,瞧!是什麼?
生齊聲說:一隻小蝸牛。
師: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學生臉上洋溢著喜悅,齊聲說想)
師:那麼我們選什麼秤來稱呢?
生:天平。
(教師示範操作,學生紛紛下位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