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手抄報

中國歷史經典手抄報

中國歷史經典手抄報

學習歷史的另一個現實意義是使人明智,歷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質,提高人的修養。為大家提供了中國歷史經典手抄報,歡迎參考!

不同凡響的“娃娃皇帝”

我國曆史上的“娃娃皇帝”,大都幼稚無知,凡事全靠大臣們出謀劃策。

但漢昭帝劉弗陵卻不同凡響,有眼光,也有主見。劉弗陵八歲就當了皇帝,按 父王漢武帝的遺旨,由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共同輔助朝政。上官桀是個有野心的人,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力,便勾結燕王劉旦,千方百 計打擊排斥霍光,陰謀廢去昭帝,讓燕王登上皇位。

有一次,霍光出去檢閱羽林軍,完了又把一個校尉調到大將軍府裡來。

上官桀認為有機可乘,便假冒燕王的'名義上書告發霍光。信上寫著:“臣燕王旦上書陛下,聽說大將軍霍光檢閱羽林軍,耀武揚威地坐著跟皇宮裡一樣的車馬,又自作主張,私調校尉,顯然要陰謀叛亂。我願意馬上進京入宮,保衛陛下,以防不測。”

昭帝把這封信看了又看,唸了又念,然後擱到了一邊。上官桀等了多時,不見動靜,就到宮裡去探問。昭帝只是微微一笑,什麼也沒有說。

第二天,昭帝臨朝,大臣們都到齊了,唯獨少了霍光。原來他聽說燕王告發他,嚇得正躲在偏殿裡等候處置呢!

昭帝傳諭霍光上殿。霍光摘去帽子,趴在地上,戰戰兢兢他說:“臣該萬死!”

誰知昭帝卻和顏悅色地安慰道:“大將軍,整好衣冠,不必害怕,我知道有人成心要害你。”一聽這話,霍光和大臣們都愣了。昭帝接著說:“大將軍檢閱羽林 軍,離京城不遠,呼叫校尉也不過十天。燕王遠在北方,怎能知道此事?就算知道了,立即派人上書,現在也趕不到啊!再說,大將軍真要叛亂,也用不著一個校 尉。可見,分明是有人謀害大將軍。燕王的信是假造的。我雖然年輕,也不至於這樣受人矇蔽!”

昭帝的一席分析,使滿朝文武無不歎服。這一年,他才十四歲。

中國古代官制

中央官制。在奴隸社會中,國家形式是以王為首的奴隸主貴族政體。商代,王廷裡設有百官(總稱多尹)輔佐商王進行統治。百官大體分三類:一是政務官,有“尹”、“卿士”;二是宗教官,有“多卜”;三是事務官、如“宰”、“小藉臣”等。周朝官制是商代官制的進一步發展。秦統一後,中央官制發生很大變化。在中央,設定“三公”、“九卿”。三公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是職掌中央各行政機關和宮廷事務的官吏的總稱,其官名為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西漢初,基本承襲秦制,嗣後有所更改,例如“三公”改為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漢成帝時設尚書五人,“分曹辦事”。東漢時,尚書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並設尚書省,又稱尚書檯或中臺。魏文帝曹丕認為東漢的尚書檯權力太大,另設中書省掌管機要,起草和釋出政令。晉代將漢代的侍中寺改為門下省,作為皇帝的侍從和顧問機構。隋、唐設三省六部,即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和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從隋唐至明清,六部制基本相沿未改。三省,到唐太宗以後逐漸起了變化,唐太宗不設尚書令職位,只設副手左右僕射。五代沿用唐制,另設樞密院,管理軍事,參與大政。北宋在中書省內設政事堂,簡稱中書。明洪武時,廢中書省,不設丞相,皇帝直接處理國政。清代仍設立內閣,雍正時,另設軍機處,處理軍國要務,內閣有職無權。

地方官制。秦地方設郡縣兩級,郡的行政長官為“守”,縣按大小,萬戶以上者,行政長官為“令”,萬戶以下者稱“長”。漢承秦制,只改郡守為太守。漢武帝時將全國劃為十三州,每州設刺史,東漢末,改刺史為州牧,居郡守之上,魏、晉、南北朝時,地方政權基本上為州、郡、縣三級。隋唐改為兩級制,隋初只存州、縣,隋末改州為郡,唐又改郡為州,後來唐在邊境地區置節度使。安史亂後,節度使割據一方,稱“藩鎮”。宋代削藩鎮,因地而設定不同名稱的州、府、軍、監,都有屬縣。州縣政務,由中央派京官帶原銜出任。元代因轄境遼闊,除中央中書省直轄山東、山西、河北外,全國分幾個大行政區來管理,下設道、路、府或州、縣。明初改元代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習慣稱省),長官為布政使,省下設府(或直隸州)、縣(或散州)。府長官為知府,縣為知縣。明代派監察御史,巡察各地,稱“巡按”。清代地方官制與明相同,設省、道、府(直隸州、直隸廳)、縣(散州、散廳),總督或巡撫為省級地方長官。道的長官稱道員,俗稱道臺。府、縣長官稱知府、知縣。

唐代文學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三元及第,都誕生於唐朝,即公元622年狀元孫伏伽(一說651年的顏康成),和公元781年三元狀元。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全唐詩》收錄數量最多的大城市為長安、洛陽、越州。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唐朝的李家皇親和隋朝的楊家皇親更有親戚關係,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併成“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