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生活隨筆:有感於門當戶對

生活隨筆:有感於門當戶對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著幾千年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素養、風俗習慣,這些都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左右著我們的思想及做人的準則。讓人們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門當戶對,這個可以說是一個陳舊的話題,但同時也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話題。它能夠穿越時空,跟隨歷史走到今天,走到精神高度文明,科技高度發達的現在,說明還是有它存在的空間與價值的。

在古代人們的觀念中,婚姻必定是要以門當戶對作為衡量的標準。這在很多著名的文學作品中都鮮明的、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並且貫穿於作品的始終。所有的婚姻都必定以門當戶對作為衡量的標準,在這個標準下產生的婚姻也是有喜有悲。那麼怎樣才算門當戶對呢?對於這個問題,沒有很量化的指標,也沒有固定的標準。在古代,主要就是看雙方的家庭背景、經濟基礎、社會地位、人員構成甚至歷史淵源等等,說白了,看重的是經濟與社會地位。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注重雙方是否有共同語言,有共同的愛好與追求,雙方是否真的有感情?這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門當戶對的結果也是喜憂參半。運氣好的,婚後能產生真摯的感情,在婚後的日子裡相處融洽,相敬如賓,有共同的語言與追求,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在我們的文學作品中也不泛其人,讓人羨慕不已。有那麼一段幸福的經歷,人生也算是沒有白活了,那樣的日子才叫生活,而不是簡單的、像動物一般的活著。

在古代門當戶對習俗中最幸福的一對,應數被後人譽為婉約詞派的“一代詞宗”的李清照了。李清照與趙明誠是幸福的、匹配的恩愛夫妻。每當我們誦讀著李清照的詞時,眼前就會閃現出一個永遠籠罩著淡淡的哀愁,永遠都籠罩著一層美麗的面紗的那樣一位傳奇的女詞人。“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而現實生活中的她又有怎樣的婚姻生活呢?我覺得她是幸福的,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她與趙明誠的婚姻是標準的門當戶對。從兩家的地位、名望、經濟等等,雙方家長都是經過了認真的考察而認同了的。事實也證明,他們本身也是幸福的。婚後,他們雖不能像一般人那樣天天廝守在一起,但還是那麼在乎對方,滿意對方。他們不但志趣相投,而且互相欣賞對方的才華,尊重對方,理解對方,而且是在這種很深層的志趣和愛好上也非常的相投。因而,他們過著神仙眷侶似的相知相許的日子。十年,讓他們度過了幸福難忘的家庭生活,也讓李清照的才華得到了最好的發揮,把她的愛表達得入情入骨,把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及憧憬表達得淋漓盡致。如果,不是雙方家庭連續不斷的變故、打擊,經歷了國破、家亡、財散、再嫁、離婚這一系列的打擊,也許,就沒有了《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那樣的韻味了。如果不是這一切,我想,他們一定會幸福到老的。

今天,我們一說起“門當戶對”這個話題,大家馬上就會鬨堂大笑:“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封建?講這個?”也會有很多的人不理解,覺得有點封建意識在作怪。現在講的可是自由戀愛,誰還理會門當戶對呢?其實不然,在我們的腦海中,美麗的公主愛上了窮書生,高傲的王子愛上了灰姑娘,這樣的愛情好象才是人世間最燦爛、最金貴、最浪漫的愛情。我不否認,社會等級差別很大的情況下,也會激發出特別偉大的愛情。但是,我更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就是門當戶對的基礎上產生愛情的可能性會更大,而且一旦產生之後,它的永續性也會更長。沒有誰去考證那些公主與窮書生的愛情能維持多久?是否新鮮感過後,兩人再也找不到溝通的切入口?是否雙方在面對面時,會有無話可說的陌生感與尷尬感覺?或者甚至不願意回到那個死氣沉沉的,沒有了真愛的家?在沒有了精神層面上的溝通與文化的交流,志趣與愛好的一致,他們是否還會覺得心靈上的滿足與幸福呢?

也許,在今天的人們選擇終身伴侶時,更看重於物質,而忽略了精神。而在當今這個物質生活已基本滿足的情況下,精神生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人是高階動物,不會只是滿足於吃飯、睡覺,而需要的是心靈上的溝通與交融。那樣的婚姻生活才會多姿多彩、甜蜜幸福、越過越有滋味,才不會對婚姻有厭倦感,才會產生“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當然,我這裡的門當戶對的概念,也不是狹隘化,它不僅僅指的是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的門當戶對,更重要的是婚姻的雙方,男方和女方之間在知識水平、在思想境界、在審美趣味等各方面要門當戶對。只有這樣兩個人的感情、兩個人的婚姻才會感到愉悅,才會不斷昇華。那種從心底裡發出的愉悅,才能把婚姻維持得更加長久。

在人來人往的大千世界裡,能擁有一份精神上能溝通,思想上能共識,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愛情,那是多麼的讓人羨慕啊!反之,如果兩個人沒有了溝通點,沒有了激情,沒有了對生活的愛,那生活將是什麼滋味呢?混日子,整日被自己的心煎熬著,麻木自己,麻醉靈魂,得過且過,像動物一般的活著。豈不是辜負了上蒼賦予我們的.寶貴的生命?我曾經不理解一位朋友的做法,在即將退休的同時,還拖著患有癌症的身體,或者不客氣的說,一個即將離開人世的人,毅然絕然地離婚了。這在很多人的眼中是不可理解的,更是不可理喻的,甚至是瘋狂的。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她是幸福的。他開始有工作,隨著企業的改革而沒有了工作,於是包攬了所有的家務,默默的為這個家付出。她一心撲在工作上,幹得兢兢業業,有聲有色。用周圍人衡量的標準來看,他們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大家覺得能將就就將就吧,跟誰都是過日子,自己都病成這樣了,還離什麼婚啊。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與她作了一次深談。她說:“現在這社會,什麼都在進步,可我影響、幫助、感化了一輩子,他還是原地踏步,可見我是失敗的,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文化素養、自身素質與修養,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家務活不會做,可以請人做。可天天見面的人讓你感覺不認識似的,與他說話你會索然無味,因為他什麼都不懂,思想與文化結構不在一個層面上,因而走不進對方的心靈,時間長了就喪失了交談的興趣了。這樣的日子哪怕一天我也不想過下去了。哪怕我的日子不多,我也要過我自己想要的生活,為我自己活一回。”聽了她的話,我深深的感到:生活在那樣的二人世界裡是多麼的痛苦,沒有辦法溝通、瞭解、交流,更不要說是理解對方、包容對方了。生活是要講究質量的,是要對自己負責的。人們不是常常說,婚姻如鞋嗎?合適與否,只有自己明白。現代的人們在基本滿足了物質生活以後,追求的就是更高層的東西了,這時門當戶對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能站在同一起點,同一平臺,能經常的作心靈的溝通,不斷的給對方驚喜與浪漫、激情與智慧,讓生活充滿了活力。這裡追求的就是一個文化與素養方面的門當戶對了,你能說這門當戶對與你生活無關?這門當戶對不重要?

重提門當戶對,並不是強調我們在選擇對方的時候,過重的看待家庭、經濟條件。而是應該考慮得長遠一點,從文化知識、思想意識、道德修養、興趣愛好等等方面想一想。畢竟,生活是除了社會環境下的兩人生活的空間,是你要相儒以沫走完人生的伴侶。讓自己的生命旅程精彩一點,生活自如一點,順心一點,快樂一點,豈不是人生的一大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