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看待星座問題的調查報告
篇一:關於大學生看待星座問題的調查報告
導言:
調查背景:如今,星座熱在大學校園中盛行,星座不僅是大學生議論的熱門話題,更被廣泛運用於日常人際交往中。大學生關注星座運勢、幸運數字、幸運顏色等,甚至在人際交往中也參考星座資訊。大學生將星座文化作為一種娛樂消遣的途徑,在星座文化中得到不同種類的心理需求。然而,星座作為唯心主義的產物,不具有科學依據,有些同學盲目追崇星座,在自我認識以及於他人交往中出現了偏差,這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在看到星座文化對大學生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同時,更應該認識到當星座文化超出作為娛樂的工具後所產生的消極影響。
調查目的:根據以上所述背景,我們小組透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星座熱現象,並針對呈現出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性建議,從而引導同學們辯證理性地看待星座文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調查內容:大學生對星座文化的態度以及星座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調查物件:湖北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在校學生
調查時間:20xx年5月4日-5月11日
調查地點:通識教育學院圖書館、食堂、學生宿舍
調查方法:問卷形式
主體:
星座文化做為一種西方的舶來品,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進入中國的,星座文化在大學校園裡的流行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是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產物;是政治開明程度不斷提高的結果。社會文化中多元價值觀和對個性的重視強調推動了星座文化的流行,現代大眾傳媒的高度發達也為星座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大學生處於心理迅速發展並日益成熟的階段,星座文化恰恰滿足了他們關注自我、人際交往、緩解壓力和對未來好奇探索的特點,再加上大學生思維尚未成熟,所以星座在大學校園裡廣為傳播,據調查90%以上的大學生都知道他們所屬的星座。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星座文化抱有極高的熱情,他們關注星座如何影響到性格、職業、運程、愛情和人際關係等內容,星座問題是他們日常談話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他們會經常登入星座網站去檢視近期自己需要注意什麼事項,他們會關注自己什麼時候能找到心中的白馬王子,他們還會關注哪一天是自己的“紅心日”(幸運日)和“黑梅日”(倒黴日),他們甚至還會購買與自己星座相關的各種飾品。
並且也找到了理論支撐。在傳播學研究中,伊利縣調查發現了人際傳播的影響力,並得出以下結論[1]:1.人際影響比任何一種媒介都更為經常、更為有效。2.在基本群體中,人際影響對保持群體內部意見和行動的高度一致非常有效。3.在決策過程中,不同的媒介扮演不同的角色。隨後羅傑斯的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再次確認了不同的傳播渠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大眾媒介渠道可以迅速到達最廣泛的受眾,但人際傳播則可以實現資訊的雙向交流,所以大眾媒介渠道在獲知階段相對來說比較重要,而人際渠道在勸服階段更為得力[2]。
社會學的研究也發現人際環境對於個人的重要意義,美國社會學家G·H·庫利(1909)最最提出初級群體(Primary Group)這一概念,它認為初級群體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它承擔著未成年個體社會化的任務,以及成年個體之間情感交流的功能[3]。此外,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同輩群體(Peer Group)和參考群體(Reference Group)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際和群體除以上功能之外,還會對個人形成群體壓力並促使群體規範的最終形成,在這方面社會心理學有重多的相關研究。謝里夫(Sherif,1936)的自動移動光效果實驗對群體規
範的形成過程進行了研究。群體規範一旦形成,就會對群體成員產生壓力,促使成員接受群體規範,阿希(Asch,1951,1956)的線段判斷實驗證實了這一觀點[4]。至於群體規範為什麼會對成員產生壓力,研究表明其源於趨同心理,即個人為了避免因為與眾不同的觀點而遭受到群體的制裁,而希望與群體中多數意見保持一致,這也是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的理論基礎。
在社會心理學領域,時尚和流行(fashion)作為叢集行為研究歷來受到廣泛的關注,時尚是指一定時期內相當多的人對特定的趣味、語言、思想和行為等各種模型或標本的隨從和追求[5]。時尚是社會上佔有一定地位、金錢和閒暇時間的人對自己地位的一種顯示和誇耀(Veblen,1899)。時尚受社會文化的制約,民主社會有助於時尚的形成,兩種社會形態交錯的場合也容易形成時尚(孫本文,1946)。在商業文化的推動下,現代交通和大眾傳媒的快速發展,也為時尚的傳播提供了可能性。此外,時尚還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所以時尚也是物質比較富裕社會的一種社會現象。因此,都市時尚必先於農村,中心城市必然優於偏遠城市。繁華都市範圍大,人口多,工商業發達,大眾媒體發達,人們思想比較開放,時尚傳播就比較迅速;反之,農村或偏遠城市,生活比較保守,風俗傳統力量較大,外界資訊輸入較少,時尚的傳播就比較慢(時蓉華,1998)。
青年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青年智力和情緒的發展,思維和心理發展都有著自己的特點,青年是流行時尚的主體,又是傳媒影響的客體,所以青年期對於時尚的追求也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學者一般傾向於從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因素綜合理解青年期,認為青年期是在生物性和社會性的成熟方面,由兒童向成人的過渡期,是個體向心發展的成熟期,是走向獨立生活的時期,是一個人開始獨立決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時期(朱智賢)。
發展心理學理論表明,青年面臨的主要發展障礙是獲得自我認同感——對於“我是誰”,“我在社會中處於何處”,“我將要去向何方”的穩固和連貫知覺(Erikson,1963)。由於當今社會多元化和教育的普及化,青年要自由選擇職業、朋友和戀愛物件,在父母的期待和同伴的壓力下,他們感觸到的多是困惑和迷失。所以克服青年發展的心理障礙,成功實現自我統合,對於個體一生的成長都至關重要。
綜合以上理論,我認為青年所處的特殊階段決定了他們有著一些特定的需求和動機,而星座文化則恰好符合青年的這種心理需求,所以才引起青年的廣泛關注和接觸。星座文化也符合時尚流行的規律,所以才能成為一種青年時尚在大學校園裡廣泛傳播。星座文化在大學校園裡的傳播過程中,人際渠道和群體影響也會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大眾傳播媒介也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另外,大學生從小成長的環境、如今生活的城市、年齡、性別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他們對星座文化的接觸以及態度。
由於男女生性別所導致的固然差異,我們發放的隨機調查問卷中[11]有45%的男生,55%的女生,根據後來組員對男女生問卷的分別分析對比,我們發現相較於男生而言,女生普遍比男生更相信、更關注星座,對星座文化持有積極、肯定的態度,是星座文化傳播的有力使者。這可能與女生更感性、更容易自我暗示有關,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與個性的心理特徵有關。
在“你所在的專業?”這一個問題中[12],我們發現有61.8%的所屬專業是文科類,有36.3%的所屬專業是理科類,有1.9%的所屬專業是藝術類。從這個資料我們可以發現所屬專業是文科類的學生更加關注星座文化,這也許是源於星座文化本身所具有的人文色彩以及文科類的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及長久以來形成的專業敏感度,對這樣帶有神秘色彩的新文化的偏愛。相對的理科類和藝術類的學生在這一方面的關注度就要偏低一些。
“你第一次是透過什麼渠道瞭解星座的?”在這一個問題中[13],有16.5%的大學生透過電視廣播第一次瞭解星座,有19.3%的大學生透過報紙雜誌第一次瞭解星座,有37.4%的大學生透過網路手機第一次瞭解星座,有15.4%的大學生透過親人朋友第一次瞭解星座,有
7%的大學生透過包裝卡片第一次瞭解星座,有4.4%的大學生透過其他方式第一次瞭解星座。綜合以上分析,可以對星座文化的傳播渠道進行一個大致的概括:星座文化的傳播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可能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階段還尚未停止。大多數人在中學階段及其以前就已經知道星座,接觸渠道主要是期刊、書籍、周圍朋友、電視(動畫片)等,但是大多停留在膚淺認知的程度,僅是知道有星座這樣一個東西的存在,這是一個相對來說被動接觸的過程。在這些人中會有一部分人對星座顯示出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會主動去尋求星座知識,開始主要是透過期刊和書籍,以及周圍朋友,網路出現後,基本上是依靠網路來了解星座知識,網路成為首選的也是最重要的星座文化傳播渠道。不管是被動接觸還是主動尋求,期刊書籍都發揮著比較重要的影響,周圍朋友的影響也自始至終存在,電視僅在被動接觸時起作用,在主動尋求時退出了舞臺並讓位於網路。
“你相信用星座知識對人進行各方面的分析嗎?”在這一個問題中[xx],有6.3%的大學生相信,有51.6%的大學生不相信,有42.1%的大學生相信部分。“你覺得星座的各項描述與你個人實際情況相符合嗎?”在這一個問題中[15],有62.5%大學生認為與個人的基本情況基本符合,有0.6%大學生認為完全符合,有36.9%大學生認為不符合。基於這兩個問題的結果統計並結合我們的分析,我認為星座是提取了大部分人的共性,並且夾雜許多模稜兩可的言語,在人們機器需要得到心理共鳴時正好迎合了大家的心理需求,所以還是有些大學生選擇相信也有將近一般的大學生選擇相信部分。我們不能因為星座裡說今天某某星座運氣指數很低,就什麼任務都不敢接手,做什麼事都沒信心擔心不能成功,或者抱著僥倖心理覺得今天星座運勢說自己運氣好,就不付出努力想不勞而獲取得成功。對於星座運勢釋出的資訊,我們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們僅僅只能把它當作一種娛樂消遣的工具,而不能讓其左右我們的工作、生活、交往等。
“你關注星座的哪一方面內容?”在這一個問題中[16],有7.2%的大學生關注親情,有15.2%的大學生關注友情,有19.8%的大學生關注愛情,有28.1%的大學生關注性格,有xx.6%的大學生關注運勢,有4.9%的大學生關注速配,有10.2%的大學生關注其他內容。星座之所以能引起在校大學生的廣泛興趣,就在於它包含的資訊五花八門,並且這些資訊會涉及到性格、愛情、友情,親情運勢,速配等方面。根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關注的前三個物件分別為性格、愛情和友情。大學生時常會分析自己所屬星座描述的性格特點與自身是否相符,給自己造成一些心理暗示。另外,戀愛已成為大學生之間的熱門話題,但大學生缺少這方面的教育。因此,當他們遇到戀愛問題時,他們會從星座預測和解讀中尋求答案。
“你認為星座中有值得你學習的東西嗎?”在這一個問題中[17],有18.6%的大學生認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有21.1%的大學生認為沒有,有60.3%的大學生認為有部分值得學習的地方。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大學生們還是比較注重星座的,也會從星座中學習,聽取星座運勢的指導或者借鑑一下星座的指導,但是這樣就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取捨的問題。因為星座文化中不免有些事不適合個人實際情況的內容,盲目的學習是非常不理智的。 針對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大學生對星座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他們雖然興趣極大,但也能擺正星座文化與現實生活的關係,所以整個社會有必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但卻沒有必要為此過於憂慮。
第二,大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習慣取於從網路獲取資訊,人際和群體傳播對他們而言也是比較有效的,針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和宣傳,要充分考慮大學生這個群體的特點,採取相應的策略和計劃。
第三,大學生中間會有一些獨特的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多與流行或時尚相關,學術界有必要加強對大學生文化的研究,以便透過這些文化更好地瞭解我國當代大學生群體。 第四,大學階段是人生髮展的一個重要歷程,對於心理發展而言也是如此,所以大學教
育應該針對這個群體的心理特點,給他們普及相應的知識教育,比如開設心理學課程等,幫助他們科學地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
第五,大學教育應該面向社會、面向實際,開設相關的課程,或者設立相應的機構,幫助他們解決在求職、情感、健康等方面遇到的各種問題。
結尾:
綜上所述,大學生正處在一個需要引導的時期,其社會地位的臨時性決定了我們處在“角色混淆”的階段,我們對未來感到迷茫,對自身和社會充滿了各個方面的困惑。而“星座預測”則正好符合了我們在這個時期的特殊的心理需求。康德曾經說過:“我一定要給信仰留一塊地盤”,這種心理上的需求是人人都會有的,只是在個人一生不同的發展階段表現不同罷了。大學生在今後的生活、學習、愛情、工作等各個方面均還是個未知數,我們特有的好奇、追求新事物的行為也會在“星座預測”中找到其合理的解釋。但我們大學生要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指導,辯證理性地看待星座文化,要藉助科學發展與理性觀念的樹立,自覺有效地進行資訊的篩選,而不是拋開科學,迷戀地無選擇地崇拜。要相信命運是由自己主宰的,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要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相信科學。
附錄一
[1] [美]沃納·塞佛林等著,郭鎮之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P230。
[2] [美]沃納·塞佛林等著,郭鎮之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華夏出版社,2000年1月,P237。
[3] 鄭杭生主編:《社會學概論新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11月,P184—190。
[4] [美]E· Aronson著,侯玉波譯:《社會心理學》(第五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年8月,P215~225。
[5] 時蓉華:《社會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P537。
[6] 張進輔:《現代青年心理學》,重慶出版社,2002年11月,第240-241頁。
[7] 沈傑:《青少年“時尚消費”現象調查報告》,《中國青年研究》2003年第2期。
[8] 陶國富:《大學生社會心理》,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第199頁。
[9] 朱羽君:《減壓閥:電視娛樂節目》,《現代傳播》2001年第1期。
[10] 陶國富:《大學生社會心理》,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第330頁。
篇二:關於大學生看待星座問題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看待星座問題調查報告導言:如今星座文化在大學校園中日益流行,這一現象折射出社會轉型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如何正確認識並積極引導是當代大學思想價值觀建設中不可迴避的問題。星座作為唯心主義的產物不具有科學依據,大學生要增強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能盲目相信。 調查內容:我們小組為了調查大學生對星座關注程度,探究大學生如何接觸到星座文化,星座文化為何在大學生中如此流行,它會在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造成什麼影響。 調查目的:引導同學們辯證對待星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調查物件:南京曉莊學調查院的學生。調查時間:4月12日—4月20日。
調查方式:去學生宿舍,校園內進行問卷調查。
主體:星座對於大學生來講是個熱門的話題,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看是有關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問題,因此我們小組從這個話題入手,想了解生活中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問題。 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星座對大學生的影響廣泛,基本人人都知道星座,並且都知道自己是什麼座的,但是這是影響並不深入,大部分人都不會被星座影響到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那為什麼星座文化在大學生中如此流行呢? 我想:星座文化迎合了大學生社會認知的需要和自身信念體系的需要。不少大學生會從星座上找到自信。人們只需要透過查找出生日期所對應的星座即可獲得該星座的人的一般性格特徵。操作簡單,結論概括,以及讓人感覺權威的口吻吸引了很多大學生的注意。並且大學生們不僅存在對自我瞭解的需要,還存在對自我—他人關係順利建立的需要,星座文化成了大學生解決人際問題的一種工具。利用星座對人際問題進行歸因,尋求解決的辦法。此外,對大學生來說,流行意味著時尚,瞭解流行的占星術,代表著擁有前衛的觀念及生活風格,這也是他們追求個性化自我的表現。所以星座文化才會如此普遍。
但是大學生隨著生理與心理的成長不會盲目相信星座,會有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對任何事情還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斷,要理性主觀地看待問題。仔細想想看如當然也沒有必要排斥星座。果我們所有人 都像星座裡說的那樣那世界上豈不是隻有12種人了?星座的東西只能當作無聊的時候消遣的一個遊戲罷了。千萬不要沉迷於星座完全相信它,當然也沒有必要排斥星座。
這個現象的形成與大學生在當代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對身份轉變和環境適應所帶來的心理需求密切相關,也折射出在各種思想文化交匯的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思想價值觀的變化。對這一問題的細緻研究對當今高校教育,尤其是在多元文化不斷髮展的社會大背景下是有很多現實意義的。在調過程中我們發現幾個現象, 星座文化在大學生中影響廣泛,但不深入。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屬於哪一個星座,而且提到星象學或者天文學,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星座及其能預測到的關於人生啊、性格啊方面的內容,而非真正的天文知識。 “星象文化”在大學生中的流行可以視作是這個特殊群體的亞文化表現,而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因素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及中國的傳統文化都在這個現象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青年 1
群體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星座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流行。 觀察“星座文化”可以發現,它基本上是青年人群體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是屬於青年人所獨有的。 “星座文化”在大學裡十分流行,是一種大學生特有的“青年時尚”,成為青年群體普遍流行的某種生活規格或樣式。星座文化之所以快速流行,也是從眾模仿心理和個性表現心理因素交錯影響的結果,也能迎合青年個性追求與自我實現的願望。
並不是星座學說給予我們這些東西而是我們需要我們就會從星座預測中創造出這些感覺來。 不管人類的文化、思想、精神如何發展與超越人類自身仍是自然物質的一個部分 或者人類不管如何發展仍會保留一種自然屬性。正如物質由一些簡單的元素演繹、組合變化出一個繁複的世界一樣人的內心世界也是由一些簡單、樸素、原始的符號構成的。占星術、易經、卜卦、塔羅牌、生辰八字、生肖、數理、日月陰陽方位、金木水火土正是這樣的符號系統。心理學大師容格把這些符號系統稱為“文化原型”這些原型深深地植根於人類的潛意識裡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感覺與行為。面對自然變化的不可預測性面對混沌、雜亂、突變的人生與命運人類一直試圖逃避對不可知的恐懼。人類需要尋找到一些象徵、符號、資訊來增加生存的自信與勇氣。星座學說像一種對事物獨特的觀察視覺給我們的內心一些標籤、一些符號、一些印記讓我們能夠閱讀自己。人們喜歡星座星座裡面的資訊就會重建我們的內心改變我們原有對自我、對生活、對生命的感覺進而改變我們的行為最終可能改變了我們的人生。
在“你知道星座嗎?”這一問題中86.9%的人選擇了知道,13.3%的人選擇不知道,這說明星座文化在大學生中還是較為普遍的,大部分人都知道星座 知道自己的所屬星座。 “你對自己的星座瞭解嗎?”16.7%的人選擇不瞭解,63.3%的人選擇有點了解,20%選擇比較瞭解,沒有人選擇完全瞭解。這說明星座文化的影響廣泛 但不深入的特點,很少有人去專門仔細地研究星座,星座在大學生而言也只是一 種娛樂的消遣行為。
“星座會影響你對人對事的看法嗎?”63.3%的人選擇了不影響,33.3%的人擇了有點影響,3.33%的人選擇較大影響,沒有人選擇完全影響。我們出這個題目是為了看同學們對星座的依賴,但結果證明同學們都知道這是唯心主義的產物,不具有完全的科學性,所有完全聽取的做法是不允許的,這說明大學生在對人對事是主要依靠的還是自己的主觀想法,是堅持唯物主義的。物理世界是比較硬的不管你怎麼期待它都不會因為人類的意志而改變。 在你平時關注星座的哪些方面中有66.7%的人選擇性格有50%的人選擇了愛情,有30%的人選擇交友,50%的人選擇運勢,26,7%選擇健康,16.7%選擇學習,20%選擇工作,10%選擇其他。這道題反應出星座之所以盛行與它包含的五花八門的資訊有關,大部分學生對性格、愛情、運勢比較關注,這些星座分析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心理暗示。並且戀愛是大學生中的熱門話題,他們會在星座解讀中尋找答案。星座可以給他們的心理帶來一定的安慰。
在你認為自己的星座對自己的性格,運勢的描述相符嗎?這一問題中,有63.3%的人選擇有點相符,23.3%的人選擇大部分相符,13.3%的人選擇不相符,1%的人選擇完全相符。在結 果中只有1%的人 選擇完全相符,這說明星座是不可信的,不具有科學依據的。據我們所瞭解,星座只是整理出了大部分人的共性,所有有些準確,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相信科學,不能被星座所左右。
透過以上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星座文化在大學生中的流行絕不是偶然的,它是具有青年群體特有特點的一種文化現象,又受到個人心理,社會心理,社會環境及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得以形成的。
事實上星座只是一種自我心理暗示,其實看星座的時候先入為主,知道了自己哪個星座的,然後就會越看越像。其實你仔細看看別的星座的,把那些話往自己身上套發現其實也蠻符合的。星座只是人們一種娛樂的方式而已。
結尾:在這個調查過程中,各個同學都十分配合,我們發現極大部分同學對星座持半信半疑的態度,其中女生普遍比男生更相信更關注星座,對星座文化持積極的、肯定的態度。這可能和女性更為感性有關。基本絕大多數人都對星座有一定了解,大部分是從一些青少年的書刊、雜誌上得知有關星座文化的資訊,也有的同學是聽周圍人講起而感興趣。現在來看,網路儼已成為了最有力的傳播媒介。對於以上的總結,我們小組覺得星座有利有弊,它具有一定的正功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援,但它同時也具有較大的負面功能,對其過分的信仰只會導致自己生活在幻想中。不能只依靠星座,大學生應逐步提高自己應對壓力的能力和自我承受能力。
我們要尊重個人愛好,其次要利用大學生的文化素養, 對於大學校園中的星座崇拜現象,
在課堂上加以感化,引導,在校園中加大宣傳,提醒學生不可過分沉迷於其中。同時學生也可以對自己周圍的人相互交談,提醒那些過分相信星座的同學,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可以和朋友交談,也可以和父母談心。要相信命運石由自己主宰的,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觀,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相信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