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家鄉習俗
篇一:今年中秋在家過【中秋作文】
給大家出個對聯,上聯:半夜三更半.簡單的五個字,卻難倒了無數才子。這個對聯是鎮江金山寺方丈隨口出給大才子金聖嘆的,沒有想到卻把他給難倒了。
很多年過去,一直未解.後來金聖嘆因哭太廟案斬於金陵街頭.臨刑前,當方丈送給他月餅準備送他上路時,才意識到今天是中秋節,望著月餅,靈感突發,於是央求人拿來紙墨,揮毫寫出下聯:中秋八月中.一段中秋往事,浸滿心碎別愁,有點傷感卻也大義凜然.
中秋,作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宋朝的蘇軾因為不能和家人團圓,於中秋深夜獨飲,大醉後寫下名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懷子由。這種心情仍然是充滿淡淡的愁緒。
中秋,把異地的我們平時對家人朋友的思念,打包收藏,然後在中秋這天釋放。能夠享受天倫之樂的,自然其樂融融。出門在外的,則格外孤獨。
中秋是杯酒,場合不同,味道也異。聚時酒顯其香,散時則顯其苦。
一隻月餅,可以把思念表達,也可以把親情凝聚。寄給家的月餅,每隻都是一種心情。團聚在一起吃的月餅,每隻都是一種祝福。
人生在世,離離合合,聚聚分分,都不能阻隔我們對這天的嚮往和期盼。皓月當空,夜如白晝,總有絲絲的牽掛和祝福,潺潺的流進心田。嫦娥也定是在中秋這天,望著月宮的桂花樹靜思,情到深處,淚水流過臉頰,一串串。她忘情地張開雙臂,絲帶飛舞,衣袂飄飄。恍惚間,人象鵝毛般飛了起來,她奔向了屬於她自己的天堂,一個神話誕生了。
青春的我,也曾飽嘗漂泊之苦,對家的思念因佳節尤甚.20XX年身在南昌,正值中秋和國慶同日的夜晚,孤身一人於宿舍,舍友未歸,窗外菸花卻燦爛了夜空,落寞的心終於被引燃,思念湧到胸口,感覺些許窒息.月光一點點將思念拉長,一直延伸到幾千裡的北方.鋪下方格紙,思緒如流水,一個時辰過後,千字的《思鄉》一氣呵成。
該文被散文家徐敢先生所賞識,不僅修改了,還寄來了評語。之後,被選入散文叢書。我覺得,若沒有中秋這個讓人思念如麻的夜晚,也就沒有當時的心情,更不能寫出真摯的文章。
從XX年離家,到去年12月18日來西王,六年的時間裡,中秋節都是在外度過的,雖然沒有和父母吃過一次團圓飯,卻讓我對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體會,家因為分離才倍感溫馨,若沒有了漂泊,我想,家只是家,並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地方。因為漂泊,才知道了家對我們每個人的不可或缺性。也知道了,團圓不僅僅是人的群聚,更是心的向攏,情的彙集。
六年的日子,六個中秋,六個孤單的夜晚,今年,終於可以將孤單畫上句號,將思念鎖在家。
這個中秋節,即使沒有美好的月亮,即使沒有精美的月餅,也不會感覺遺憾,因為,今年中秋在家過。
篇二:關於中秋節的作文:今年中秋在家過
摘要:中秋,作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宋朝的蘇軾因為不能和家人團圓,於中秋深夜獨飲,大醉後寫下名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懷子由。”這種心情仍然是充滿淡淡的愁緒??
給大家出個對聯,上聯:半夜三更半.簡單的五個字,卻難倒了無數才子.這個對聯是鎮江金山寺方丈隨口出給大才子金聖嘆的,沒有想到卻把他給難倒了.很多年過去,一直未解.後來金聖嘆因哭太廟案斬於金陵街頭.臨刑前,當方丈送給他月餅準備送他上路時,才意識到今天是中秋節,望著月餅,靈感突發,於是央求人拿來紙墨,揮毫寫出下聯:中秋八月中.一段中秋往事,浸滿心碎別愁,有點傷感卻也大義凜然.
中秋,作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宋朝的蘇軾因為不能和家人團圓,於中秋深夜獨飲,大醉後寫下名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懷子由。”這種心情仍然是充滿淡淡的愁緒。
中秋,把異地的我們平時對家人朋友的思念,打包收藏,然後在中秋這天釋放。能夠享受天倫之樂的,自然其樂融融。出門在外的,則格外孤獨。中秋是杯酒,場合不同,味道也異。聚時酒顯其香,散時則顯其苦。一隻月餅,可以把思念表達,也可以把親情凝聚。寄給家的月餅,每隻都是一種心情。團聚在一起吃的月餅,每隻都是一種祝福。
人生在世,離離合合,聚聚分分,都不能阻隔我們對這天的嚮往和期盼。皓月當空,夜如白晝,總有絲絲的牽掛和祝福,潺潺的流進心田。嫦娥也定是在中秋這天,望著月宮的桂花樹靜思,情到深處,淚水流過臉頰,一串串。她忘情地張開雙臂,絲帶飛舞,衣袂飄飄。恍惚間,人象鵝毛般飛了起來,她奔向了屬於她自己的天堂,一個神話誕生了。
青春的我,也曾飽嘗漂泊之苦,對家的思念因佳節尤甚.2001年身在南昌,正值中秋和國慶同日的夜晚,孤身一人於宿舍,舍友未歸,窗外菸花卻燦爛了夜空,落寞的心終於被引燃,思念湧到胸口,感覺些許窒息.月光一點點將思念拉長,一直延伸到幾千裡的北方.鋪下方格紙,思緒如流水,一個時辰過後,千字的《思鄉》一氣呵成。該文被散文家徐敢先生所賞識,不僅修改了,還寄來了評語。之後,被選入散文叢書。我覺得,若沒有中秋這個讓人思念如麻的夜晚,也就沒有當時的心情,更不能寫出真摯的文章。
從01年離家,到去年12月18日來西王,六年的時間裡,中秋節都是在外度過的,雖然沒有和父母吃過一次團圓飯,卻讓我對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體會,家因為分離才倍感溫馨,若沒有了漂泊,我想,家只是家,並沒有什麼
值得留戀的地方。因為漂泊,才知道了家對我們每個人的不可或缺性。也知道了,團圓不僅僅是人的群聚,更是心的向攏,情的彙集。
六年的日子,六個中秋,六個孤單的夜晚,今年,終於可以將孤單畫上句號,將思念鎖在家。
這個中秋節,即使沒有美好的月亮,即使沒有精美的月餅,也不會感覺遺憾,因為,今年中秋在家過。
篇三:中秋節傳統與習俗
一、中秋節的由來
今年的9月19日,即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佳節。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1]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至於中秋節何時固定有八月十五日,根據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二、中秋節的傳統活動
祭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
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賞月
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也有祭月的儀式。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中秋節之夜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明清時期,民間還有在中秋之夜燃燈的習俗。中秋夜點的是寶塔燈,主要在南方流行。寶塔燈,即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為“塔燈”。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為之;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
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三、嫦娥奔月的`傳說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四、中秋詩詞佳句 望月懷遠
唐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篇四:淪為普通週末的中秋節意義何在
淪為普通週末的中秋節意義何在
今年的中秋節又有新調整,據國務院辦公廳釋出的節假日安排顯示,今年中秋節正逢新曆9月27日(週日),因此中秋節放假時間為:9月26日(星期六)、9月27日中秋節(星期天,法定節假日),共兩天。持續多年透過調休而成的3天中秋小長假明年不會再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中國網9月7日報道)。
針對公眾“為何今年中秋節縮水一天”的疑問,專家表示,是因為考慮到中秋節之後緊接著就是國慶節,為了避免讓大家連上9天班,中秋節的補假放在了國慶節一起安排,國慶節後僅10月10日(週六)上班,公民休假總天數並未減少。
八月十五月兒圓,吃月餅,闔家團圓,這是公眾對於中秋節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但是,中秋節此次從3天調整為2天后,至少許多人回家與家人團聚的願望要擱置了,畢竟假期太短,來回行程過於緊張。
其實,無論怎樣調整,中秋節調整都不要偏離人文字位。作為傳統節日,中秋節的最大價值在於讓人們在濃濃的團圓慶賀氛圍中,透過月餅等極具象徵意味的節慶食品分享,感受到這一沿襲千年的傳統文化的意義所在。
由此可以說,中秋節的本質,就是最大限度地弘揚這一文化精髓。與國慶節相比,雖然國慶節有7天之久的假期,但大家恐怕更多對其的通盤計劃是在家休息放鬆,或者出門旅遊。國慶節更像是一個消費型節日,與之不同,中秋節則要突出其文化傳承,尤其是帶給普通人的團圓、溫馨。
因此,中秋節縮水一天,看似調整幅度不大,但給節日本身的意義傳遞帶來了非常明顯的影響。以往,許多工作地與家鄉距離不遠的人,可以利用這一小長假回家團圓。可今年中秋節其實就是週六週日兩天,有此願望的民眾只能被迫放棄。依然與家人兩地分開,不能同在屋簷下舉頭望明月,吃著寓意著甜美與團圓意味的月餅,這種獨有的感受喪失了,中秋節所寄予的文化品位也就不復存在。如此一來,中秋節不就淪為普通的週末了嗎?
這其實與國家近年來恢復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的初衷也有相當差距。有別於一般節假日,中秋節、端午節更強調歷史文化與當下人們需求的結合,用或復古或融入時代元素的美學儀式,讓民眾在不斷的親身體驗中溫故而知新,激發出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從而自覺地成為其所指向民族精神代際傳遞的火炬手。
其實,與其中秋節縮水一天,還不如國慶節少放一天,確保中秋的3天假期。畢竟,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厭倦了國慶長假集中式旅遊的人潮湧動、服務質量不高等弊端,只能無聊地在家胡吃海喝七天,無論是節日意義弘揚還是個體感受都不理想。而讓中秋節獲得更多的假期保障,起碼不至於讓這一傳統文化食之無味。
如果有關部門只是一味考慮到節日帶給人們的休閒娛樂等物化功能,卻在不斷地調整中拋卻了應有的思想、文化與藝術基礎,最終只會反推包括中秋節在內的傳統節日不斷式微。近年來,中秋節已經被感喟於只剩下不好吃的月餅,難道還真要讓它變成為國慶節“黃金週”消費讓位的雞肋?
這些年來,節日放假調來調去,卻始終令公眾難感滿意,原因恐怕就在於決策者往往過於強調節日的經濟產出比,比如當初黃金週設立據說就是為了拉動內需,而沒有真正從民眾訴求出發,對節日背後的人文價值也不夠重視,此次中秋節調整無疑再次暴露出這一天。希望未來決策者在節日規劃時勿忘初心——究竟為何設立這樣的節日,節日本身能夠給民眾帶來些什麼,以及圍繞於此如何進行更合理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