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小學數學說課稿參

人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參模板

說課其實簡單點的意思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參模板,供大家閱讀參考。

人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參模板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上午好!下面我把《6的乘法口訣》的教學設想與課後反思,向各位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今天,我講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三冊第61頁,以及相關的練習。

下面,我先談談自己對教材地位分析:《6的乘法口訣》這一課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1至5乘法口訣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口訣的教學是本學期的一個重點,因為它是學生以後進一步學習乘除法的基礎。

接下來我談談自己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根據教學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出發,靈活處理教材,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發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的3點:

(1) 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和經驗編出6的乘法口訣,知道口訣的來源,熟記口訣,比較熟練的運用口訣進行計算。

(2) 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合作交流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讓學生體會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絡,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編出6的乘法口訣,並應用口訣正確計算。同時,由於學生年齡小,探索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難點。

我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關鍵就是結合學生的實際,加強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第二大方面是說學生: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天真可愛,但注意力不穩定。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口訣教學比較單一,要上好本節課,最需要的是創設生動的情境,採用有趣的小遊戲和小競賽,煥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併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空間,充分感受學習的快樂,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

下面,我說說教學策略

首先談談教法:《小學數學教學法》指出: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教學我運用多媒體,採用情境教學法,發現教學法、動手操作法、綜合練習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討論交流,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談完教法,我再談談學法:《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以學生為中心。”為此,課中我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和動口表述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

現在我談談整節課的設計理念 :本著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獲得體驗,我把本課設計成為生動有趣的遊戲和不同層次的活動,放手讓學生去動手實踐,培養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

接下來我來談談教學過程的設計,遵循兒童發展的規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一步體現新課程新理念的教學方式,我採用以下四個環節完成本課的教學:

第一個環節是遊戲複習,引出課題:俗話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課堂開端,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在複習鋪墊中,我就採用採蘑菇和開鎖遊戲,目的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促進新舊知識的遷移,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個環節是操作遷移,探索新知: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課中我創設“去參觀海底世界”的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完成準備題的學習,為新課中的編寫口訣打基礎;接著,我讓學生動手用三角片擺小魚,共同學習“一六得六和二六十二”這兩句口訣;然後,我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編寫口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口訣。

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是實際應用,鞏固提高:練習的設計我力求體現 “靈活性、多樣性、開放性”原則,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不同的人保證得到不同的發展。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6個練習:奪星星、摘蘋果、奪錦旗、奪紅花、我能行、用數學,讓學生在愉快中應用新知識。

創新評價,總結全課是教學過程最後的環節:一個成功的總結在一節課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喜悅,我把總結全課設計為:先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表現和在本節課中的收穫,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又達到本節課的昇華作用。

在這堂課中,我為求做到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始終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發展學生數學的思維。因此,我摒棄傳統口訣的教學模式,精心構建口訣教學的新格局,透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認為自己有以下幾點的突破:

一、設計豐富的活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基於這點,課中我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活動和遊戲。例如:複習中的“採蘑菇”和“配鑰匙”遊戲,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促進新舊知識的遷移;第二個活動是“參觀海底世界”,讓學生完成準備題,為編寫口訣打下結實的基礎;接著是“動手擺小魚”,活動中學生非常踴躍,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學習的角色,並且初步感知口訣的來源;第四個活動是“小組合作編口訣”,發揮小組互學的作用,體驗新知識的形成過程;第五個活動是讓學生 “找找口訣的秘密”這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找出6的乘法口訣中的規律;最後是“熟記口訣大比拼”,讓學生運用規律來熟記口訣。這樣,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中,逐步豐富對口訣的認識。

二、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突出探究的意味。

首先是設疑引探——“準”。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可見引導者的.重要作用。備課時,我同樣要當好“舵手”,準確把握好探究的問題,把握好探究的方向,才讓學生在探究中少走彎路。課中我只充當了一個引導者,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適當的時候,給予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微笑的點頭,讓學生信心大增,讓學生體驗出學習是快樂的,思索也是快樂的。

其次是合作交流——“放”。 俗話說:“授人魚,不如授人於漁”。新課程是關注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取的是一種能力和方法,煉就的是一種創新的思維。正如新課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出自己喜歡的條數後,與同桌交流可以編出哪句口訣,然後放手學生在小組內探究編寫口訣,這樣既可發揮優生的創造力,實現了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

再次是自主探究——“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面對學生的回答,我不是隻停留在學生的表面回答上,在課中我注意還不斷地追問“為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的聽數學走向“找數學”, 從答數學走向“問數學”,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三、 體現數學的價值, 噴射數學中的生活色彩。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因此,我設計本課時,選材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絡的素材進行教學。例如新課中的“參觀海底世界”, 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海洋裡原來包含著數學問題,體現“小課堂,大社會”教學理念的同時,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練習中的“用數學”,就是體現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的機會,也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的意識,真正體會了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巧設練習,讓學生在快樂中應用數學

新課程倡導要為學生提供輕鬆、和詣的學習氛圍。練習的設計我力求做到體現 “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原則。練習的形式豐富多樣(奪星星、、摘蘋果、奪錦旗、奪紅花、反應快、用數學),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體現一定的梯度性與趣味性,並進一步加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我把練習融於遊戲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享受成功的喜悅。

透過這節課的實踐與反思,我深深感受到: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它更是個有生命的過程。因此,本著這個目的,我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知識獲得的體驗,豐富對新知識的的感悟。以上都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由於本次採用異地教學,學生與我的磨合未能很好地適應,未能取得較佳的效果,儘管我在備課時在備學生、備教材、備學法方面都想得很多,但經過課後的反思,我也清楚地認識地自己的不足之處,知道自己有些細節還應該處理得更好,這些就留待各位評委的批評與指正,歡迎大家多給意見,我將會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懷著感激之情,去聆聽各位評委的寶貴意見,因為大家的批評與肯定,都是我以後在教學上取得進步的源泉。謝謝!

人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參模板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銳角和鈍角”P38—P40。

2、教材分析:

《銳角和鈍角》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內容。教材的開篇就呈現了3種不同的角,透過讓學生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較,抽象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從而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並透過設計找角、造角、畫角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去讓學生深刻理解直角、銳角和鈍角的特徵,為以後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下基礎。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準備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來說一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結合生活中的例項,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2、 能力目標:經歷找角、分角、造角、畫角、欣賞角和擺角等活動過程,培養觀察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學會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3、 情感目標:透過師生評價、交流體會的活動,建立自信心,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使用三角板的直角辨認銳角和鈍角。

教學難點:能清晰區分直角、銳角和鈍角的特徵。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教法和學法是相輔相成的、互相聯絡的。教師的教應當適應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學又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本節課當中,我準備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索、動手操作、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創設一個輕鬆、開放的學習氛圍,以“小精靈聰聰”為引向,以“找角、分角、造角、畫角、欣賞角、擺角”為主線展開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勇於嘗試,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找一找、分一分、造一造、畫一畫、賞一賞和擺一擺的學習活動中去,使學生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索中獲得新知識,讓學生在不斷的評價和交流中,求得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同時體驗學習的成功喜悅。

總之教師的“教”將要做到: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鼓勵探索、引導發現;學生的“學”才能做到:勇於嘗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激趣:小精靈聰聰給大家帶來了一位老朋友---角。

2、指名學生說說角的組成。

3、聰聰帶著大家去找角。

(一開始創設情境:引入小精靈聰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既有利於學生對舊知識的回顧,又有利於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感知角。

(1)學生指角,教師用滑鼠點選有角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狀。

(2)提問學生:在找出的角中,有沒有我們學過的角?請說出它的名字。

(3)追問學生:用什麼方法能證明2號角和4號角是直角?

(4)教師強調:比角的方法。

(多處體現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透過小組內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各個層次面上的學生各有所長。讓學生透過學生指角的活動,重現角的形狀,感知角的特徵,從而複習比角的方法,為下面的分角作好準備。)

2、認識銳角和鈍角。

(1)學生在小組內對這6個角進行分類。

(2)小組彙報分類的兩種分法。

(3)教師呈現分角的方法。並邊用三角板的直角驗證,邊匯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隨機板書)

(4)教師小結:辨角的技巧。

(師生透過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的分角活動,共同探究了銳角和鈍角的特徵,匯出了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體驗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的平臺。)

3、體會銳角和鈍角。

(1)教師造角,學生說出角的名字。

(2)教師說出角的名字,學生造角。

(3)小組內造角。

(4)師生合作“給角畫個像”。

(5)教師強調:畫角的要求。

(透過師生互相造角的動手活動中,感受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內在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同時生生的評價、師生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更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聰聰的評價。

聰聰帶著學生到活動樂園去玩一玩。

(以小精靈聰聰對同學們的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進入活動樂園玩。)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活動一:找角。

2、活動二:欣賞角。

3、活動三:擺角。

(以活動的形式穿插“找角、欣賞角和擺角”的練習,避免學生的疲勞感,讓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更能享受到學習的喜悅和成功。同時透過具有針對性的、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檢查學習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反饋資訊。)

四、承上啟下,評價總結。

1、交流體驗,歡送聰聰。

2、教師總結。

3、佈置作業。

課後找找家裡的角,並說上名字,看誰找得又準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