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就業與創業指導的方法
就業與創業指導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大學生活已經所剩不多了,是時候該考慮考慮自己以後就業或者創業的方向了。“自己應該從事哪個方面的工作,應該就業還是創業?”這些問題都應該好好規劃一下了。
隨著大學教育的逐漸普及,大學也已經不是以前那種精英教育的搖籃了。大學教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逐漸轉變。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調整,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中國的經濟生活全面融入全球化軌道。經濟體制的改革導致就業體制和就業結構的變革,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國企職工下崗等中國特有的基本國情使我國的就業問題面臨著更加複雜的經濟環境。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我們在大學這個小社會,像孫悟空一樣要經受熔爐的歷練。有句老話說,物有所值,我們花了比別人更多的錢才跨入大學的門檻,自然應該要從學校裡得到更多,才能價值守恆 我知道,並且也從各種各樣的資料中看到,當今學生面臨的不是沒有大學讀的問題,而是畢業等於失業。我們來讀大學,雖然只是專升本,可是也是為了給我們日後找個更好的起跳板,以便於自己日後能夠獲得比大專的同學更好的發展前景。
記得我高中老師一直跟我們說過的一句話:你們要知道,生活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的。記得當時的我們似懂非懂,我們確實值得生活並不容易,但那時的我們又不是靠自己生活,靠的是父母那就容易許多了。但到我上了大學,看明白這個社會時,才真正意識到
生活的不容易。因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還要面對著許許多多的事,需要我們去做事也是有太多。其中,就業創業可謂是一個非常大的困難,但我們必須面對並解決它。
對於我們來說,如何提高自己的就業力,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不能將其推向父母、老師和社會,自己的青春得自己做主,也許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選擇會計專業,是父母之命,而要學什麼和將來要做什麼,都是未知數。這樣的盲從乖戾視乎並不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大學是我們未來事業的助跑器,怎樣利用這短暫的大學時光,來做最重要、最有效率的事情,十分發人深省!就算有些同學到時候是透過社會關係進了機關單位,仍然要透過提高自身能力來堤防下崗,何不現在就開始?
首先,在校期間應該做好自己的目標規劃,以提高自己將來畢業以後的就業競爭能力。在我看來,要做到一下幾點:
1.提高規劃學習的能力,提高就業能力。規劃學習的能力即大學生應根據其職業發展的趨勢,並結合個人發展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或方式的能力。而且,這是一項長期的活動,大學生必須懂得學什麼、何時學、何處學等。要時常反思現在的知識結構是否能勝任現在或將來不久的職位。只有這樣,才能懂得學習要求、控制學習過程,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靈活的適應自己所處的複雜環境,最終使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目的。
2. 認真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就業能力。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大學生一旦確定自己理想的職業,就會依據職業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併為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積極準備。其次,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自我分析即透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興趣、氣質、性格和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認識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第三,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要根據職業和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將已有知識科學地重組,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知識的整體效能。第四,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除了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外,還需具備從事本行業崗位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大學生只有將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適用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統一起來,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3.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就業能力,提高就業能力。雖說大學是個“小社會”,學校和社會的執行規則卻有很大不同。許多大學生對社會的看法趨於簡單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業在挑選和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同等條件下,往往優先考慮那些曾經參加過社會實踐,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而不挑選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歷與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注重培養自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
4.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就業能力。大學生承擔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更是社會的頂樑柱。而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只注重專業知識、忽視心理素質的情況,使一些人在面對困惑或逆境時,總是不知所措,影響到自己的擇業選擇。尤其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抗挫能力差,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心理素質,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鍛鍊自己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資訊,沉著、冷靜應對所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樂觀心態克服一切困難。
5.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提高就業能力。大學生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忠於職守,獻身事業的樂業和敬業精神,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勞動態度,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以及在職業活動中團結協作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職業活動中,無私、正直、勤奮、誠實、守信、堅定、勇敢等優秀職業品質是人們在工作上做出成績的必要條件。同時,良好的職業精神同時也是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所不可少的。
6. 針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自身應作出調整和努力。其一,解放思想,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我們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閒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另外我們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鬥意識,到基層鍛鍊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鍊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能力、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我們應當在一定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當在學校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以增強我們的`協調組織能力和交流溝通的能力。我們還應當利用一切機會了解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增強我們對社會的理解,為我們以後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
在校期間,我們還是個學生,所以我們一定要以學習為主,不能捨本逐末。我們的主要工作還是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紮實的專業技能,只有這些才是我們將來立足社會,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作為一名工科學生,除了學習課本上的專業知識以外,我們還應當努力提高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學校的實習,實訓等接觸一線的機會了。另外,我們還可以參加學校各種各樣的技能大賽,在提高自己專業技能的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溝通協調能力。
在學校期間我們還認清自己的興趣愛好,優勢與劣勢。找準自己的定位。在學習之餘我們還應當多瞭解和學習我們感興趣的知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只有這樣我們在招工作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才不至於迷茫。
除了這些途徑,有的同學也把考研當作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我認為這也是非常明智的。隨著中國大學的普及,本科生的數量越來越多了,而用人單位也逐漸對學歷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我們現在的情況,直接出去找工作的話也不會有太大的優勢,因為我們只是個普通本科的畢業生。他們希望透過考研,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同時也透過在名校的深造,提高自己的就業平臺,這何嘗不是一種職業生涯規劃呢。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形勢,我們只有提前做好準備,才不至於在畢業的時候打無準備之仗。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我們在校期間一定要做好職業規劃,畢竟再有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就要步入社會了。越早做好規劃,對我們將來的職業生涯越有利。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間幾周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已經結束。最後,我必須要感謝張老師對我們的悉心教導,使我們瞭解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政策,大學生就業流程及注意事項等情況。相信在張老師的教導下,在透過我自己對自己的定位規劃,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一定能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就業期望值較高。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的階段,這意味著大學生由“天之驕子”變成了“普通老百姓”。大學生的就業同普通老百姓一樣,要公平地參與社會競爭。而許多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滯後,只想到國有單位、事業單位而不願到私營企業或鄉鎮企業去就業,甚至認為只有在正規部門上班才算就業。許多畢業生把工作地點和工作待遇看得過重,不願到急需人才的基層單位或條件相對艱苦、位置相對偏遠的地方就業。這些都制約了大學生在就業中的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