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告白觀後感
雖然是看似很黑暗的故事,但整個電影的拍攝風格卻是清新的,其中不乏很多唯美的鏡頭。導演擅長用慢動作,又將很多鏡頭拼在一起,很好看。沉鬱的場景卻被導演配上輕鬆甚至有點可愛的音樂,獨特的做法不但不顯突兀,還讓人覺得格外新奇、舒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電影告白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電影告白觀後感1
《告白》不是一部文藝小清新愛情電影,相反,這是一部略顯沉重的影片。
影片中最主要的人物,也可以說是影片的線索——森口悠子,即森口老師。在影片開頭,是森口老師在她所帶的初一班級的結業禮上,對她的一群頑皮不羈的學生“告白”。她的四歲幼女被法官判為意外失足落水,但她知道其實是班上的兩名男生殺害了女兒。她坦白因為《少年法》會保護14週歲以下的少年,所以她並不打算為自己的女兒翻案,而是打算以自己的方式報復他兩,讓他們不斷受到良心的譴責,並謊稱那兩名男生喝完的牛奶早已被她注入了艾滋病人的血。
殺人兇手之一也是主犯的渡邊修哉是一個渴望自己的才能被別人尤其是自己母親關注的少年。他渴望關注渴望到了一個瘋狂的程度,不惜殺死唯一一個真正懂得自己的女生北原,又計劃著用炸彈殺死全校無辜的人,他覺得這樣才能上頭版頭條,才能“名留青史”。還記得他在快要見到母親卻轉身又走時的告白:那一刻,我才明白,我要她擁抱的並非我的肉體,而是更偉大的東西——我的才能、我留下的豐功偉績。男生修哉雖“病態”,但也反映出父母中任何一方的關愛缺失都有可能導致少年心態的不良發展。試想身為優秀化學家的母親如果對小修哉的要求不高,如果能對小修哉多些鼓勵而非責罵,如果能一直陪在小修哉的身邊而不是和他父親離婚……或許修哉也會是個傑出優秀的少年。
另一個殺手下村直樹較修哉而言是一個較悲劇的存在。因為呆木而在班上沒有朋友,修哉帶有目的的親近意外得他歡心,結果他成為了修哉的幫兇,而在知道修哉對他真正的看法時,一氣之下把原本只是昏迷的四歲女孩扔進了游泳池裡。而得知自己喝了帶毒血的牛奶時,原本溫和的他突然變得暴躁,整天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不洗澡,也不肯面對自己的媽媽。還記得在直樹簡短的告白中,他說明了原因。“我每天很用力地清洗用過的東西,是因為害怕媽媽被傳染。而我從來不清洗自己,是因為髒亂的頭髮、發臭的身體、長長的指甲才能讓我感知到自己還活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活著……”這段話出自一個不滿14歲的男孩口中,令人揪心。只因想得到他人的認可,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便陷入了恐慌之中。其實只要做自己就好,每個人當然都會有缺點啊。畢竟,只有擁有好的、壞的,你才是完整的。
雖然是看似很黑暗的故事,但整個電影的拍攝風格卻是清新的,其中不乏很多唯美的鏡頭。導演擅長用慢動作,又將很多鏡頭拼在一起,很好看。沉鬱的場景卻被導演配上輕鬆甚至有點可愛的音樂,獨特的做法不但不顯突兀,還讓人覺得格外新奇、舒服。
所有好的電影最經典之處或許都在結尾,這部電影的結尾可能並不算經典,但也很不錯,終於讓人嗅到了陽光的味道。森口老師忍者眼淚對絕望地趴在地上的修哉說:“這就是我的報復,是真正的地獄。從現在開始,你踏出了改過自新的第一步。”
電影告白觀後感2
經同學介紹,看了《告白》,抱著很大的期待去看的,剛看的時候只見一女老師在那裡獨白,很詫異為什麼同學會覺得這部片子好看,後來再靜下心繼續看完時,呵呵,覺得挺不錯的,有些小感觸,尤其在教育方面。它的劇情不是像現在很多中國電影那麼膚淺,情結的跌宕起伏令人在看的過程中很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劇情,曾經聽影評家說過,好的劇情,電影也就成功了一半,很明顯《告白》就做到了這一點,情結的離奇曲折激發觀眾的好奇心,會很渴望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一部電影總共才一個多小時,當觀眾對未來故事的渴望多了,就會集中精神看下去,決不會覺得無聊,從而就留下了好評。
下面是我對劇中主要角色的分析:
1悠子老師:是《告白》中絕對的主角,她的告白貫穿著電影絕大部分,她是劇中的核心人物,推動著故事的發展,她的一次一次的告白,讓人一次一次對她很驚訝,對她的性格迷惑不解,她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在看電影時,由對她的同情、可憐變成恐怖、可怕,確實,她的這種報仇方式實在是有點過激了,自己身為一個老師,口口聲聲說著生命很重要,教育學生要珍惜生命,但是為了他所謂報仇,卻在無形之中傷害了很多人,美月、小直媽媽、、、這讓我更加不相信孟子所倡導的“性本善”了。
2修哉:很典型的'一個因為父母冷漠而走入歧途的孩子,他所犯的錯父母親教子無方的“傑作”,生下他,卻把他拋棄,無情替代了本該對孩子的關懷,在故事的母親被炸死也算是對自己所犯的錯的一種懲罰吧,不過最可憐的還是修哉,雖然冷漠,但是一直還是很崇拜的母親永遠離自己而去了,再也見不到了,活在這個世界更寂寞了。當然,有人可能會說悠子老師在故事結尾時說的一句“開玩笑的”,這隱喻著修哉母親沒死,但是我還是確信修哉的母親是已經被炸死了,因為在修哉演講完作文後要按下炸彈是也說了一句“我開玩笑的”,況且悠子老師連美月和小直媽媽這些無辜的生命都不會在乎,更何況是殺她女兒的媽媽-----間接兇手呢?總之,修哉的人生是可憐的,其實他也不想過這樣的人生,他也很想得到父母親的愛,但是年幼的他,又能怎麼辦呢?只能讓黑暗的火苗在他內心漸漸滋生,愈長愈旺。。。。
3小直:小直的人生也是悲哀的,從小到大一直被同學罵他笨,從來沒有得到肯定,當第一次被修哉肯定時,修哉成了他內心的英雄,於是他決心要幫助修哉,最後犯下大錯,殺死了悠子老師的小孩,以致當老師在同學面前揭穿他時,他不敢面對同學,得了心病,終日懺悔中度過,內心的陰影是他受盡折磨。。。
4美月:悠子老師離開班級後,期間有很多部分一直是美月的獨白,本以為她是老師心中善良的乖女孩,當知道她是露西娜事件的製造者時,讓我大吃一驚,這無疑增加了故事的戲劇性,不過,當看到她知道修哉的事情並不排斥,而且還很理解,並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去給修哉走出黑暗,她又是很善良的。但是上天最終沒有因為她的善良而憐憫她,女孩命運是不幸的,死在了陰謀之下,最可恨的是這個陰謀還是她最尊敬的悠子老師製造的。
4小直媽媽:當悠子老師拜訪她家,指出小直的是殺人兇手,她義無反顧的說,不是小直的錯,看著備受內心折磨的小直,身為母親的她也很痛苦,於是選擇帶著兒子去天國,幫他解除痛苦。為了兒子不惜犧牲自己自己的寶貴生
命,表現出了母愛的偉大,當然這種方式過於極端,最後也使她落的不幸的下場,慘死在自己兒子的刀下。。。
對於拍攝技巧的一些愚見:
1一開場時,女老師的很大一短獨白來的有點突兀,觀眾在剛看電影時,精神不死很集中,還要很費力的去聽懂老師的獨白,尤其是語言不通,還要費力地去理解文字,容易使人走神,但是慢慢地,看懂之後,會消除這種乏味感,尤其是故事發生的結果一次一次的出乎我們的意料。。。
2劇中的燈光一直是陰暗、黑白的。在我的印象中,這是日劇所慣用的手法,整個畫面就一直籠照在壓抑、沉悶之中,以前看過的一些日本拍的偶像劇也都是用這種燈光。這種方法有好有壞,我個人是不太喜歡這種氛圍的,尤其是整部劇看下來都是陰森森、比較沉悶。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韓劇的輕鬆、清新的畫面。當然對於這部劇來說,這種技法配合其劇情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3劇中有很多慢動作的部分,但是顯得有點多了,尤其在開場時,教室的混亂的慢動作讓人看得時候會覺得很不舒服,有點假,
感觸:
小孩的教育很重要,父母對小孩的關懷與孩子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劇中修哉就是很好的例子,母親對小孩過分的強求,完全不顧及小孩的年齡所能承受的範圍,當發現小孩達不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標後,最終選擇拋棄孩子,這對孩子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小孩需要關懷時,身邊卻空無一人,渴望得到關懷卻又害怕被再一次拒絕絕,日復一日,造成了性格上的扭曲,犯下一些大錯,使自己珍貴生命顯得毫無價值,隨其而來的是無邊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