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夏季養生方法
夏至是24節氣的第10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自太陽黃經達90°時始。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這時接近地表的熱量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但進入夏至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就進入盛夏了,高溫酷暑天氣時常出現,氣溫有時可達40℃上下。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於陰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俗話說“夏至陰生”,也就是說,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
在此節氣中,盛陽覆蓋於其上,陰氣始生於其下,喜陰的生物開始滋生,而喜陽的生物則開始死去,陰陽交替,人體容易患各種疾病。所以,在此時節合理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
嵇康在《養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嵇康的這段話告訴我們,在炎熱的夏天,應當調整呼吸,使心神安靜,意念中如能想像著心中存有冰雪,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也就是說,我們不應當被炎熱擾亂心神,使心境煩躁,那樣的話會使身體感到天氣更炎熱。
在此時節,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的.變化,一般宜晚睡早起,並利用午休來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體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
夏至時節,大多數人會有全身睏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人體只能透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是,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在夏至時節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去療養、度假,鍛鍊的專案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洩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鍊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衝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溼痺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吃過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此外,夏至時節又是多汗的季節,人體出汗多,則鹽分損失也多,若心肌缺鹽,心臟搏動就會出現失常,故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鹹味以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