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夏季中醫養生原則參考
夏季是從立夏到立秋(5月5、6、7日-8月7、8、9日)之間的一段日子。夏季是四季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蓬勃。對於人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黃帝內經》雲:“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此時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執行旺盛,並且活躍於機體表面。為適應夏季炎熱的氣候,面板毛孔開洩,而使汗液排出。因此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盛夏防暑邪;長夏防溼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即《內經》裡所指出的“春夏養陽”,著眼於一個“長”字。
(二)精神調養
夏,在五行中屬火,對於夏季的精神調養,要避免發怒,使氣機通暢,情緒外向,對外界事物有著濃厚興趣,這是適應外界養生之道。俗語說,心靜自然涼,夏天酷熱,人往往心煩氣躁,因此夏季精神養生基礎要保護好心臟,並重視精神的調諧,故寧心神尤為重要,要注意心情的.沉靜。此外,精神養生,還要注意:一是要有事可做,使精神不空虛,二是要有較好的精神修養,可免除外界不良的情緒的干擾,只要做到這兩點,精神自然會爆滿,這也是夏日精神調養的基本法則。
(三) 起居調養
夏季作息要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養生陰衰的變化。署易傷氣,炎熱可能使汗液排出太多,令人頭昏胸悶,心悸口渴,噁心,甚則神昏,因此安排勞動或體育鍛煉時,要避開烈日暴曬之時,要加強防護,要安排午睡。夏日酷熱,每天要有一次溫水澡,不但可避暑防病,而且加強血液流動,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此外,夏季人體腠理開洩,易受風寒寒溼邪侵襲,睡眠時不宜用風扇,空調也不要太低。
(四)飲食調養原則
夏天因炎熱的環境,體溫調節,水鹽代謝以及迴圈、消化、內分泌和泌尿系統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導致人體代謝增強、營養素消耗增加。另一方面,天熱大量出汗,又導致了許多營養素從汗液流失。此外,因天熱人們的食慾減低和消化吸收不良又限制了營養素的正常攝取。因此夏天的飲食調養是十分必要的。其原則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這是因為高溫條件下,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負氮平衡。因此,每天增加以魚、肉、蛋、奶和豆類為主的優質蛋白質為好。
第二,要補充維生素:這是因為熱環境下維生素代謝增加,而且汗液排出水溶性維生素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此外汗液中還有維生素B1及B2。因此,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劑量維生素B1、B2、C乃至維生素A等,對提高耐熱能力和體力有一定的作用。
在新鮮蔬菜及夏季水果中,如西紅柿、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維生素B族在糧穀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夏季人們可適當補充這些食物,亦可適當口服些酵母片。
第三,要補充水和無機鹽:當機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不但體內水分不足,而且還會流失大量的鈉、鉀。缺鈉可引起嚴重缺水,所以要補充水分和無機鹽。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這樣可使機體排汗減慢,減少人體水分蒸發量。鈉可加到飲料中;水果、蔬菜、豆類或豆製品、海帶、蛋類等含鉀量比較高,多吃這樣的食物可以防止鉀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