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清明節習俗煮雞蛋
清明節,印象就是吃煮雞蛋,盪鞦韆,掃墓。
離萬松山(魯中革命烈士陵園)近,小時候的清明,老師帶我們去掃墓。雖然口頭上喊著什麼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之類的口號,心卻被春遊和煮雞蛋吸引著。萬松山前繞著小汶河,山上松柏翠綠,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時節,可以想象景色是多麼美好。你想,被嚴寒桎梏了一冬的孩子,來這裡掃墓,該是多麼的幸福啊。跟孩子們相比,山上的松樹和河邊的柳樹就遭殃了--家家戶戶的磨眼裡、門口都要插松枝和柳枝。孩子們就趁掃墓的時候,把樹枝折回家。那時不懂插這些是為了紀念誰,就知道把柳笛和松笛吹的不亦樂乎。
鞦韆好像是清明節才有的`遊戲。我們那裡叫“悠千”。找兩棵靠的近的大樹,一根粗繩子,讓有力氣的大人給拴好,幾個孩子便有了自己的天地。一根繩子也讓孩子們玩得花樣疊出:單人的、雙人的、多人的,坐著的、蹲著的、站著的。要趁清明節這天盡情的玩耍,因為大人說:打前不打後,打後死他舅“--意思是鞦韆得在節前打,節後打就死舅舅。當然是騙人的。或許是因為大人們都忙,怕孩子們盪鞦韆不安全才編出來嚇唬人的。
雞蛋,似乎是清明的最重要的標誌。小時候家裡窮,雞蛋是要賣了換油鹽醬醋的,平時難得吃幾回。但是,清明節就不一樣了。家家都煮上幾個,染成紅的、綠的、紫的、花的、甚至西瓜的,更有巧手的在上面畫上好看的圖案給孩子們。女孩子喜歡比較誰的雞蛋漂亮,男孩子們並不在乎漂不漂亮,只要硬就行--因為“槓雞蛋”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每人持一個雞蛋,撞在一起,被撞破了的就輸了,就的把撞破的雞蛋送給贏方。所以,在清明節裡誰擁有一個最硬的雞蛋就會贏得大家的崇拜,當然,是因為他可以吃好多雞蛋。
2年前,我外地求學,清明節那天收到爸爸的來信,爸爸說:“清明節了,你買幾個雞蛋吃吧。家裡人都想你,你媽煮了好多雞蛋,你弟弟說給你留著呢......當時的弟弟才7歲,記得看完信,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