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透過寫心得體會,可使我們今後少走彎路。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 篇1
(一)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各學科的特點設計板書,板書的內容通常為教學的重點、難點,並且在關鍵的地方可以標識,比如用不同顏色的筆書寫和繪畫,學習《教學技能》心得體會。是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的板書,以書面語言的形式簡明扼要地再現事物的本質特徵,深化教學內容的主要思想,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學習的主要內容。
(二)有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板書、板畫在文字、符號、線條、圖表、圖形的組合和呈現時間、顏色差異等方面的獨特吸引力,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並且使學生受到藝術的薰陶和思維的訓練。同時,板書、板畫使學生的聽覺刺激和視覺刺激巧妙結合,避免由於單調的聽覺刺激導致的疲倦和分心,兼顧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從而引導和控制學生的思路。
(三)有助於啟發思維,突破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而教學必須遵循直觀性原則。富有直觀性的板書,能代替或再現教師的演示,啟發學生思維。
(四)概括要點,便於記憶
教師的板書反映的是一節課的內容,它往往將所教授的材料濃縮成綱要的形式,並將難點、重點、要點、線索等有條理地呈現給學生,有利於學生理解基本概念、定義、定理,當堂鞏固知識。
(五)有助於學生梳理文章脈絡或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層次
(六)規範、正確的板書能為學生做出示範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巧妙的設計板書,以提高教學效率。
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 篇2
透過這次遠端培訓學習,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技能》的深入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優效教學與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密不可分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掌握、發揮好課堂教學的各種教學技能,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以後的課堂教學工作中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一、匯入宜激趣————匯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得以成功的重要條件。一堂好課如果沒有成功的開端,教師會講得索然無味,學生也難進入學習狀態,課堂教學的其他環節也就很難進行。匯入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注意力就集中起來了,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要精心選擇匯入方法,因課而異。
二、講授要實————講授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傳輸特定的知識資訊,綜合地運用各種語言表達方式的一類教學行為。講授技能是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課堂教學技能,幾乎沒有哪一種教學活動可以離開它。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學生易接受,易理解的方法。
三、提問要精————傳統教學“滿堂灌”,改革後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滿堂問”,教師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提出,學生真可謂“應接不暇”,學生疲於回答,思維混亂,讀書內化的時間少了,一節課下來,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很少,留在腦中的更少,效率可想而知,因此,提問要精,要讓學生在思索中有所悟,有讀書的時間才能有內化的時間。
四、板書要活————板書是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文字元號、繪圖或列表,以輔助知識資訊傳輸,揭示學習材料之間的關係和聯絡的一類教學行為。只有好的板書才會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吸引學生興趣,便於記憶、複習。
五、評價要到位————良好而恰當的評價,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在評價中,要多多運用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的發展,對其發展過程中的進小和改進及時予以評價,促其更好地發展。評價不是盲目地表揚,不是一味地說“好”、“棒”,及時指出並糾正學生的錯誤,才能引領學生走向成功。
透過這次學習增長了自己教學上的知識,對課堂教學技能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以後要透過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技能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每一堂課都成為有藝術有質量的課堂。
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 篇3
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與關鍵是教師邁向教學成功的第一步。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在備課、教材處理與課堂教學中,能夠準確找出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識點,預知學生難於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知識與技能,巧妙地點撥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後繼學習最具影響的知識,就一定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有部分教師在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抓住關鍵上存在著一定的誤區或者隨意性。其主要表現為:
一、過分地依賴於《課標》與參考教案。《課標》具有的綱領性與權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在處理教材和教學實踐中,教師缺乏必要的研讀,加之不能很好地與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機的結合,更有照抄照搬參考教案之現象。因而很難做到突出重點。
二、對教學難點的排除與分散上教師不夠明確,同時受學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因而很難做到對症下藥。
三、由於教師對重點、難點把握不準,因而在教學中很難做到畫龍點睛、綱舉目張。
透過學習,本人對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抓住關鍵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仔細研讀《課標》、教材,集中精力深刻揭示教學重點的科學內涵,使學生掌握重點知識的內在本質,徹底摒棄不切實際的照抄照搬現象。對學生難於理解掌握的內容,要明確“難”在哪裡,從感性認識入手,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的內容。對內容深奧的知識,設法透過複習或聯絡有關知識進行鋪路搭橋,同時採取分解化簡和分散處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對於教材中能使學生順利學習其他內容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要精心設計、精心安排,爭取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去解決重點與難點。
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 篇4
學了了教師的教學技能第四章活動的變化。知道了很多道理,掌握活動變化的意義:
主要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操控、學生可感受的教學的各種形式的變化。變化技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透過資訊傳遞、師生相互作用以及教學媒體運用等活動方式的改變和轉換,以引起學生興趣,維持注意的一類教學行為。它的意義在於:
1、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更準確、更有效地傳遞教學資訊。
2、喚起學習興趣,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
3、穩定學生的注意,並將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
4、緩解學習疲勞,減輕學習負擔,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活動變化的要求:
一、教師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
這裡所說的教師資訊傳遞方式主要是指教師的言語和非言語這兩種方式。
二、教師教學活動方式的變化
教學活動方式的變化,含義就相當廣泛了,它包括教師的教學方法與相應的學生活動形式的變化,師生互動作用方式的變化,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等等。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變化教學方法和方式,不僅僅是指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組合、變換和穿插使用各種方法(如講解、提問、演示、讀書等),而且還包括靈活而機巧地變換各種教與學的個別活動方式(如遊戲、操作、表演、模擬、說唱等)。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變化,有利於各種方法和方式優勢互補、相互配合,實現教學的最最佳化,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穩定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習興趣,推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促進他們主動地、生動活潑的學習。
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 篇5
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資訊化和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需要有更多的教學技能水平高的教師發揮骨幹作用,完成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任務;教育技術、資訊化教學環境、裝置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要求教育事業的從業人員有更高的教學技能;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方法,更需要教師將先進的教學裝置和個人的教學技能有機的融為一體,運用教學系統設計的方法完成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任務,進而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才能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才能體現教師專業的特點。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先從基礎做起,這個基礎就是教師個體的從業技能。反之,高投入的裝置和數字化資源,新的教學理念和標準都不會有高產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教育事業也無從談起。
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常抓不懈、反覆實踐的訓練課題。教學技能如同教學方法一樣,沒有某項最好的技能,只有用得最恰當的某項技能,更沒有可以代替教師技能的現代化裝置。我講了多年的課,真沒注意教學技能有這麼多的說道。今後要繼續加強教學技能的學習和演練,提高自己的從業素質和教學水平。
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 篇6
透過學習《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指導》一書後,使我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十分重要,它是師生互動、交流、探究的切入點,如何把握實施好提問的技巧,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下面就提問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課堂教學提問要結合教材內容的難易程度,根據提問物件的認知水平和差異來設計問題,而有效的提問是能夠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習瞭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提問時一定要把握好提問的物件,雖然問題是指向全班學生,但要獲得學生學習情況的準確資訊,還是要讓學生個體來回答,叫誰來回答?教師的反應不一,效果也不同,問題是成為課堂教學的紐帶,不同水平的教師有不同的表現。
一、來時沒問題,走時也沒問題
這是我們課堂上最常見的現象,面無表情的學習,在教師的指揮下,開啟課本,翻到指定的頁碼,在書上勾劃重點,寫上註解,朗讀、背誦、練習、回答提問,操作實驗,教學內容順利完成,看似有條不紊,順風順水,然而對於學生來說,這樣的學習一切都是被動的,沒有激情,要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何種程度,一概不知,學生成了容器,等待教師用知識去充填。這樣的`教學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本質嗎?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教法?
二、帶著問題來,解決問題走
在一些教師的課堂上,已能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學不在是以學生對教學內容一無所知為起點,按照老師的預先設計按部就班地展開,而是針對學生想要解決的問題來進行,經過一番講解或探討後,老師課前問學生:“問題都弄明白了嗎?還有問題嗎?”在得到學生“弄明白了,沒問題了”的回答後,教師才會放心地讓學生下課。
顯然,比起“來時沒問題,走時也沒問題”的教學,這已經是一大進步,表明教師的關注點不再只是要講的內容,眼裡開始有了學生,能夠把教學任務的完成與解決學生的問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總之,課堂提問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經常變換方法,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時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了學、願學、會學,從而提高課堂的學習有效性。
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 篇7
關於“講授”一節,為我們詳細介紹了講授方法,讓人感受最深的是——懂、透、化。
首先是“懂”。就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基本概念,以及每字每句都清楚。
其次是“透”。就對教材不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夠融會貫通,運用自如。這就要求對教材進行精讀細鑽。
最後是“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如同蜜蜂釀蜜一樣,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到了“化”的境界,整個教材內容已經瞭然在胸,變成了有機整體。
總之,鑽研教材要做到既能鑽進去,又能走出來。鑽進去,就是要領會教材的精華,全面、準確地掌握教材的知識內容;走出來,就是要全面審視、整體把握,做到講課時能夠深入淺出,左右逢源,靈活運用。
這三個字的鑽研如果我們能努力做到,那一定是非常理想,非常愉悅的境界,會讓我們有一種成就感。
作為一一名任課教師,我們或許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每當上完一節好課,會讓你有意猶未盡之感,全身都會感到舒爽之至。而往往公開課更容易達到這樣的境界。想想為什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無形中做到了“懂”、“透”、“化”。
總之,我們在處理教材上真正做到“懂”、“透”、“化”,真正做到“鑽進去,走出來”,就會達到創設教材研究的理想境界。
學習教學技能的心得體會 篇8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教給學生必要的誦讀方法,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力。
透過學習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語文教育學教研室教師劉佔泉的專題講座《小學語文誦讀教學技能與策略》,我獲益匪淺。以前,我對“朗讀”“美讀”“誦讀”“吟誦”這四個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不夠準確。透過劉老師的講授,我不僅分辨清了“朗讀”“美讀”“誦讀”“吟誦”的概念,而且進一步明確了誦讀技能的訓練路徑,即從“吟”古詩到“誦”古詩,再從讀古詩到讀古文,最後從誦讀古詩文到美讀白話作品。同時,我也體會到了誦讀技能的三個用途,一是用於備課,二是用於堂上示範,三是用於創設“誦讀課”。劉老師在講座中給我們深刻闡述了誦讀教學中要處理好的五種關係,一是要處理好疾讀與緩讀的關係,二是處理好平實地朗讀與美讀的關係,三是處理好範讀與點撥的關係,四是處理好誦讀與涵詠的關係,五是處理好誦讀的紮實與靈動的關係。
透過學習,我深刻明白了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後,我將在克服學生誦讀過程中存在的弊病以及出現的問題的同時,自己也得加強誦讀基本功的訓練。因為,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也只有教師的誦讀水平提高了,才能對學生的誦讀進行正確地指導和點撥,才會對學生提更高的要求,還語文課堂一片朗朗的書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