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HR故事分享之《跟曾國藩學選人》

HR故事分享之《跟曾國藩學選人》

人才對於一個國家或企業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古就有“得人者興,失人者崩”。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莫不如此。晚清的中國,國勢衰危,官場腐敗。曾國藩從步入官場開始,就認識到這一點,他認為導致晚清社會危機的人才的主要原因在於吏治的腐敗,而吏治的腐敗在於人才的匱乏。面對這種局勢,他發出“非得忍辱負重之器數十人,恐難挽回時局也。”“世人聰明才力,不甚想懸,此暗則彼明,此長則彼短,在用人者審量其宜者而已。山不能為大匠別生奇木,天亦不能為賢主更出異人”“大約上等賢哲當以無緣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人才的選擇和任用,關鍵在於用人者能揚長避短,人崗匹配。所以要成就大事,必須有好的人才輔助,作為“晚清中興名臣第一人”,曾國藩不拘一格培養人才,舉薦人才,這些人才在後來曾國藩領導的湘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曾國藩在選人時不求全責備,他可以容忍一個人的缺點,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原則和標準,這些標準對我們在選人的時候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一、 忠義血性。

曾國藩將忠義血性作為選用人才的前提。曾國藩認為“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大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不公不明,則褚勇必不悅服;不勤則穎務鉅細,皆廢弛不治。故第一要務在此。不怕死則臨陣當先,士卒乃可效命,故次之。身體羸弱者,過勞則疾;精神乏短者,久用則散,故又次之。四者似過於求備,而苟闕其一,萬不可帶勇,大抵有忠義血性,則四者相從以俱至,無忠義血性,則貌似四者,終不可恃。其所強調的忠義血性,指的是一種強烈的忠誠感、道義感與責任心。

借鑑意義:企業在選人時,一定要對一些埋藏在冰山下面的特性進行把關,選的人要符合企業的文化,要有道德感和職業感,這些是後天很難形成的,因而需要藉助一定的評測工具對人才進行測試和評估。技術、知識和經驗是可以通過後天形成的,但人的性格往往很難改變,選對忠義血性之人,就等於選人成功了一半。

二、廉明為用。

曾國藩解釋說“弁勇之於本營將領,他事尚不深求,惟銀錢之潔否,保舉之當否,則眾目眈眈,以此相伺;眾口嘖嘖,以此相譏。惟自處於廉,公私出入款項,使闔營共聞,清潔之行,已早有以服弁勇之心,而小款小賞,又常常從寬,使在下者恆得沾潤膏澤,則惠足使人矣。明之一字,第一在臨陣之際,看明某弁系衝鋒陷陣,某弁系隨後助勢,某弁回力合堵,某弁見危先避,一一看明,而又證之以平日辦事之勤惰虛實,逐細考核,久之,雖一勇一夫之長短賢否,皆有以識其大略,幾於明矣。”

借鑑意義:廉是指不貪汙,不受賄,不中飽私囊,不為一己之私以身試法,明是指賞罰嚴明,處事公道。岳飛說過"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太平”,就是這個意思。一個好的領導者能以身作則,為下屬樹立良好的榜樣,能在潛移默化中感化身邊的人,能客觀公正地處理好與下屬的關係,建立公正的規則和秩序,在這個規則和次序中,好的人才會不斷脫穎而出,不好的人才也會見賢思齊。選人是以德為先,德才兼備。

三、簡默樸實。

曾國藩對於綠營兵官氣深重,投機取巧,迎合鑽營的腐敗風氣有著很深的認識,他說: “國家養綠營兵五十餘萬,二百年來所費何可勝計!今大難之起,無一兵足供一戰之用,實以官氣太重,以竅太多,漓樸散淳,其意藹然。”為了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曾國藩規定,不用入營已久的綠營兵和守備以上軍官,選將必須注重“純樸之人”,即腳踏實地、無官氣、不浮誇偽飾之人。這種將純樸之人委以重任的做法,對提高湘軍的戰鬥力極為重要。

借鑑意義:企業從來不缺只說不練之人,缺的是腳踏實地,將企業經營目標和戰略落地的'人。我們在選人時,一定要選那種悟性好,又能馬上執行到位的人。一個企業做實事的人多了,企業文化自然會大有改觀,這比搞幾次活動來提升企業文化要靠譜得多。同時要建立好的機制,讓真正做事的人能得到重用和提拔,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同時讓不做事的人無地自容,待不下去。

四、智略才識。

曾國藩認為:“大抵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決不能選用冗冗者。”他指出:“其冗冗者,雖至親密友,不宜久留,恐賢者不願共事一方也。”湘軍將領中百分之五十八是書生,這批人受過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傳統文化的衛士道,對以農民軍為主的太平天國衝擊封建傳統有一種天然的抵抗,另一方面當時透過讀書應試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渠道比較窄,他們想迫切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這些人積極參加湘軍,經過在軍隊中的雕琢和薰陶,慢慢都培養成帶兵打仗的將領。

借鑑意義:很多企業一方面批評剛畢業的大學生眼高手低,另一方面還是熱衷於招大學生,因為他們有文化,有基礎,接受能力強,如果能認同公司文化,願意從基層做起,還是很有培養價值的。企業的發展是離不開新鮮血液的輸入和培養,一定要對剛畢業的學生有耐心,要有科學實用的培養機制,要有人文關懷,能提高好的平臺,哪怕10個大學生中留下2-3箇中堅骨幹,也是值得的。

五、堅忍耐勞。

“堅忍”亦就是打仗時能衝鋒陷陣,身先士卒。曾國藩雖為一介儒生,對於治軍最初沒有多少軍事經驗,但他清楚,行軍作戰倍加艱辛,只有“立堅忍不拔之志,卒能練成勁旅……數年坎坷艱辛,當成敗絕斷之處,持孤注以爭命。當危震撼之際,每百折而回。”他提倡在艱苦環境中矢志不移的勇氣。

借鑑意義:企業招人來是解決問題的,而不是抱怨問題的,企業也是現實的,先要做出成績再論功行賞,所以浮躁的人,沒有耐心的人,往往在一個企業呆不長久。只有堅忍耐勞的人才能和企業一起發展,不棄不離,既對企業充滿信心,又對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有思想準備,隨時解決問題,這種人是企業希望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