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大學讀後感
我這個人不喜歡看書,特別是那種很厚的書,看幾頁就不想看了。可是,現在在大學就靠自己給自己充電,所以,只能強逼著自己看。最近老師要求我們看一些古代蒙學的教材,我看了《大學》,我覺得看過之後我整個人都變得有知識的氣質了。真是應了那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這些書不僅對古代的學者影響深遠,而且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也有很高的價值。
《大學》、《中庸》本是《禮記》中的二篇,今單獨抽出印行,說明它們有獨特的價值。《大學》中提出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命題就深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稱讚;“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方法,強調個人修養的重要性;其中“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的論述,反映了作者先進的經濟思想,這些都值得我們很好地體會。所以命名為《大學》者,正如鄭玄所說,“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
下面就介紹我讀《大學》的感想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文章,作於春秋末年戰國時期,寫定於秦統一全國以後不久。它是我國儒家經典的組成部分,指有關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廣博的學問。《大學》依據孔子、孟子“仁政”的思想,闡明瞭新生的地主階級“治國平天下”的理論。文中提出三條基本原則(三綱)和八個方法步驟(八目)。“三綱”是“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大學》認為,人生來就是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後,“明德”被掩,需要經過“大學之道”的`教育,重新發揚明德,各心民心,達到道德完美盡善的境界。具體說來,就是要做到“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關鍵。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後四目是“修身”的目的。
書中我最認同的一句話是“經文”章裡的“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意是:透過探索瞭解道理,豐富知識,處事的意念誠實,對待事物的態度就客觀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肅好,就能治理好國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們都這樣做,那該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願。書中我們都應該做到的是:“孝子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衰,祭則致其嚴”。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時,應當尊敬他們,使父母高興,父母生病時,應當表現出焦慮,他們死後,應當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時要嚴肅,這樣才算孝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兩句話,那麼人人都有豐富的知識、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態度,那家族就會興旺起來,國家就會強大起來,那國家之間將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這是多麼美好,希望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古典詩文《大學》第一章裡的句子。意思是《大學》的原理,在於使人們的美德得以顯明,在於使天下的人革舊更新,在於使人們達到最好的理想境界。讀書自然不是為了統治國家或者從政,說親民可能扯得過遠,古代的大學指君子之學,為人君,至於人,恐怕現在人或者學生早已忘了何為仁,當然我也承認,我從沒有認真考慮過仁是什麼含義;我讀了《大學》這本書之後,並沒有從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學會了一種處世心態。親民、至善——大學之道,強調的不僅是人們的道德實踐,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於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已及人的過程。親民,說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普遍地施及於天下百姓,並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性德。“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共同創造出一個和諧社會,這樣就能做到大學之道所謂的“止於至善”了。
《大學》總結了人一生實現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意思是所強調說的:如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關鍵在於須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思想)。“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意思是所講的要治好家族,關鍵就在於必先修養自身之品德。“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意思是所說的要治理好國家,關鍵須先治理好家族。“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意思是所說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於先要治理好國家。因此,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問。 “修身” 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會了做人,然後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如果一個人沒有學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麼,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做人,不管他學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說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習。所以,古人說:“才智,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師也”。
《大學》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則,待人處事要心平氣和。《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整的境界。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而且做事要分輕重緩急,否則本末倒置就糟糕了……
大學短短的兩千來字,就深刻闡明瞭人生和社會的大學問,以及做學問的最高境界。學問不在於某一具體的技術,不拘泥於世俗的瑣事。學問在於明辨世間的大是大非,在於促進社會進步,為天下人樹立榜樣。“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優選大學讀後感]相關文章:
1.我的大學讀後感1500
2.我的大學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