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談高考的時間安排計劃
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後赴法留學的李金佳同學說:“高三時課程緊張、考試頻繁,不少同學一天到晚心急如焚,手忙腳亂。時間安排沒有計劃,首先自己就亂了陣腳。”李金佳同學說這樣絕對不行,功課越忙,越要平心靜氣,按部就班,安排好時間,否則只會是必敗無疑。
那麼,怎麼安排好高三這緊張而又繁忙的時間呢?李金佳同學說,高三的時間,無非是兩大塊:一塊是上課時間,一塊是自習時間。上課時間就不說了,學校已有安排。關鍵就在自習時間。他寫道:“高三時,除去課堂學習時間,我們每天早晚各有一個半小時可以自由利用。如果以一個半小時為一個複習時間單位的話,那麼每月我就有約60個這樣的時間單位。我在制定每月計劃時,通常這樣支配它們:語文13個,數學12個,英語12個,歷史8個,地理8個,政治1個,機動6個。基本做到了立足全域性,兼顧6科。”
從李金佳同學的時間安排上,我們不難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他的計劃,是按月來制定的。高三時臨時安排的活動多,負擔重,計劃需要經常調整。比如,突然宣佈下週有一次大的考試,那麼,肯定要擠佔這60個時間單位的`時問進行復習。故而高三時最多按月甚至可以以周為單位來制定計劃,才不至於脫離現實。
第二,主科為主,各科兼顧。李金佳同學參加的,顯然是過去的6科考試,而非今天的“3+X”考試。但從他的計劃看,數、語、英這3科,佔到37個時間單位,幾近60個時間單位的三分之二。而史、地、政這3門副科,則佔到17個時間單位,約近60個時間單位的三分之一。這對我們安排時間備考“3+X”式考試,仍有啟發意義。
第三,制定計劃時就留下6個時間單位的機動時間,以保證計劃的可塑性和彈性。這6個時間單位,佔到了60個時間單位的十分之一。具體說,一天是兩個時間單位,6個時間單位就是3天。
李金佳同學最後說,一方面計劃有時趕不上變化,應經常調整;但另一方面,計劃一旦確定,就應堅決執行,不要輕易改動。臨考前最後兩個月,不少同學都說:“語、數、外是平時功夫,現在應狂背政、史、地。”但他不為所動,照常複習。結果數學得了98分、英語得了95分(百分制)。“這實在應歸功於我的複習計劃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