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端午節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2.瞭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1.瞭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麼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麼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裡見到的?
幼:見過。家裡,商店裡......師:現在,我們在家裡,店裡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裡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麼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麼時候?
幼:6月6日(公曆) 五月初五(農曆)(給幼兒分析公曆,農曆)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幼:屈原......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麼人們要紀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裡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麼樣啊?
幼:很偉大......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訊息,他們怎麼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把雄黃酒倒進江裡。
師:人們划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裡,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裡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後農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啊?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麼時候?
幼:農曆五月初五師:我們都要幹什些什麼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中班《端午節的由來》 課程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對中班幼兒來說,還比較陌生。設計並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然後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為主展開從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於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瞭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動中看來,孩子對於古代的國與國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聽的有點含糊,但是對故事的大致思想還是有一定的感受,為了使活動更加有效,我還給幼兒豐富了一些其它的經驗:端午節有吃五黃、掛五端以驅毒避蟲的習俗。“五黃”指黃鱔、鹹鴨蛋黃、雄黃酒、黃魚和黃瓜。端午節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動還是比較投入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同樣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到屈原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例,學生透過對“忠誠愛國,很有才幹”,“在他的輔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語句的感悟,從而也使學生受到愛國的情感教育。達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
幼兒園端午節教案及反思
一、說教材
教材來源:大家都知道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掛鍾馗像,掛艾葉菖蒲、塞龍舟、吃粽子等,其中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又一傳統習俗。
二、說教學目標
1、學習用彩泥表現不同形狀的粽子。
2、體驗中國民族節日的快樂。
重點:用彩泥表現不同形狀的粽子。
難點:用綵帶捆綁粽子。
三、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讓師幼形成一種平行的、雙向、相互支援的合作關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法: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食物,充分調動多種感觀參與,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
2、談話法:提供充足時間,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3、操作法:讓幼兒透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4、遊戲法:根據《綱要》精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也不是結果,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四、說學法:
多渠道參與法:貫徹《綱要》精神,實施家園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並讓家長向幼兒介紹一些有關端午節的初步知識,家長成為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支持者。利用遊戲組織幼兒玩塞龍舟的遊戲,從而進一步讓幼兒瞭解有關端午節的知識。
五、說教學程式
1、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話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就以猜謎的形式引出話題:
——什麼節日要吃粽子?
你們吃過什麼粽子?
粽子是哪裡來的?”
2、幼兒學“包”粽子:
——今天,我們用彩泥來做粽子好嗎?怎麼做呢?
●幼兒觀察討論做粽子的步驟。
●幼兒用彩泥自由的搓、捏、壓、團,做出不同形狀的粽子。
●嘗試用綵帶捆綁粽子。
——“你們可以請老師幫忙。”
3、分享,欣賞作品
你做的粽子是什麼餡?
什麼味道的?
六、教學反思
活動在幼兒的談話中拉開序幕,幼兒興致勃勃地討論自己見過的粽子,到請幼兒動手做粽子時,幼兒都欲欲而試,用彩泥做出自己喜歡的粽子(雖然有的寶寶做出的粽子不像什麼粽子),活動室裡洋溢著一片歡笑!幼兒不在乎最後的結果,而注重的是活動的過程,這就是與成人評價標準的區別!但是由於怎麼做粽子的步驟沒有講清楚,以至於有的幼兒不會做粽子,還有就是給粽子綁綵帶對幼兒來講比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