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讀後感100字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1)
但凡讀過《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的人,肯定都會情不自禁地對孔子發出深深的感嘆,深深地敬佩這位博學多才的“聖人”,也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出現過這麼一位傑出的人物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博學多才的人,是因為他能夠謙虛好學。孔子曾經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也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孔子的一生都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有一次,孔子有機會進入魯國的太廟,裡面陳列著許多文物古器。孔子進入太廟後,就下功夫認真進行的考察,對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別人請教。從廟裡陳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舉行儀式時伴奏的音樂,樣樣都要找人問個究竟。活動結束後,他還拉住別人的衣袖,繼續問一些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他這樣做,曾被看不起。有人說:“誰說這個年輕人懂得禮呢?他跑進太廟,什麼事都要問。”孔子聽了說;“不懂就要問,這就是禮啊!”有些人就報著這樣的心態,去虛心地向別人學習,以此來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聰明的人。當這些人取得了好成績時,仍沒有滿足,繼續向別人請教,從來不放過任何一個增長知識的機會。孔子的這種精神對於後人也是一種鞭策和鼓勵,使我這個與他相隔兩千五百年的女孩受到了深刻的啟迪。
我覺得我還遠遠做的不夠,我這個人有自以為是,每當取得了好成績的是時候,我就會沾沾自喜,當聽到同學的陣陣讚賞之後,我整個人就像施了魔法似的,整個人飄飄欲仙,導致我在考試中因藐視試卷的難度而成績下滑了,從孔老夫子的身上,我懂得了要真正學到的一點東西,那就是必須抱著虛心的態度,驕傲自滿永遠是學習中最大的障礙。孔子的謙虛好學將成為我前進方向的指路明燈。偉大的作家安徒生曾經說過:“有了一些小成績就不求上進,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攀登上一個階梯這固然很好,只要還有力氣,那就意味著自己必須再前進一步。”安徒生、孔子等一些偉人總是告誡自己,不能驕傲自滿,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學會謙虛好學。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2)
孔子是中國五千年曆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學的奠基者,他的思想中最光輝的一點是提倡“仁”,《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更是對孔子一生品格的讚頌。
孔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他從小聰明好學,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收徒。他帶著自己的學生周遊列國十四年之久,用自己的智慧和為人折服了人們,度過了重重難關。
孔子如此博學多才,與他謙虛好問的美德是分不開的。他曾這樣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懂就不要裝懂,不懂就問才是最聰明的。當孔子遇到一絲困難,他就會不放過一切的向他人請教。正是對學習的這種態度,才促使孔子的'知識能夠更加淵博!而我正是缺乏這種不懂就問的學習態度,不懂一個問題則是埋在心裡,過去了就過去了。到頭來,不懂的問題越來越多了。養成了這種對於知識隨隨便便的壞毛病,遇到的麻煩事兒可就多嘍!就說解方程吧,方程倒是解對了,可最後,解忘記寫了,白白扣了一分,原本的一百分變成了九十九。
孔子為人的謙遜是我無比敬佩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可謂是家喻戶曉吧,它正是出自於孔子的筆下。孔子這樣流傳千年的偉人,不說三人,就是三千人,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和孔子相提並論啊!而謙遜的孔子卻說,三人同行,有一人必定是自己的老師。
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一點兒不錯,每過一日,自己應當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反思。久而久之,讓自己更加完美。如今,黃老師受這句名言的啟發,在我們班開展了“吾日三省”的活動,讓我們全班同學每天都反思自己。
孔子的謙虛、好學、善良……使我十分敬佩。而《孔子的故事》這本書啟發了我,使我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