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古文觀止讀後感600字

朋友小牛發來一片古文觀止觀後感,沒時間細看,儲存先,驚為天人。

文章千古事,《古文觀止》不過200餘篇,但卻洋洋灑灑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讀書讀人,要讀經天緯地大文章,也要讀氣壯山河真丈夫。我鍾愛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這些偉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從中探知為什麼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當我們讀起這些篇章的時候心絃總是跟著大家的撥瑟而抖動。

李密的《陳情表》,字字入理,句句動情。一個父親早喪,母親改嫁的頑童,一個體弱多病的老嫗。李密此時被舉孝廉,家裡的老祖母已經是年逾九旬,猶是風中之燭,搖搖欲墜。樹欲靜而風不止,恩欲報但親不在,最為人生憾事。儒風自漢武一朝已經吹拂了幾百年,“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早已經在知識分子心中生根,更何況烏鴉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晉武帝任命的當天晚上一定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從他早時任職蜀漢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後出仕的表現來看,李密不是一個隱者,但如果此時棄老祖母而去又於情何以堪?於心何以忍?另一方面,當時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舉孝廉,讓道德上的優者來管理國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話,是孝還是不孝?於理何以問?治國平天下是每一個知識分子的理想,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不能斷定當時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點可以肯定:李密是一個克己的光輝典範。

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與武昌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無獨有偶,王勃的《騰王閣序》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也同成千古絕唱。但細品下來卻是兩種人生軌跡。王勃才華橫溢,詩文俱佳,四傑之首,“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傳誦至今。且年少得志,14歲就被表為官。總覺得一個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隨一些苦果。當王勃在騰王閣上高呤“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兩次獲罪大致都與他才情傲物,文人相輕有關。後一次獲罪還連累到他老父被貶到南荒做縣令,27歲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親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隕落和他的升起一樣迅速,實在是令人心痛。范仲淹青少年貧苦,在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堅持刻苦攻讀,甚至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慶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寫《岳陽樓記》的時候已經被貶出京,慶曆新政宣告失敗,正是人生失意的時候。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絲毫不見潦倒之義,反而光華奪目,擲地有聲,矍爍古今。雖寥寥不過數十字,竟勝似萬卷詩書,那種心胸,那種情懷令無數英雄浠噓不已。對王勃所能說的只是可愛,而之於範老先生卻是高山仰止。

拜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和看了那部熱播的電視劇(劇名我忘記了,只記得是陳寶國主演)之後,明朝一直被除數我認為是一個被奄割的時代。拋開外患不說,統治者的確是足夠腐朽。能稱上大帝的一個是洪武一個是永樂,但都殘暴致極;碰到一個溫柔型的,卻是個玩主皇帝;玩主過氣了,卻來了一個不合作皇帝;就這麼拖拉地過了幾百年,終於迎來一個想勵精圖治的主,可是晚了,大清的鐵騎和李自成的農民軍夾得他在萬歲山翹了辮子。然而在這麼惡劣的社會環境下竟然不斷出現一批鐵骨錚錚的文人,真是令人菲夷。方孝孺先生算其中一個。最初認識方老先生的時候不是他那寫得縱橫闔捭的《深慮論》,而是“誅十族”。一介書生,手無束雞之力,面對屠刀視死如歸,抗節不屈,這可謂驚天地泣鬼神!受到後人的無限讚頌。就其個人氣節來看,歷史上實在不多見,這正應了那句古話:“士為知己者死!”。雖然滅他十族的的朱棣兇殺成性、冷酷無情,但徵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在明朝諸帝中,其豐功偉績恐怕無人能與之匹敵。被老先生視為知遇之君的建文帝未必有這麼高的造詣。其實老先生的《深慮論》中也寫道:蓋慮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於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既然是天道,卻偏又逆道而為。老先生在表現出無限智慧的同時又給自己挖了一個小坑,極帶可愛的迂腐。雖然老先生的迂腐摻雜著一抹血色,但我仍稱之為可愛。少了這份迂腐可能方孝孺也不再是方孝孺了,單憑那篇《深慮論》可能很難讓人認識他,走近他,景仰他。

讀書讀人,或使人警醒,或使人振奮,或使人高尚,或使人堅強,得失寸心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