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拉貝日記》讀後感

《拉貝日記》讀後感

讀《拉貝日記》的過程是充滿壓抑的,有幾次我甚至不得不放下書跑到戶外去呼吸幾口來自和平世界的空氣,只能這樣才能去除我心中的陰霾。還好,我還生活在一個和平環境中。

拉貝,一名德國西門子洋行的工作人員,在日軍佔領南京後,以紳士的良知毅然留在南京,與其他數名外國人一道建立了戰時臨時安全區,儘可能地阻止和減少成千上萬名難民遭受飢餓、疾病和日本戰刀的威脅,挽救了無數人的`尊嚴與生命,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拉貝在中國的名氣並不大,我想原因是因為他幫助的只是窮人,而窮人無力為他宣傳。雖然他的事蹟已拍成電影,但更多中國人記住的只是那五個字——南京大屠殺。在我看來,這只是兩個字——仇恨。

不知道為什麼,在我們這個號稱寬容忍讓厚德的國家,宣傳最多的卻都是些仇恨的內容。洛克菲勒捐款建了協和醫院,,庚子賠款退賠部分用於最早赴美的留學生,日本對華援助的ODA計劃等等,這些內容鮮見於報端,倒是鼓動民族仇恨的文字最受歡迎。

拉貝是一名基督徒,是一名紳士,也許這是他做出如此善舉的本因,但是這樣說對他而言未免太不公平,畢竟不是每位紳士或基督徒都能做出這樣的事。如果他是名佛教徒,我們可以說他有大慈悲大智慧,可惜他又不是。我只能說拉貝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是一位有同情心的人,是一位有完全人格的真正的人。而相比之下,那些犯下獸行的佔領軍,不配這個“人”字;那些拋棄同胞而無動於衷的人,於“人”字也有欠缺;說得再遠一點,那些雖然沒做過什麼壞事可骨子裡仍盼望做一次佔領軍的人,也不能算得上一個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