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祝詞廣播稿
節日是生活給予人們的饋贈,在翹首等待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端午是個特別的節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祝詞廣播稿,歡迎閱讀參考!!
端午節祝詞廣播稿一
一、開場白
甲: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乙: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甲:四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啦!
乙:我是主持人杜明遠
甲:我是主持人杜煬
合:大家早上好!
二、介紹新聞
甲:夷,杜煬,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乙:恩,今天是5月28日,農曆5月初五,讓我想想,你還別說,我真不知道。
甲:我就猜到了,你呀,平時從不把自己的眼睛當回事,當然不會知道了,知道嗎?今天是全國愛眼日。1996年,國家衛生部、國家教育部、團中央、中國殘聯等12個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愛眼日活動列為國家節日之一,並重新確定每年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
乙:你真是比我用心,不過,我也知道,我們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也是用眼最多的時期,對眼睛的養護尤為重要,如果不注意用眼衛生,不合理地使用眼睛,就很容易發生近視。
甲:你知道?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視力下降狀況已達到歷史最嚴重的地步。據調查,在視力低下中近視所佔比例小學生50%~60%,也就是說,近視的患者已經越來越多了,而且,近視年齡也越來越年輕。
乙: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患上近視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甲:大多數近視都與自己的用眼衛生有很關,例如,寫字姿勢不正確,很多同學有躺在床上看書的習慣,看書累了也不及時休息,還用髒手去揉眼睛。特別是愛看電視或上網的同學,離螢幕很近,又不注意採取適當的保健措施,使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乙:因此,預防近視是保護學生視力的核心。那你有沒有一些預防近視的好方法呢?
甲:有啊,今天我就為同學們介紹一些預防近視,科學用眼的方法。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做到“三要”:
①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遵守“三個一”。即讀書寫字時眼睛與書本保持一尺距離。身體和課桌椅保持一拳距離。握筆時手和筆尖保持一寸距離。
②連續看書40-50分鐘要閉眼休息一會兒,或改變視線向遠處眺望,也可以到室外活動活動,放鬆放鬆。
③要認真做好眼保健操。
其次,要改正不良的用眼習慣,做到“三不要”:
①不要在直射的陽光下或闇弱的燈光下看書寫字。
②不要在走路、乘車或吃飯時看書。
③不要躺在床上看書。
最後,為了更好地保護眼睛,生病的時候不要多看書和電視,平時可多補充一些含維生素a多的食品,如胡蘿蔔、韭菜、桔子、蛋黃和動物的肝臟等。
另外、經常檢查視力,以便及早發現近視,採取相應措施予以矯正。
乙:說的太好了,同學們,你們記住了嗎?讓我們保護眼從現在做起,願大家都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
甲:再過兩天,就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乙:是的,端午節,又被人們稱端陽節、端五節。民間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節”和“棕子節”。
甲:那為什麼叫端午節呢?杜煬,你來跟大家說說吧。
乙:好的。原來,“端”在這裡就是開始、開頭的意思。“五”和“午”在古代是可能通用的。古人認為,“五”是陽氣始盛之數,因此五月的第一個逢五日就叫“端午節”,也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
甲:這我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
乙: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甲:是啊,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乙:時光如梭,轉瞬間一個學期就要結束了。期末考試一天天臨近,在過去的時間裡我們收穫著快樂,收穫著成功。面對著即將升入更高的年級,大家準備好了嗎?
甲:同學們,記得有一位哲人這樣說過:假如你擁有大地,你就成為一個農民;假如你擁有羊群,你就成為一個牧人;假如你擁有廠房,你就成為一個企業家;假如你擁有的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選擇的機會,那你就是一個真正的富翁。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才是真正的富翁,因為我們有朝氣有活力,擁有許許多多的機會。
乙:我們匯聚在大泊中心小學,作為泊小的一份子,我們自豪,我們驕傲。在這裡,我們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著自己的能力。
甲:同學們,勤奮出天才,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它永遠激勵我們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探索。
乙:期末考試就要到來,讓我們努力學習、刻苦拼搏,認真複習、認真總結,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合:最後,祝同學們在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合:廣播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端午節祝詞廣播稿二
甲:敬愛的老師們!
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午間愉快!
甲:我是xx
乙:我是xx
合:今天的紅領巾廣播由我們三(4)班為大家主持。
甲:彈去五月的風塵,迎來六月的時光
乙:悠揚的樂曲聲蕩起一片歡樂的海洋,
甲:六月裡陽光明媚
乙:六月裡花香四溢
甲:六月裡歌聲嘹亮
乙:六月裡播撒希望
六一的餘韻還在腦海飄蕩,我們又將迎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是下星期三,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
甲:哎,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乙:我知道,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了。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讓 來給大家介紹介紹吧。
C:大家好,我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傳說很多。
1、源於紀念屈原
2、源於紀念伍子胥
3、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4、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就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其中以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相傳,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農歷5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進汨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後來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插音樂)
甲:是呀,屈原的縱身一躍,最終完成五月初五這個日子的點化。
乙:從此,這個節日所有最初的意義和習俗,都讓位於人們對愛國詩人的永久悼念,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被賦於了人文底蘊。
(音樂放大一分鐘)
(音樂放小)
甲:這是什麼歌呀?
乙:這是屈原的詞《桔頌》。后皇嘉樹,桔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桔樹是楚國地方的特產。屈原在這裡讚美桔樹的生在南方不可遷移,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堅貞不移(音樂放大)
E:宋代詩人 蘇軾也寫到: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塔》)
(音樂放小到停。)
D: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甲:你念的是什麼呀?
D:我念的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它告訴你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呢。
合: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二(3)班的______,
乙:我是二(3)班的______。
甲: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所以今天就讓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吧!
乙: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民間最流行的叫法是五月節和棕子節。
甲:為什麼叫端午節呢?原來,端在這裡就是開始、開頭的意思。古人認為,五是陽氣始盛之數,因此五月的第一個逢五日就叫端午節,也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
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
乙: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
甲: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
乙: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汩羅江。當時他62歲。
甲: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訊息後,紛紛划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裡,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
乙: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著船衝進洶湧的波濤,以此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甲: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乙:好了,說了那麼多端午節的傳說,也讓我們一起輕鬆一下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兒歌!(播放兒歌:念端午)
甲:同學們,聽完了這首兒歌,一定能勾起你對端午節的美好回憶吧!好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們是如何過端午節的吧!
乙:在端午節這一天,成年又嫁出去的女兒們必須回到自己的家裡。所以,端午節又稱女兒節。
甲: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包粽子。所以,端午節又稱粽子節。這粽子既不是圓的,也不是方的`,而是三稜形的。它由粽葉包裹,粽葉是深綠色,十分好看。粽子是由糯米做的。
乙: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穿著統一的服裝,用盡全身的力氣,雙手奮力地划著,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場邊的啦啦隊熱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甲:哇,端午節還可真精彩呀!我可真期待端午節的到來!
乙:是啊!快樂的節日總是令人期待!可是美好的時間總是過的特別快,又該和大家說再見了。
甲:感謝同學們的收聽,一首《快樂的節日》送給大家,提前祝福大家節日快樂。
(播放歌曲:快樂的節日)
甲:春天隨著繽紛的落花走了。
乙:夏天披著一身的綠葉兒在暖風中蹦跳著走來了。
甲:我喜歡,我喜歡滿目蒼翠的夏天,因為夏天可縱情泳池游泳。
乙:夏天給孩子們帶來歡樂,他們是夏季裡最快樂的天使。
甲:我喜歡,我喜歡狂風暴雨的夏天,因為夏雨是那麼豪爽乾脆。
乙:夏天的荷花給我們露出笑臉,夏天的荷葉向我們展示魅力。
甲:不知不覺,我們又迎來了夏天。
乙: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甲:大家好!在這初夏的時節裡,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主持人姚懿洲。
乙: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顧欣宇,本次節目由我們三(5)中隊為大家編輯播出,希望得到大家的喜歡。
合:端午遐思
甲:這是一個流傳千年的節日。
乙:追思一種不朽的精神情懷。
甲:一個永恆的紀念,成就一個國家的偉大記憶。
乙:再過幾天,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大家對端午節的知識瞭解多少呢?
甲:嗨!端午節不就是吃雞蛋、吃粽子嗎?
乙: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雞蛋和粽子嗎?
甲:不知道,你快給大家說說吧!
音樂《屈原》
乙: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其中以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相傳,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陰曆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進汨羅江,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甲:端午節的活動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
乙: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甲:煮粽子的鍋裡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裡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乙:真沒想到,在端午節的背後還有如此感人的故事。瞭解了端午節的由來,我想今年的端午節大家一定能過得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