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積累文言文名言名句大全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
知識積累文言文名言名句
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2、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譯:想看到更遠更廣闊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層樓。想學到更多更深的知識,你就要比原來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譯:君子之間的交往,像水一樣的平淡、純淨,這樣的友誼才會持久;往小人之間的交像甜酒一樣的又濃又稠,但不會長久。)
5、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譯:勤奮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惡就是勇的一種表現。)
6、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溫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7、千經萬典,孝悌為先。——《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8、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譯: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9、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譯:努力學習卻不感到滿足,教導別人不感到厭倦。)
11、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後漢書》
(譯:人們都認為只有獲取別人的東西才是收穫,卻不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收穫。)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漢]司馬遷
(譯:人終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價值不同,為了人民正義的事業而死就比泰山還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損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鴻毛還輕。)
13、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譯: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14、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譯:儘管你是一個強者,可是一定還有比你更強的人,所以不要在別人面前驕傲自滿,自己誇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16、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8、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19、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省世格言》
(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20、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知識積累文言文名言名句
1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增廣賢文》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詩經《子衿》
3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冗。
——洪應明 《菜根譚》
4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湯顯祖 《牡丹亭》
5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 故無尤。
——老子 《道德經》
6
人生恰如三月花,傾我一生一世念。 來如飛花散似煙,醉裡不知年華限。
——納蘭性德 《納蘭詞》
7
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不會再錯過。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個字: 相見恨晚。
——南康白起 《浮生六記》
8/1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王實甫 《西廂記》
9
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荀子·非相》
10
長街長,煙花繁,你挑燈回看, 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
——蒲松齡 《聊齋志異》
知識積累文言文名言名句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
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報任安書》·司馬遷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
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
無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留侯論》·蘇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岳陽樓記》·范仲淹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險以遠,則至者少。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遊褒禪山記》·王安石
老當益壯,
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
不墜青雲之志。
——《滕王閣序》·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