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三重門讀書筆記

三重門讀書筆記3000字

快樂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下面是pincai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韓寒出版的第一篇小說,男主人公多多少少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富有個性,從小報讀詩書,重文輕理,高中掛科。在我讀《三重門》的時候,早把雨翔的形象和那個留著長髮桀驁不馴的年輕人聯絡在一起了。

說到主人公林雨翔不得不從他的童年說起。快樂的童年人似乎都差不多,痛苦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同。林雨翔的童年直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痛苦的噩夢。當村裡的同伴都在鐵路邊玩耍的時候他被文縐縐的父親關在黑暗的閣樓中,在孤獨與痛苦中一遍遍地背誦著諸如《史記》《大學》等古文。他必須始終聽父親的教導——現在背得滾瓜爛熟,以後就出口成章了。也因為這樣,在小學時代,他是出了名的神童。然而這神童是那個年代悲劇的代表,對社會上方方面面都充滿了反感,卻不得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在自己的骨子裡鄙視中國教育,卻只在骨子裡,而肉體卻在 “無比光明偉大”的中國社會的領導下成長。對於當時的中國教育,我很同意韓寒的一句話:一個人,沒有資格判定甲的文章是優秀,而乙的文章不及格。只能說我喜歡甲的文章不喜歡乙的文章,或者說,甲的文章和教學大綱上要求的差不多,乙的差得有點遠。建議以後的評分取消優良中差,“優”改成“正合我意”,“良” 改成“相差不遠”,“合格”則是“參考大綱”,“不合格”自然是“逆我者亡”。

我的性格與書中的林雨翔的性格有些相似,懦弱,虛榮,什麼都想批判,這些並不是那個中學生時代獨有的性格,卻在不同的時代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至少我認為我的現況比林雨翔好的多了。

全書的劇情被中考給“腰斬”了。前半段大多是暖色調的,而雨翔上了高中後就多是韓寒的冷幽默了,而後半段在對人性的抨擊方面更耐人尋味。這和金庸的小說有些相似。《連城訣》前“江湖”,天高地迥、光風霽月。《連城訣》後“江湖”,汙煙瘴氣、沆瀣沉濁。而小說中的初中與高中的生活的區別,亦是如此。

林雨翔的經歷不禁讓人為之扼腕嘆息。學業,生活,戀愛處處不得意。但轉念一想,當今又有幾人能在三重門中活得瀟瀟灑灑呢?每個人都夢想著自己總能無憂無慮得活在這世上,但這二者是不可兼得的。要活在這世上,就不能無憂無慮;相對的,想要無憂無慮,就只有做一個得道高僧,或隱居深山,不食人間煙火。否則,你的生活必須在坎坎坷坷中度過。

任何時代都有任何時代人的煩惱。特別是這個時代。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時時刻刻都在三重門中迂迴、周旋。無疑的,林雨翔的經歷激起了各時代人的共鳴。或許,現實就是這樣的無奈吧。你適應了,不過多一個教育的犧牲品;你嘗試去改變,卻難於上青天。很慶幸我經歷了那些煉獄依舊有著一個清醒的頭腦。我現在只是一個初三學生,不是在水深火熱中掙扎,但卻依舊要去改變——這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無奈吧。

讀完《三重門》後,我感受更多的是鬱悶與惆悵,而不是剛開始重讀時的愉快。作者把一個消極的意味深長的結尾丟給了我們,讓我們去無限地延伸。這是一個消極的包袱,但韓寒本人又點燃了一盞希望的燈火。那桀驁不馴的個性,沉著老調的筆鋒和打碎枷鎖換得自由的輝煌人生為我指明瞭方向。

篇二

之前一直聽別人說過這本書,卻一直因為考試的事情而不得不壓後拜讀的時間。高考之後又限於和衕學的聚會以及家人親戚的祝賀當中。進了大學以後,對大學生活得濃厚的興趣以及強烈的好奇心徹底的阻礙了我看書的慾望。知道今年春節,在書店的書架上偶爾看到了這本書,於是買下來準備細細品讀。

今天終於將這本書看完,雖然只用了幾天的時間,但是在這幾天中,卻有了一些感悟,因此想要寫下來以記錄我的這些感想,同時也是為了紀念我的一個新的開始吧。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只是覺得裡面的很多語言詼諧而且幽默,激發了我更大的興趣,我想這個或許也是這本書獲得大眾的認可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吧。其次,在這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中,卻蘊含著大道至簡的道理。在字裡行間中說出了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社會中,朋友之間,家庭中出現的一系列的矛盾。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書本的字裡行間中,透過幽默的話語,說出了用一般的語言所達不到的效果。

文章的主角林雨翔從初中到高中的生活經歷,構成了本書的全部內容。然而就是透過描寫了林雨翔的普通人的生活,揭露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或者說是社會的矛盾。首先說的是林雨翔在初中的.生活中出現的一系列的問題,學校中的馬德保與羅天誠,蘇珊與沈溪兒,基本上這四個人與學校中其他的一些事情,反應出很多的問題。青少年的早戀問題,在學習上的補課問題,這裡說的補課當然不是正常的補課,還有青少年的莫名的攀比等等的問題。圍繞著這些問題的展開,其主題其實是為了抨擊與諷刺當代的教育體制與教育制度,這一點在林雨翔高中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更加的明顯。高中校園設施的差勁,花錢買進學校的也不是一個兩個。

而在家庭教育的方面,韓寒沒有否認林父林母對於林雨翔所付出的愛,但是同時韓寒也寫出了林母累長城的巨大的癮,對於林雨翔來說何嘗不會產生比較不好甚至是比較惡劣的影響?這也就從一個比較小的側面反映出家庭的教育在一個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中考之後的林雨翔,陰差陽錯之下又與他喜歡的同時也喜歡他的蘇珊失之交臂。林雨翔進了市重點,而蘇珊故意沒做前五題的選擇題只是為了能和林雨翔在同一所學校。這不能不說也是我們青少年在年輕時所期待的浪漫的愛情,然而現實卻總是殘酷的,不像電視中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在等待著我們。

高中的林雨翔又是在渾渾噩噩中度過,在與錢榮,與自己的室友,與文學社,與校長等等人物的周旋中艱難的求得自己的一片生存的空間。在描寫這些場面的語言中,我們可以絲毫不費力氣的感受到一種濃濃的在社會中才會遇到的勾心鬥角。尤其是在林雨翔與錢榮、與文學社的社員之間,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整本書中,韓寒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對現在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現狀的極大的諷刺。然而讀過這本書之後,確實是有很多額外的感悟,蘇珊對於林雨翔的感情是比較打動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