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心得體會500字
中華傳統文化包羅十分廣泛,內涵極其豐富學習,特別是蘊含了豐富傳統哲學,那些簡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閒人的人生智慧總結,這些有助於我們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個人思想道德修養。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500字
富而不樂,貴而不安。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這些都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判斷力、智慧以及不斷的學習,所以人要時時地停下腳步來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確,不能在“忙、盲、茫”中度過。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充滿了抉擇,從擇食、擇言、擇業、擇偶、擇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要有判斷力,要有智慧,而這些都歸於我們是否學明白了,不能因為我們自己退卻的心,消極的心,壞習氣而打敗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會有大得。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為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
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各自擇,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家裡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500字
中國傳統文化,是古代先賢用自身的終身感悟沉積下來的精華。對人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社會上最具活力的大學生,既是文化的吸收著,也是中國未來的建設者。因此;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意義重大。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數千年來沉澱下來的精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對歷史的瞭解,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再者也可以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和諧社會的建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新的需要,在這種背景下,傳統文化教育既要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明成果,又要結合現代社會的客觀情況。大學生是社會上極其特殊的一個群體,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離不開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傳統文化的內容極其豐富,為此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大學生了解的方式也必然是豐富的,複雜的,不斷變化的。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人類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大學生作為社會上最富有朝氣的群體,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過程中,要求當代大學生具有先進的思想觀念,不斷地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們的傳統文化將“修身”與治國平天下聯絡在一起。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中有“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必治其國,欲治其國,必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誠意,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治國,國治而後平天下”。由此可見修身是為人、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則一事無成。當代大學生常不注意自身修養,如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在宿舍不打掃衛生等給別人造成了很大困擾,為此大學生應從平常小事做起,修身養性。
傳統還注重人際關係,強調人與人的和諧相處。正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個社會將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當代大學生時有缺乏為他人著想的現象,大家同在一個寢室,卻不和睦相處,經常為一些瑣事斤斤計較,甚至有時還大打出手。
傳統經典、路還很長。自認為作為一箇中國人,從小到大也算接觸到不少的古典文獻著作,可是真的細究起來才發現,自己知之甚少。老師講解時,時常會丟擲一些問題來讓我們回答,可是如果不是讀過相關書籍的話,是很難解答的,平時要有很多的積累,透過長時間的琢磨才有可能求得一知半解,相比於班上一些有一定紮實的傳統文化的知識素養的同學來講,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經典著作並不應止步於你學習語文的那幾年,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其實都可以找到屬於不同階段的中國文化經典來知道你的人生,而我們要做的是保持一顆進取的心,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尤其是以具有傳承意義的儒家、道家為主。
從現代來看,中國文化在外國是很受歡迎的,很多外國學者都在研究,為此我是很有感觸的,平時也有聽過外國人很喜歡中國的一些文化經典閱讀著作,但沒有想象過,他們會付出相當大的精力來研究他們,即使文言文對他們來講晦澀難懂,就是用英文翻譯過的著作,很多詞句都難以表達出其本身的文化含義,他們依舊樂此不疲的想要深入瞭解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可是,好多中國人卻只是聽說過它的`名字而已。中國古人的智慧是無限的,而現代人卻不願意靜下心來好好體味來自千百年前的且仍具有現實意義的經典文化。
透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我在為人處事上學到了很多,“孝”是我們傳統的道德,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教育我們,也許有的地方他們做的不能讓我們滿足,但是孝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的。讓我們想想,父母辛辛苦苦養家,所有一切都為我們著想,我們有什麼理由嫌棄父母呢?父母愛我們,我們孝敬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一個小動物,主人愛它,它還愛主人呢?我們總不可能連動物都不如吧!如果父母不喜歡我們,我們也不能違背父母的意願,這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本分。
中國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那特有的風範,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巨大影響,為中國人的性格習慣也奠定了基礎,而且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中華文化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痕跡”。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其發揚光大。
在還沒有上中國傳統文化的這門課程的時候,我覺得它和語文一樣是一門很無聊很乏味的課程。而在學了這門課程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的想法是錯的。中國傳統文化它是一門不需要去死記硬背,不需要去絞盡腦汁的計算,它只需要你用心的去理解就夠了的一門課程。它不僅教會了我們知識,更教會了我們要如何的多方面看問題。老師在上課時會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東西以小故事的形式向我們呈現。它不會讓你感覺到壓力,但卻會讓你產生興趣。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這門課程讓我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更讓我體會到了它不僅是門課程更是指導者我們前進的方向明燈。
傳統文化心得體會500字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其中許多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標準。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透過對《道德經》、《弟子規》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對修身、處事、接物等行為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對“孝”的認識。其實“孝”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孝敬父母是不難的,只限於物質上給父母買東西和給點錢,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從精神上關心。缺少一份大愛,做不到“泛愛眾”,也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子女,他們對“孝”有著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們的驕縱和不負責任,沒有了最起碼的道德。所以,我們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讓子女知道這也是他們必須具有的品質,讓他們承擔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孝”這種美德傳承下去,這樣才會從小愛上升到大愛,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從“謹信”做起。《弟子規》作為日常生活的行為守則,無論從“列典籍、有定處”,還是“房屋清、牆壁淨”等等,都告誡我們做每件事都要僅僅有條。我以前就是工作無計劃,想到哪就做到哪,毫無頭緒,且效率不高。透過學了《弟子規》,我就開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規劃,工作時不再手忙腳亂了。三是講誠信。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只聽順耳的,而是做到誠實守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老子也說: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所以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在日常工作中,對職工要寬厚仁愛,不能一味的進行處罰和批評,而要有一定的讚賞和激勵,這樣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