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節氣吃什麼
在二十四節氣中,立夏系夏季開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下面是品才小編整理的關於立夏吃什麼的內容,歡迎閱讀借鑑。
立夏節氣吃什麼
1、鴨蛋補夏
俗傳,立夏吃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幹活有力。中醫說鹹鴨蛋在夏天吃了人有勁,這和營養師的說法不謀而合,營養師稱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含鈣量、含鐵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2、苦瓜降火
不要覺得苦瓜苦,苦瓜越苦,敗火清熱降火的效果就越好,但這並不代表所含的其他成分有什麼不同,因此只要按照您喜歡的口感和偏好挑選就可以。
3、蓮子養心
養心季節是夏,此時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亦可壯腸胃。
4、章魚補血
章魚有補血益氣、治癰疽腫毒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並還富含抗疲勞、抗衰老、能延長人類壽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天然牛黃酸。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之人食用。
4、草莓解毒
夏季是盛產草莓的季節。食用草莓能促進人體細胞的形成,維持牙齒、骨、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促進傷口癒合,並且還有解毒作用,古代人有傷口會多吃些草莓。現代營養師也認為草莓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含有多種有機酸、果酸和果膠類物質,能分解食物中的脂肪,促進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排除多餘的膽固醇和有害重金屬。
5、萵苣通氣
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可治療便秘,是貧血患者的最佳食料。中醫食療推薦魚腥草拌萵苣,具有清熱解毒,利溼祛痰的功效。
6、豌豆清腸
豌豆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尤其是含有優質蛋白質,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而豌豆中富含的粗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保持大便順暢,起到清潔大腸的作用。
立夏來歷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並不一致。按氣候學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於22℃為夏季的標準。
每年農曆四月間,公曆5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45°時開始。民間習慣把它作為夏季的開始。此時中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莊稼生長漸旺,多進行棉花等作物的中耕管理。農諺:“立夏三朝遍地鋤。”並以立夏日之陰晴占卜一年的豐歉。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的農諺。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帶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腳筍、五虎丹、三兩半等“吃補食”的飲食風俗;雲南宣威地區則有大門插皂莢枝、紅花以壓崇,圍灰牆腳以避蛇之俗。中國部分少數民族亦有過立夏節的習俗。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 藉以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里”的傳統美德。
從鼎邊糊傳說來看,“做夏”吃鼎邊,意義更深一層。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處處受到當地人民擁戴與歡迎。老百姓經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一路上打了好幾個勝仗,決定在此地休息半天。南郊的老百姓早就將家裡好吃的東西集中在一起,以便慰勞三軍。料想不到,從長樂方向又闖出一股倭寇向福州南郊撲來。戚家軍緊急集合準備迎戰。鄉親們正在燒菜煮飯辦酒席,準備慶功,但已無法開席了。不知是誰出了個主意,將大米磨成漿,肉絲、蜆子、金針、木耳、蟶乾、乾貝等等一股腦兒混煮成高階清湯,涮米漿於鍋邊,不消一刻鐘,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出來了。眾將士吃飽後奮勇上陣,不消兩個鐘頭,把倭寇全部消滅在海邊。 “做夏”吃鼎邊糊,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