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觀後感

《完美的世界》觀後感

《完美的世界》觀後感

那麼所謂的完美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呢?我想影片結尾很好的交代了這一點。中彈的布奇把我們對完美世界的幻想拉回到了殘酷的現實,美好被撕碎了攤在我們面前,小男孩在布奇臨終前的幫助下實現了自己的童年願望,卻永遠地失去了那個如同父親一樣照顧關懷了他一路的夥伴。本文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精心編輯的《完美的世界》電影觀後感,希望能幫助到你!

《完美的世界》觀後感

白得刺眼的日光下,男主布奇枕著臂彎躺在廣袤無垠的草地上,四周微風輕拂,鈔票被捲起撒落一地,耳邊是一片寂靜,只有禿鷹的叫聲淒厲地盤旋在頭頂。電影開篇猶如夢境一般的場景很容易就將觀眾引向那個導演精心佈置的情境中去,讓我們不禁對這個所謂的完美世界充滿了期待。

可以說,導演很準確地拿捏了觀眾的口味,將一個飽經滄桑的大叔和一個呆萌乖巧的正太組合在一起,激起了觀影者觀影的興趣。再加上在另一位性格暴戾自私殘忍的越獄同夥的助攻下,二者的關係早已不是單純的罪犯和被劫持的人質這樣冷冰冰的關係了,而是漸漸變成了同仇敵愾的友好拍檔或者說是旅伴,並且一同踏上了追尋完美世界的旅程。

逃犯布奇和小男孩菲利普之間諸多的相似遭遇使得二人產生了同病相憐之感,尤其是布奇,他一直想方設法地為小男孩去建造那個他曾經幻想過卻不曾擁有的美好童年。小精靈服飾、不給糖就搗蛋的萬聖節遊戲以及孩子應得的理解與尊重,布奇都費勁心力地去達成。都說人性是複雜的,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也正因如此,這樣一個儘管沾滿鮮血卻細心體貼、充滿父愛的形象讓人實在討厭不起來。尤其是那一句“我只殺過兩個人,一個是傷害了我媽媽的人,一個是想傷害你的人”更是戳中了觀眾內心的柔軟之處,讓人會不知不覺原諒了布奇所做的一切逾越了法律秩序的事。

其實,布奇敲破牢房鐵窗的那一刻就已經標誌著他對現有法律秩序的反叛與掙脫,他將過往的一切踩在腳下,試圖去建立一個遊離於法律之外不受秩序所束縛的烏托邦。與布奇一同出逃的同伴特里不同,特里逃出後仍是一個罪惡的人,布奇則是一個改過自新立志、重新做人並對未來有無限期許的人。然而他所憧憬建立的所謂完美世界並非任何一個叛離者都可勝任,影片所要謳歌的是那些在人性立場上的完美者。

在現行的秩序下,我們中的大多數都選擇妥協接受法律制度的條條框框,卻無形中做著一些尚未被明令禁止卻有失道德與公平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去做這件事正是因為制度不會給我們懲罰。或許我們應該認識到這樣一點,我們自認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由制度條令規範的完美世界實則並不完美。

那麼所謂的完美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呢?我想影片結尾很好的交代了這一點。中彈的布奇把我們對完美世界的幻想拉回到了殘酷的現實,美好被撕碎了攤在我們面前,小男孩在布奇臨終前的幫助下實現了自己的童年願望,卻永遠地失去了那個如同父親一樣照顧關懷了他一路的夥伴。散落在草地上的小精靈面具,被風捲起的美鈔,轟鳴的直升機,躺在草地上流血的男人,結尾的一切都讓人心痛得無法言說卻又不得不心平氣和地接受。

因而,我們需要知道,法律和制度只是庇佑我們的`工具,它所構成的世界還有太多的缺陷與不完美,而這些不足正需要人性光輝的彌補,才能最終達成完美世界的構建。

《完美的世界》觀後感

看完整部影片,避免不了的會提到“斯德哥爾摩綜合症”(Stockholm syndrome)。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在世界上早已是人類心理研究孜孜不倦的話題,作為有著複雜情感的高階動物,人類錯綜複雜的心理轉變,從來都是心理學家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聲色光影的世界裡,科斯特納將一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逃犯演繹的如此細膩,除了感嘆老爺子(伊斯特伍德)選角方面的正確抉擇,和科斯特納及其他演員的精湛演技離不開。影片中沒有典型的好萊塢大製作,反而是適中透露著一股樸實的鄉村氣息,讓觀眾得以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影片角色的複雜心理上。難怪很多人會說,這是一部“不太好萊塢”的好萊塢電影。

既然標上了“好萊塢出品”,那絕對不會僅僅給你一個俗套的劇情,此片足夠的煽情。況且在導演一欄還赫然寫著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要相信,老爺子是一個從來都不會讓自己影片流於平庸的老頭。影片一上映,不僅得到了評論界極高的讚譽,而且還獲得了非常高昂的票房回報。作為一部沒有任何高科技輔助的電影,它在美國獲得了31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在全球範圍內,本片的收入更是達到了1.32億美元。評論界也對影片交口稱讚,幾乎所有的主流媒體都對影片翹起了大拇指。上面也提到過,由於科斯特納非常細膩的表現出了一個逃犯心情的轉變,他所飾演的角色Butch也被稱為他所塑造的最傑出的角色。而且,正是在科斯特納的盛情遊說下,老爺子才放棄了只導不演的念頭,和科斯特納聯袂奉獻了這樣一部名流影史的作品。

科斯特納所扮演的Butch正因為始終有骨子裡透出來的這麼一股正氣,所以似乎從一開始就讓人對這個“罪犯”毫無嫌惡之感,反而在看到他宛如一個父親一樣慈愛的望著Phillip的時候,會對他多了些許憐憫之情。在這條逃亡之路上,美國典型的公路電影的特質開始凸顯,一切的人物心理變化,都在這條追與逃的美國鄉間公路上發生。男孩Phillip最初的驚慌恐懼漸漸被那些與Butch之間的相視而笑所取代,Phillip開始幫助Butch繼續他們的逃亡,並與Butch談論一些男人之間的話題,他開始享受身邊這個高大強壯的男人帶給自己的父愛。

其實我個人認為,與其說他們是在逃亡,到不如說他們是在相互尋找著自己心中那個“完美的世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世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完美的結局,但完美與不完美總是相對而生的。Butch在Phillip眼中的“完美的世界”裡找到了擺脫罪惡後的自己。而Phillip也在Butch為他創造的自由中,找到了之前從未感受到過的幸福。而他們彼此得到的,就是他們共同創造的“完美世界”的產物。在影片的最後,老爺子雖然在影片結尾處的處理把一切又拉回到了“現實世界”中,但Butch的死仍然把Phillip在“完美世界”中得到的幸福延續到了“現實世界”裡,從而自己也徹底得到了“完美的救贖”。影片結尾無疑是讓人“心痛”的,伴隨著深深的“遺憾”。Butch中槍之後說到:“我只殺過兩個人,一個是傷害我媽媽的人,一個是想傷害你的人。”這就像是把最美的事物撕碎了給你看,還要你不動聲色的接受。

可以說整部電影的成功老爺子的功勞佔了百分之七十,老爺子對影片的角色定位相當的清晰明瞭,部分人物也被設定得耐人尋味。Butch的身世是由個犯罪學女專家Sally向觀影者娓娓道來,Butch可憐的身世從一位女性的視角描述出來,讓人很憐憫,也對此多了一份同情。這點也正好呼應了在影片結尾為什麼Sally的反應會如此之大。影片突破了一般逃亡片僵化的傳統模式,注重發覺人物身上多側面的性格內涵,塑造了多個立體化的性格人物。整部影片有濃濃的人情味且帶有一定批判性,故事的結構並不複雜,導演在劇情走向上的編排也不算緊湊。甚至中段部分顯得多少有一些拖沓冗長,但整部影片的寓意極深,在亡命天涯的途中也完成了自己“完美的救贖” 。影片將公路片、西部片以及逃亡片的特點元素複雜交織,因其發人深省的頗具社會、道德、教育意義的思想內涵而更具藝術張力。

老爺子在整部電影中對人物情感的處理可謂是恰到好處,煽情而不濫情,但有一點讓我比較遺憾的是老謀深算的老爺子在影片當中加入了很多“調和劑”,試圖使整部電影更為豐富,卻最終變成了畫蛇添足。如老爺子意有所指的對FBI的嘲弄;對州長選舉的諷刺;犯罪學女專家Sally的鋪墊等等。我實在看不出那場追車戲的必要性,也看不出老爺子飾演的Garnett和犯罪學女專家Sally之間對手戲與劇情發展之間的內在邏輯性。我個人認為其實老爺子完全可以用一種更為精簡的方式講完這個故事。我很能理解老爺子的意圖,只是覺得稍微火候不夠,混雜了前面所述的主線。逃脫於社會秩序之外是如何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建立起自己的“完美的世界”的。當然,這種烏托邦的世界自然是易碎的、易毀的。不過老爺子還是近乎完美的探討了這種世界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它對現實世界的意義。

《完美的世界》觀後感

在結束完《不可饒恕》的拍攝之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馬不停蹄地拍攝又一部影片《完美的世界》。這是兩部主題相似的電影,說的都是逃脫於社會秩序之外的主人翁是如何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建立起自己的“完美的世界”的。當然,這種烏托邦的世界自然是易碎的、易毀的。不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還是探討了這種世界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它對現實世界的意義。

其實,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攝《火線狙擊》的時候,他就得到了本片的劇本。所以《完美的世界》的拍攝工作就停滯了下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說,拍攝這個電影,的確是一個讓自己從演員的位置上下來休息休息的好機會。再說,他也累了,想休息一陣子。當他拿著劇本找到凱文·科斯特納的時候,後者想都沒想就接下了這個角色。在閱讀完劇本之後,凱文·科斯特納覺得影片中的瑞德·加內特一角非常適合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扮演。在充分考慮之後,伊斯特伍德覺得自己飾演這個角色並不會搶走凱文·科斯特納的戲份,於是他便答應了下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表示,他寧願把時間放在幕後,他想自己能做在攝影機旁,執導一部電影,不用再扮演什麼角色了。他已經拍了太多的電影,塑造了太多不同的角色了。

《完美的世界》觀後感

——如果你覺得這世界快樂,它就是天堂;如果你覺得這世界痛苦,那就是地獄。

他看似冷酷無情,卻最看不得小小孩童遭受大人斥責痛打;他看似桀驁不馴,卻最富柔情俠骨,哄得那小小男孩以為他是父親他是童話,又恨又愛又捨不得;他看似亡命天涯,卻偏偏瀟灑來回一身輕,帶著小小男孩如同在郊遊,兜風玩耍描繪夢想;他看似作惡多端,一生中卻只殺過兩個人,一個是傷害他母親的那個人,另一個,是企圖傷害男孩的那個人。他因母親而受難,從此走上流離不歸路;他因迴歸而喪命,從此望斷天涯路。哦,我忘記說,他的童年就是那小小男孩,而那小小男孩又成了他的迴歸。

不過他與他之間,一個是逃犯,一個是人質。

不過人生就是一個洞,可能在最初可能在最後,總之最後依舊是宿命的原點。從一開始,我便知道了這結束,所以明明不現實卻好希望這一路行進,永遠不要有結束。

偏偏,他從一開始就教會了男孩搖搖晃晃舉起槍,最後便是在搖搖又惴惴中,“砰”的一聲打碎了所有一切。那時他只是流血,並沒有死,但是他卻比死還要難受。輪到他捂著傷口晃晃搖搖地跑,他要追上那因害怕而哭泣著的男孩,他要追上他的童年,他要懺悔他要救贖,他要告訴那男孩他無意殺人,他告訴他,這一生中,他只殺過兩個人,一個為他母親一個為他。

結束依舊要來,儘管我捂著眼睛不想看,只是在手指的夾縫中,我依稀見到了光,也見到了眼淚。如果這人生就是天堂,為何短暫的如此不堪;而如果這人生就是地獄,為何又漫長的這樣死寂。

我已經分不清他和他,或許本身就是一個人,一個是現在,一個是過去,只是將來在哪裡?或許如他開車時所說,我們坐在夢想時空機裡,車前是未來,車後是過去,把著方向盤的車內,便是此時。只是有些夢碎了,有些夢醒了,而有些夢忘記了。

這次他被真正地打中了,洞眼開始一片慘白,之後血便汩汩地湧出。他只是想要掏出那張阿拉斯加的照片給男孩,那是當他童年時他的父親寄給他的希望之光。

男孩抱著他哭,如同失去了父親。

男孩本沒有父親,和寡居的母親過著清寒的生活,不能頑皮不能過聖誕節不能和朋友們做遊戲甚至沒有坐過摩天輪吃過棉花糖。他在前往阿拉斯加的路上對男孩說你要列張表,把想做的事情都列上去。他說我保證送你回家,他說我發誓。

我並不喜好看典型的美國片,譬如足球、籃球、西部牛仔等等,甚至到現在一直沒有看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耀眼的《百萬英鎊寶貝》。這部片子1993出品,據說結合了公路片、盜匪片以及西部牛仔片,所以有人看出了經濟,有人看出了政治,很多人看出了美國精神,而我只是想到了這部電影的名字。

他塞給男孩的錢被直升飛機的氣流一吹,從男孩撕破了的小精靈戲服裡漏出來,散落在天空,飄到了草地,也輕輕劃過他的臉。他使勁望,卻已經望斷了天涯的路,但此時,他終於做到了他答應男孩的事情,他終於可以解脫。

多麼完美的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