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旅遊

旅遊風景區綿山導遊詞

旅遊風景區綿山導遊詞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五霸之晉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國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館。


旅遊風景區綿山導遊詞

頤和園導遊詞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頤和園遊玩。我是一個小小導遊。現在由我帶領大家去參觀美麗的頤和園。頤和園是國家級文物,為了保護這珍貴的歷史文物,我在此向大家提幾點要求:

1. 不要亂塗亂畫。

2. 不要把塑膠袋、廢紙等垃圾隨手丟棄。 3. 不要破壞建築物。

不然我們就成立歷史的罪人了。

現在,我們進了頤和園。我先帶大家去看有名的長廊。請跟我來。看,這裡是著名的長廊。這長廊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間。它有一條條綠色的長柱,一排排、一列列整整齊齊地,像一個個訓練有素計程車兵;有紅漆的欄杆,而且每一間橫檻上都有各種各樣的花紋,如:花草樹木、人物、風景等等。旁邊還種著一盆盆五顏六色的花,一絲絲花香在這長廊飄來飄去,清新的味道撲面而來。現在,請各位女士們和先生們小心梯級,而且不要亂丟垃圾,有垃圾一定要丟到果皮箱,保護好這裡美好的環境!

各位遊客,大家請跟我來!這是一個你們最盼望的景點——昆明湖。昆明湖有一條長長的堤壩。這座巨大的園林依山面水,昆明湖雖大,但水面並不單調,除了湖的四周點綴著各種建築物外,湖中有一座小島,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

的橋。橋欄杆上有過百條石柱。石柱上雕刻著獅子頭,他們神態各,好看極了!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不信,大家可以找一找。你們看,這隻抬頭望著天,這隻低頭望著地,還有這隻在玩著球??

我們要上山了,各位走好啊!我們下一個景點是萬壽山。萬壽山的半山腰中有一個三層的寶塔。旁邊還有一棵棵參天的大樹,綠樹成蔭的,一眼望去像一塊大大的翡翠。頤和園一天游到此結束了。大家覺得這景色美嗎?我們祖國還有很多名勝古蹟,以後我們還會觀看到更美的景點的!各位遊客,再見了!

旅遊風景區綿山導遊詞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綿山。

你怎麼學我說話?

沒有啊,我是小導遊,我帶大家遊覽綿山有什麼不對嗎? 我明白了,你是來搶飯碗的。

你要水平高,我哪能搶了你飯碗,大家說,是不是?

照你這麼說,咱倆今天非得比試比試了。

比就比,誰怕誰呀!

好,現在就開始!

親愛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來的綿山。綿山,亦名綿上,因春秋時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而聞名天下。綿山地處汾河之陰,在介休市南20公里處,山勢陡峭,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國家5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我們現已到達綿山的第一個重要景區——龍頭寺。龍頭寺是綿山入口處的咽喉,地勢十分險要,從這裡向南可直插綿山腹地。龍頭寺原名塔巖頭,因巖下黃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後因唐太宗李世民來綿山朝山謝雨,見雙龍顯靈而改現名。寺分為上下兩層,上為龍頭寺,下為關帝廟,共有二十多處景點。從龍頭寺遠眺,只見兩山對峙,怪石磷峋,風景絕佳。

游完龍頭寺,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第二個景點———介公嶺。說起介公嶺,還有一段故事呢。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時飢餓難忍,介子推割股奉君。後來,重耳做了國君,介子推不求名利,隱居綿山,

重耳親自來請,可綿山山高路險,無奈之下,只好放火燒山,火熄後,才發現介子推已揹著老母親死在了柳樹下。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介子推焚身地稱為介公嶺。 秋天的介公嶺,是綿山最美的地方。現在請大家極目遠眺,漫山遍野都是火紅的楓葉,層林盡染,美不勝收,您可以拿起手中的相機,按動快門,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

現在我們來到大羅宮景點。綿山大羅宮高懸於獅子山崖壁之上,高13層110米,建築群總面積共達3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巧妙地將明清風格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群樓高聳,崇閣巍峨,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既雍榮華貴,又古樸典雅, 被譽為“天下第一道觀”。

現在我們來到今天最後一個景點水濤溝。水濤溝全長15公里,有“小九寨溝”之稱。溝中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瀑布幾十處,形成了一幅異彩紛呈的山水畫卷,木屋、藤橋坐落於奇樹、怪石之間,亭臺樓閣、摩崖石刻相映成趣,讓人流連忘返。

遊覽完水濤溝,我們今天的行程也到此結束。綿山宛若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不同的季節展現不同的魅力。春日山花爛漫,夏日溪水潺潺,秋日萬紫千紅,冬日銀裝素裹。希望大家有機會再來綿山,朋友們,再見!

謝謝大家!

旅遊風景區綿山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人間仙景山西介休綿山觀光旅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年期在每年公曆四月五日前後。這時,萬物沉睡的嚴冬過去,永珍更新的春天來到。到處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動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種舊俗,時間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或兩天。據說這一風俗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文公的賢臣介子推。)

“火焚綿山”的故事許多人都聽說過,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事。據《左傳》和《史記》記載:春秋時,晉國有個人名叫介子推,他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晉國公子重耳被趕出國門在外避難時,介子推忠心耿耿隨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經衛國,飢不能行,眾臣爭採野菜煮食,重耳難以下嚥,這時介子推便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成湯讓重耳吃,重耳感動不已,誇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結束流亡生活,到國內當上晉文公之後,流亡時跟隨他的群臣爭相邀賞,惟獨介子推悄然離去,他說:“我寧願終生貧困,也不願貪天功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進入綿山隱居起來。此事不久便被晉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綿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來相見。晉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決定舉火焚林,他認為這樣一來,介子推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會背母親逃出山中。結果介子推寧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燒死在山中。晉文公見狀,痛哭不已。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封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後人為紀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舉火,冷食一日,“寒食節”從此便流傳下來了。

我們現已到達綿山的第一個重要景區——龍頭寺。龍頭寺是綿山入口處的咽喉,地勢十分險要,從這裡向南可直插綿山腹地。寺分為上下兩層,上為龍頭寺,。下為關帝廟。從龍頭寺出來,沿途兩山對峙,怪石磷響,風景絕佳。小路像一條飄帶盤繞山腰。朋友們請繼續向上爬。在這個險要處,有一個巨石壘堡當道而立,高約7米,寬4米,在堡門裡有屋子,供人看守。門前是一條很深的溝,設有門板吊橋。從上面的瞭望孔口能看見進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將吊橋放下,待來人通過後,便又將吊橋扯起。門的左右是深淵絕壁,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繼續前行,不遠處就可看到一高數十米,寬三四餘米的凹崖,崖根處有數十個碧綠的石乳倒掛在石壁之上,被稱作“石乳泉”,據說此水可療痼疾。過了石乳泉,山勢愈加險要,沿途群峰環繞、煙雲縹緲、兩山對峙,不知腳下的路在何方。其實“綿山十里山水畫卷”這才開始。首先看到的是建於懸崖絕壁處的白雲洞,洞內有團團白雲不斷湧出,據說還能預測陰雨。過了白雲洞,來到一座木橋上,橋上怪石嶙峋,橋下萬丈絕澗,行人都必須貼壁而行,萬分小心,可見橋之險要。傳說綿山山主田志超最初來綿山時,前有斷崖擋路,後有猛虎追趕,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透過。所以這座橋就被後人稱之為“兔橋”,前面1公里處的另一座橋被命名為“鹿橋”。

過“免橋”、“鹿橋”,再攀127級石級便是綿山的`主要風景區——抱腹巖。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於這一巨大的巖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處還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龍殿等建築,這些建築都深藏在抱腹巖的腹中,雨雪無法侵入,這種清幽險絕的景象實屬罕見。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關於這尊塑像還有一段極富傳奇色彩的故事。據說這就是綿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傳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學,才華過人,7歲入學,遍讀經、史、子、集,長大後,父親不幸去世,家境衰落,於是到太原蒙山開化寺拜師學藝,5年之後學業有成,來到了綿山,到達後當天夜裡在抱佛寺內找了一間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剛起床,就聽一婦人喃喃自語:“哪裡的野人,好生無理,緣何佔我房舍?還不快快離去。”志超尋聲而望,原來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龍母。志超見這婦人滿臉刁鑽尖刻,心裡老大的不高興,但又想自己初來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納頭就拜,說:“貧僧冒昧,出家人四海為家,我見天色已晚,屋內又空著就住了進來,請多多恕罪。”誰知龍母聽後勃然大怒:“好你個大膽的漢子,綿山方圓百里都姓龍,誰人不知,哪個不曉?而今我不讓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說:“龍母且息雷霆之怒,咱們慢慢地商量。”龍母依舊大怒,志超又耐著性子說:“佛家慈悲為懷,俗話冤仇還宜解不宜結呢,況且我們往日無仇,近日無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龍母自覺語失,反問:“有何主意?”志超說:“咱們對奔,三盤兩勝定輸贏,如果您贏了,我就遠走高飛,假如您輸了,您就讓出介山。”龍母自信自己棋藝高超,是不會輸的。那麼結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勝了龍母。此事很快傳遍了各州府縣,人們都虔誠地向他頂禮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內,仍儲存著許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於此,此碑通高3米,寬1米,厚35釐米,碑兩側刻有唐、宋及金人題記。

鐵索嶺是抱腹巖上面一個高約200米的山嶺,遊客手抓鐵鏈斜身而上,回頭就是萬丈深淵,使人頭暈目眩。向上可到達綿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頂,峰巒迭翠,一片綠色世界,在東南處草坪上立著三塊矩形巨石,據說那兒就是當年被焚死在綿山的介子推的殉難處。

從抱腹巖下行,我們將看到前方彎道上有五個特殊的山峰,這就是“五龍墓”。傳說五龍死後就葬在這裡。北宋文人為這段山水作了寫照:“路盡山尤險,溪深水愈豪,寺樓今不見,依舊五峰高”。

朋友們,過“五龍墓”不遠就到了捨身崖,所謂捨身崖,就是指舊時兒女為父母消災免難,捨身投崖處。這裡地勢險要。繼續往前走便到了“一鍋泉”,這裡地下埋一鐵鍋,水由崖壁流入鍋裡,遊人常掬水而飲,味道甘甜。參觀完一鍋泉,我們就該往回返了。

女士們、先生們,秀麗壯觀的綿山離我們漸漸遠去,願今日的綿山之遊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希望各位帶著您們的家人和朋友再次光臨介休綿山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