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普知識

諾如病毒有什麼症狀

諾如病毒有什麼症狀

諾如病毒(英語:Norovirus,NV),又稱為諾羅病毒、諾沃克病毒或膿融病毒,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諾如病毒的特徵是感染人口密度較高和衛生環境差的地方,如郵輪。諾如病毒是由糞便、口水傳染,人若吃了被感染的蚌類也會感染。下面是pincai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臨床症狀

潛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長72h。感染者發病突然,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兒童患者嘔吐普遍,成人患者腹瀉為多,24h內腹瀉4~8次,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無粘液膿血。大便常規鏡檢WBC<15,未見RBC。原發感染患者的嘔吐症狀明顯多於續發感染者,有些感染者僅表現出嘔吐症狀。此外,也可見頭痛、寒顫和肌肉痛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

診斷方法

1.臨床診斷病例:主要依據流行季節、地區、發病年齡等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以及實驗室常規檢測結果進行診斷。在一次腹瀉流行中符合以下標準者,可初步診斷為諾如病毒感染:

(1)潛伏期24~48h;

(2)50%以上發生嘔吐;

(3)病程12~60h;

(4)糞便、血常規檢查無特殊發現;

(5)排除常見細菌、寄生蟲及其它病原感染。

2.確診病例:除符合臨床診斷病例條件外,在糞便標本或嘔吐物中檢測出諾如病毒。

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以對症或支援治療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預後良好。脫水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主要死因,對嚴重病例尤其是幼兒及體弱者應及時輸液或口服補液,以糾正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傳播途徑

感染者糞便和嘔吐物中可以發現諾如病毒,可以通過幾種方式感染諾如病毒:食用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或飲用諾如病毒汙染的飲料; 接觸諾如病毒汙染的物體或表面,然後手接觸到口;

直接接觸到感染者(如照顧病人,與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食物和飲料很容易被諾如病毒汙染,因為病毒很小,而且攝入不到100個病毒就能使人發病。食物可以被汙染的手、嘔吐物或糞便汙染的物體表面直接汙染,或者透過附近嘔吐物細小飛沫汙染。儘管病毒在人體外很難繁殖,但是一旦存在食品或水中,就能引起疾病。

有些食品在送至飯店或商店前可能被汙染。一些暴發是由於食用從汙染的水中捕獲的牡蠣。其它產品如色拉和冰凍水果也可能在來源地被汙染。

預防措施

由於諾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場所發生區域性聚集病例。因而我們應共同做好預防工作。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減少到校外的餐廳就餐,特別是無牌無證的街邊小店。

3.減少外出要會和參與大型活動機會,杜絕傳染渠道。

4.一有情況,立刻就診,並報告所在單位、社群。

健康教育 加強以預防腸道傳染病為重點的宣傳教育,提倡喝開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貝類等水產品,生吃瓜果要洗淨,飯前便後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免疫接種 目前尚無理想的疫苗。

加強飲用水衛生 要加快城鄉自來水建設。在暫時達不到要求的地區,必須保護水源,改善飲用水條件,實行飲水消毒。

抓好飲食衛生 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特別要加強對飲食行業(包括餐廳、個體飲食店、學校周邊飲食攤檔等)、農貿集市、集體食堂等的衛生管理。食物加工者要嚴格注意個人衛生,一旦發病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病人、接觸者及其直接接觸環境的管理

隔離:對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要分別隔離治療。

突發疫情報告:責任疫情報告人發現突發疫情後,城鎮於6h內,農村於12h內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發病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消毒:對病人、疑似病人和帶菌者的吐瀉物和汙染過的物品、空氣、飲用水、廁所等進行隨時消毒,當染菌者送隔離病房或治癒後進行終末消毒。

流行期措施:

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除、處理垃圾和人畜糞便。

做好水源保護和飲用水消毒。

加強食品衛生法的執法力度,做好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做好腸道傳染病的衛生防病宣傳教育和動員工作,在發生流行時發動群眾自覺停止一切宴請聚餐,發生吐、瀉時及時到醫院腸道門診就醫。

加強腸道門診工作,作到逢瀉必檢,逢疑必報。對發現的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加強飲食衛生,禁食生、半生食物。

加強個人衛生,及時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待肥皂泡持續10秒後沖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