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後感6002017
2017年大型文化節目朗讀者,與眾不同的聲音向你襲來。歡迎閱讀小編整理的朗讀者觀後感。
朗讀者觀後感6002017
《朗讀者》定位為文化情感類節目,透過節目中嘉賓的朗讀,讓觀眾感受文學之美、聲音之美和情感之美。
蔣雯麗分享與艾滋病患者“親密”故事
從2002年開始,蔣雯麗已經做了十五年的預防艾滋病宣傳員了,她說當初只是有這樣一個願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結果一做就是這麼多年。蔣雯麗與先生顧長衛合作的電影《最愛》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這群感染者來拍攝。在《朗讀者》訪談中,蔣雯麗談起了電影拍攝時的幕後故事:她要求劇組工作人員和艾滋病感染者們同吃同住。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在《朗讀者》的現場將會出現神秘嘉賓,讓蔣雯麗感動不已。
“同桌媽媽”16年陪讀 兒子以朗讀感恩母親
除了蔣雯麗分享與艾滋病患者“親密”故事外,另一位感動無數國人的“同桌媽媽”陶豔波也將和兒子楊乃斌一起走上《朗讀者》的舞臺。因為16年堅持陪伴患有聽力障礙的兒子楊乃斌讀書,“同桌媽媽”陶豔波曾獲評“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從無法說出一個詞彙,到順利完成大學學業,楊乃斌16年的學習生涯,全部都有母親陪伴,這中間歷盡艱辛,旁人無法想象。不過,陶豔波從未有過怨言,她說,“教育乃斌是我一輩子的職責。這是一個母親會做的,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只是堅持走的路比別人長一點。”
為了報答母親的付出,在《朗讀者》的舞臺上,楊乃斌將朗讀冰心的散文《不為什麼》,“獻給我的母親,如果不是她16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沒有我的今天,當所有人都想要放棄的時候,只有她還一直堅持,一直鼓勵我。”他還分享說,之所以來到這個舞臺,是因為這麼多年,他都想跟媽媽說一聲謝謝,但是一直沒有好的表達方式。楊乃斌還推薦聽障孩子以朗讀作為康復訓練,“對於一些聽障孩子來說,這樣的朗讀相當於一次康復訓練,是有實質幫助的,我小時候也每天都朗讀訓練。朗讀對於聽障孩子來說是有特殊的意義的。”
朗讀者觀後感6002017
很少看電視的我,被中央臺的這檔節目吸引了。這檔節目就是由董卿擔任製作人兼主持人的《朗讀者》。從頭到尾,一個小時出頭,沉浸在他人的故事和朗讀中,到現在,還覺得餘味深長。
我們太需要一些高質量的電視節目了。你看,人們都在看什麼?“跑男”“快樂大本營”“非常6+1”……在娛樂至死的大環境下,在蹦蹦跳跳唱唱鬧鬧吵吵嚷嚷瘋瘋癲癲中,人心跟著日益浮躁。
《朗讀者》無疑是一縷清新的.風,跟隨春天的腳步一起吹來,吹面不寒,溫暖動人。作為一檔文化類綜合節目,它的特色在於:在人的日常生活與視野裡提煉出文化的高度。董卿介紹說:《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
《朗讀者》第一期的主題詞就是“遇見”,主持人有一段美妙的詮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聽這樣一段話語,真讓人驚豔於文字的魅力,在生活累累的瑣碎裡,幸好還有文字!
而我喜歡《朗讀者》,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它的一個理念。製作人認為,朗讀不只是技巧,朗讀更應該是傳情達意的一種方式,人人都可以是朗讀者。所以節目組堅持讓普通人也有機會上臺朗讀,像這一期裡鮮花山谷那對普通夫婦,如此真摯、美好、單純,朗讀著朱生豪的情詩,真是再好也沒有了。在北京和廣州,節目組在街頭設定了“朗讀亭”,都是為了讓普通人能機會借文傳情,讓朗讀成為更多人表達情意的選擇。
桂秋老師在朋友圈發話:我一直對那種為朗誦而朗誦有點不以為然。而《朗讀者》完全不是“朗讀學”意義上的朗讀類節目。很多人與其說是被許淵衝先生等人所感動,不如說藉由著這些人,又重新發現了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所謂握撥一彈,心絃立應。
朗讀者觀後感6002017
《朗讀者》自播出,備受關注。各方媒體好評如潮,豆瓣評分高達9.3。每期《朗讀者》中,邀請嘉賓朗讀的不只是文字,朗讀的同樣是人生。這些嘉賓是企業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學者、醫生和普通人,他們雖各有身份之別、建樹之差,但他們有著共同之處——人生軌跡中,擁有屬於自己的這份“遇見”。
作為央視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董卿此次首度轉型製作人無疑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她坦言這對她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但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聲音是一種傳遞資訊的介質。朗讀與音樂相通,都是傳遞愛的方式。在《朗讀者》中,你要做的是用心去聆聽。李雲迪用一個個樂符感染在場的觀眾,沉浸在音樂的河流中,一同感受音樂的魔力。
現場,濮存昕朗讀老舍散文中的《宗月大師》。老舍先生之所以寫這篇文章,離不開的就是老舍先生對宗月大師的感激之情,而濮存昕在小的時候是個瘸腳的人,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榮國威。
每一箇中國無國界醫生都要面對國外惡劣工作條件,從無畏懼條件的艱難、工作的繁重,他們無不彰顯出中國醫生的人道主義風采。蔣勵及她的無國界醫生夥伴們朗讀的是歌詞《答案在風中飄揚》——獻給在戰爭中出生的孩子。
從成都鮮花山谷走來的周小林、殷潔夫婦,因為他們的愛情故事以及1200畝鮮花山谷走紅。他們寫日記,讀情詩,當現場他們共同朗讀《朱生豪情詩》時,他們已年過半百,但依舊一如初見。
十年前,她是世界小姐,十年後,遇見全新身份,完成蛻變。剛剛成為媽媽的張梓琳,為十個月的女兒朗讀的是作家劉瑜所寫的《願你慢慢長大》,在朗讀中,她將最美好的寄予送給自己最愛的人。透過聆聽張梓琳的朗讀,感受到那份愛已滿溢。
一手締造了龐大的聯想帝國,他的的父親曾對他說:”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如今,這份父愛也傳遞給了他的兒子——這是柳傳志。
一首小情詩,促使許淵衝先生與翻譯世界的初相遇。如今,96歲高齡的許老,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朗讀者》現場,許老雖然沒有朗讀,但他卻讓我們明白了:“生命不是你度過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胡德夫傾情獻唱的歌曲《匆匆》,獻給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摯友,希望那些曾經屬於他們的美好事物,可以化為深山裡面永遠長綠的葉子,以此紀念最至真的友情。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見一些人、一些事,而這些人、這些事讓每個人的人生髮生改變,迸發火花。
生命原本沒有意義,在於你賦予它什麼樣的價值。讓我們透過用無聲的文字,表達有聲的傾訴,一起去遇見生命中的美好,為Ta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