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揖盜是什麼意思
開門揖盜指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語出《三國志·吳志·孫權傳》:“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詞語
【詞目】開門揖盜
【解釋】揖:拱手作禮。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來壞人,招致禍患。
【示例】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犬戎豺狼之性,不當引入臥闥。申公借兵失策,開門揖盜,使其焚燒宮闕,戮及先王,此不共之仇也。”
失守城池,要按軍法;況又有稟帖到楊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豈不是私通叛寇?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回
【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近義詞】引狼入室 開門延盜 揖盜開門 自討苦吃
【反義詞】敬而遠之、如臨大敵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揖:拱手作禮。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喪失警惕,給敵人可乘之機,自招禍患。
成語舉例:失守城池,要按軍法;況又有稟帖到楊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開門揖盜,豈不是私通叛寇?(清 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主語、謂語、定語;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成語結構:連動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揖,不能讀作“jí”或“jì”。
成語辨形:揖,不能寫作“楫”或“緝”。
成語辨析:開門揖盜和“引狼入室”;都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害。常可通用。但開門揖盜偏重在“揖”;強調歡迎;“引狼入室”重在“引”;強調引進。
成語謎面:歡迎小偷
成語故事
三國時代,江東的孫策遭了暗算,重傷而死。他的弟弟孫權這時才18歲,天天啼哭,無法處理朝政。大臣們勸說沒用,都很著急。謀士張昭對孫權說:“現在天下大亂,豺狼滿道,如果你只顧悲啼,不理國事……這好比大開著房門,拱著手把強盜請來,必將自取其禍。”孫權覺得說的對,馬上換了朝服,登朝理事,視察軍隊,安定了軍心、民心。
“開門揖盜”的意思是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出自《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和《三國演義》)
英文解釋
簡明釋義
throw the door open for the robbers;
fling open the gate and bow in the gangsters;
invite disaster by letting in evil-doers;
lay one's house open to theft [robbery];
例句
窗戶不關猶如開門揖盜。
Leaving the windows open is inviting thieves to enter.
你不鎖房子是開門揖盜。
Leaving your house unlocked is an open invitation to burglars.
成語接龍
盜蹠之物 → 物離鄉貴 → 貴遠鄙近 → 近在咫尺 → 尺寸可取 → 取義成仁 → 仁義道德 → 德隆望尊 → 尊姓大名 → 名公鉅卿 → 卿卿我我 → 我醉欲眠 → 眠思夢想 → 想望風采 → 採葑採菲 → 菲食薄衣 → 衣食不周 → 周規折矩 → 矩步方行 → 行思坐憶 → 憶苦思甜 → 甜言媚語 → 語笑喧呼 → 呼天叩地 → 地利人和 → 和容悅色 → 色若死灰 → 灰身泯智 → 智勇兼全 → 全知全能 → 能征慣戰 → 戰不旋踵 → 踵跡相接 → 接袂成帷 → 帷燈匣劍 → 劍戟森森 → 森羅永珍 → 象齒焚身 → 身輕言微 → 微察秋毫 → 毫分縷析 → 析肝吐膽 → 膽粗氣壯 → 壯氣凌雲 → 雲龍風虎 → 虎體原斑 → 斑衣戲彩 → 彩鳳隨鴉 → 鴉鵲無聲 → 聲名藉甚 → 甚囂塵上 → 上根大器 → 器滿則覆 → 覆車之鑑 → 鑑貌辨色 → 色衰愛弛 → 弛魂宕魄 → 魄消魂散 → 散言碎語 → 語不驚人 → 人心惶惶 → 惶惶不安 → 安若泰山 → 山崩水竭 → 竭誠盡節 → 節衣素食 → 食少事煩 → 煩言碎辭 → 辭窮理屈 → 屈尊就卑 → 卑宮菲食 → 食不重肉 → 肉跳心驚 → 驚喜若狂 → 狂風惡浪 → 浪蝶游蜂 → 蜂合蟻聚 → 聚米為山 → 山棲谷飲
開門揖盜造句
1、我們今天如果把股份讓予他們,等於是開門揖盜,要把公司經營權拱手讓人。
2、由於我當初任用人員不慎,以致今日公款被盜用,正是開門揖盜的結果。
3、失守城池,要按軍法;況又有稟帖到楊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開門揖盜,豈不是私通叛寇?
4、這種惡人你竟請來擔任要職,不是等於開門揖盜,自找麻煩嗎?
5、如果銀行為了省錢,停掉保全人員的巡邏,就等於是在開門揖盜。
6、他把倉庫外的.圍牆都拆除了,說是要美化環境,我看根本就是在做開門揖盜的傻事。
7、窗戶不關猶如開門揖盜。
8、你不鎖房子是開門揖盜。
9、這座村子的村民輕信匪徒的保證,開門揖盜,結果被洗劫一空。
10、她的風評狠差,你如果真的要聘請她,無異於開門揖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