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500字4篇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4篇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這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父親發現了,可是,他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的父親天天讓貝多芬練琴,完全不顧及他的感受,有時還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關在一個屋子裡,這一關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練琴,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哀。
貝多芬的母親早年去世,父親是個揮霍的酒鬼,這些,在貝多芬的心裡,劃上了一道深深地傷。但是,貝多芬由於天分和勤奮,很快成名,但是,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貝多芬的耳朵聾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打擊。
但是,貝多芬透過自己的努力,還是成功了。
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不測,貝多芬就能夠打敗他,貝多芬用自己的努力戰勝了困難,我們也一定可以!
這本《名人傳》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他教會了我貝多芬的堅強,教會了我米開朗琪羅的正面面對困難,教會了我托爾斯泰的誠實和不屈的精神。
《名人傳》這本書裡的人,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所有精神!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4篇
在這個假期裡,我看了一本書叫《名人傳》。這本書的作者是羅曼。羅蘭,是19世紀末的法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這本書分別講述了《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講訴了在藝術方面不同領域的三位偉人,分別是音樂家、雕塑家、作家。他們雖然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的因頓的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這本書說的是三個名人在以前那充滿了野心、邪惡等人人不平等的社會中如何生存,獲得榮譽和名利全失。貝多芬,是一個在音樂領域上德高權重的人,同樣也是一個不畏強權的人。米開朗琪羅是一個著名的雕塑家,創造了無數不朽的傑作流於後人觀賞,他為了自己的作品揮灑了無數的汗水。托爾斯泰為後人留下了經典的文學作品,用文字傳播著愛的種子。他們三個雖然在各自不同領域發展,但是卻有一個吻共同的特點,就是對自己的理想從未有放棄過。這是多麼令人敬仰啊!
《名人傳》這本書令我獲益良多,讓我明白了這些人物風光的背後忍藏著讓人難以理解的痛苦。這會這個假期讓我收穫最多的一本書。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4篇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裡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裡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他孤獨的活著,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著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後創作的。他最後終於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於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於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歲。
托爾斯泰出生於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曾經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透過照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4篇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以及《托爾斯泰傳》三篇名人傳記組成的一本書。羅曼.羅蘭說:“開啟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不知為何,我覺得這句話蘊涵者很深刻的哲理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吧。對於當時的年代來說,這部作品無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在我未讀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為貝多芬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沒想到他是這麼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個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給他遇上了,想想看作為一個音樂家,耳朵失聰了,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呀!而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難都使他變的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奉獻給全世界。然而他卻聽不到人們對他的讚譽,他也聽不到自己創作的一些優秀的作品。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 其實它一直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束在一個人質地堅硬的生命中!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為他是堂·吉訶德,因為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為何大家都在這裡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回應,在這裡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說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裡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著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