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
本學期教學教任務是,完成高中《必修Ⅱ 文化發展歷程》的全部講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高中《必修Ⅱ 文化發展歷程》的基本史實,並培養學生相關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綜合概括等能力。下面是高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歡迎閱讀。
高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
教學指導思想:新學期伊始,我校掀開了新的一頁,我的人生也隨之邁上了新的臺階。新學期校長報告會上,校長飽滿激情的講話深深震動了我。“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的現代人”這一嘹亮的號角在我心間久久迴盪。秉承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對新學期的教學指導思想進行了思考與探索。要培養這樣的跨世紀人才,首先要求教師自身應該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高中歷史新課程這一高中歷史教育的實驗田,對我們這一代教師來講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只有認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實踐才能贏得主動,取得事業和人生的雙重進步。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將本著拓展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技能、放寬教學視野的指導精神,積極摸索和總結教學規律,儘快提升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認知能力和求知興趣,實現我校歷史教學的新突破。
基本情況分析:
一、教師自身狀況分析:(一)教學優勢:在歷史教壇執掌教鞭的十幾年,不僅使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和管理經驗,也錘鍊了我精練、準確、具有感染力的課堂風格和認真負責的育人態度。同時,十年來我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智力水平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使得我初步具備了因人施教的能力,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
(二)教學劣勢:我在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在適應我校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方面有一個過程,需要不斷提高和揣摩。
二是需要儘快熟悉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習慣。
二、學情分析:高二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生活已基本適應,初步積累了一定的歷史知識,且學習方法上有了改進,高二是高三提高和衝刺的積累階段,必須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升高二學生在歷史認知上的層次,鍛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逐步掌握歷史演進的規律,學會用聯絡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觸的歷史,鼓勵學生在“史韻流香”的論壇上暢所欲言,發表屬於自己的歷史論辯,拓寬他們的歷史思維,為高三鞏固提高打好基礎。
教材簡析:新歷史課程標準教科書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一次重大變革,勢必對我國中學教育的未來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一系列的高中教材突破了原來單純以時間為順序,以朝代更替為鏈條的編寫模式,將大歷史的發展和蛻變濃縮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幾大脈絡的演進過程中,歷史不再是死板的記憶和背誦,生氣與活力躍然紙上。要鞏固他們的知識點,必須做一些適合他們的練習題,而做練習題不能以題海作為戰術,而應做到“教師下海,學生上岸”精選精練,逐步提高。
重點工作及措施:
1、重點工作:本學期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1)、主抓基礎知識,每一單元的複習都以基礎知識為主,讓學生腦子裡有清晰的線索。
(2)多研究一些習題,選擇適合我校學生的習題,紮紮實實的做題
(3)培養學生的做題技巧,使之掌握考試的方法。
2、措施:
1、 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
高中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相較於初中生來說,已經開始發生重大轉變,理性思維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於畢竟高一、二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維,完全枯燥和單一的理性分析還不完全適合他們的認知層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既要培養他們對於事件本質和事變規律的認識和分析,也會糅合
趣味性較強的歷史典故和歷史逸聞,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轉變教學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
(1)每堂棵的具體安排1+2+1的模式。前3—5分鐘複習上一節內容;30分鐘講課;最後3—5分鐘檢測本節棵學習情況。這樣做到日日清。
(2)及時單元檢測,把本單元所複習的主要內容以試卷形式考察一遍。考完要及時進行試卷講評。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補缺,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3、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1)複習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題的演練,培養他們的應考意識。
(2)每複習完一個單元引導學生概括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的概括總結能力。
(3)在時間允許的範圍內會組織學生擴大歷史閱讀領域,拓寬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聯絡能力。
高中歷史教師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遵循“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思想,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面向新課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情分析
高二年級共有6個班級,1個強化班,3個文科班,2個理科班。其中,本學期每班開設歷史課有2節,全年級12節,但只有1位歷史老師任教。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三),按課標要求,須36個學時,2學分。
高二年級在高一的基礎之上,在教與學的理念和習慣上學生與教師有比較好的配合,在教與學的方法上應如何突破,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經驗,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這是擺在我們高二師生面前的重要問題。
三、教學目標
1、要在高一歷史教學的基礎上,透過學習“文化發展歷程”的課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時期的基本特徵以及發展趨勢,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規律。
2、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文化發展歷程”的課程,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解讀、判斷和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教育學生繼承傳統美德,初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形成健全的人格,養成具有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意識和人文素養。
4、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改變學生學習歷史的不良習慣。
四、本學期教學計劃和具體教學措施
本學期教學教任務是,完成高中《必修Ⅱ 文化發展歷程》的全部講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高中《必修Ⅱ 文化發展歷程》的基本史實,並培養學生相關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綜合概括等能力。
本學期教學的具體教學措施是:
1、認真落實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聰明才智。本學期準備進行集體研討,統一教學進度、教學目標、重難點,做到教學案一體化,強調分工合作。
2、教師注重積累,使綜合素質提高。就歷史學科而言,知識編排較難,所以對於教師也在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不僅是史學最新動態,還是涉及其他學科,我們要不斷的在積累和學習。
3、關注課堂,加強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有序管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注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5、堅持採用學案導學,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具備終生學習的素質。
五、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 完成章節 | 主要內容 | 估計課節 |
1--- 4周 | 必修3第1單元 | 中國古代的思想與科技 | 授課6課時 練習1課時 |
5---6周 | 必修3第2單元 | 中國古代文藝長廊 | 授課4課時 |
7--- 9周 | 必修3第3單元 | 從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學理性時代 | 授課5課時 練習1課時 |
10---12周 | 期中考試 必修3第4單元 | 期中考試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 | 期中考試 授課3課時 |
13---15周 | 必修3第5單元 | 近代中國的進思想 | 授課6課時 |
16---18周 | 必修3第6單元 | 必修3,期中考試 | 授課5時 練習1時 |
19---20周 | 必修3複習 | 複習必修3 期末考試 | 練習4 |
六、教學方法
(1) 以啟發誘導式教學為主,並採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2) 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掛圖等教學工具;
(3) 積極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爭取本年度採用多媒體教學的課程達到20節以上;
(4) 每期都要開設歷史活動課,要求自己必須自始至終參加學生的活動,並且要讓學生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