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環保的手抄報
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的黑板報。手抄報內容有哪些看到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環保手抄報內容,歡迎閱讀!
環境現狀
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的主題是“同呼吸,共奮鬥”。這表明,空氣汙染引發更多公眾的擔憂,不僅是難以看到藍天,還有對民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損害。
走出霧霾路在何方?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多國環境問題專家,聽他們建言。
得不償失
發達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幾乎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空氣汙染,多數發達國家是在嚴重汙染事件發生後才著手治理環境。專家表示,他們的教訓是“先汙染後治理”得不償失。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張軍鋒說,上世紀40至50年代,美國幾個工業大城市冬天也曾出現煙霧汙染。如“鋼都”匹茲堡每年使用大量煤炭,冬天汙染物不易擴散,終日濃煙籠罩,汙染程度比目前的北京還要厲害。
英國環境與能源問題專家西蒙摩爾說,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是倫敦歷史上最慘痛的時刻之一,當時煙霧汙染造成數千人死亡,市民呼吸困難,交通癱瘓多日,數百萬人受影響。
中國目前還處於高速增長階段,但環境問題與發達國家不盡相同。
日本智囊機構“東京財團”研究員染野憲治說,中國目前是複合型汙染集中爆發,大城市的空氣汙染物,可以說集中了當年倫敦、洛杉磯和日本工業城市的主要汙染物,既有二氧化硫、又有氮氧化物等。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員惠方民說,環境重在保護,應當從源頭杜絕環境汙染事件發生。為追求增長而破壞環境得不償失,因為治理汙染所需付出的代價遠高於損害環境所獲得的經濟效益。
染野憲治說,“先汙染、後治理”倫理上也說不過去。發展是為了國民福祉,如果國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嚴重受損,經濟增長就失去了意義。
環保知識
一、家庭如何節水
1、定期更換水龍頭裡的墊圈以減少漏水;2、衣服不要放在流水下衝洗;3、將餐具放到滴有洗潔精溶液的盆裡浸泡摸洗,沖洗時再擰開水龍頭;4、在抽水馬桶裡放塊磚頭;5、將用過的水二次利用。
二、廚房中的汙染
廚房中的'燃料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和顆粒,這些對人的肺、氣管、腦組織等有害;烹飪產生的油煙中含有丙烯醛,對鼻、眼、咽喉黏膜胡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上述器官的病症。
三、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
洗衣粉一般都使用磷酸鈉作為助洗劑,洗滌後,含磷廢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中藍藻生長迅速,水體流動減緩,魚類及其他生物因缺氧死亡。而且,洗滌後的衣服容易引起面板瘙癢等不良症狀。
四、有車族的環保小常識
按時保養汽車,使尾氣汙染排放降到最低;一旦車尾開始漏油,馬上修理;不開車去人群密集、交通擁堵的鬧市區;拒用汙染水源、汙染環境的方式洗車;長時間堵車時應熄火等待;不從車窗內向外扔垃圾贓物;駕車出遊不將垃圾留在野外;拒絕購買和使用高汙染車及車用品,提倡使用可降解車用品。
五、家電輻射的危害
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等家電在使用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產生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它們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穿透力強,而且充斥在整個空間,成為一種新的汙染源,已經面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致病源之一。長期處於強輻射下,容易誘導白血病、肌肉腫瘤等疾病的發生。
小學生環保小知識
1、不亂扔垃圾。
2、節省紙張,回收廢紙。
3、及時舉報破壞環境和生態的行為。
4、一水多用。
5、自己不吸菸,奉勸別人少吸菸。
6、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
7、反對奢侈,簡樸生活。
8、不使用非降解塑膠袋、快餐盒。
9、隨手關燈;隨手關水,節約用電和用水。
10、不亂扔廢電池。
11、多種樹。
12、不購買野生動物製品。
13、避免旅遊汙染。
14、自覺參與環保行動。
15、支援環保募捐。
16、關注新聞媒體有關環保的報道。
17、認識環保標誌。
18、多用肥皂少用洗滌劑。
19、少吃口香糖。
20、組織義務勞動、清理校園。
21、雙面使用紙張。
22、閱讀和傳閱環保書籍、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