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孟子的經典傳說故事
導語:孟子,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對後世中國文化的影響全面而巨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孟子的經典傳說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孟子傳說故事——殺豚不欺子
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集市旁居住時,孟子看到鄰居殺豬,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幹什麼?”
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應到:“煮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
孟母深知做人要誠實,所謂“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於言傳。
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儘管家中十分困難,孟母還是拿錢到東邊鄰居家買了一塊豬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孟子傳說故事——三遷擇臨
孟子家居住在鄒城北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墓地,山麓墳瑩處處,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
孟子和村中兒童一起模仿大人扮演喪葬的過程,有時還搶人家的供果吃,孟母發現兒子受到了不良環境的影響,就從鳧村遷到了城西廟戶營。
這裡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市場上行商坐賈,拍賣喧鬧,而且鄰居是個殺豬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豬,模仿他鄰居的樣子用竹片殺掉,沿街叫賣。
孟母忐忑不安,再次遷居,把家搬到了到縣城南部的學宮旁。
學宮附近常常有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範,優雅的舉止與循規蹈矩的禮儀行為,對孟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他和夥伴們一起,演練學宮中揖讓進退的禮儀,一片莊嚴肅穆的景象,使得遠遠察看的孟母內心深處大為高興:“這才是孩子們最佳的居住環境!”
她由衷地發出感嘆,並把孟子送入學宮讀書,留下了“三遷擇鄰”的美談。
孟子傳說故事——斷織喻學
孟子最初對學習很有興趣,時間一長就厭煩了,經常逃學。
孟母知道後非常生氣,拿起刀來,把織布機上的經線割斷,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割斷織布機上的線,這布是一絲一線織起來的,現在割斷了線,布就無法織成。君子求學是為了成就功名,博學多問才能增加智慧。你經常逃學怎麼能成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讀書,而是惰於修身養德,今後就不可以遠離禍患,將來不做強盜,也會淪為廝役!”
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準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幹擾。
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
“斷織喻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孟子從此旦夕勤學,終於成為我國曆史上的儒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