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古代商鞅講誠信的故事

古代商鞅講誠信的故事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他下決心發憤圖強,大力蒐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還是外來人,只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的這一舉措,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幹的人。有一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就是後來的商鞅),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託人引見,並得到秦孝公的召見。

商鞅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富強,必須重視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理好,必須有賞有罰。有賞有罰了,朝廷就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張,但卻遭到秦國的貴族和大臣的`竭力反對。秦孝公一看反對的人這麼多,自己又剛剛即位,改革的事便暫時擱置了。

過了兩年,秦孝公拜商鞅為左庶長,說:“從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長決定。”商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他想了一個辦法建立威信,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誰10兩金子。”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10兩賞金?”有人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的玩笑吧。”大家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敢上前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是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50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就在大夥兒猶豫不決的時候,一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派人賞給扛木頭的人50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兩也沒少。這件事立即傳開,一下子轟動了秦國。

老百姓們都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商鞅知道,他的辦法已經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佈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準。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被罰做官府的奴婢。

大家都嚴格地遵守新法。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後,農業生產量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並最終完成了統一!

今天的我們再談及誠信時,就讓我們伴隨著孔子對誠信的理解,拿歷史事件作為我們今天的鏡子,反思歷史,堅信誠信的力量,讓誠信成為每一個人必須修煉的高尚品德吧,讓我們一起沐浴誠信的陽光,樹立誠信的形象,去營造一片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