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精選
下面是pinca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精選,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可以借鑑的哈。
篇一:
毫不誇張地說,我覺得《給教師的建議》真是一本好書,我以前也聽說過,但從來沒有真正去閱讀過,從來沒有像看這本書那樣地看一本教育書籍。曾幾次水開了又涼了,涼了,又開了,也不記得去倒;曾幾次小鳥停在窗前嘰嘰喳喳地叫也不能喚醒我;曾幾次音樂停了也沒有感覺到……我如飢似渴地閱讀著裡面的每一篇文章。得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閱讀的機會。
這裡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著我,看了後,我由衷地說:“蘇霍姆林斯基真偉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話是那麼實在又那麼在理,列舉的每個事例是那麼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經碰到過的許許多多的問題,他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態度不得不讓人欽佩,覺得自己幾十年的書教得是那麼失敗。 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因為這是我迫切希望解決的幾個問題,看了後真的對我幫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觀念上有了轉變,我也經常抱怨沒有時間,忙;我也想教育日記,但總是不能堅持;對後進生我更是一直認為這是智力問題和一個人的質地問題,無論是誰,無論用什麼方法教育都是無濟於事的,很多道理只能從理論上行得通,而實踐中要想讓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有進步有發展是不可能的,要讓一個品質不好的人真正棄惡從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謂的“秉性難移”,對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嗤之以鼻。
但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後,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裡認可了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很困難很困難。
那個“費加”是蘇霍姆林斯基難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蘇霍姆林斯基是這樣描述費加的,她“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她的意識裡,來不及形成關於作為條件的依據的那些事物和現象的表象:當她的思想曲折要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和我常認定的笨的學生非常相似,那我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採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覆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他“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
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就這樣,費加到了五年級,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七年級畢業後,費加進了中午技術學校,後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真的是不可思議啊,費加碰到了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老師真是她的幸運,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想,我們雖然不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地去對侍一個後進生,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啟發,不要讓像費加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裡一下子記住要背的課文,一下子理解這道應用題,不要把他們看得和優秀學生一樣的能幹,這樣只會越學越死,越學越笨。而要更注重鍛鍊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為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不斷髮展打磨“腦機器”。
另外,在那麼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蘇霍姆林斯基對閱讀特別看重,如《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中強調的也是說閱讀對智力的重要性。 “我所說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學生的課外閱讀”、“就像音樂家不隨時拿起自己心愛的樂器就不能生活一樣,一個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覆閱讀自己心愛的書就無法生活”、“激發他們去閱讀,閱讀是正是達到順利學習的最重要的補救手段”、“字寫得好壞,既取決於兒童閱讀得怎樣,也取決於他們閱讀的數量”……你這樣的句子在整冊書中隨處可見。我注意到這點後,對班裡的同學分析了一下,還確實是這樣的。一般拿到一篇文章後馬上能流利讀下來的同學就是成績比較好的,而等課文學好後也不能流利讀下來的就是學習成績不行的幾位同學,其中幾個,我想可能到現在為止,除了背很熟的課文和段落之外,幾乎是沒有一篇文章能通順讀下來的,包括課外的,不過這些同學一般也不喜歡看課外書,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以後要多佈置一些閱讀的作業,給同學們講講故事,去報刊雜誌多投投稿等,以此來引導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對我自己也有啟發,我自己同樣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後,記憶力越來越差。
其實,這裡每一個我覺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鼓舞著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領域中的偶像!
篇二:
早就聽說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細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下面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第二條建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中,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你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中你才能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你不會將你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看到這條建議,我回想一下自身,畢業後參加工作到現在,自己真正讀過幾本書呢?除了教學必備的幾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外,其他的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在第三條建議裡,蘇霍姆林斯基反覆強調學會觀察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他說,觀察對學生來說的重要就像空氣、陽光、水分對於植物生長一樣不可或缺,他說觀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還形象的將觀察比作是思考知識和識記知識之母。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發現,個別學生之所以學習跟不上別人,就是缺乏觀察或者不會觀察的緣故。比如我們的物理,很多的題目就來源於生活實際,如果每個學生都學會留心觀察,注意思考,那麼很多題目就會顯得非常簡單,而恰恰在這方面,許多學生過不了關。這裡面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還是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
實際上樂於觀察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我們許多成年人沒有看到的細節,他們會為花的無聲開放而欣喜,會為雨後躺在地上的一條蚯蚓而擔憂。可隨著年齡的慢慢長大,卻逐漸失去了這種興趣。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善於觀察,注意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於興趣,我們當老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說,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為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說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樣說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裡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過辦法去創設情景去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這裡面我引用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這裡,我想到這一條建議更多地是促使我們思考,教師如何保持對知識的興趣,並且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我們首先做到了,才會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會不去做傷害學生心靈的事,才不會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
第二十二條建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大量的事實證明: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這個意識,希望老師們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他還指出,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你所教的學生,例如一個班,兩個班等,還應該有“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當成自己將來所從事研究的方向,當成一門科學來攻讀。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採取要善於動腦筋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方法來保持他們的興趣,來促使他們在這門學科上更深入的思考。但不管怎樣說,我們總會碰到在教學中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經常會聽到老教師講這樣的話: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並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度。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作為教師碰到這樣的學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麼促使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感和規律性的心情。
第三十三條建議是寫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歸納一下大概有三點:1、必須點滴地積累起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2、要培養自己有一顆敏感的心靈。3、要積累起一定的習題集。
這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特別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在這條建議裡,他又提出了讀書對於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意義。他建議大家每個月要買三本書,一種是關於自己學科的,一種是關於人物傳記的,還有一種是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這三種書對於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買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讀,那麼讀又是為了什麼呢,除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之處,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智力大廈。讀到這裡,我有些慚愧,也有些後悔,參加工作以後我買了幾本書,又真正讀了幾本書呢?如果從參加工作以來都像蘇霍姆林斯基說得那樣去做的話,那麼,現在我的書架上也應該有近百本的書了。
第四十三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這個問題不論是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還是其它教師都是應該掌握的。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像哪些教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裡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
其次,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關鍵的,但是,作為我們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秀教師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我們要清楚別人取得那樣的成績,取得那樣的效果,絕不單單是靠簡單的行為所能達到的。“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果是單靠一項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實際上每一種結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幾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物件相距很遠的,甚至沒有直接聯絡的因素決定的。”
第三點,提高教學技巧,關鍵的一點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學術水平。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麼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了自我認識、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許這對於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七條:關於教師日記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寫教育日記,因為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他用大量的自己和別人事例來說明記教育日記的好處,它可以使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去全面瞭解一件事情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這是促進自我成長,提高自身素質的十分重要的一種手段。在上次學校要求班主任寫德育案例的時候我就覺得無從下筆,當時真後悔在平時沒有養成記日記的習慣,透過記日記的方式把平時發生在班級裡或某個學生身上的事情記錄下來。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真的是獲益匪淺,它教會我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去閱讀,如何去學習,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豐富自身的知識水平,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爭取學生熱愛自己的學科......總之,作為一名教師,閱讀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