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臘八節

臘八節的民間小故事

臘八節的民間小故事2016

關於臘八節的民間小故事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他們的兒子已經十七八了。雖說大小夥子長的五大三粗,身強力壯,可是跟他爹孃不一樣,懶得出奇。這也是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嬌慣壞了。長大了還是胡吃悶睡,遊遊逛逛,什麼活也不幹。

一天,老漢摸摸花白鬍子,感到自己老了,對兒子說:“爹孃只能養你小,不能養你老。要吃飯,得流汗。你往後學學種莊稼過日子吧。”兒子哼哼兩聲,這耳朵進,那耳朵出,照舊溜溜達達,胡吃悶睡。

不久,老倆口給兒子娶了媳婦。原想兒子成了家,小倆口該合計怎麼幹活過日子了。哪知這個媳婦跟兒子一樣,也是好吃懶做,橫草不拿,日頭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動針線,不進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漢梳著滿頭白髮,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滿心的話說給媳婦:“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要想日子過得好,勤儉是個寶。”兒媳婦把這話當成耳邊風,一句也不往心裡放。

過了幾年,老倆口身患重病,臥床不起,把小倆口叫到床前,囑咐再三:“要想日子過的富,雞叫三遍離床鋪。男當勤耕作,女應多織布...”話沒說完,老倆口一起去世了。

小倆口託鄉親埋葬了兩位老人,看看囤裡糧缸米、櫃裡棉花箱裡衣。男人說:“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曬日頭。”女人說:“夏有單衣冬有棉,何必紡織到日偏。”小倆口一唱一和,早把兩位老人的遺囑忘到腦後了。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幾畝田地成了荒草園。家裡柴米油鹽、衣被鞋襪,一天少似一天。小倆口還不著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懶的動手。又是花開花落,秋去冬來。地裡顆粒無收,家裡吃穿已盡。小倆口斷頓了,鄰居們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東家給塊饃,西家端碗湯。小倆口還在想:“討飯也能度時光。”

進了臘月,天越來越冷。到了初八這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叫花’。”小倆口屋裡沒火,身上衣單,肚裡沒食,蜷縮在涼炕蓆上“篩糠”。可四隻眼睛還滿屋搜尋著。突然發現炕縫裡有幾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來;又發現地縫裡還有米粒,也都挖出來。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倆東撿西湊的弄了一把,放進鍋裡。把炕上的鋪草塞進灶膛,就這樣熬了一鍋雜七燴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黃豆、小豆、高粱、乾菜葉...凡能充飢的都放了進去。煮熟後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來了。這時兩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誨,後悔沒有早聽進去,現在已經晚了。

正在小倆口悲切之時,一陣大風颳來,由於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被風一吹,“呼啦”一聲,房倒屋塌,小倆口被壓在底下。等鄰居趕來挖出來時,都已經死了,身邊還放著半碗雜豆粥。從此以後,鄉親們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家家熬一鍋雜米粥讓孩子們吃,並給孩子講這雜米粥的故事,來教育他們。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一直傳到現代。形成了臘月初八吃“雜米粥”的習俗。因這粥是臘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臘八粥”。

關於臘八節的民間小故事二

從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過日子——一個老頭、一個老太婆、一個兒子。

老頭和老太婆,一年到頭總是勤勤懇懇地過日子:公雞一打鳴,老頭就起來下地,老太婆就起來點火做飯;老頭耪五更地回來,老太婆已把飯做好,屋裡院外收拾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吃完飯,老頭抽袋煙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過紡車,嗡嗡地紡線。就這樣,他家年年打得糧食大囤溜,小囤滿,有吃有穿,日子過得美美的。鄰人們哪個不誇呀,哪個不學呀!

兒子呢,才十多歲。爹讓他學耪地,他不去幹;媽讓他學管家,他不聽。他淨貪玩。他爹媽想,嗨,還小呢,也許長大了,一懂得過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誰知兒子長成了大小夥子,倒是不貪玩了,那個饞勁頭可大啦!爹媽說勸,他當耳邊風;鄰人們說他沒出息,他裝聾。他想的好:有爹媽幹著呢,我不幹也行;誰讓我攤上個好的“父母運”呢?

老頭和老太婆漸漸地老了。

一天,老頭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臨死時候,老頭把兒子叫到跟前,囑咐他說:

“孩子,你總要記住哇——‘誰家地上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你要再像從前那樣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頭說完了就死了。

兒子沒把爹的話記在心裡,老頭死後,他當家,仗著爹留下的房子,地,還有一囤糧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越來越放蕩了。不久,他娶了個媳婦。媳婦跟男人一路人。鄰人們都罵他們是“花啦虎”,老太婆氣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兒子不聽話,就囑咐囑咐媳婦吧。老太婆把兒媳婦叫到跟前,痛心地說:“孩子,你總要記住呀——‘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樣學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說完也死了。

媳婦沒有把婆婆的話記在心裡,她和男人更放蕩啦!每天日頭不曬屁股不起炕,地裡長遍了野草不耪一鋤;天天只顧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糧食吃光了,賣地;賣地的糧食快吃完了,不礙——還能賣房子呢。他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過下去。鄰人們都不搭理他們了!冬天到了。

寒風呼呼地嚎,大雪嘩嘩地飄。冰天雪地,冷得連只野鳥也看不見呀。父母留下的三間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風吹雨打日頭曬,檁都朽了,就是賣,誰買這樣的房子呢?常說的話——“臘七臘八,到處凍個大疙瘩”。臘月初頭這幾天,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啊!

這兩口子,擠在牆旮旯裡,凍得哆哆嗦嗦直打顫,餓得耷拉著腦袋眼發花。到臘月初八這天,他倆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懶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糧食,敲敲囤邊,又弄把雜糧;把囤簍當柴,把糧食下鍋,熬了半鍋雜糧粥喝了。心裡一暖和,兩人這才猛地想起爹媽的話。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頂什麼呀!兩人連凍帶餓死在旮旯裡了。

這件事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大夥都知道了。後來人們每到舊曆臘月初八這天,就有這個風俗:家家五更天起來,把許多雜糧放在一起熬一鍋雜糧粥,這就叫“臘八粥”。在吃“臘八粥”的時候,老人們總愛對晚輩講這個故事,講完了就說:

“那對饞懶的夫妻,不聽勸不服說,光憑攤上了好的‘父母運’,怎麼樣?吃光淘淨到末了鬧頓這樣的雜糧粥喝,還是沒誤了凍死呵!”接著,老人們便唸叨起老頭和老婆臨死時說的話: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誰家土地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

關於臘八節的民間小故事三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裡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裡麵包含著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