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想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想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想

本人是在最近兩年才接觸到傳統文化的,在學習了傳統文化的相關書籍以及聽了老師們的一些講座之後,心裡感慨很多,感覺如果自己能在十年之前就能接觸到傳統文化的教育的話,現在的人生估計又是另外一種狀況吧?

在十年之前,那個時候自己剛上大學,最崇拜的人物是愛因斯坦。之所以崇拜愛因斯坦,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那就是自己在高中的時候,看到雜誌上寫到,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就產生了一種崇敬之心,所以就喜歡看科技方面的文章,幻想著自己也能在物理方面有所發現。這樣的想法,可能一直持續了一兩年吧。後來,發現自己的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在那個時候,自己的注意力也發生了一定的轉移,喜愛看時政新聞,時政評論了,看著網路人物們在網路上洋洋灑灑的寫的長篇大論,那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豪情好像也就被點燃了起來,這樣的熱情也持續了幾年。但是,自己就沒有考慮過,這麼樣的喜好,對於我們社會,我們的國家,有著什麼樣的益處。

由於沉迷於科技,所以在那個時候,自己就會缺少對同學朋友的關愛之心,之所以會這樣,可能是由於受唯物思想的影響吧。那個時候感覺人都是由原子,分子構成的,人哪裡需要那麼多的關愛呢?關愛別人,又有什麼意義呢?而在看時政新聞,時政評論的時候,也使人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現在的社會是一片黑暗,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時政評論的文字,大部分都是在針砭時弊,這樣的文章,只會說社會這裡不對,那裡不好。看的多了,也會照貓畫虎的給同學們講述一番,以為自己也變的愛國,變的高明起來了。這樣的文章看多了,對於大部分的人而言,關愛他人之心,估計就更弱了。大家可以想一想,人一旦抱有這樣的心態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其境遇自然不會好了。而如果自己不是在2012年年初的時候,有幸看了講傳統文化的《聖賢教育改變命運》的影片,然後陸陸續續的學習了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今天的自己,不知又將淪落到什麼地步去了呢。

之所以看到這個影片,也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機緣之下,和一位朋友去科大的一位老師家做客的時候,老師強烈建議我們看一下這個影片。就這樣,自己才知道,中華傳統文化,原來是這麼一個樣子。以前自己雖然也看過《菜根譚》、《莊子》、《老子》等書籍,但大部分的時候,只是感覺這些書籍文字優美而已,對於其所蘊含的深刻的道理,則不能領悟一二。以《聖賢教育改變命運》那個影片為開端,自己在這兩年裡,在網路上,在寺院裡,看到了更多關於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書籍,而且在我們河北傳統文化研究會也聽了多次的講座。透過這種學習,自己突然發覺,自己這麼多年以來,所尋求的,不就是這樣的聖賢文化嗎?而透過這兩年的學習,一個最深的感悟就是,做人,就要做一個有益於家庭,有益於社會的人。無論是從起心動念,還是言語行為上,都應該從有益於他人的角度去考慮,而這個,卻是從上了大學之後,所一直欠缺的了。而人一旦做事做人喪失了那顆有益於人有益於社會的心之後,人生,肯定也就開始變的不順利起來了吧。

古人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裡,能夠與聖賢文化邂逅,應該是這一生莫大的幸運,過去的,無論是怎樣的風風雨雨,都已經過去了,希望自己能夠以今天為起點,天天都以聖賢的教導為處事待人的指南,在以後的日子裡,能為社會做盡可能多的有益的事。而這樣的人生,在以後的日子裡,自然就會多一點幸福了。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想

前一段時間看了陳大惠老師的中國傳統文化公益演講紀錄片,感觸頗深,陳大惠老師以獨特的方法弘揚著中國傳統文化,倡導我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用道德去指導我們的生活,去化解生活中的種種困擾,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片中,陳大惠老師的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老師講了很多我們在生活中由於缺乏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而遇到的困擾,那些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終究會遇到種種困難,教育我們要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透過學習傳統文化,踐行道德,和諧生活,獲得幸福,聽過陳大惠老師的演講,如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痴慢,人心墮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根本著手。圖挽犯罪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根本為枝末,認枝末為根本。為求解決問題,反倒製造問題。君子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可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中國傳統文化反而被我們漸漸的忽視了,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追求物質生活而沒有對我們的精神世界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忘卻了這座先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大寶藏。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智慧的沉澱,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中國傳統文化容量大、歷史長、生命力強,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融合性和延續性的特質。中國傳統文化更是一種精神氣質,一種文化品位,一種理想追求,它可以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和個人修養,讓我們更富有智慧,更加理性的去面對生活。

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復興必會帶來人際關係和諧、社會長治久安,可持續地發展也就得以平穩實現。這難道不是我們共同的期盼嗎!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想

在學校領導對新教師的關心和重視下,在路老師的率領下。我有幸於2012年5月23日到5月27日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這次學習受益頗多,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瞭解。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豐富了大腦的知識。現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感受如下:

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諧快樂,這既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原因,又是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以前,我們遇事很多時候都是根據自己當時當地的心情、情緒來處理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有一顆寬愛地心,我們會在矛盾衝突發生以前有預見性地化解矛盾,無論何時,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從對方的出發點考慮問題,理解對方,從而更有效地溝通思想,解決問題。

《中庸》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講的是治學求進得道理。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工作。那麼,我們的工作該是多麼和諧愜意的一件事。因此,我們要把傳統文化學深,學透,學到我們的骨髓裡,運用到我們的工作中去。

學習傳統文化,對於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傳統文化中蘊涵的高尚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不斷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習傳統文化應該體會到以下幾點:學會愛社會,愛祖國和遵紀守法、學會感恩、學會禮儀為先、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廉恥、學會替他人著想、學會與人和諧相處等等。

希望中國的傳統文化越來越深入更多人們的心靈,走向大眾。帶來一個和諧的社會。走向一個美好的未來。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想

時間飛逝,我從一名學生,到息縣進入工作崗位已接近兩年,兩年的經歷讓我對農村、老百姓、基層幹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息縣大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更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在學習中成長,成長中學習。由於自己本身對傳統文化比較感興趣,以前經常蒐集一些名言警句來激勵、警示自己。現在才真正感知對中華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讚歎、令我折服。針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學以修身。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從自身來講,重點在於挖掘優秀文化的大富礦,以求啟迪智慧、淨化心靈、激勵精神。而傳統文化學習不僅是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靈魂昇華的過程。“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以利為志就不能淡泊,內心躁動就不能致遠。古人倡導溫、良、謙、恭、讓、仁、義、禮、智、信,只要我們做到了,人際關係就和諧了。弟子規中“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之”就是要求我們平常與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時常要與仁德的人親近,向他們學習。

(二)學以致用。弘揚傳統文化起先需要從學習開始,這既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經典實質內涵貫徹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乃至靈魂深處。用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鄰里和睦、家庭和諧,提升工作作風、工作精神。對照《弟子規》《孝經》等進行反躬自省,對孝敬父母、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謹言慎行等方面進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學以濟世。這些年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社會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長幼尊卑不分,離婚率不斷攀升,自殺事件不斷曝出,道德淪喪事件時有發生,社會生活變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長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曆史長河積澱下來的金子,是治療這一社會疾病的濟世良方。儒家的“仁愛”、道家的“無為”等等就是要弘揚孝道、張揚仁愛、謳歌善良。用經典詮釋智慧,用智慧啟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們先祖留下的經典智慧來治療當下人性的疾病、靈魂的疾病,用中華傳統文化的光焰點燃我們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你被時代所器重時,就要擔當重任,有所作為;當你鬱郁不得志時,就要甘於寂寞,不斷完善自己,修身養性,博聞強識。而我們作為公務人員,更要有“兼濟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業,善其事,做到恪盡職守、克己奉公。我們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基層公務人員,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敬畏黨和國家授予我們的職責崗位。我們理應當好人民公僕,不求在這個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這個崗位多做事、做好事。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想

下決心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是受陶維生老師的影響,只是自己一翻開書本看到枯燥的文字、難懂的文言文就放棄了。我的床頭放著《四書》、《五經》、《了凡四訓》但從未看過十頁。有幸參加了連雲港企業文化學會孔子學院第二期研修班的學習,讓我感到漫漫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數千載,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幾次全盤否定和摒棄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洋文化氾濫、道德標準闕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經劉餘莉、蔡禮旭等老師的講解,慢慢為自己所接受;為人原則,處世之道為自己所認可。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的利己利人,功德圓滿;這些思想時,直嘆自己“工未到、塞未通”啊,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從劉餘莉老師的《傳統文化和中國式管理》、到蔡禮旭老師的《家和萬事興》,再到靳雅佳老師的《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等等,在課堂上總是會不斷地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因為大家感覺,老師說的每句話,都是我們該做的,都是作為社會一份子的我們應該改變的,老師的話總是能激起我們內心最深處“人性本善”的共鳴,總會讓我們每個人感嘆自己過去的人生,擁有重新上路的勇氣和決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是指自己所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人。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結合現實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我們不是去找原因而是互相埋怨、指責。如,管理分局埋怨大廳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指責大廳人員工作不夠認真、仔細。就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下,大廳是視窗單位,他們有很多工作需要當場完成,難免會出錯,我們發現了錯誤改過來就好,舉手之勞嗎。各單位部門之間互相指責、推委,都不想多幹活多擔責任。還有很多人不是想著如何好好工作,而是找關係調個既輕鬆又不擔責任又有油水的好工作,想方設法把自己不想幹的工作推給別人。這不是“己所不欲,施於人”又是什麼泥?正所謂“各自責,天清地寧;各相責,天翻地覆。”

透過這次學習,我感悟到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如果全民都來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並運用到生活、工作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社會才是和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