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作文

節日作文中秋節

節日作文中秋節

節日作文中秋節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中午,溫暖的太陽給大地鍍上了一層金色的節日盛裝。大街小巷到處是賣瓜果、月餅的,洋溢著節日的氣氛,今天我格外高興,這是因為今天不但是中秋節,而且還是我的生日,想到這裡,我背起書包一甩小辮,蹦蹦跳跳地向家跑去。

進門一看,媽媽姐姐都在包餃子。青裡透紅的大蘋果,黃澄澄的大鴨梨,笑開了嘴的石榴,還有各式各樣的月餅,放了滿滿的一大桌子。我放下書包,洗了洗手,準備包餃子。這時,媽媽放下手中的餃子,拿了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對我說:“小英,今天是中秋節,又是你的生日,你先吃個蘋果吧。”我接過蘋果,貪婪地吃了一口,脆甜脆甜的,媽媽邊包餃子邊說:“你還記得你七歲那年的生日嗎?”

怎麼不記得?那是怎樣的中秋節呀?記得也是在中午,我在街上玩,看到鄰居小孩吃梨,便跑回家,哭著向媽媽要梨吃:“媽媽,媽媽,我要吃梨!我要吃梨!”那時,媽媽正在包高粱面的餃子,聽到我的哭聲,便親切地說:“孩子,不要哭。現在媽沒錢,以後日子好了,給你買好多的梨。”我哪裡肯聽,哭得更急了。媽媽給我擦去了眼淚。這時,我抬起頭,只見媽媽的眼角也滾出兩顆晶瑩的淚珠。我連忙說:“媽媽,媽媽,您別哭了,我不要了……”(小學生作文網)

“快吃吧!”媽媽的.話打斷了我的回憶,“現在可不同了,連麥子還沒地方盛呢,現在又收了玉米、穀子,唉!”媽媽似乎發愁地嘆了口氣,姐姐在一旁插嘴說:“我再告訴你一個好訊息。”我連忙問:“什麼好訊息?”姐姐神秘地比劃著,要我猜。

這時,門外突然響起了摩托車馬達的聲音,我知道是哥哥回來了,一個箭步跨到門外,只見哥哥抱著一個大箱子,高興地說:“小英,你看這是什麼?”“啊,電視機!”我高興得幾乎跳了起來。

今年的中秋節和往年的不同了。我想,今晚的月亮更圓更亮吧!

節日作文中秋節

依舊的佳節,卻早是人是情非。年年中秋,今又中秋,沒有黃花分外香,卻加快了時間的跳躍。

冷風颳貧瘠了大地,為了中秋節,我就揹著大堆的書,穿著灌滿冷風的衣服趕赴家了。

老遠就聽到車站的嘈雜,進去更是滿眼的各界人士。平時廖無人煙的售票口排起了老長老長的隊伍,候車椅上更是成堆的行李。唉,人人都要回家過中秋,此時的人潮高峰不知何時才能消散。無奈站在“蛇隊”後隨著前方的人向前蠕動,不是第一次坐車,不是第一次買票,第一次這麼緊張,怕這麼一群人把無辜的我踩死腳下;怨爸爸,不能來接我;恨學校,不早些放假。一輛大巴踩著天黑的最後一刻到站,我拋開所有怨言,歡快奔去,哈~,誒?誰掛住了我的包?誰踩上我的腳?誰在擠我?啊啊,我不能呼吸了,啊啊,擠著我的胳膊了,疼、疼啊、野獸、野獸啊。包丟在後面,別人都一轟向前,我怎麼退後啊?一同學將我拉回,看來我之前的後怕不是杞人憂天,要不是這棵救命稻草,我早就躺在眾人的腳板下嗚咽了。錯過了車不算,受了傷不算,受了冷不算,天黑了,下班車還有麼?中秋,中秋,是擁擠?是人山人海?還是人頭壓人頭、人腳踩人腳?

中秋早晨不賴床,頂著七點的鬧鐘走出屋門。天真好,藍天白雲掛太陽,好久沒有這樣的景緻了。好像從沒有昨日的寒氣,一掃陰霾,也忘記了昨日的倒黴。翹著二郎腿,咬下一口月餅,呵呵,原來月餅也沒那麼難吃,沒那麼難消化。中秋團圓,我們一家坐在了一起,吃著難得的團圓飯。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滿足。

一盤水果、一盤月餅、一陣歡笑;一個對視、一個微笑、滿園豐收,手拉家人手。此為滿足,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放卻。

曾經戀上離家的感覺,牽掛會成為動力。為了家,我會努力,會做出成績。在團圓的日子,卸下裝備,卸下疲勞,不用努力,不用警惕。此為放卻,此為中秋之味。

如果說中秋有味道,那就是爽朗。

當那輪月亮懸在空中,本是無暇觀賞,又是無意抬頭。一份明亮,幾份純淨,這真是太陽的光芒麼?沒有那樣討厭的刺眼的光芒,沒有那樣不讓人直視的孤傲。駐足,原來月亮的美好,在於將自己的美好毫無保留的獻給別人,它並不淒冷,並不充滿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氣息。可以在那份爽朗中融化,對所有的壞心情擺擺手。我向往的單純,喜歡的溫柔,原來,在這裡。

多角度的看待問題,總是美好沖淡厭惡。中秋,我尋到了想要的,想要的感覺。圓滿的,將不只是月亮,而是我的未來。這個時間的跳躍,讓我離理想更近。

節日作文中秋節

秋風是越來越涼了, 而中秋節的氣氛卻是越來越熱了。

昨晚從秀峰湖公園散步回來, 看到街邊幾家食品店的門前, 都早早地打出了月餅廣告。 一股濃濃的馨香從店子裡飄散出來, 勾起路人的味口。 屈指算去, 離中秋節還差二十來天呢, 但經不住那股香味的誘惑, 於是我掏出十幾塊錢, 順便買了四個月餅帶回家來, 一吃, 酥軟甜爽, 中間還夾著一個蛋黃, 味道挺不錯的。 許是月餅揣出烤箱不久, 拿在手裡還有一些溫熱, 也有一點軟乎。 這是一種中號型的月餅, 不大也不小, 表面焦黃, 周邊印有一圈花紋, 中間是"花好月圓"四字, 以示吉祥。

去年中秋節前, 爸爸的朋友從南方歸來, 送我家兩盒月餅, 一看價格, 不免令人嘖舌, 每盒標價是888元。 我拆開那個碩大而又精美的紙盒, 從中取出一個四方形的硬殼匣子, 一塊黃綢布上也就放著四個月餅, 只是稍大一點, 工藝也精緻一點, 滿打滿算, 估計僅有幾十元成本, 其利潤竟達到了一百多倍。 過去讀書時, 學馬克思的<資本論>, 說是價格圍繞價值而浮動, 可這浮動也未免太大了一些。 當然, 這還只能算作中檔月餅, 聽說高檔月餅有上萬甚至十幾萬元一盒的, 也弄不清那月餅是黃金做的, 還是美玉做的? 至於嗎, 不就幾個月餅, 吃著好玩麼? 如果用去炫富, 難免有俗氣之嫌, 若是拿去行賄, 也只能算是下三流的作派。

月餅, 起始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 據說唐高祖年間, 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得勝歸來, 是日正好農曆八月十五。 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商人向唐高祖獻餅祝捷, 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 從中取出圓餅, 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 說完便將圓餅分送給在場的將士群臣一起吃。 此後, 人們就把這種圓形的胡餅叫做月餅了。 市場上銷售的月餅, 除本地的特色品牌之外, 主要是廣式和蘇式兩類。 廣式月餅多以火腿。 棗泥。 椰蓉為餡, 製作精細, 工藝考究, 以達官顯富為服務物件, 價格較貴。 蘇式月餅則以葷五仁。 素椒鹽。 蓮蓉為餡, 講究質量, 深入人心, 以平民百姓為銷售物件, 價格較賤。 兩類月餅口味各有特色, 難分高下,風行數百年, 長盛不衰。

老家在桃花江鄉下,印象中老家是不怎麼看重月餅的。 只有走親戚時, 才不得已到供銷社用黃草紙包上幾個月餅, 打成紙封子, 這家提到那家, 那家又提到這家, 轉來轉去, 從眾多親戚手裡繞過一圈, 說不定又轉回來了, 開啟一看, 月餅都起了綠毛, 不能吃, 只好扔掉。 鄉下看重的是糯米餈粑, 看重的是上千年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那個節俗。 試想一下, 中秋之夜, 在農家小院裡的那棵桂花樹下, 擺上一圈桌椅, 左鄰右舍聚到一起, 煎上幾鍋糯米餈粑, 撮到白瓷碟裡, 勻勻地散上一層晶亮的蔗糖, 揣上桌來, 大夥兒一邊吃著甜嘴甜舌的餈粑, 一邊抬頭望著天上的那輪明月, 說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民間故事, 由此而漫溢位來的鄉風節俗, 是如今的人們很難享受到的。

其實, 在中國的傳統節俗中, 除了特定的節日食俗之外, 還有著十分豐富的節日習俗和多姿多采的節日活動。 譬如端午節, 我們除了吃粽子。 喝雄黃酒, 還有龍舟競賽, 有掛艾辟邪, 甚或以屈原為標杆, 組織文人騷客, 舉辦詩會, 大家在一起哼哼唧唧搖頭晃腦吟上幾句歪詩, 不也能找出一些樂子, 算是一大幸事麼? 中秋節更應如此, 除了吃月餅餈粑。 賞星夜明月之外, 還可以舉辦中秋燈會, 耍火龍, 舞獅子; 是時秋高氣爽, 雲淡風輕, 更是外去登高望遠。 觀光覽勝的大好時機, 邀上三兩知己, 郊遊遣興一番, 豈不妙哉!

"中秋"一詞, 最早見於<周禮>,僅是個時間概念, 因農曆八月十五帝王祭月, 正好是秋季之中,所以稱為"中秋"; 而作為節日固定下來, 則要到唐代初年, 史籍記載, 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八月十五, 時日恰逢三秋之中, 故名"中秋節"。 其節先是因了周朝以降的官方祭月, 後是有了魏晉以來的文人賞月, 最終搭把宋代以後的民間拜月, 才不斷髮揚光大, 並延續至今。

但願中國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 能夠進一步傳承弘揚, 不斷豐富其內涵, 拓展其外延, 提升其文化品位。 不要過來過去, 過到最後, 讓這延續了千年之久的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 過得只剩下一個"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