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合集1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1

核心提示: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受生命的豐富多樣和提高自我認識有積極作用。本課把小雨作為學生感受自然的橋樑,“沙沙”很形象地描繪了小雨落地的聲音。引導學生觀察春天的小雨,展開想象,畫一畫雨中...

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受生命的豐富多樣和提高自我認識有積極作用。本課把小雨作為學生感受自然的橋樑,“沙沙”很形象地描繪了小雨落地的聲音。引導學生觀察春天的小雨,展開想象,畫一畫雨中的小草和小花活著小動物。本課反思如下:

1.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透過聽覺和視覺啟發學生回憶下小雨時回憶,說一說下雨時你是怎麼做的?有什麼樣的感受和心理活動?透過這段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接著透過遊戲的方式,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小雨,這時候同學們想到用線條、點、小雨滴形狀都可以表現小雨。那麼請兩位同學繼續畫雨,大一點的雨和小一點的雨怎樣用同樣的符號表示呢?同學們發現線條越長越粗表示雨下的越大,相反,線條越短越細表示雨下的越小。

3.我發現同學們的認知水平還沒有意識到線條密集的不同效果,於是我繼續‘出難題’——在原有基礎上,再讓雨下大一點,只能用線條添畫,你怎樣畫呢?這時候同學們嘗試著再多添畫了很多線條,我引導學生跟剛才的作品進行比較,同學們很快發現,線條的疏密跟雨的大小也有一定關係。這樣臨時性的處理是我比較滿意的,課堂預設發生變化時,我們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力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解決了第一個重點問題,接下來我創設了“小劇場”的教學情境,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畫的雨,表演小草小花或者小動物的的表現。同學們很快進入角色,仰起頭,張開嘴巴,大口大口的‘喝水’。那麼如何用畫面表示出來呢?老師在黑板上畫出花朵的形狀,請學生加上五官,要求要表現出仰頭的動作。課堂中有位同學提出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對於這突如其來的科學探究問題,我感慨學生的知識非常深厚,值得提出表揚。並告訴學生美術作品中的形象可以誇張、擬人,把他們變得更生動。同學們將嘴巴畫在上面,眼睛畫在下面,這樣就表現出來仰頭的動態。

總體來講,這節課中對重難點的處理上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特點,能在有趣的活動中解決重難點,方便學生理解。當然,本課也有一些遺憾,在課前收集圖片和音訊時還不夠充分。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2

一年級的孩子好玩好動,節奏感強、情緒活潑的歌曲是他們的最愛,而《小寶寶睡著了》是一首搖籃曲,長長的40分鐘怎麼讓學生靜下來感受歌曲的意境並能用輕柔的聲音演唱、表現這首歌曲呢?“靜靜的夜”是本單元的主題,所以幫助學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引導學生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礎上用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對媽媽的愛的感受真切但不具體、形象,所以在教學中我試著將形體動作帶入歌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在欣賞中、演唱中模仿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樣子,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歌曲所表現的優美抒情、輕柔安寧的意境,從而做到溫柔地、充滿愛地演唱歌曲。讓學生動起來,在動作中感受音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這裡的動,不是亂動、不是活潑地動,而是引導學生體會媽媽哄小寶寶睡覺時的動作,讓學生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模仿媽媽在哄自己睡覺,創設一個寧靜、安詳的意境。有些調皮的男生像往常一樣興奮地表演了起來,使勁地搖動手臂,打破了歌曲寧靜的意境,為了保持學生欣賞的完整性,我並沒有馬上批評他們,而是輕聲地說:“你的寶寶一定睡不著,瞧他多傷心!快點想辦法,怎麼為了讓小寶寶快點睡著?”聽了我的話,他們的動作馬上輕柔了許多。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每個學生的動作都是那麼輕柔。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表現,我繼續啟發學生:“媽媽哄小寶寶睡覺時,還會做什麼動作?她的表情會怎樣?什麼樣的眼神?”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表演更逼真了,有的學生輕輕地搖晃、輕輕地拍;有的學生面帶微笑,用溫柔的目光看者懷裡的孩子,還有的學生把身旁的同學攬在懷中像媽媽一樣哄孩子睡覺……此時學生真正體會到了媽媽對孩子那份無私的愛。在此基礎上學唱歌曲,每個學生的歌聲都是那麼輕柔,教學的難點得以解決。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3

本節課中,我以一個“情”字貫穿整個歌曲,以“優美、抒情、投入、神情、舒展”等感情將整節課串起來,一環接一環,使學生樂此不彼,我採用聽唱教學法使學生首先學會歌曲,再用糾正法改正學生在歌唱中的音準問題,學生唱會歌曲之後,歌曲接龍的遊戲避免孩子在歌曲的反覆記憶中出現枯燥、無聊的現象,在學生掌握歌曲之後,我用舞蹈加深學生對於歌曲的理解,採用同桌互相合作的精神,初次感受大雁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精神,之後我用帶頭飾的激勵方式激發學生表現欲。透過學唱充滿感情的這首歌,體會家的溫暖,在音樂中去體驗親情的可貴。透過小組比賽創編動作表演,由學生自評,找出別人的不足,學會欣賞他人的優點。這節課我做了首次嘗試,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輕聲跟著老師按節奏讀歌詞,尤其“好像我,哥哥弟弟,相親相愛不分離”,感染力強,收穫頗豐,學生的每一句話語都沁人心脾。透過引導學生創編表演歌詞頌讀,讓學生們感受了音樂帶來的美感和快樂。學生在遊戲過程中愉快的學習,再加入樂器的演奏,學生的積極性被極大的調動,都表現出躍躍欲試的神情,最後,我採用分組合作的方式,將學生分為三組:歌曲伴奏一組,歌唱歌曲一組,歌曲伴舞一組,學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完成最後一次表演。在快樂的歌聲中結束本節課。

出現的不足,由於學生自控能力差,對於新鮮事務感觸的較少,出現了短暫的課堂紀律混亂的現象,以後應在課堂管理方面多加訓練。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4

《乃呦乃》是一首簡短的土家族民歌,整首歌曲由五個小樂句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個音。歌曲雖然簡單,但歌曲旋律變化不明顯,學生在學唱時容易混淆。在課前我的想法就是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用聽、看、體驗、表演等方式,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因此我在課堂上就積極的營造寬鬆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我透過師生互動、學生身體各感官的參與活動,以及教師教態的親切感,引導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使自己的語言更富有童趣,這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來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學生學習的較主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學目標的體現者,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孩子們和老師一起進行接龍游戲,分組表演,這樣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性,也限度的提高了學生活動的自由度,使每個同學的個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揮,學生在課堂上非常的活躍,且思維也比以前活躍了,這也就證明,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潛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給學生空間,這樣學生才會自由的發揮,上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5

在教學《春天》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去搜集有關春天的知識,然後在課堂上表現的時候,同學們顯得格外有興趣。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課堂效果會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分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創作。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學習的主人,既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同時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的後半部分,我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自編歌詞,自編動作,並鼓勵學生大膽表現,給學以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的同時大膽的進行發揮、想象與創造。激發了學生的表現積極性,鍛鍊了學生的表現能力與創新能力。我認為本部分也是本課中的閃光部分,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興趣讓我感到驚奇,而學生表現出來的創編能力更讓我感到吃驚。我本以為這一環節將不會順利,沒想到學生的想象力這麼豐富。平時老埋怨我們的孩子沒有創造力,根本是我們平時缺少一雙發現的眼睛。學生的創編活動既讓學生在歡樂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知識,又讓學生學到了本課及本科以外的知識,做到了知識的更新、輻射與再生,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創新的精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體現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教師由一個傳授者變為一個指導者,一個引路人。

透過講授這節課,我深切的感受到新課程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要求我們教師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積極探索、勇於實踐、開拓創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陶冶兒童的情操,培養兒童的心靈美起著積極的作用。音樂教育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到教學始終。對低年級學生我以進行節奏、音準訓練為主,並適當進行識譜教學,讓學生在節奏、律動中去感知音樂的美。從情趣出發,讓學生得到美的啟蒙。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基本音階時,教師要把七個音符寫在黑板上,用漢語拼音標上唱名,然後再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教學生認識,教師用琴伴奏,學生隨著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雖然做到了基本會讀,會唱,但是音準,特別是半音還是掌握不好。用這種辦法並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6

《大樹媽媽》是一首抒情優美的兒歌,全曲共有四個樂句組成,旋律起伏流暢,表達了小朋友對大樹媽媽的讚美,抒發了小朋友熱愛數目。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情感。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而這首歌曲的音樂情緒卻是溫柔抒情的,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靜靜地聆聽歌曲、輕柔地演唱這首歌曲呢?

首先我讓小朋友聆聽《小燕子》,透過欣賞後,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事物,然後我就讓學生跟著音樂分組進行情景表演,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享受著音樂課的樂趣。接下去我就跟小朋友小燕子飛累了,它呀停在了一棵大樹上休息,這棵大樹唱起了動聽的歌謠,你們想不想聽?學生說想。這樣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課的歌曲。在學唱歌曲時我讓學生始終沉浸在對大樹媽媽讚美的情感中學唱歌曲,如果學生演唱的聲音是那麼地動聽、親切。

當我讓小朋友們說說對大樹媽的印象時,他們有的說她是天下的媽媽;有的說她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還有的說她太偉大了,用自己的身體為燕子遮風擋雨她自己卻渾身溼透了,她一定很冷。我聽著孩子們各抒己見,我發現他們真的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並知道關心別人心疼人了,從而使學生能夠抒情地演唱這首《大樹媽媽》。

這節課,透過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絡,感受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明白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自覺主動的感受音樂,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開拓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教育了學生用語言、表情等等表達歌曲。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配合非常默契,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情緒高漲,教學效果良好。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透過演唱歌曲,讓學生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

2、演唱歌曲時能準確、形象地模仿出鐘錶走動的聲音。

3、讓學生主動參與為歌曲伴奏,即興編創歌曲伴奏譜和動作,並能簡單地評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會歌曲《這是什麼》的演唱,並能準確、形象地模仿鐘錶走動的聲音;

(2)自己為歌曲編創動作,並能用打擊樂器自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對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簡單的作出評價。

2、難點:

(1)準確演唱歌曲,鐘錶走動的聲音要唱的輕巧、短促;

(2)能協調的做到邊打節奏邊唱或邊表演邊唱。

教具準備:

電子琴、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噹噹噹,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噹噹噹,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謎底是鐘錶。今天我們就唱一唱這首謎語歌——這是什麼。”

二、寓教於樂

1、教師範唱:加入伴奏音樂,老師要唱出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並形象地模仿出鐘錶走動的聲音。

在老師演唱的時候,請大家判斷一下歌曲的節拍,也可以自己跟隨音樂拍一拍。

2、、朗讀兒歌

3、問:“嘀嗒嘀嗒是什麼聲音?”(鐘錶針走動的聲音)

“你能模仿一下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的要輕巧、短促。

“噹噹噹又是什麼聲音?”(鐘錶報時時的聲響)

“請你來模仿一下。”注意這個地方有空拍,要讀的準確。

4、將兩句連起來完整地讀一讀,老師指導。

5、加入電子琴節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詞讀一讀,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賞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7、跟隨音樂輕聲哼唱一遍,不加歌詞,只哼旋律。

8、跟琴試唱,老師指導。注意“嘀嗒”處要唱的整齊輕巧;還要注意學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樂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緒以及學生的聲音。

三、創造表現

1、加入打擊樂器伴奏,請同學們按課本上的節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選節奏但要按節拍打。打玩後,請小朋友們互相評一評,看看優點有哪些?不足之處有哪些?

2、分小組表演歌曲,一組唱玩後,請同學們對其他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個評價,然後再給自己的小組提出改進的建議。

3、最後再請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樂。請同學們自己加動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結課

建議:請同學們在課下蒐集更多的響聲,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為發出的等等,下節課進行彙報、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準備)鼓勵大家動腦筋想、聽、做,下節課看誰表演的響聲最精彩。

教學反思:

以謎語匯入,提高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比上節課的學習氣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課過程中,還是有個別同學走神,所以,整節課中,多處出現律動,可以說各種律動滲透在課堂中的每個環節。首先是頭部的律動,左右搖頭,點頭,左轉右轉,這些動作都不難,但是要求一年級的學生們跟著音樂的旋律有節奏地做上述動作,就有一定的難度。這要求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頭、腦共同配合,才能夠完成得好。其次出現的是學習鬧鐘的秒針和鐘擺的律動,學生的動作雖然不那麼協調靈活,但也為下面的學習做了準備,而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最後的律動是創編歌表演的動作。讓學生聽錄音隨意表演,邊唱歌曲邊律動。在鞏固歌曲的同時,又更深層地理解歌曲的意境,並且使孩子們顯得更可愛更活潑,更富創造性。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8

《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活力的兒童歌曲,它是以春雨為素材,引發出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主題。樂曲的旋律輕盈、活潑,流暢。

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各種手段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得到美的體驗,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一、創設情鏡,激發情趣。

學生說說上學路上看到的春天美麗景象,再放一段春雨風光的錄象在學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畫面和音響後,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或自制的打擊樂模仿下雨的聲音,在教唱環節中,一創造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結合看課件,聽錄音及老師用輕柔的聲音描繪,向學生再現了一幅大自然春天的美景,學生彷彿看到了天上下著濛濛細雨,綠柳條在空中飄舞,種子競相破土而出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良好情境的設定,激發學生演唱慾望為學唱歌曲做準備。

二、淡化教唱,培養自主性。

這首歌短小簡練,充滿童趣,學生易唱易記。在教學中我淡化了教學環節,以聽唱為主。打破老師教學生唱的模式,並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上來演唱做示範,雖然學生的音準把握的不是很準確,但節奏非常穩,表情豐富,給其他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三、鼓勵積極參與,發揮想象。

選出創編環節中運用生動活潑的遊戲引入,激起學生創編的興趣。選出創編好的同學分別扮演“小雨”和“種子”,邊唱邊表演,引導學生把種子在雨水的滋潤下破土而出的喜悅之情表達出來。這時孩子們都想參與到當中,無形中創立了一種自由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們大膽的參與充分的表現。

四、不足之處:

1、一年級歌曲的音準方面,雖然在第二學期有很大進步,但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近一步提高學生的音高、音準。

2、在授課過程中,應帶領學生把歌詞在《小雨沙沙》的歌曲旋律中,有感情朗誦一遍,這樣學生在學習歌曲時,就會把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更好的表現出來。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9

《放牛歌》是一首短小的創作歌曲,歌曲歡快活潑,富有朝氣,生動而有趣的描繪了小牧童吹著笛子,騎著牛兒興致勃勃的把家回的有趣情景。歌曲短小但有一個特點,就是作曲家採用了模仿笛聲的小過門作為樂句的加花補充(間奏),使歌曲聽起來很豐滿,很有趣,而且減小了歌曲的難度。

一節課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為了學生,教師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穎、最有趣的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寓教於樂,既注重了雙基的落實,又考慮到形式的多樣化,趣味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總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總有些遺憾,象這節課,我感覺我有幾點做得不是很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一是在歌詞教學時有一幅歌片做得稍大了,學生小拿不住,這樣就多多少少的影響了學生的注意力,另外學生在記詞方面還不太快,記得不牢,由於時間的關係,老師在引導的方式上欠缺,這是今後值得注意的地方。其次,在課堂調控上儘管我運用了多種“組織教學”的方法,孩子們還是異常活躍,有時“壓”不下來,我在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方法來調控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而不亂”。三是在聲音上我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努力,使孩子們在興奮的狀態下也做到聲音甜美,恰到好處的表現歌曲的情感。

一節好課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完善,去總結吸取經驗教訓,改正不足,只要善於發現問題,並用恰當而有效的方法去解決,我想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一節亮麗而難忘的課堂會展現在同行們的面前,讓我們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們的課堂,新課程的春天會鶯歌燕舞,百花齊放。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10

《詠鵝》是一首深受學生喜愛的唐詩,詩中的.小白鵝形象生動,情境的描述雖然廖廖幾筆,但富有情趣,想像的空間很大;歌曲的旋律天真活潑、簡單易學。詞曲結合在一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

這首歌曲基本上沒有什麼難度,學生很容易學會,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把創作表現作為重點,目的就是想利用兒童思維的特點,啟發他們運用多種形式來對歌曲的情境進行感悟和探索。其實做法只是在“學科綜合”的理念下,透過分組的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自由選擇表現形式。

如在朗誦創作組中,我引導學生採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朗誦,將已有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效果不錯。

在歌舞創作組中,我為學生提供鵝的頭飾及皺紋紙,學生在表演中利用頭飾、皺紋紙自制道具,增加了舞臺的氣氛,而這種表演方式也讓男生興趣倍增。

而在圖畫創作組及樂器創作組,則讓一幫好靜和好動的學生有了自己的舞臺,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凝聚力。

新課程標準主張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整個教學中,我為學生創造了一種和諧輕鬆、雙向交流、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我作為一名參與者和學生一起活動,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這樣就使學生能在一種寬鬆、自由的空間裡,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體驗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了學習音樂的信心。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11

歌曲以“數鴨子”的形式勸誠少年兒童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歌曲第一樂句旋律主要在主和絃的三個音上進行,顯得明亮而熱烈。第二樂句節奏顯得密集且旋律向下進行,賦予歌曲以活潑的情緒。第三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複,強化了音樂主題。第四、五樂句出現了歌曲的音,第五樂句是第四樂句的變化重複且歌詞完全重複,突出了歌詞內容,曲首的唸白和第三樂句中的休止符的加入及襯詞“咕嘎”的運用,使歌曲顯得生動活潑而有風趣。

教授這一課中,我主要讓學生透過律動來結合歌曲的學唱、表演,學生在輕鬆而又愉快的氛圍中能自主投入到歌曲的學唱中,並能深深喜歡上該首歌曲。

首先在匯入中學生聆聽《星光圓舞曲》,邊做動作邊進入課堂的學習;然後在學唱歌曲時,我讓學生用動作表現出休止符和歌曲的情境;最後學生分組進行表演唱,就這樣學生享受了一堂快樂又充滿樂趣的音樂課。

本堂課存在幾點問題:

1、學生演唱歌曲的聲音不夠輕快。由於學生對歌曲非常熟悉,因此在演唱歌曲中時刻充滿著飽滿的激情,而我對於學生的聲音沒有非常好地去引導要用輕快的聲音演唱,這在本堂課甚至今後的歌曲教學中要時刻進行關注。

2、教學語言顯得不夠富有童趣,顯得課堂教學環節的銜接不夠自然、流暢。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12

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受生命的豐富多樣和提高自我認識有積極作用。本課把小雨作為學生感受自然的橋樑,“沙沙”很形象地描繪了小雨落地的聲音。引導學生觀察春天的小雨,展開想象,畫一畫雨中的小草和小花活著小動物。本課反思如下:

1。在實際的教學中,我透過聽覺和視覺啟發學生回憶下小雨時回憶,說一說下雨時你是怎麼做的?有什麼樣的感受和心理活動?透過這段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接著透過遊戲的方式,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小雨,這時候同學們想到用線條、點、小雨滴形狀都可以表現小雨。那麼請兩位同學繼續畫雨,大一點的雨和小一點的雨怎樣用同樣的符號表示呢?同學們發現線條越長越粗表示雨下的越大,相反,線條越短越細表示雨下的越小。

3。我發現同學們的認知水平還沒有意識到線條密集的不同效果,於是我繼續‘出難題’——在原有基礎上,再讓雨下大一點,只能用線條添畫,你怎樣畫呢?這時候同學們嘗試著再多添畫了很多線條,我引導學生跟剛才的作品進行比較,同學們很快發現,線條的疏密跟雨的大小也有一定關係。這樣臨時性的處理是我比較滿意的,課堂預設發生變化時,我們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力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解決了第一個重點問題,接下來我創設了“小劇場”的教學情境,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畫的雨,表演小草小花或者小動物的的表現。同學們很快進入角色,仰起頭,張開嘴巴,大口大口的‘喝水’。那麼如何用畫面表示出來呢?老師在黑板上畫出花朵的形狀,請學生加上五官,要求要表現出仰頭的動作。課堂中有位同學提出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對於這突如其來的科學探究問題,我感慨學生的知識非常深厚,值得提出表揚。並告訴學生美術作品中的形象可以誇張、擬人,把他們變得更生動。同學們將嘴巴畫在上面,眼睛畫在下面,這樣就表現出來仰頭的動態。

總體來講,這節課中對重難點的處理上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特點,能在有趣的活動中解決重難點,方便學生理解。當然,本課也有一些遺憾,在課前收集圖片和音訊時還不夠充分。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透過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透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並用自己自然真摯地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感受體驗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準備:圖片(牧童、小羊、白雲、鮮花、綠草……)、音響資料、鋼琴、歌譜。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學生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音樂採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2、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一玩,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眼睛,仔細的聽聽、想想,我們要去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音樂起(背景音樂採用歌曲旋律)

配樂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白雲下面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遠處,一個手提著羊鞭、身揹著小笛的小孩兒,趕著小黃牛和一群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了清澈的水,高興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3、學生回答

師:“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麼樣兒的地方?你彷彿看見了什麼?”

生:我們彷彿來到了大草原,看到許多牛羊……

4、請學生貼出畫面

⑴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畫出來吧。

⑵學生選擇背景畫到黑板進行貼畫。

⑶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麼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⑸貼出牧童、出示課題

二、寓教於樂

(一)、掌握節奏

1、師:“看到這麼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聽……”

2、聽錄音範唱。(出示歌譜)

3、師:“歌曲的演唱情緒是什麼樣的?”

4、生:“非常高興、熱烈歡快……”

5、師:“歌曲採用了什麼演唱形式?”

6、生:“二聲部合唱”。

7、學生慢速按節奏讀第一段節奏。

8、出示切分節奏XXX

9、師:“切分節奏在歌曲的什麼地方出現了?共出現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0、學生小組討論。

11、師:“說說切分節奏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朗讀歌詞好嗎?”

14、生:“好!”

15、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讀歌詞。(用快樂的情緒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奏讀歌詞,比一比哪組節奏準確並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17、小組比賽(老師進行評價)

(二)、視唱曲譜

1、出示高聲部旋律。

2、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的最認真,速度最快!”

3、小組進行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師:“老師要檢驗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樣,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聲部旋律。”

5、學生採用拍手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節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6、學唱二聲部旋律

⑴再聽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才演唱的旋律有什麼不同?哪一句有和聲?”學生回答,並指出歌曲有和聲處。

⑶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

⑷分小組學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師:“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師鋼琴指導音準)

教學反思:《牧童》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放牧”中的一個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麗,從而熱愛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師充滿幸福感的教學氛圍的薰染下,使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雖然他們是一群一年級的小學生,對歌曲意境的體會和情感的抒發卻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歡這些可愛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擊樂器“三角鐵”如何能敲擊出長音和短音的過程中,更是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探究的學習氣氛裡,踴躍的嘗試不同的敲擊方法,課堂場面異常火爆、熱烈,幾近失控。不過,幸好有老師課前準備的小貼上作為獎勵使這節課圓滿地完成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這種“熱烈”進行到底,讓他們真正的成為

音樂課堂上的小主人,成為一個個快樂的小天使。

小學一年級下冊音樂教學反思14

《一對好朋友》是一首採用民間音調寫成的創作歌曲。歌曲的旋律活潑,節奏緊湊,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塊去放鴨和牛,一塊唱著歌謠回家轉的情景。歌頌了小朋友之間真摯樸素的友誼。透過一節課的學唱學生學會了演唱歌曲,也基本掌握了歌曲中的難點,但經過反思還是發現課堂的不足。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情境是音樂課中“情感滲透”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依據音樂審美教育的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徵,精心創設一個音樂審美情境,使師生在特定的音樂審美情境中觸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滲透,從而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陶冶情操。本課設計中,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環境的變化和春天美麗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興趣,自發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用心去感受和體驗音樂。

2、以聽覺為主線,反覆聆聽

音樂的審美感知是透過聽覺進行的,因此,“聽”應作為學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正如課標中指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在本課學唱新歌環節中,教師精心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匯入——初聽——音樂記憶——學唱歌詞——歌曲處理。歸納起來可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用音響匯入法,初聽歌曲《一對好朋友》旋律,感受體驗歌曲情緒;第二層,學生對歌曲旋律多次聆聽、哼唱,在審美體驗中記憶音樂,為後面的學唱歌詞作鋪墊;第三層,用多種形式學唱歌詞,聽唱結合,鞏固記憶;第四層,感受音樂意境和歌詞的意境,加深對音樂的審美體驗,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聲音表現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透過這四個層次,努力體現了以審美為核心,在審美體驗中走進音樂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聽音樂、感知音樂的過程中學習音樂,把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

3、設計音樂活動,積極參與

音樂新課標指出,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位置。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成為音樂課堂的主體,自己主動地去探尋、領悟時,才能使他們全身心地進入音樂,從而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為此,課堂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音樂活動,如歌表演、打擊樂器伴奏、音樂遊戲等,讓學生透過音樂實踐體會音樂學習的樂趣。本課中,教師啟發學生創編歌表演、用打擊樂器伴奏,學生立刻活躍起來,他們分組合作設計了動作;選擇了串鈴、三角鐵、沙球等樂器為歌曲伴奏。在此後的合作表演中,學生有的唱,有的跳,有的伴奏,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進音樂,並透過參與真正地聆聽音樂、領悟音樂、享受音樂,合作能力、創造力和音樂表現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