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觀音樂之聲有感

觀音樂之聲有感(3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音樂之聲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觀音樂之聲有感1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她是無國界的,無論在何時何地。也是不論瑪利亞在什麼地方情不自禁唱起歌時,她有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熱情和執著。生活本該如此,無拘束。修道院高高的牆圈不在她,教堂裡的規矩禁不住她,嬤嬤們的教導更是管不住她,歌聲是她對於生活最美的詮釋。她用歌聲改變了上校家的七個孩子,更是把上校從喪妻的悲痛中拉出,並讓這個家又重新擁有了音樂。

這是一個經真實的改編的。影片感人深至。美妙的音樂,冷暖光束的交織,不得不說,那無疑是畫面最佳的搭檔。當薩爾茨堡舉行奧地利民謠音樂節的那天,上校和瑪利亞接到了柏林的來電,命令上校參加納粹的海軍,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務,他決不背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於是他準備冒險帶全家離去。可他和他的全家被置於嚴密監視之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退縮,而是藉著參加民謠音樂節的機會,特拉普家庭合唱隊在奧地利同胞面前奉獻出他們心底裡的歌《雪絨花》並帶動全場觀眾加入大合唱,喚起了奧地利人民反對侵略的正義心聲和不畏強暴的必勝信念。雪絨花,自由而堅強,也是奧地利人對於祖國的質樸的熱愛之情。最美好的結局是上校一家在朋友和修女們的幫助下,跨過了阿爾卑斯山,逃出了多難的祖國,來到了自由之地。

當院長嬤嬤對瑪利亞說:That you have to look for yourlife時,她重新又回到了上校家,追尋自己的生命,勇敢的去面對,再也不是逃避,坦坦蕩蕩地去面對。生活這兩個字又是多麼的不易。都知道“生”容易,“活”容易。但是當這兩個組合起來之時,就會知道人生路上那麼多天,難免會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要笑面人生,勇往直前,對生活充滿信心,快樂的生活下去,無論是在什麼時候。

人間最美好的就是真、善、美。瑪利亞就是如此,她給了我們真善美最好的詮釋。熱愛祖國,珍視身邊的一切。

觀音樂之聲有感2

音樂之聲是一部改編自瑪麗亞·馮·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的戲劇作品。這部經典影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年輕的瑪麗亞一直生活在修道院。她性格活潑,熱愛唱歌。但是因為自己太喜愛唱歌,常常忘了時間,很晚回到修道院。因為如此,她被院裡安排到一個名叫特拉普的上校家去當家庭教師。那七個孩子不喜歡家庭教師,經常與新來的教師惡作劇。而瑪麗亞並不生氣,反而和孩子們一起嬉戲玩耍,因材施教,讓孩子們茁壯成長。

孩子們那些稚嫩的心靈是值得呵護的。那些被嚴格管教的孩子非常拘束,再加上早已失去了母愛,他們的心傷痕累累。瑪麗亞理解孩子們,告訴了他們自己的想法,孩子們都感動地哭了。從此,孩子們不再戲弄這位善良的家庭教師,對她的話也是言聽計從。正是有瑪麗亞的耐心指導,孩子們心中的傷口才漸漸得到了癒合。是呀!開啟孩子們心靈之門的.鑰匙,不就是愛、理解和鼓勵嗎?

瑪麗亞還帶他們到草坪上嬉戲玩耍,爬樹唱歌。當她意外地發現這些孩子連一首歌都不會唱的時候,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們心裡無底的陰影和對生活的不滿。如今,有多少孩子也是連一首歌都不會唱,有多少孩子整天整夜被關在書房裡學習學習再學習,有多少孩子每天捱打捱罵,被家長逼迫著練琴考級。別看他們一個個知書達理、文質彬彬、文采飛揚,其實心裡是多麼的不服氣。他們有的沒有了童年,有的缺少了愛,甚是可憐!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看看《音樂之聲》,再看看孩子們,讓他們也擁有自己熱愛的事物,自己美麗的童年,自己幸福的生活吧!

觀音樂之聲有感3

今天,我看了一部叫做《音樂之聲》的電影。

電影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瑪利亞是一個年輕活潑的修女,喜歡在大自然裡歌唱,所以她常常忘記修道院裡的規矩。院長認為瑪利亞並不屬於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院長與眾人商量後,決定安排瑪利亞到一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

上校的妻子去世多年,留下7個孩子,他要求對孩子嚴格管教。他告訴瑪利亞在他家的家庭教師都做不長久,都是因為孩子的惡作劇。瑪利亞果然也遭到了惡作劇,可是這位善良的老師並沒有告訴他們的父親,而是像個母親一樣照顧孩子,很快跟孩子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上校與瑪利亞之間發生了感情,他們完婚後回到了已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上校並不想為納粹辦事,於是他帶著家人逃出了奧地利。

歌聲是情感的一種宣洩,人們歡樂的時候唱歌,痛苦的時候也唱歌。《音樂之聲》是部音樂劇,瑪利亞在不停的唱歌,那是她對自由的嚮往。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譯名叫《真善美》,音樂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詞,我們一定要多看這種電影,將真善美播灑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