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後感1
戰爭,總是殘酷的。是人們為了一種利益、一種權利而發起的一場爭奪戰。然而,因此而吃苦的不只是士兵,還有老百姓。從天而降的炮彈、深入人心的子彈、鋒利無比的刀刃……這些武器都成為了奪取利益的工具,也成為了屠殺百姓的工具。多少個家庭因此破碎,多少個孩子因此成為孤兒,多少個地方因此人群減少,多少棟房屋因此倒下……
同樣,深受戰爭之苦的一個家庭,也因此受到傷害,並且家破人亡。這就是本篇觀後感所要講述的電影——《螢火蟲之墓》。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家庭因為戰爭,家破人亡的故事。採用了倒敘的方式,由一個男孩的屍體延伸他的回憶。先是母親去世,接著受到姑姑的冷淡,帶著妹妹過艱苦生活。唯一的精神支柱是父親,可就在妹妹生病之時卻得到父親壯烈犧牲的資訊。得到噩耗之後,又發現妹妹的病已嚴重到出現幻覺,隨後妹妹也離開了這個少年。孤獨活在世上的他,最後也英年早逝。
一連串的遭遇,一個不幸的家庭,這些悲慘的故事讓我們深感淒涼。在悲痛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做出深思?是什麼讓這個家庭遭到如此悽慘的待遇?在戰爭的背後,是老百姓的悲哀,是平民的不得已,是長官的兇狠,是人性的泯滅。千萬百姓的苦衷只能歸到一個點——勝利的必需品。
螢火蟲,是散發著微弱光芒的昆蟲。那微弱的光芒,卻讓人倍感溫暖。這星星點點卻又讓人倍感溫暖的光芒,是希望,是點亮遠方的火種,是激勵勞苦大眾的使者。這百姓的希望,卻被戰爭的殘酷給掩埋。這溫暖人心激勵大眾的光榮使者,就被這樣送進了墳墓。螢火蟲之墓,就是希望之墓。螢火蟲之墓,就是熄滅火種的暴風雨。螢火蟲之墓,就是為領導人們暖人心扉的好領導設計的陷阱!
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後感2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螢火蟲之墓》,也叫做《再見,螢火蟲》,使日本出版的。這部電影非常感人,使我不斷地在流淚。
我來講述一下吧:哇田是一個十多歲的小男孩,他有個妹妹,妹妹叫做小節,這個時侯正是美國侵虐日本的時候,哇田的父親去打仗,母親去避難,哇田負責照顧好小節。哇田在路上一邊揹著小節,以便避免炸彈炸傷,他們到了親戚的家,親戚收養了這兩個孤兒。一天,哇田出去,有人把他叫到一個病床前,病床上躺著哇田的媽媽,他的媽媽被炸傷了,渾身包著白布,到處都是血,過了幾天,他媽媽去世了,哇田還瞞著他的家人以及他的妹妹,說媽媽在醫院。最終,哇田還是告訴了他的親戚,那個親戚很著急的給哇田的父親發了個信,但他的父親依然沒回信。親戚收留了他們兄妹倆,可是時間一長,親戚們非常嫌棄他們,他的親戚勸他們到別的地方去過,因為他們把媽媽的衣服賣了,最後還是沒飯吃了。他們自己挖了個山洞,洞裡很簡陋,只有一張床,他們吃的'飯是找別人要的。一次的晚上,哇田把螢火蟲放在房間裡,屋子裡顯得格外的亮。哇田和小節早上起來,螢火蟲都死了,哇田看見小節在埋螢火蟲,哇田問小節:“你在幹什麼?”小節難過地說:“我聽嬸嬸說的,媽媽死了,也是這樣埋得。”他們都哭了。過了幾天,他們沒吃到有營養的東西了,小節被餓死了。哇田把小節埋了,燒了。最後天空中出現了許多螢火蟲。
《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非常感人,能表現出當時社會被侵虐,而且還非常貧窮。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有了出息,保護國家,為國家做貢獻,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強大起來。
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後感3
有一部動畫片,它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我看了三次,而每次都哭了。
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兄妹,他們倆在殘酷的戰爭時代中失去了父母,從此相依為命,因為在這世界上,他們已沒有了其它的親人,所以他們自力更生,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留下了自己美好的時光。因為妹妹太小,經不起沒有飯吃的日子,後來,妹妹的身子逐漸變得虛弱,最後帶著微笑離開了人世。電影最後是在描述妹妹在山洞屋前天真可愛的樣子,在門前玩耍,和蝴蝶嬉戲著,那純潔的笑容,印在我的心中,我也不得不會流下熱淚。
可見人們對戰爭充滿了多少恐懼,多少人失去了可親可敬的親人,人們渴望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哪怕是一瞬間,他們也死而無憾!
如今,我們的生活好了,同學們被爸爸媽媽當成“掌上明珠”,有的同學們被爺爺奶奶供得像活“菩薩”,但同學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假如他們離開了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那麼他就什麼事都不會做,但是劇中的這對兄妹,雖然沒有了疼愛他們的家人,但是,他們卻自力更生,還是在黑暗的環境下,留下了美好的時光。那些被嬌慣的同學們和這對兄妹是個鮮明的對比,與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還不如學學這對兄妹自力更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無論我們生在什麼樣的家庭裡,什麼樣的環境下,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即使家裡非常的貧窮,我們也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祖國的驕傲!
螢火蟲之墓電影觀後感4
故事採用倒敘的手法,作為一箇中國人,用我們的視角觀看在戰爭中殘害我們祖國的敵人,並不是所有的風光勢力背後那些殖民軍的家人都生活無礙,戰爭的危害是相互的,中國軍民國家處於水深火熱,而日本民族的普通中下層人也收受到政策的壓迫,作為一個島國,就像是被上帝拋棄的孩子,基本生存糧食供應本就很欠缺。
日本地形多山,深林佔地廣,靠海捕魚,但是農業確實難以發展,就算開闢了山上所有的荒地,也欠缺良好的地理地質條件,收成依然不能滿足現有人口,日本只能重視工業,糧食嘛,可以進口。但這是一個重要原因,戰爭爆發,軍糧需求激增,一切以為國效力為重,平民們只能舍口糧去貢獻,大和民族的國家意識還是有的,這也是戰爭中日軍佔領我國東北糧倉的重要原因,就地取材以維持軍需。
日本中等水平的百姓,並不窮但是也吃不上糧食,更別說是下層人民沒有錢什麼都買不到。小節和她哥哥所具有的生存能力只能說是勞動,但是無法獲取食物啊,人就會餓,兩個都還是孩子,一個卻以另一個的緊緊依賴來保持激情,對生活的希望就是相依為命罷了。在那種天下人同難的日子,都勒緊腰帶過日子,他們這種命運的人無依無靠,唯一想著的就是吃飽,活著,當人餓了多少天對食物的渴望都是充滿在腦海裡的',真正有了食物也沒有力氣和衝動去吃,所能保留的就保留,也許會有一種人之將死的預感。
反而如果很多天沒吃飽飯,同樣處於一種幾飢餓狀態,人就會無線地渴望一點食物,哪怕用盡最後一份力也是在尋找食物,有了食物就會瘋狂地吃,沒有就算傾家蕩產不顧一切去換取食物,孩子畢竟是天真的,大人做事都是要看時局和家裡其他人的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