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師

教師的隨筆

教師的隨筆(通用2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透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的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的隨筆 篇1

我喜歡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受。賞識能給孩子帶來溫暖和希望,使孔子受益匪淺……賞識教育本源是愛,只有對孩子充滿愛的教師,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寬容孩子、激勵孩子。

宇浩是我班的一個“小調皮”,經常搗亂,孩子們都說他是搗亂大王,很多孩子都不喜歡他,錯事、壞事全往他身上套。我們也經常批評、教育他,但收效甚微。

有一天,我的身體有點不舒服,咳嗽不停,全身無力。這時,宇浩拿著我的杯子出現在我面前,輕輕說:“老師,你咳嗽了,喝水呢!”那一刻,我真的很詫異,很感動。想不到他竟然會有如此細心的一面。“謝謝你,好孩子!”我真誠地感謝了他,這時,我發現宇浩的眼神特別明亮。從此,我改變了以往對他以批評為主的教育方法,努力去了解他,發現他的優點,從而去讚賞他、關愛他。其實,孩子也在用心細細地解讀老師的言行,他體會到了我的改變以及對他的愛,他也在悄悄地改變,變得不那麼調皮了,變得更懂事了。

宇浩的故事告訴我們,愛一個好孩子容易。因為他本身就可愛,愛每一個孩子才是大愛。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讓我們帶著賞識走進童心,用大愛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

教師的隨筆 篇2

小時候聽《水滸傳》評書或看《水滸傳》連環畫,最不願意聽、不喜歡看的就是“英雄排座次”那一段。想想看,好漢們“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那是何等的快活?

後來卻毫無來由地弄了個“英雄排座次”,並且讓那個文不能出謀劃策、武不能上陣殺敵的宋江坐了頭把交椅,真是豈有此理!

年事漸長,才知遭人一旦進入社會,座次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馬虎不得。記得有一次到一小夥伴家玩,適逢他們一家在小圓桌上吃飯,我坐在他家裡的八仙桌東邊的椅子上等著。本來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可沒想到正巧我父親來他家裡有事,一見我在那裡坐著,大驚失色,提溜著領子把我抓了下來,厲聲呵斥道:“這是你坐的地方嗎!”我不解,後來才明白,那是首座位置。非德高望重的尊者不能往那裡坐。

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並不懂得“先王以禮治天下”的道理,卻明白長幼有序,在座次上頗為嚴謹。

因為有了這個經驗,所以初涉世事時,凡遇到敘座次的場合,我都極為小心。農村的方桌,一般坐滿了是八個人,一邊兩人,地位之尊卑有著嚴格的規定。本來,坐在首座和末座上屁股的感受是沒什麼兩樣的,可心中自有了這芥蒂。像我這樣的晚輩後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坐在自己該坐的地方,否則的話就會如坐針氈。若是在席問,有時候免不了開小差想一些有意思的問題。比如,我發現坐在上座的無非是讓眾人把敬酒的焦點集中在他身上,別的實在沒有什麼好處,反正吃菜又不多吃。我不坐也罷。又想起“常常登上座,漸漸人祠堂”的老話,便更覺得最好不要去坐了。

圓桌是西風東漸的產物,原本就是為了消除座次上的尊卑之序,可在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我十年前從鄉下來到城裡時,遇到比較正式的吃飯場合,因為總認為圓桌是無上下尊卑的。所以往往像在鄉下那樣隨便坐,沒想到引來了許多嘲笑。後來虛心向一酒店服務員請教,才知道圓桌的座次也有尊卑之分,分為主賓、副主賓、主陪、副主陪等等,比鄉下方桌的座次分得還要複雜。明白了這些後,我不禁感嘆不已,對人類這種不避繁瑣的精神佩服得五體投地。然而有一次到外地講課,卻發現那裡的酒席上安排座次的風俗與我們大大不同,他們是把客人一律往裡讓,主人全部坐外側。由於習慣的因素。我在吃飯過程中總是以我們的習俗來比照。

這一比嚇了我一跳,按我們的安排方法我竟然是坐在主賓位置。

這一下讓我大大不安起來,幸虧很快就回過神來,意識到這就是人鄉隨俗,沒辦法的事。

會場上的座次同樣有著嚴格的規定,不僅是主席臺上精心安排,就是觀眾席的前排也大多空出來。有的會場甚至直接把與會者的牌子放好。別人想僭越也辦不到。然而我對這種做法的效果如何有點懷疑。座次安排,除了讓地位尊貴者有一點心理上的滿足和自我膨脹外,實在沒有什麼實際效用。

有一次我外出開會。一來到會場。見座位大都坐滿了,第一排一個人也沒有。第一排有桌子,可以放杯子,放本子記東西,後面的都沒有這個條件,可是為什麼都往後坐呢?我跟同去的兩個人說:“咱們坐前排吧。”他們都不好意思,但見我執意如此,後面的座位又離主席臺太遠,也就只好跟我一塊兒坐了。那次會議可舒服死了,會場的服務員把我們當作參會的嘉賓或是領導專傢什麼的,因為第一排就我們三個人,非常顯眼,頻頻給我們倒水,後面的可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後來作報告者把帶來的書分贈給與會者,我因為在前排,近水樓臺,一個箭步衝上講臺,獨得八本中的三本,我們三個人一人一本,讓其餘的與會者羨慕得眼紅。事後,我得意地說:“誰讓你們空著第一排不坐呢?”

座次這東西,本來無所謂高下尊卑,只是坐的人一定要給它一個名份,然後再受這個名份的約束,真有點滑稽!我想,人活在世界上,也許有時候有必要分出個高下來,但分高下卻不應該根據屁股坐在哪兒。

教師的隨筆 篇3

今天的午餐欣欣又沒有吃完。這個有些頑皮又有些固執的小朋友,在我的再三勸說後仍是不願意吃飯。看著他的眼圈越來越紅,我也有些內疚,也許剛剛開學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還是有一些難度的。不能說服他,轉兒我只能說服自己對孩子多寬容一些。這樣想了以後,我笑著對他說“笑一笑”,他卻眼睛含著淚水對我說:“我心理有點不開心,笑不出來。”想來也是剛剛被批評的孩子讓他馬上破涕微笑還是有些難度。

這時,我看到活動室牆壁上“小青蛙”與“瘌蛤蟆”的圖片,想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分散他悲傷的情緒。“你看哪隻是小青蛙?”我點著瘌蛤蟆和小青蛙的圖片。“綠色的是小青蛙”他回答的很乾脆。“哦,對呀,你是怎麼知道的呢?是不是因為小青蛙穿的是綠衣服?”我想這樣問,孩子對青蛙和瘌蛤蟆在顏色上就能有所區分。但是,他卻盯著我認真的對我說:“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我想他可能不理解我的意思,為了讓他青蛙與瘌蛤蟆膚色的不同,我又說:“你看小青蛙穿的是綠衣服,瘌蛤蟆穿的是灰色的衣服對嗎?”“不是的,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所有的小動物都是不穿衣服的!”他信心滿滿的對我說。

由此,我想到平日裡,我們上課的時候總是生怕孩子不理解自己的意思或是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們總是在說一些善意的謊言或者說是善意的比喻。今天,上課是小青蛙我就說小青蛙是穿綠色衣服的幫助孩子認識它的外表特徵,改天活動上小鴨子,我又說小鴨子是穿黃色衣服的,小兔子穿著一件白衣服……

透過這件小事,讓我明白在生活中與孩子交流要保持相互之間的平等,教師說話時要以大人的態度對待他們,特別是介紹一些動物的時候更要以科學的語言來描述,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把一些簡單的科學現象搞混淆。

教師的隨筆 篇4

以前在培訓學習期間總是聽各位大師談及教師幸福感的話題,因為當時的自己從未真正地走上教學一線,所以對這個話題感悟甚淺,當我在教學一線帶領著一年級的孩子們幾個月之後,經歷過自己生病,將近十多天請假,當我再次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對“教師幸福感”真正地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天,我像往常一樣進入校園,孩子們也像往常一樣給我打招呼,只是眼神中又增加了一份驚喜,一份歡喜,當時的自己心中就燃燒起了一股驕傲的小火焰,開心極了。綜合科的老師一般情況下在上午前兩節是沒課的,那天來到學校我就趁著前兩節沒課的時候忙了一些自己在請假期間拉下的工作,在大課間休息的時候,聽著門口有我們班的小朋友在一直在嘀咕,好奇的我就推門出去看看,卻沒想到收穫的是巨大幸福與感動。小朋友們那麼多天沒有上英語課,也沒有見我,那天看到我回來了,個個都撲到我的懷裡求抱抱,圍的是裡三層外三層,差點把我撲倒,拉著我去教室,給我講最近班裡發生的事件,送給我暖心的小賀卡,一張張歪歪扭扭的字傳遞給了我巨大的愛,不禁感嘆被孩子們喜歡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教師,一個普通而又平凡的職業,在我看來又是一個極其“富有”的職業,載著這份愛與關心,更好地投身於教育事業中!

教師的隨筆 篇5

黎明,也許我不是第一個迎接它的人,但我卻是第一接受它洗禮的人。露水,也許我不是第一個見證它降臨的人,但我卻是第一個品嚐它的甘甜的人。

今日的清晨,我像往常一樣騎著摩托車踏上那條被雨霧籠罩卻又是通往黎明的唯一之路上。可不知為何今早的感慨頗多。從寢室到學校,雖說是3分鐘的車程,但不知這條路上記憶著多少教師可貴的足跡。別人是朝九晚五,而對於我們來說那只是一種奢望,朝五晚九已是我們日常不可磨滅的記憶。

來到被圍牆和教學樓圍困於其中的操場上,我不能說這是銅牆鐵壁,因為前段時間有一位精神失常的女子,在校外無緣無故地扔一塊石頭砸向正在教室裡正常教學的班級,玻璃撒滿一地,所幸師生避過這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命中率。雖毫髮無損,卻難免虛驚一場。

此時,孩子們已經陸續從寢室趕來,列隊晨跑,在這看似無情卻有義的操場上,我和孩子們畫了整整一年之久的一個個420m的橢圓,不知道何時才能跑到終點。420m的橢圓,套得住我們的曾經,卻打不開我們的未來。

晨跑結束後,孩子們吃早餐的吃早餐,掃地的掃地,而我還要伏案記錄孩子們的成長記,批改作業,填寫各種表格,琢磨卷中題、文中問。晨讀鈴聲噪響,我抱書往教室裡走,和孩子們一起晨讀。檢查是否有學生曠課,詢問是否有人不適,還要想怎麼提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都說男兒志在四方,而渺小的我卻堅守在世俗眼光中不食煙火所謂的高大上崗位上和孩子們一起編織他們未來的夢。

每到深夜伏案於辦公桌,默唸牆上掛的牌匾――“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教師的隨筆 篇6

我是一名從業不滿3年的新教師,今年是第一次帶小班的孩子。在任教過程中有很多不足和困惑。有時會對小朋友束手無策,缺乏教學經驗是最大的問題。在一段時間的摸索中我發現了在小班的數學活動中,由於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

教育家說:“玩具是幼兒的天使,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遊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遊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遊戲或者說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較小,不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於枯燥的數學更是愛不起來,注意力集中不起來。一次,組織幼兒看魔術表演,我發現在整個過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觀看。這說明,小班幼兒不是不能相對時間長一點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視內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兒的內容和形式就能讓幼兒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受這一生活特例的啟發,在幫助幼兒進行數學知識複習時,我就採用了“變魔術”的方法,比如:將顏色和圖形結合起來進行復習,我故意用誇張的動作將各色圖形藏到背後,嘴裡說:“一、二、三,變、變、變!”小朋友都睜大眼睛靜觀到底變出什麼來,注意力高度集中,練習效果也就更好。

所以,我發現工作中遇到困惑並不可怕,在問題中發現解決的方法就可以了。對於小班幼兒如何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遊戲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將其融入到課程中來效果是不錯的。以後我也會多多努力,把工作做好!

教師的隨筆 篇7

久雨的冬日,一束慵懶的陽光偷偷的透過玻璃照射在教室的桌子上,照在了正在吃午餐的孩子們身上。一個清脆的童聲在我耳邊響起:“老師,太陽照在我眼睛了。”我抬頭一看,哦,是林彥希,原來啊,是一縷調皮的陽光照在她長長的睫毛上,這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輕輕的眯著,臉上純真溫暖的笑容,讓我的心暖流湧動。

起身瞻望,操場上,陽光明媚。院子裡樹葉都被這幾日的雨水沖刷的很乾淨,被這冬日溫暖的陽光一照,葉子上滾動的水珠晶瑩剔透,顯得格外的清新和美麗。讓我不禁想和我們班這群可愛的天使一起來分享我的感受。

於是,我和孩子說道:“今天太陽公公出來和我們小朋友玩了。我們快點吃完飯,出去散步好不好。”孩子們拍手叫好。看得出來,孩子們也喜歡這久違的陽光。很快,飯就吃完了。在提醒他們漱口、擦嘴巴、洗小手後,我們就要排著隊拉著小火車出去散步了。

平常的時候我都會按個子的高矮來決定隊伍的順序,自然,班上最矮的“小公主”陳奕欣都是被我拉著手牽在第一次,其他小朋友依次排在後面。這個時候,我發現彥希從人群裡擠到我面前,拉著我的手不放。我笑吟吟的告訴她:“寶貝,我們按平常的隊伍排好,你去拉葉紫的衣服。”彥希站在我面前一動不動,也沒有鬆開我的手。我以為她沒聽懂我的話,於是,蹲下來又說了一遍:“寶貝,你的站的位置是在葉紫的後面,你去開小火車咯。”彥希還是一動也沒動,拉著我的小手更緊了。我覺得很奇怪,平常這個小姑娘很是乖巧,今天表現的這麼反常是為什麼呢?我摸摸彥希的頭說:“你怎麼了,為什麼不去拉火車?”彥希的嘴巴扁了扁:“老師,你可以這個手拉著奕欣,這個手拉我嗎?”我笑了:“這樣隊伍不就亂了嗎?小傻瓜。”“可是我就想拉著你的手啊。”彥希委屈的表情帶著哭腔。我的身子一震,鼻子狠狠的酸了下。

萬萬沒想到,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很隨意的動作—“拉手”,竟然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滿足。“我就想拉著你的手”,多麼簡單的理由,我竟然都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到。這麼小的孩子,在他們心裡最崇拜、最敬愛、最喜歡的就是老師了,她們只想說在散步的時候能和老師親近親近拉拉小手,我們卻為了一味的規則意識去忽略了她們最人文的需求。

忽然明白了為什麼每次孩子排隊的時候總是前擁後撲的往前擠,想要排在前面,其實就是想拉拉的老師的手啊。而有時候我們總是氣急敗壞的責怪孩子為什麼不按秩序排好隊。原來是我們未曾走進他們的心。想到這些,我十分愧疚。那一雙雙伸向我充滿希望的小手卻被作為老師的我為了該死的規則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開。我覺得沒有比這個更殘忍的事了。推開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小手,而是一顆充滿純真和愛的心吶。

從這次以後,寄午散步的小朋友每天輪流站在第一個,我每天拉著這一雙雙不一樣小主人卻一樣溫暖的小手,我的幸福就在成倍的增長!因為,被牽小手孩子臉上的笑容告訴我,原來我是這樣的被孩子需要著!

教師的隨筆 篇8

新學期開學了,班裡來了個可愛的小胖子——暢暢,個頭比同齡孩子高出大半頭,身材比同齡孩子大了一圈,白白胖胖,煞是可愛。

家長離開時,有的孩子哇哇大哭,而他只是默默流眼淚,看上去格外讓人心疼。我走過去想抱抱他,沒想到他開始拳打腳踢,不讓我接近,嘴裡還發出好像武打片裡奇怪的聲音。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也不明白他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我該如何幫助他儘快度過焦慮期?

放學時我和玲玲老師忙著照看孩子們,也沒顧上和暢暢的家長交流。放學後我按照報名的地址找到了他的家,開始了我的第一次家訪。

暢暢的奶奶告訴我,暢暢出生一個月他的爸爸媽媽就遠走他鄉打工去了,一年也只有春節回來幾天。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種地、養羊,每天忙得腳不沾地,顧不上管他,也不敢放他跑出去玩,怕不安全。暢暢從小就和電視機為伴。奶奶怕孩子影響自己幹活,就買來成堆的零食放在暢暢身邊,讓暢暢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就這樣暢暢吃成了小胖墩。奶奶還挺高興,覺得把暢暢養得胖乎乎的,兒子媳婦也高興。

而且因為沒有人跟他交流,暢暢只有學說動畫片裡的話,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現在這樣,不讓別人碰,不與他人交流。

瞭解了暢暢的家庭教育背景後,我制定了個別兒童教育計劃。希望透過個別教育讓暢暢儘快融入集體,健康快樂地成長。

吃點心

透過家訪和觀察,我發現暢暢對吃的東西特別感興趣,我想就以吃為切入點走近暢暢。

第一次發點心時,我每發給一個小朋友點心就會有意識地摸摸小朋友的腦袋,以示親切。在發點心時我悄悄觀察暢暢小朋友,他的小眼睛一直圍著我手裡的點心轉。走到他的面前,我笑眯眯地把點心發給他,並摸了摸他的腦袋。或許是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點心上,這次他沒有像上次那樣有強烈的牴觸情緒。我想這應該是可喜的開始,我有信心讓暢暢融入集體,向快樂出發。

再次發點心時,我除了用肢體語言與孩子交流,開始讓孩子們學說“謝謝老師”。大部分孩子都能學著說,走到暢暢面前時,他怎麼也不肯開口。我就說:“老師給你發點心,你給老師笑一個吧。”暢暢接過點心真的給了我一個燦爛的笑容。不管是點心的魅力還是我的魅力,暢暢的笑讓我覺得很溫暖很開心。

玩積木

開學一個星期,孩子們已經基本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再哭鬧了。晨間活動時,大家各自玩著積木,構建著自己的宮殿。突然暢暢走過來拉住我的手,哇啦哇啦說著什麼。這可是他第一次主動來找我,儘管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可我知道他一定有事情要告訴我,我就跟他一起走過去了解情況。原來是他來得比較早,拿了一堆積木在玩,來晚的小朋友從他那堆裡拿了幾塊自己玩,他覺得別人拿了自己的玩具,來找老師告狀。遇到問題能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對他來說真是天大的進步。我對他伸出大拇指,說:“你很棒,遇到問題知道找老師。”並告訴他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的,要大家一起玩才更開心。我接著問兩個孩子,願不願意和老師一起三個人玩?孩子們點點頭,我和他們一起用積木建高樓。高樓建好了,兩個小朋友開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暢暢已慢慢敞開了心扉。

變化

為了讓暢暢儘快融入班集體,我抓住一切機會和他交流。晨間接待時面帶微笑和暢暢打招呼,晨間活動時在照顧到全班孩子情緒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給暢暢一點時間陪他玩耍,和他聊天。暢暢有了一點點進步,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我和暢暢的爸媽取得聯絡,建議他們每週都和暢暢影片聊天一到兩次,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一個月過去了,暢暢的行為悄然發生了變化,每天來園、離園能主動跟老師打招呼了,也能跟小朋友正常玩耍了,不再動不動就出拳出招了。看到暢暢的變化,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反覆說:“老師,真是感謝你啊!”

一個學期過去了,暢暢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現在能清晰表達自己的意願,能與他人正常交流了;行為習慣也發生了變化,能主動幫助老師收拾玩具,排隊喝水入廁時,還會像小隊長一樣指揮著大家,小朋友也都願意聽他的,讓我省了不少心。

寒假裡,暢暢的父母帶著他找到我,他像小鳥一樣飛奔進我懷裡,揚起小臉說:“老師,我想你了。”暢暢的家長說:“老師,謝謝你,讓我的暢暢這麼快樂。”

我的心裡充滿了溫暖,我想這就是幼兒教師的幸福。

教師的隨筆 篇9

人教版新教材如今已接觸到第七冊,從使用過的這七本教材來看,每冊的編排結構都是相同的,內容形式也是固定的,分四個方面的內容:空間與圖形,數與代數,統計與機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在每冊書中,每項內容都化整為零地編排在不同的章節,同樣每冊包括總複習都有八個單元,這八個單元是大小單元(通常我習慣把課時多的稱大單元,課時少的稱小單元)分開編排,大單元大多數與計算有關,其中包含一部分解決問題,小單元大多數空間與圖形、統計等內容。就拿正在使用的第七冊教材來說吧,有這樣幾個內容:大數的認識(11課時)、角的度量(4課時)、三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平行四邊形和梯形(6課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15課時)、統計(3課時)、數學廣角(4課時),課時多一些的只有三個單元,其餘幾個單元課時相對都比較少,前幾冊教材的情況基本相同。

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出現了多的課時用不了,少的課時又不夠的情況。比如:正在教學的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教參上教學時間的安排是6課時,可實際上教學這一內容我已經用9課時了,教材上最少還有一課時的練習沒有完成,如果要加上覆習及測試的課時,本單元最少要13課時,這樣一來,真正的教學時間相當於規定課時的兩倍。在這一冊裡,不此這一內容,《角的度量》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實際教學時間是規定時間的兩倍。但有些內容如《統計》、《數學廣角》雖然還沒有教學至此,但根據以往的經驗,這兩個內容在規定的時間裡完全能完成教學內容(不包括複習和單元測試)。可有些大的單元,如《大數的認識》、《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規定的時間裡不僅能完成教學內容,就連複習檢測都能全部完成。

按理說時間用的多,每節課的教學容量相對比較少,學生學得肯定不錯,教師教的也會比較輕鬆,但實際並不是這樣:往往大單元的知識點就集中在某兩、三節課上,只要學生能掌握這些重點內容,這一單元也就沒有什麼難點,學生學得也不錯,即使碰到接受能力比較差的,在重點部分稍加輔導,單元基礎知識也能過關。而小單元的教學可就困難的多,我似乎感到每節課都在跟學生在戰鬥,往往弄得兩敗俱傷,怎麼會這樣呢?在小單元裡,內容主要集中在一起,使每節課都有不同的重點,一節一個新內容,優生沒問題,但他們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都是平平的,為了這部分同學,只能多花時間,原本規定一節課的內容,只好進行分解,變成兩課時或更多的課時,還不能包括另一部分學生,他們還得留在課後單獨輔導,並且輔導的難度特別大,又費時,經常弄得我筋疲力盡,不戰而退。

面對這些內容,每學期末,辦公室的老師經常開玩笑說:碰到這些內容就噁心。但卻不得不面對,為了能讓學生掌握好一些小單元的內容,我自創了一種“冷處理”的方法,所謂“冷處理”,說白了就是“炒冷飯”,方法是:先在規定的時間內,適當增加一點課時,完成教學任務,剩下的什麼也不做,等新課結束後,將複習的重點放在這些小單元上,每天一個知識點,不斷的反覆、輔導,採取個個依次過關的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刺激學生,促使其掌握這些“小”而難的內容,這種方法實用性是不錯,但總得不是什麼上乘之作,每每用之,心裡總不是滋味。

請看一筆流水帳:第七冊練習十二有這樣一些題目:動手剪(第3題)、判斷(第七題)、探索四邊形內角和(第八、九兩題),這三題我整整用了兩節課(前兩項一節課)。第七題中有兩道判斷題:兩個高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可以拼成一個大平行四邊形,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學中我將這兩個題目與第3題整合在一起,先用課前準備的學具不斷地拼,發現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正好能解決判斷題中的兩個題目。這樣一來,連同生成性的一些內容,一節課就結束了,探索四邊形的內角和也一樣,因為一定要讓學生充分體驗,所以量的角比較多,且都在不同的方向,難度也比較大,一節課下來,還有些學生沒有量出正確結果來。

教師的隨筆 篇10

跳舞是條不歸路,可我們還是心甘情願的一路走到底。有人問,你怎麼堅持到現在還這麼愛跳,其實練舞的人知道每當看到自己一點點地在進步,並且追求完美的同時自己變得更優秀時,你就並不願意離開舞蹈這個圈子。

也可以說,在我們的舞蹈世界裡,純粹地只想跳下去,這是一個很美好的世界,而我們一輩子只想幹這麼一件事兒。我們忍別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是為了收穫別人所得不到的收穫。

桃李杯決賽現場,上戲附中選手徐銘月,強忍膝蓋內碎片劇痛,完成了最後一個造型動作,收光後幾乎是爬進側幕條。比賽是殘酷的,對參賽選手的身體更是一種挑戰與煎熬。真的非常心疼這些學舞蹈的孩子們!

人生就像你腳下的舞臺,只有不斷的努力,才不會被別人擠下去;舞蹈的動作是有限的,可是創作是無限的;現在放棄就等於比賽提前結束;現在能做的只有兩件事:努力、或者回家;臺下的掌聲與歡呼,是我們不變的動力。加油!

一個舞者不易,一個好舞者更不易,一輩子是個痴情的好舞者是今生的幸福。可能我們不會走上銀幕,不會讓更多的人駐足買票,但如果你在臺下,你一定會被我們所感動。

你問我當初為什麼選擇舞蹈,因為喜歡!現在為什麼選擇舞蹈,因為堅持喜歡!堅持自己,你才能有你想要的!舞蹈會痛,會傷,但需要我們用忍耐力去撐!

舞蹈是強者的遊戲,如果選擇認輸只能等來離開,如果選擇挑戰或許得到的是鮮花與掌聲。正在這條道路上艱難前行的孩子們,舞蹈沒有放棄你,你同樣沒失去舞蹈,只是這個過程需要磨練。加油吧舞者!

教師的隨筆 篇11

活潑愛動總愛惹是生非,可思維敏捷,看似沒有注意聽,可你講的他卻能答的個八九不離十。他總是愛表現。無論有什麼事情他都要搶先,他有時候能給老師幫忙,可有時候又給老師添麻煩。那麼,該如何對待這一類的幼兒呢。

首先,我們要給他關注,因為有的幼兒由於得不到老師的關注而故意做出一些事來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關注。也就是希望得到重視,所以,我們要關注這些孩子,對他們的行動、做法及時的給予批評和引導。這樣一來“調皮生”將會順著我們的引導逐漸轉變。

第二,我們要給他鼓勵。有些“調皮生”可能在家或幼兒園總是做些一些挨批評的事,時間長了孩子變得不自信了,不知道該怎麼做好、怎麼對。這樣我們就要給他鼓勵,鼓勵他舉手回答問題,鼓勵他積極參加活動。

第三,我們要給他表揚與肯定。只要一看到幼兒有“閃光點”,就及時表揚,哪怕是一丁點的“閃光”都行。學期初的時候,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女孩。她奶奶說:我們這孩子特別的淘,你們費心管管。這孩子真淘!比那些“調皮”的小男孩有過之而無不及。亂說話、搶玩具、大小朋友等等。可我上課的時候卻發現。僅僅讀了兩遍的字卡,她都記住了,我變抓住這個“閃光”點,大大的表揚了一番,還獎她一朵小紅花。沒想到,我的表揚真管用,整整一個上午她的表現都比以前好,我知道那是因為她在期待我再次表揚。

最後我想說,無論是關注、鼓勵還是表揚與肯定。都需要我們堅持做下去,而不是一次、兩次、一天、兩天的是,只要我們堅持天天關注他們鼓勵他們。表揚他們。我們的孩子都是優秀的!都是人才!

教師的隨筆 篇12

剛到中班時,感覺中班在常規一方面還是不錯的,從小朋友們開心的表情我能看出,這是一個溫馨的班級。

不管是什麼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每次出去戶外的時候,孩子們都很喜歡搶第一,針對這點,班上老師實行了一條策略,請能力強的小朋友做小指揮、能力不是很好的小朋友做小助手,帶領小朋友排隊換鞋子、喝水、上廁所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養成了一種習慣,搶第一的現象很少出現了。有時候,當老師忘記選小指揮,孩子們還會提醒老師今天你還沒有請小指揮呢。

雖然在常規方面不錯,但我們還是每天嚴抓常規、紀律等方面,比如:在用餐前請小朋友先疊好毛巾、站整齊(要注意站的姿勢)、進行餐前感恩(引導小朋友用完整的語言說:“我今天要感謝誰,因為什麼原因感謝他(它),所以謝謝”),吃飯的時候請小朋友保持安靜以及桌面的清潔,需要添湯請小朋友用英語跟老師進行對話,吃完飯後要求小朋友會說:“我吃飽了,請大家慢慢吃,”然後才能搬著自己的椅子去找書看。

在紀律方面,我們還實行了獎勵紅花和加減提前進區玩的分數來使小朋友有個自我管理的自覺意識。這點對小朋友來說,還是比較有用的。

在生活方面,我們關心每個孩子,尊重每個孩子,多去鼓勵讚美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做到對每個孩子公平共正。

老師關愛的目光是孩子心靈的陽光,老師的笑容是給孩子最大的獎勵,寶貝們都有自己的精彩,滿足孩子就是自己最大的欣慰。

雖然在中班呆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我的感悟卻在不斷增加,在好的方面我們會繼續保持,在不好的方面我們會繼續努力,一定做到對每個孩子負責,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

教師的隨筆 篇13

在孩子們的期盼中,終於迎來了新學期。面對中班的新環境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孩子們似乎並不陌生,看得出他們在暑期做了大量的準備。於是,我們透過牆飾提示生病幼兒多喝水,超重幼兒多鍛鍊多吃菜,預報員做好天氣記錄等,潛移默化地繼續強化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看到孩子們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我們又創造機會與條件請孩子們為他人服務,逐步培養其責任感。比如,設立值日生小組長,組長不僅可以管理組員,還負責發學習、生活用具。小朋友上幼兒園總是遲遲入園,自從班上有了小組長這一角色,幼兒一直堅持來園,他們都很想成為小組長,為大家發東西。

幫助弟弟妹妹讓孩子們最開心的是感覺自己長大了,更加自信了。很多家長也向老師反映,感覺孩子突然有了很大的變化,好像一下子長大了。透過這三個持續了整整一系列活動,我們欣喜地看到,中二班的孩子們,對小班的弟弟妹妹體貼照顧,在付出愛心的行動中體會著升班的快樂。他們不僅能夠順利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還能為他人服務,並能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到滿足和驕傲。看著孩子們自信、快樂地度過了升班適應期,作為老師的我也特別欣慰。

今天午睡起床後,我又象往常一樣對中班孩子說:“誰不會穿衣服,我來幫助你。”但今天只有少數幾個孩子過來請我幫忙,多數孩子都在自己往身上穿,而且大多數很順利就穿上了。我正暗暗高興之際,何明修興奮地站在我面前:“鍾老師,我自己穿上了!”我一看差點笑出來,強忍著笑說:“呀!自己穿上了!真能幹!我們再穿一次吧。”邊說邊幫他把衣領穿到腰上的衣服脫了下來,讓他把衣服反面超前,雙手抓起領子,往頭頂一甩,就甩到背上了,再將袖子穿上。他很開心,說:“我長大了,我也會自己穿衣服了。”

中班孩子已經具備了自己穿衣服的能力,可多數孩子一直是大人幫助穿衣服,缺乏自理意識和技巧指導,為此,我給他們講了“小老鼠穿衣服”、“樂樂上幼兒園”等故事,告訴他們長大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也教給他們穿衣服的具體方法,帶他們進行集體練習,他們竟然很容易就學會了,而且以能自己穿上衣服為榮。

我為孩子的成長而喝彩,也為教育的成功而驕傲!

教師的隨筆 篇14

當時光的腳步踏著冬天的脊揹走完一年,當季節的和風送來美好的祝願,當我們生命又在一個里程在歲月寫下末端的句號,當我們站在時間之岸遙望昨天……

時間過得飛快,飛快,轉眼間,日曆的最後的一頁又將變為一張圖片印有歲月的底封,而我的腳步又將裝幀於季節的封面。身後的日子,深嵌著凌凌亂亂的足跡,凝望那季節的來路,駐足於某個時間,想念一段時光的掌紋,駐足於一個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讓我牽掛的人。

我依然難以忘記是誰扶我踏上征程,我誰支援我越過風風雨雨,穿越困苦和艱難。也許落葉上寫詩的心情一天一天的老去,也許成長要以孤獨為代價。過去的日子,夾著悲歡和一去不再回來的昨天浩浩蕩蕩穿越我單薄的青春,明亮,傷感,無窮無盡。

淚眼婆娑過一段雨季,如今莫名把一段陌生的情感,埋在心湖,視為美麗的詩篇珍藏。才知在歲月的催長中不知不覺披上了成熟的偽裝。而曾經有的早以草木腐去,有的早已散亂心間飄散在歲月的風中。驀然地去回首,欲將曾經的拾起,卻只揀得幾頁缺角少字的片斷。

或許是我終身不能擁有,或許是我將終身尋找,或許是我的詩中依然貯滿隱痛的思緒,那些鮮活的人,一日一日,一夜一夜在我的腦海中翻騰,模糊成一個記憶的痛點,真的一去不復返了嗎?真的誓言如風了嗎?

是否真在眺望遠方星空的時候,望不見彼此心靈的彼岸?是否在緬懷歲月的時候,看不清遠山,看不清遠山之巔的另一個真我!也許我錯過一段季節,也許我迷失一段感情,費去了太多時光,耗盡所有力量,被那層迷霧般的感情迷惑,解不開那個結,走不出那張細細密密的網。

似水流年,流年似水,走過冬季,走過夏季,走進陽光,駐足這驛站於一種沉痛姿勢漂泊流浪時,才慢慢明白:往事,永遠在時間之外,,風景永遠在圍牆之外……

背起行囊,慢慢去追逐,感恩窗外的陽光,感悟這方洞開的天空,給我帶來的一切一切,回首已不在……

教師的隨筆 篇15

我看見白馬奔騰,揚起的風塵迷了一片天;我看見狂風襲過,捲起的浪花咆哮整片海;我看見人們疾跑而過,一路奔跑一路掉落……

這是個加速度的時代。農民為了多買多賣,不願等侯兩天的陽光;為了追求速度,將城市變為一個大停車場;為了方便,不斷有新的通訊工具創造出來。人類跑的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然而這一路丟掉了什麼?

劣質的老蕨菜只因少了兩日的陽光,即受到長期的封殺;超負荷的車輛造成了交通擁擠與嚴重的汙染;冰冷的工具拉開了現代人心與心的距離……

回首,我聽見遙遠的時空傳來滄桑的低吟:“咱們走的太快,心會跟不上咱們的步伐,停下來,等待心的迴歸。”

一味的奔跑,同時也是不斷的失去。當身體的急行脫離良心的束縛,毫無顧忌,世間的罪惡也隨之增加。這一路,咱們得到了金錢、權利和所謂的成功,失去的將是道德準則,與心的坦然。

三毛說:“暫時的停歇,是性命更加充實。”

心的豐盈,需咱們不斷的視之,省之。而時代的前進趨向,則決定於咱們人類的重心趨向。若咱們能自省吾身,放慢腳步,做到無愧於心,時代才在真正的加速度。

然而,停歇不意味著停滯不前。

餘秋雨說:“如今的世界處處以便利為原則,這種便利原則卻處處與偉大原則相背,然而咱們卻無法因偉大而捨棄便利。”

如何將便利與偉大和諧相融即是新時代課題。所謂偉大,我認為將任何一件小事做到不違本心就是平凡人的偉大。而將便利與偉大相融,即是追求速度的同時不忘以人為本的原則。

若奔跑的太快,請停下來,聽聽心的聲音。

教師的隨筆 篇16

今天我作為一名帶隊老師,跟隨蘇州獅山實驗小學3-6年級學生和老師們一起去吳江格林公園春遊。

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樣進入教室。教室在3樓,我一路走過去,其他班的學生都在興奮中,都沒在好好讀書,我以為我們班也會這樣。可我一到3樓樓梯口,就聽見朗朗的讀書聲。走到教室門口,果然是我們班的學生在早讀,我很開心,說實話。自己班級學生那麼懂事聽話,沒有因為春遊而瘋掉。我站在教室裡,陪他們讀書,那時老師還沒來,我心中為他們豎起大拇指。

8點半,我們準時整隊向大巴車出發。我們從校門往南走到了大馬路上車。上車後,學生都找到了位置坐下來。我剛坐下來,就有學生給我吃的。有瓜子,有糖果,有壽司……好多吃的,在他們眼中,我可能並不只是一個老師,還是一個大哥哥,好夥伴。我的感受就是這些孩子和我們小時候不同,他們的生活更富裕,興趣愛好更廣泛。和他們交談中,他們還玩

遊戲,還不止一個玩,課餘生活真是豐富啊。

差不多一個小時的奔波,我們到了格林公園。一下車,孩子們貪玩的本性直接釋放出來了,要不是我們幾個老師在,估計早就跑得不見蹤影了。我們分了4個小組,有四個老師帶隊,各帶一組。格林公園有個小型的遊樂場,孩子們很喜歡,直接奔過去了。有海盜船,有旋轉木馬,有過山車……遊戲還是很多的,孩子們玩得很起勁。可就苦了我們這些帶隊的老師了。不敢走遠,怕孩子們走丟。學生一玩就什麼都不管了,偶爾能找到學生在那排隊,但一眨眼的功夫又不見了。真是調皮啊。我也遊玩了一下格林公園,除了這塊遊樂場,後面是農莊和牧場,還有一大片草坪。風景優美,適合遊玩,接近大自然。可以放放風箏,野炊……

遊玩一直到了2點,開始集合了。學生開始陸陸續續的離開遊樂場,向大門進發。看上去,學生們玩了一天了,都累了。

愉快的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教師的隨筆 篇17

清晨,拉開窗簾,推開窗戶。微風出來,一陣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氣息迎面而來。今天我就要和我的寶貝們去尋找春天。追尋春姑娘的腳步……

在幼兒園準備好後,我們坐上了大客車,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很快進入了郊區,路邊的大樹都長出了新葉,一片一片的油菜花開的那麼燦爛,一座一座綠色的山坡,近了,近了,我們已經聽到春天的腳步聲了,這一切都報告著春天的到來,我們的整顆心都飄了出去,飄到那鮮豔的花兒上,飄到那綠油油的草地上。一個小時候我們到達了目的地:青龍峽。

一下車,我們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那高而綠的山,那潺潺流動的清澈的小溪,精緻的休息室,一片一片的小竹林,情不自禁的我們留下了我們的大合照。稍適休息後我們的大部隊就向著小溪的源頭走去,許是被大自然的氣息感染到了,我的寶貝們念起了我們學過的兒歌(綠,你是從哪裡來的。是風兒捎來的,是雨兒帶來的,是陽光撒下來的……小樹冒出了綠葉,小鳥唱出了綠色的歌,小溪露出了綠色的酒窩……)聽著還真是我們眼前看見的景象呢?在歡聲笑語中,我們相互攙扶,走走停停,用相機留下我們與春天的合影。

中午,我們在小溪邊的一片石灘處休息,野餐。在午後時分,我們又踏上了回去的路,途中寶貝們被河裡的小螃蟹吸引了,紛紛下到河邊捉螃蟹,家長們好似也回到了童年時代呢?當回到出發地休息時,我們在大山,綠樹的懷抱中開展了有趣的親子游戲。很快我們坐上了返程的車,此時大家都累了,進入了夢鄉,看著他們熟睡又微笑的臉,我想他們是開心的吧,也許在回味剛才發生的種種趣事吧!

看著窗外遠去的山,我也笑了。春天來的好快呀,悄無聲息,不知不覺中,草兒綠了,枝條發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開的燦爛多姿,生機勃勃的景象,撥動著我們的心絃。還好我們追上了春姑娘的腳步,沒有讓她悄悄溜走……

教師的隨筆 篇18

今天,有幾個孩子來得特別早,他們看到我放在活動室裡的大灰狼和小動物的頭飾,就自發地玩起了“大灰狼抓小動物”的遊戲。我便在一旁觀察。

遊戲開始了,“大灰狼”一出現,所有“小動物”都躲到了活動室的一個角落裡,相互擠壓著。馬上就有孩子覺得這樣不安全,提議道:“不好,會把小動物擠痛的,我們應該搭一個小動物的家!”很快就有幼兒搬來了幾張椅子,圍成了一個“家”。當“大灰狼”再次出現時,大家立即躲進“家”中。這時,“大灰狼”學《三隻羊》的故事情景,用腳踢、用頭頂“小動物”家的門,“小動物”們齊心協力頂住大門,還告訴大灰狼:“我們的門是用鋼筋水泥做成的,你撞不倒的,還會把你撞得頭破血流!”“大灰狼”摸摸自己的腦袋,不服氣地說:“我找個金剛鑽把你們家的門打個洞,再鑽進去吃你們。”說完,嘴裡發出“噠噠噠”的鑿洞聲。眼看“家”快不安全了,“小動物”們又說:“我們會噴出水來把你沖走!”“大灰狼”說:“我用大吸管把你們噴出的水裝進一個大袋裡,這樣你們就不能把我衝跑了,哈哈!”“小動物”們又說:“我們噴出火來把你烤熟!”“大灰狼”又說:“我根本就不怕火!”……這時,只見“大灰狼”趁大家不備抓起一隻“小動物”準備帶走,誰知抓的是一隻“烏龜”。這時“烏龜”把頭一縮說:“大灰狼,我變成了一塊石頭,讓你吃!”“大灰狼”一咬便齜牙咧嘴,灰溜溜地跑了。“小動物”們歡呼起來:“哦,我們戰勝大灰狼了!”

沒有劇本,沒有導演,也沒有事先排練,我不禁為孩子們的表演喝彩。他們的想象那麼豐富,創造力那麼強,玩得那麼投入、愉快,這樣的情形在教師主導的活動中很難見到。而這正是自發遊戲的魅力。我們應該給予幼兒充分遊戲的機會,鼓勵幼兒自主選擇遊戲內容、夥伴和材料,支援幼兒創造性地開展遊戲,體驗自主遊戲的快樂和滿足。

教師的隨筆 篇19

究竟什麼樣的人能真正稱得上教師?恐怕任何人都很難給出一個準確的概念。古代人們把教師稱為先生,也有叫學究的,說明他們都學識淵博,喑知天下事,說到此,我們頓生崇敬之意。而現在,我把教師分為三類:導師;教師;伴學。

導師,這是我最崇敬的一類。在學生時代,學生想學,要學的並不僅僅是書本知識,而是人的全面發展,知識,做人,處事,古言:萬事盡知為學問。可以說導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是自己學習的榜樣。“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碗水”的時代早已過時了,真正的教師是教會學生如何尋找水源,引導學生走向完善。

教師,這是我認為比較適合當今教育的一類。是符合“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碗水”的一類,學生有問就答,正確指導,是幫助學習的機器,屬於幹好本職工作,就一切OK的人,這樣的教師是社會教育制度的產物,更確切的說是應試教育制度的產物,他們對學生的將來沒有什麼重要的作用,但或許對現在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社會上的人應該對他們表示感謝。

伴學,這是我最不欣賞的一類。他們為的不是學生的學習,也不是為了學生的將來,而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自己有事先去做,對學生置之不理,更不顧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素質的提高,在家長心中是老師,其實他們以這個職位為賺錢的東西,把學生作為產生錢的東西,良心何在啊?更稱不上是人。我們對他嗤之以鼻的同時,還應該對其深惡痛極。

一個國家的發展要靠教育,教育的發展要靠教師,教師的發展要靠一個良好社會的感染。而當今之世,更需要的導師,社會必然要創新,創新就要靠一種引導,導師在此中的角色應當仁為讓。現代的師範院校是培養教師的搖籃,但值得批評的是學生成績不及格的數不勝數,社會對其憂慮的同時,卻多了些遺憾。我們沒有必要去指責學校,更要去改變一下教育制度,這才是根本,如果教育制度和社會統一和諧了,中國文化就會重新的復興。

期待復興!

教師的隨筆 篇20

“嗚嗚嗚……媽媽,我不想回老家,不想離開老師和小朋友,我們不回老家了,好不好?”頓時活動室裡哭成一片。是什麼讓孩子們那麼傷心呢?原來是我班的楨楨因爸爸退伍不得不回河南老家,可她捨不得離開幼兒園。

記得三年前,剛來園的楨楨引起了我的關注。她總是沉默寡言,不與教師和同伴互動,一直安靜地呆在角落裡。我透過家訪得知楨楨父母工作特別忙,每天很少有時間陪伴她,導致她較少與人交流。為此,我和楨楨媽媽進行了溝通,給了她一些意見和建議,並商定了家園共育的計劃。

每天早晨來園時,其他孩子都向教師行禮問好,楨楨卻躲在一邊,這時我會給楨楨示範,讓她模仿,只要她做了我就會表揚她;集體活動時,我會給她在集體中表現的機會,並讓她獲得成功;區域活動時,我會帶著她遊戲,幫助她“動”起來;平時我還會讓她擔任值日生,給她與同伴互動的機會。

在家中,楨楨的爸爸媽媽也更多地陪伴楨楨。“讀書月”活動時,我建議楨楨爸爸媽媽每天陪孩子閱讀15分鐘,我則每天電話家訪。一段時間後,楨楨告訴我她很開心,因為爸爸媽媽每天都陪她閱讀。在月末的講故事活動中,楨楨落落大方地走上小舞臺,將故事表演得惟妙惟肖。

現在楨楨已是個積極主動、熱情開朗的孩子。臨別時,我把幀幀三年內在幼兒園學習、生活的影像刻錄成光碟送給她。楨楨則送給我一幅畫,告訴我:“老師,這是我畫的。上面有園長和你,最小的那個是我自己,如果你想我了就看看這幅畫。”我的鼻子一酸,眼看帶了三年的孩子就要離開,我真心捨不得。楨楨抱著我始終不肯撒手,我的淚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此時的情感無法用言語表達。

作為幼兒園教師,我深深地感到幼兒園是我的舞臺,孩子是我的最愛。我相信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微笑,他會給你一個明媚的春天。

教師的隨筆 篇21

初次離開父母的孩子都是十分膽怯、焦慮和沒有安全感的。

今年我帶小班,在開學初,小朋友剛入園的那幾天活動室裡熱鬧非凡,撕心裂肺的哭喊著“我要媽媽,我要回家,我不上幼兒園”的聲音刺耳極了,但這樣的聲音在一天天的減少,可就吳國廣小朋友每天早上來都是雙手緊緊的勾住媽媽的脖子,雙腳纏住媽媽的腰,不肯下來。嘴裡還不停的說“我要媽媽,我要回家,我不上幼兒園”,“國廣來,老師抱抱,國廣真乖”無論我們怎麼說都無濟於事,直哭得媽媽的眼睛也溼了,媽媽實在橫不下心就帶他回家了,說明天再來,可是後來的幾天都是這樣,不但影響了我們活動的開展,也影響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情緒。然而透過與他家人溝通我們明白了他不願來院的原因,原來在入院前他都很少跟外面的小朋友玩,只跟家人一起玩,所以見了生人就害怕,反應特別激烈。

認真分析了原因後,就採取有效的措施,耐心的對待幼兒的哭鬧,給他一個個像媽媽一樣的擁抱,並說“國廣乖,老師媽媽想你,來親親。”就這樣我成為他的依戀物件。我們還要組織了有趣的活動,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才能讓他緩解焦慮,放鬆警惕,漸漸的消除對他的不安全感,輕鬆的投入到活動中。有一天早晨,我有事不在,莫老師接待他,他就是不進教室,一直在外面哭到我來了把他抱進來他才停止哭聲。我輕輕的在他耳邊問“寶貝你為什麼不進教室呢?”“莫老師又不抱我,她不喜歡我,就是不進。”“哦,原來是這樣,以後我叫莫老師也抱抱你好嗎?”他點點頭。

每天這些可愛、活潑的孩子都在我們的身邊轉呀轉的,只要你肯付出了,就會有回報。不要吝惜你那溫暖的懷抱,敞開吧,讓孩子無憂無慮的偎依在你懷抱裡吧!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徹底擺脫陰影,消除對他們的不安全感,讓孩子開心快樂的過好院裡的每一天。

教師的隨筆 篇22

區角遊戲開始了,孩子們各自取了遊戲牌進入遊戲區。這時,在“醫院門診”處,開開和佳佳在爭搶醫生的白大褂。我走過去問:“你們誰當醫生啊?”佳佳哭著說:“我先拿到白大褂的。”開開緊跟著說:“我先插到遊戲牌的,我今天當醫生。”看來誰也不讓誰。於是,我就把他們領到“遊戲插牌”處,蹲下來指著“醫生”的小口袋說:“今天的醫生是開開呀,佳佳沒有插牌,下次當醫生好嗎?”佳佳一邊很不服氣地把白大褂給了開開,一邊委屈地哭了起來。

孩子們都進入角色,開心地遊戲著。佳佳仍站在“遊戲插牌”處哭,我走過去對她說:“還在傷心呢?快去銀行領錢,老師帶你去理髮店做個漂亮的髮型,這樣心情就會好了。”佳佳很不情願地在銀行裡領了錢,然後跟我來到理髮店。雖然理髮師很熱情地招呼她,可她還是哭個不停。看來這招對她沒用,我便蹲下來問她:“你是不是很想當醫生?”她點點頭,我又說:“可是你今天沒有插到牌,老師下次請你第一個去插牌,好嗎?”“我,我現在就想當醫生!”看來佳佳今天不當醫生誓不罷休了!

我把她帶到“醫院門診”處,開開正在給病人看病呢,我搬了張椅子放在開開旁邊,對開開說:“你今天要當師傅了,我帶來一個實習醫生,給你當助手好不好?”開開一聽自己要當師傅了,開心地點點頭,並讓佳佳坐了下來。開開看了看佳佳,把手裡的“處方”紙給了佳佳:“這是處方紙,如果病人要掛鹽水、吃藥、打針,你就給他相應的卡片,知道嗎?”佳佳邊擦乾眼淚邊點點頭。後來,我看到他們倆配合得非常默契。

通常,為了順利而有序地開展區角遊戲,我們都會規定人數,常常使個別孩子無法滿足遊戲願望。因此在區角遊戲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設計角色和情節,而不是機械地遵守所謂的“遊戲規則”。在今天的遊戲活動中。教師設計的“實習醫生”這一角色恰到好處,既不違背遊戲規則,又合理地滿足了孩子的遊戲願望。

教師的隨筆 篇23

時光如梭,轉眼間,一學期就在緊張繁忙中度過了,其間有快樂,也有煩惱,有收穫也有不足。一學期,不算太長。但我與我班的孩子有太多的快樂,也有太多的“矛盾”。我們之間有很多故事。

在課堂上,我們一起去探究,一起去發現。我們把所學的知識當作法寶,遇到的問題當作“妖魔鬼怪”。我們一起想辦法去除掉所有“妖魔鬼怪”。在這期間我看到了孩子們的勇敢,智慧,耐性等等很多可貴的東西。但我在這裡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另一個暖心窩的故事,一個關於“李子”的故事。

胡天潔同學,本期由於青山堡小學拆除。於是轉入我班就讀。身材瘦小,家庭很特殊,出生以來沒見過爹孃,從小就跟著老奶奶生活,一聽就讓人有點心酸。剛到班上時,她有太多不適應,回答問題聲音弱小,也不說普通話,學習成績不怎麼好。有時從她的眼神中,可以隱約感覺她有些自卑。

在學習上,我嚴格的要求她,與其他同學一樣對待。課後我喜歡與胡天潔同學話家常,透過交流,得知胡天潔在家做很多同齡孩子從沒做過的事情,洗衣、煮飯、挑水等。於是,我藉機向大家展示她的優點。希望同學們平等對待她,同時,讓同學們也感受到,他們心中不怎麼優秀的胡天潔,也有非常強大的一面。她與一個年邁的老奶奶撐起自己的“家”。然後,鼓勵同學們多走近胡天潔同學。課堂上,我儘可能的讓她展示自己,並及時抓住閃光點,鼓勵她在課堂上大膽

的想,大膽的說。在生活上,我們以給以一定的幫助。

一學期下來,胡天潔同學在成績上有了進步。而且多了幾分自信。對於胡天潔同學,我,以及其他的孩子,我們並沒有給予她什麼特別的,莫大的幫助,反而,她的經歷讓我們心裡更多了一份感恩。

期末考試的前幾天,胡天潔給我和周老師各帶來了一小包李子。雖然這李子與其它李子沒有什麼不同,但吃在嘴裡,滿嘴都是甜蜜,整個身心都感到幸福。因為這李子裡包含有我們相互的理解,認同,幫助,成長………,所以,這是世上最甜蜜的李子。

教師的隨筆 篇24

賈利鴻是個比較活潑好動的男孩,但自信心比較強。平時對老師說的話不上心,比如老師讓準備什麼材料,他都不和爸爸媽媽說。有的小朋友指出他的錯誤,他總是百般狡辯,不願承認。一次我們上美術課,我讓姝涵發紙,我們都開始畫了一會兒,賈利鴻舉手說沒有他的紙,姝涵和旁面的小朋友都說給他紙了。我對利鴻說:“姝涵沒給你紙嗎?”利鴻還是強調沒給他紙。我對姝涵說:“那好吧,你再發給利鴻一張紙吧,也許是你忘了給他。”課後我把利鴻叫到身邊,輕輕地對他說:“老師最喜歡誠實的小朋友了,你可是個好孩子,好孩子也有做錯事的時候,不過撒謊是最不好的行為,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勇敢地承認錯誤的!”利鴻低著頭,依然不說什麼。我想他也許是怕別的小朋友聽到,我就讓他小聲地在我耳邊說。他輕輕地在我耳邊說:“我不是有意的,我的紙不小心壞了,您能原諒我這一回嘛?”我馬上說:“老師沒有怪你,只要你知道錯了就好,以後再有這種事發生,你就直接向老師說,老師會給你的,以後別再撒謊了,老師還會喜歡你的,你還是老師心裡的好孩子。”以後我經常請利鴻做事,只要他做好一件事,我馬上就表揚他。

反思:

利鴻之所以撒謊,是因為他想保護自己。“不願承認錯誤”是幼兒的常見現象,幼兒害怕或是想逃避懲罰而為自己開脫,所以老師不能在別的小朋友面前批評他,一般要在私下裡,多和幼兒溝通,多和父母溝通,多瞭解幼兒的情況。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該多關心、多幫助、多理解、多尊重他,老師要和家長多聯絡、多合作,充分利用家庭資源來進行教育,幫助幼兒認識自己。在遇到這種事時,不要馬上逼幼兒認錯,而是要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自己意識到撒謊的錯誤行為。在今後的日子裡,看到他表現好一點,就要及時表揚他,並讓他多幫老師做一些事情。我想:只有當幼兒覺得和你是平等的時候,老師的教育才會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