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歷史

歷史的議論文

關於歷史的議論文(通用28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歷史的議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歷史的議論文 篇1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思來,雨雪霏霏。翻開我國的歷史長卷,就像是桂林山水連綿不斷,又像是敦煌莫高窟的圖案燦爛無比,《中華上下五千年》正是記載了我國從盤古開天地到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誕生,再到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政府的滅亡。讀完這篇長長的歷史畫卷,不禁令我思絮萬千,一個個王朝的興起到它的衰敗,一位位英雄人物的輝煌功績,一個個奸臣的陰謀詭計……象一幕幕電影在我眼前展現。

有些帝王一心治國,於是就像包公斬包勉——正人先正已,比如齊桓公,他重用忠臣管仲,最後當上了春秋的第一個霸王;有些帝王為了權力和慾望,紛爭不斷,戰火連綿,百姓背井離鄉,橫屍街頭,最後國家消亡,就像殷商被妲己妖精迷惑,整天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最後落得國破家亡。

只有遍訪能人,廣納忠言,制定安邦興國的好辦法,才能讓國家慢慢強盛起來;如果貪圖享受,奢侈荒淫,昏庸殘暴,那必定會自焚鹿臺。兩種不同的皇帝結局完全不同,這說明了我們做人不能貪圖享樂,只有勵精圖治,才能做個有出息的人,才能幹一番大事業。有些忠臣滿懷報國熱情,輔助國王治理國家,有時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冒死相諫,可是他們卻往往被奸臣暗算,就像伍子胥、屈原和岳飛因為奸臣的無中生有、添油加醋的諂害而喪失了生命;而有些奸臣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們在國王面前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劍,他們陷害忠臣就像白骨精騙唐僧——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不過我想惡有惡報,壞人終究沒有好下場,就像胡亥,謀權篡位,殺了自己的親生父親.這些歷史人物說明了害人等於害已,做壞人終究沒有好下場,等於自尋死路。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我們得分清是非。不輕易上當受騙,對捏造事實的行為敢幹說“不”;“熱以真為貴,情以誠為美”我們對同學對朋友更要有滿腔的熱情,同學有困難時要伸出援助之手,同學有缺點時要學會包容,同學……讀了這本歷史書,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做人,要古代明君一樣,好聽忠言,勇於承認錯誤,做人要像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不要胡亥那樣吃剩飯長大——盡出餿主意;也不要像周釐王做個酒囊飯袋;更不能如袁紹那樣像春天的柳絮——飄飄然;如果等你走入了歪門邪道,就沒有後悔藥可以吃了,不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嗎?不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討苦吃,蠶兒吐絲——作繭自縛嗎?

歷史的議論文 篇2

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璀璨的銀河,卻一次次被像秦始皇這樣的暴君所抹殺。中國是一部永遠也說不完也道不盡的寶庫。

作為一個略知一點中國歷史的中國人,我認為,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夠像《論語》這樣長久而深遠地影響著中國的歷史。也正因為這樣,我對《論語》的態度一向是隻敢仰視而不敢觸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讀,也從不敢隨便發表什麼評論。孔子和毛澤東,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偉人。他們的思想境界高的超乎想象。他們一個用溫文爾雅的情感力量,一個用躬身親為的實幹家的力量。改變了中國。所以,我喜歡《論語》,喜歡”仁“因為這個道理,不是辯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中國的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彩虹,任憑風雨的吹打也絕不回頭。中國是一個有這深度思想的國家。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正因為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更加美滿。《弟子規》中深度思想怎能不讓我們回味?一系列清朗順口的語句,是我們深深的愛上了這本書。他教會我們做人,教會我們對待知識的態度。在《弟子規》中我不得不佩服中國,不得不佩服中國文學。中國國學博大精深,以致於我們不能瞭解它的全部,中國國學四通八達,讓中外友人一起來領悟這做人的真諦。中國國學永遠是一部書寫不完的畫卷!

歷史的議論文 篇3

照片是歷史的眼睛,一張照片可以見證一段歷史。當我看到語文書上這張照片時,我的心被震撼了,血彷彿也凝固了,它讓我瞭解了那一段悲慘的歷史。

這張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時,記者拍下的真實情景。照片中被炸燬的人行天橋猙獰恐怖,月臺、鐵軌被炸的橫七豎八,空中煙霧瀰漫、塵土飛揚,一個孤零零的小男孩,衣衫襤褸,全身血跡斑斑,坐在鐵軌上驚恐大哭,彷彿在呼喊著媽媽。

本該人流湧動的火車站除了小男孩再無一人,人都到哪裡了?本該乾乾淨淨的鐵軌上為何一片狼籍?受傷的小男孩為何獨自一人,他的媽媽去哪裡了?

面對畫面,我似乎看到了硝煙中驚惶、哭喊、奔跑的人們,地上滿是焦黑殘缺的屍體,上面還壓著鉛皮和木板,受傷者被壓在廢墟下,傷口還汩汩流淌著鮮血,到處是崩塌的斷壁殘垣,慘不忍睹。

面對畫面,我似乎聽到呼嘯著俯衝的轟炸機的轟炸聲,此起彼伏的淒厲的爆炸聲,天橋、月臺的倒塌聲,受傷者的痛苦呻吟聲,小男孩孤獨無助、撕心裂肺的哀號:“媽媽,媽媽……你在哪裡……”

戰爭讓無數人失去性命,讓母親失去了兒子,讓妻子失去了丈夫,讓孩子失去了父親,我們希望,我們祈盼,不要戰爭,保衛和平,讓和平之花開遍每個角落。

歷史的議論文 篇4

這天,雨沙沙的落下,黑夜不知不覺已經走近了,我再一次拿起《歷史之謎》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又讀了一遍《歷史之謎》,使我有著複雜的心情。《光緒皇帝死因之謎》,使我感到憂傷,對慈禧太后的憎恨。據我所知,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主持朝政已達半個世紀。她心腸狠毒,為了統制天下,而想方設法廢掉光緒皇帝,還簽署了喪權賣國的條約,真是令人氣憤至極!

往後翻《莫扎特死亡之謎》讓我感到無比的婉惜,一個從五歲就會作曲的音樂天才,年僅三十五歲就辭別了人世,這幾年來,有多少個音樂家可以像莫扎特那樣如此令人崇敬呀!能像莫扎特那樣富有才華!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這個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聽著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心中的憤怒之火一次又一次地熊熊燃起,是誰毒害了這位曠世奇才!窗外蒙蒙細雨與無盡的黑暗使原本神秘的莫扎特更深不可測。雖然莫扎特去世已久,但他遺留下的不朽之作受到了全世界人民地傳頌,為他樹立起了一座豐碑。

佛教於何時傳入中國、拿破崙死亡之謎、亞歷山大之謎;這一個個神秘而又離奇的故事在《歷史之謎》中一一閃現,遨遊在歷史中,我認識了許多名人,揭開了名人們的神秘面紗,更深一步瞭解了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使我理他們更進一步,也讓我意識到,仍有不勝其數的歷史之謎待我們去探索去解決。

讓我們攜手共建一個歷史的藍天,暢遊在無際的歷史海洋吧!

歷史的議論文 篇5

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上,那些戰士,那些不畏困難,堅強勇敢的戰士們—候登舟,姜繼永,黃世賢······是他們,他們讓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今天我們就來聽聽戰爭時期的故事吧。

在1937年至1938年之內,可惡的日軍轟炸合肥40餘次,炸死了300餘名居民,被扎傷致殘的有700餘人,更有無數房屋被炸倒燒燬,他們竟然拿殺人做遊戲!更可惡的是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佔南京後,為了報復中國隊的抵抗,竟然進行了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一共死了30萬人!這些血淚史,中國人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有一次,部隊發現有數百名日軍在對岸集合。到了傍晚,日軍的橡艇企圖偷渡,等敵軍渡至江心時,部隊出其不意的痛擊敵人,日軍死傷慘重,少數爬岸的日軍也被擊斃。我國狠狠地反擊了一次。

日軍投降後我國部隊去濟南収投降日軍的武器,有的日本鬼子雖然成了俘虜,卻還傲慢,對侵略行經竟沒有悔改之意!

70年前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上,中華民族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而先輩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今天,我們站在這裡,回顧歷史,是為了智慧和啟迪,作為小學生,我們要用科學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以史為鑑,行中求索,更好的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來的方向!

現在,我們生活幸福,這些幸福來之不易啊!如果沒有那些勇敢,愛國的戰士,我們哪來的幸福?可敬的戰士們!你們付出了一切,就是為了祖國。你們的勇敢,堅定使我們震撼!中國有這麼多愛國的子孫,一定會越來越強,永不落後!

歷史的議論文 篇6

時光飛逝,眼間,我已經學了兩年的歷史了。

在我看來,歷史應為一塊鏡子,可以通過歷史來與今日國際比較,得出大致的發展方向,唐太宗曾經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是的,現在大多出色的領導者都是因為讀了歷史,從歷史中得到了足夠的經驗和教訓,從而把國家治理得很好。比如說美國喬治·華盛頓,在治理國家時應用了宗教改革時期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並讓這一政治體系的美國存在至今,成為世界上的第一強國。

不過有時,哪怕“腹有詩書”,也難以“氣自華”。因為知識只有與生活有所聯絡,才能真正地被稱為“有用”;光會死記硬背,而“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只會成為學習機器,不知把知識用於生活。比如說清朝時的“八股取士”考試體制,把隋朝以來的教育體制變得一團糟,從而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讀書機器”。與當時的歐洲部分國家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與此同時,清朝的“文字獄”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華大地上的科技發展停滯不前。先前的文字獄,禁錮了中國人民群眾的思想,同時使世俗文化基本消失,文學鉅著《紅樓夢》也毀於一旦。後來的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與國外的交流基本停止,讓中國以為“天朝物產豐盈,不足與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不學習外來文化,不發展開明政策,不增強軍事實力,這三“不”讓中國變為了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前期的被殖民國家。被殖民其實也有好處——這可以讓部分地區與外界交流,發揚地區優勢。

雖說如此,不過地區實力提高後,需要獨立,人民才會受益。

最終,中國還是“獨立自主”了,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巨大一步。不過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說中國目前的“應試教育”制度,這其實對中國的發展沒有太大好處,因為如果只知道“死讀書”,不知實踐,是對發展無利的。所以,縱觀歷史,我得出一個結論——實施素質教育,刻不容緩!

歷史的議論文 篇7

荊軻又唱著他那經久不衰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老調子,領著人家秦舞陽去屁顛屁顛地刺秦王了。然後在我們筆下,他又要悲壯地用他的鮮血染紅夕陽,浸透歷史。荊軻是古到掉渣的人了,我們到是很能發掘,把古人的傷疤一次次揭開,讓他一次又一次地在我們筆下死去活來。

項羽也比荊軻好不了多少,他要不停地唱著悲涼的曲子,要在我們的指揮棒下上演一幕又一幕不同版本的霸王別姬。最後還得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自殺。這還不算完呢,他還要被我們大肆評論一番,或者是忍氣吞聲地看我們篡改歷史。他又能怎麼樣呢,屍骨都已經爛掉的人了,最多橫眉怒目在心裡嚷上一句:“小樣兒,你寫吧!我忍還不行!”

李白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活著的時候不得志,總算死了吧,又被後人拿到作文中去換取分數。寫就寫唄!也是一種光彩嘛。所以他也只能心甘情願地在我們筆下不斷擺出“舉杯邀明月”的pose,再嘆上幾口氣,作上幾句悲涼的詩,最後等我們發表上幾句大論,他才可以灰溜溜地謝幕。

陶淵明可以不為五斗米折腰,但他在我們筆下毫無對策可用。在我們的催促下,他必須早早起來,去玩那套“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的把戲。幹完這個,他又要去急匆匆地種他的金字招牌――菊花。最後再擺出一副悠閒自得的面孔。這就算是OK了。

呵呵……真想問一句,這樣有意思嗎?拿者古人的血淚哀愁去換考場上的分數,很高尚嗎?是為了創新?讓古代一群老胳膊老腿來吼搖滾樂,扭迪斯科,很創新。那我們要不要寫啊?寫寫自己的事,關起門來自娛自樂不是挺好嗎!幹嘛非要翻那些古代的沉芝麻爛穀子?!幹嘛非要寫一些噁心自己更噁心別人的東西呢?!玩歷史有意思嗎?至少人家還是我們的前輩,尊重尊重人家,別揭人家傷疤,不行嗎?你自己又不是一張白紙,隨便搜搜就有一大堆東西寫,用的著去玩歷史嗎?

對於這種文章,不外乎三種,一種是文言文翻譯型,一種是篡改歷史型,還有一種是評論歷史型。第一類真是好笑啊,現在文言文翻譯書到處都是,用得著你翻譯?況且你那還不一定準確。第二類簡直不可理喻!歷史已經定型了,有本事你蹦回古代去改啊!現在在這裡打著創新的招牌胡說八道算什麼本事!至於第三類,純粹是閒的沒事幹,歷史用的著你去評論啊?要史學家都是吃閒飯的?!所以我對最近日益增多的歷史文章十分反感,他們簡直和八卦記者有一拼了。

唉……請大家一起做件好事,讓古人們安息一下吧!不要再玩歷史了!不好玩!

歷史的議論文 篇8

一說到曹操,人們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的:奸詐、詭計多端、多疑,兇狠的奸雄;一說到劉備,人們的印象是這樣的:愛民、善良、重用人才的賢君形象。

從很小的時候,我也是這麼想的,原因很簡單,《三國演義》裡用了大量的文筆去寫的。但我長大以後,突然漸漸明白了一件事情:這不過是作者給我們奸詐與善良。別忘了,作者本身是一個擁劉反曹的,他在主觀上已經佔到了劉備一方。

曹操奸詐嗎?當然,他不過是漢末的一個小官,靠著謀略與機遇,也就是作者所寫的奸詐建立了天下。《三國演義》曾說他:寧教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姑且不論這是真是假,至少從歷史中很多事情上體現了這一點。然而我們想一想,從古今中外的著名政治家中,從Lincoln(這個人違反過先發發行過綠背貨幣)到毛澤東,哪個政治家沒有用過手段?光靠民心只能立本,沒有手段何來在這個競爭中生存下去?別忘了劉備在沒遇到諸葛亮之前連自己的領地都沒有。但作者卻故意突出了這種奸詐狡猾。於是我們只看到了書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不敬,卻忘了這在亂世中保護了脆弱的漢室;於是我們只看到書中曹操窮兵黷武,四處征戰,卻忘了他曾在北方實行屯田政策,救了無數人;於是我們只看到書中曹操因猜疑而誅殺了楊修、華佗等人,卻忘了重用郭嘉的是他,重用荀攸的也是他。曹操不是完人,但也絕不是書中所寫那般不堪。

劉備善良嗎?當然。他仁義,他愛民,他反對曹操那樣霸道的政策,他在每一個領地上都收穫百姓的愛戴,君不見荊州數十萬人民都跟著他逃跑。手下人也十分忠心,關羽千里走單騎回到了劉備身邊,徐庶身在曹營心在漢。他還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招搖撞騙,哦不,是廣招人才。然而,任何一切的東西好到了極致便是假。作者一味地描寫他的好,卻忘了劉備也有他的不足之處。比如說長板橋摔阿斗,看起來像是關心部下,其實細細一想,哪一個父親會把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兒子看得比手下人還輕?再比如說攻打益州,滿口的仁義道德,說是為了正義而戰,其實實質上就是除掉自己的同族之輩,還是用一些小手段進入益州的,即使當時益州太守劉璋昏庸無能。他為了自己的兄弟大舉進攻吳國,手下幾十萬人戰死了。可作者仍然說這是兄弟間的情義,為了仁義犧牲了幾十萬人,說白了,他是為了自己的兄弟、自己的私義,極其自私。劉備必然有善良的一面,但他同時也有自私的想法,也有奸詐的手段。

或許有人會問:管他呢,反正這只是一部小說,何必上綱上線。誠然,如果是小說,倒也無妨。但別忘了,它是以歷史作為基本素材的,很多人是把它當成歷史來看。幾百年來曹操就這樣被那麼多人誤解,公平嗎?文學作品可以有藝術上的加工,但歷史的東西,應該有一條底線:客觀、公正、合理。

最後請那些歷史作家們牢記一點:客觀對待歷史,不要讓你的態度你的作品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歷史觀、價值觀。

歷史的議論文 篇9

歷史滾滾,如長江東逝水。時光歷歷,際會風雲,星河璀璨。

這是中國,我是歷史。

歷史是一部人類進化史,從茹毛飲血到人工取火;從採集野果到吃上熟食;從石器到青銅器、到鐵器;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封建社會。經歷了多少腥風血雨、艱難困苦,用篳路藍縷創造、鑄就了永恆。

歷史是英雄的讚歌,岳飛精忠報國,立下了赫赫戰功;霍去病英勇善戰,兩次率兵大破匈奴;李廣一生多次征戰匈奴,卻始終沒有得到封賞的機會,可他的壯舉,會被所有人永遠銘記……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在歷史的長河中,數不清令人歎為觀止的文明創造陸續被記住。從最早的元謀人、藍天人,到名震世界的北京人,再到後來的山頂洞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他們的秘密正在被我們慢慢地揭開。

文明中外,到現在還讓外國人羨慕,吃驚不已的三星堆遺址,是我國西南地區迄今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涵最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

歷史也是一部吃瓜史,各種滑稽人物輪番上場。周厲王在位時,覺得什麼都是他的,於是直接控制了山林湖泊,還下令國人“不許說我!”最後,周厲王慘死在異鄉。

周幽王為了博取寵妃褒姒一笑,點燃烽火,諸侯們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這場面,哈哈大笑。此後,周幽王多次點火,諸侯們漸漸都不再相信他。最終被犬戎殺死。這就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

夏桀日夜與寵妃妹嬉飲酒作樂,殘殺百姓,還說人民和他是月亮和太陽的關係,月亮不能滅亡,太陽當然也不會滅亡。後來,商國國王湯戰勝了桀,滅掉了夏朝。

歷史詮釋了什麼叫“忠”,介子推為了讓重耳活命,割下了自己的肉煮給重耳吃。即便後來他沒有被封賞,但當重耳火燒綿山時,為了讓重耳好好治國,帶著自己的母親被大火活活燒死。

秦國的改革家商鞅,在生前一心為秦國主持變法,可死後卻遭到車裂,但秦始皇還是徵用了變法。

吳起率軍攻打秦國時,作戰期間他與士兵們同甘共苦,但吳起的改革觸動了許多人的利益,最後被貴族們亂箭射死。

歷史也詮釋了什麼叫“貪”與“奸”。西周初年,齊國大夫田和將齊康公流放到海島上,自立為國君,史稱“田齊太公”。此後齊國在歷史上被稱為“田齊”。

歷史更會讓我們銘記那些永不磨滅的不朽,陳壽因三國志而不朽,陳慎因說文解字而不朽,大禹因治水而不朽,趙崇因花間集而不朽……

時光匆匆,唯有歷史永恆。這是中國,我在這裡,我是歷史。

歷史的議論文 篇10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古往今來,如此蕭瑟之風,想必定是秋風了吧。不知道荊軻踏上那條不歸路時的心情如何,也不知道太子丹當初派人去行刺秦王是否深思熟慮。《六國論》曰:“至丹以荊軻為計,始速禍焉。”當荊軻刺秦王失敗的訊息傳入太子丹耳中時,不知他內心是否有一絲悔恨,抑或是不悔其策略不周,而悔其用人不慎,怪荊軻不力。正如蘇洵所說:“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荊軻自知命不久矣,當此時,不知他內心是否後悔跟隨多疑的太子丹。我不是他們,我不知道他們心中的感想。但我知道荊軻,當他臨行吟下此詩時,他便抱了必死之心。他知太子丹多疑,但不後悔,因為他知道自己此行不為太子丹一人,而為燕國百姓。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荊軻之死,非後者莫屬吧。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多次出師伐魏,卻“未捷”,最後卒於五丈原。諸葛孔明不愧為千古名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他一生的寫照。《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周郎“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足可看出周瑜之奇偉謀略,卻仍發出“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是嘆孔明之智謀無人可及吧。諸葛孔明助劉備開創大業,扶助劉禪支撐極其艱難的局面。他曾向劉備發誓要助禪穩固基業。“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出師表》沒讓阿斗明白孔明的一片老臣心,卻讓後人銘記諸葛孔明。想那五丈原,那吹滅孔明生命之燈的風,必是秋風吧。他不但吹熄了千古名相的生命之燈,也使三國鼎立之局轉為歷史。

滔滔江水之上,不斷迴響起一種低沉的聲音。“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是一代梟雄,奈何英雄與美人,難以兩全,當其四面楚歌時,內心仍記掛虞姬。虞姬以劍舞回應英雄以謝其憐愛,而後自刎,英雄一見“淚落如雨”。不愧為“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虞姬之死,可以說使項羽心痛至極,心痛之餘,他決定帶人衝出包圍……烏江自刎,非人所願。杜牧曾寫詩說:“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李清照也曾寫詩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但誰又知當時項羽內心之痛呢?虞姬已死,他以當年自己領八千子弟兵起義,如今隻身一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為由將自己的生命終結。但他卻忘了“勝敗乃兵家常事”之理,為一敗而求死,實乃兵家之大忌也。逝者已遠去,詠者已遠去,如今我們只能在烏江之上,把酒臨風,一樽酹江月,一樽祭英雄。憶往者,美酒、寶劍、佳人、英雄。

坐擁江山,美人在懷,無數珍寶,盡攬其庭中。然而安史之亂突起,一夜之間,美景覆滅,貴妃醉酒之燕舞轉成歷史,隨風消去。男人愛女人,本世之常情,而當這個男人以一國之君的身份過於偏愛此女時,就成了一種錯誤。因為這種愛,太過於沉重,是一個弱小的女人承受不起的。當面對將士們的逼迫時,他不得不捨美人,一曲《霓裳羽衣》,代表著逝去的美好。而今,落葉蕭蕭而下,秋風咆哮,她隻身著素衣,平靜地走向死亡,想到曾有一個人愛自己,死亦足矣。“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奢華成往事,此時只有蕭瑟秋風,一棵殘樹,一段白綾……

古來萬事東流水,歷史已成為往事。如今的我們,唯有在書中細細品味,靜靜地獨登高樓,望盡天下路,遍覽歷史滄桑。

歷史的議論文 篇11

小時候,父親問我:“水裡流著的是什麼?”剛滿10歲的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水。”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明白。中國的水中,確實流著中國的歷史。古今往來,中國的歷史一直與水緊密相連: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李冰修築都江堰,李春設計修建趙州橋,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水的歷史。我們的祖國,也就是在與水的抗爭中不斷成長的!

舊社會發洪水,一次就淹了大半個中國。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1938年,蔣介石下令炸燬黃河大堤。一時間,洪水滔滔,人命還不如根草!

水是流動的,歷史是向前的。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行動和汗水換來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生活;100年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洪水挑戰:興修水利疏河道、造大壩……今天的中國水利建設日新月異,葛洲壩、小浪底、三峽……中國的經濟也像中國的水一樣,一日千里,社會主義中國,流入了繁榮的新時代。

1998年洪水好像想再考驗一下中國人民,南方的長江、洞庭湖,北方的松花江、嫩江,一起“興風作浪”。面對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英雄的中華兒女們眾志成城,風雨無阻,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產黨員、人民解放軍和廣大人民群眾一道用自己的身體,手挽著手,肩並著肩,築起一道堅固的人堤。洪水退去了,黨和人民聯絡得更加緊密了。

1997年,長江、黃河與香江水融在一起。1999年,澳門的水也重新和祖國的水相融合。我知道祖國的水還缺少了日月潭的濃香味。但我相信,中國的水總有一天會流到一起的。

中國的歷史是中國的水,中國的水是中國的歷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今天,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我們意氣風發地走進新時代,而我們也將載著她走得更遠。

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水史,中國的水中蘊含著中國的歷史。

歷史的議論文 篇12

翻看歷史的畫卷,如浪花淘盡,那過去的一幕幕歲月流轉,一位位英雄偉人展現在眼前,我不禁走上前去同他們對話。

我看到了屈原,他沉吟著《離騷》,向汨羅江畔走去,“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從讒而見疏到流放漢北,最後放逐江南,一路均是奸臣當道,懷王偏聽不明。他說,“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潔的蓮花,象徵他不會被世俗所汙。最後的最後,他縱身躍入汨羅江,留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千古絕唱。

我看到了張騫,他是東方的哥倫布,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第一次出使,張騫帶領使團走在河西走廊,但是出使西域,哪有這麼容易,匈奴扣留軟禁了他們,威逼利誘,破壞漢朝與月氏的往來,一晃十年。張騫從不動搖,終於贏的機會,幸運逃脫,“不辱君命”、“持漢節不失”。大漠灼黃沙,狼煙燻晚霞,夏季熱浪滾滾,冬季寒風刺骨。一路風餐露宿,終於到達。二次出使,他去往了更多的國家,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這一次,幾乎打開了大漢通往西域的所有道路,從此世界上多了一條名為“絲綢之路”的大道,從此大漠不再只有孤煙。

我走近嵇康,與他對話,他默默不語,只是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從琴音裡我聽到,他寧願在洛陽城外做一個默默無聞而自由自在的打鐵匠,也不願與豎子們同流合汙。在死刑場上,三千多太學生向朝廷請願,請求赦免嵇康,嵇康,他其實不怕死,此時此刻,他從容彈奏一曲《廣陵散》,送給所有為他送行的人。錚錚琴聲,從此刻在了汗青之上。

夢迴大唐,我遇到詩仙李白,他時而高舉酒杯,吟誦著:“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時而望著月兒,低語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在廬山,他滿是豪情;“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在蜀道,他感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甚至在夢中,遊歷天姥山,也要“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不放過美景。飄逸、灑脫,就是他的性格。“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有雄心壯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自信滿滿,“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告訴我要不畏強權......對話李白,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我從歷史的畫卷走出來,回顧著與歷史先賢的對話,屈原上下求索,九死不悔,張騫為國奉獻,風雨無阻,嵇康潔身自好,不囿於世俗,李白自信豪放,灑脫自由......讀史使人明智,我不斷地與歷史對話,也是不斷地在向先賢們學習。

歷史的議論文 篇13

很多時候,我會想,人這一輩子究竟活著是為了什麼?

從家到學校,要穿過整個小鎮;也許小鎮真的太小了,即使用最慢的書牘來行走,也不會超過一個小時,而當天矇矇亮的時候,騎著車和朋友一起飛奔到學校時,小鎮更小;據說這個小鎮有好幾百年的歷史,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至於這歷史有多悠久,我也無從知曉。

偶爾穿過繁華的大街,看著一閃而過的計程車在大街上奔波的人以及悠閒的提著手提包逛街的女人,就會想到這一切是不是就是有人故意安排導演的鬧劇呢?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悲喜劇,今日紅燈高掛,明日就已物是人非了。同樣是人,卻有著差異巨大的人生;

我經常會想起從前在我家呆過的那條狗,那隻狗是一條不知名的看家狗,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到我家的,只記得那時他長得挺乖巧的,很討人喜歡,我和家人都很喜歡他;可是是人總有一個弱點,那就是當一種生物對你過分的忠誠與討好時,你就不會去感激,而是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我和我的家人在這樣的理所當然的心境下和那條狗相處了好幾年;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不見了,留下他的孩子繼續為我們看守家園時,我才發現他老了。這讓我很內疚,內疚我曾經對他的殘忍和不善。這樣的內疚在我和家人心中持續了一段時間,我們便將此事遺忘。他的歷史悲劇在他的孩子身上重演,我再次感受到這樣的內疚,這次是新的添上舊的,無以復加的傷感蔓延在心裡的一個角落,慢慢滋長。這一切就像封建時候的家奴和主人一樣,我不知道那些主人會不會有和我一樣的心情。

人啊!過日子過日子,想過的是好日子;不滿足的心情中,永遠都不曾有好日子。人言可謂,自己想過乍樣的生活,卻要受他人指指點點的告訴你該怎麼怎麼做,要怎麼做才好,偶爾你是否會回答一句,這到底是我的生活還是他人的生活。我過我的,為什麼還要聽從他人的言語?想歸這麼想,我們到底還是沒辦法徹底的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歷史的議論文 篇14

高二也悄悄地踏過我的身體,響著遠去的鳴笛聲呼嘯而去,載滿著我過去的懵懵懂懂,這種必然性的突然,在我的生命裡,常常留下一大串一大串的遺憾,每每都搖著斗大的頭無奈地問自己,一路走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為何這一次,也只有這麼一次,能夠讓所有的往事統統聚集然後融為一體,雜亂無章地積壓在一起,模糊卻無比清晰

可能因為我是一個男生的原因吧,記憶中女生是最難應付的動物,不比家裡的貓貓狗狗,它不理你一條魚一根骨頭就可以完事也不比男生,鬧小一些道個歉玩笑兩句爆笑兩聲,鬧大一點拉拉扯扯打上幾架,吹上幾句搞不好在狂叫上幾天絕交也可以解決,唯獨女生,倘若和我不和,那就是天大的麻煩事!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我曾經對他講述我高二怎麼怎麼和一個女生鬧矛盾,並告訴他這就是我高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情的確,有過這麼一段黑暗的日子在我的生活中徘徊不定,然而現在我很感激這個女生,也許沒有她,我會失去更多的東西,雖然只是處在一個過客的位置,卻教會我很多很多!

不是所有的人都在等待你的到來,不是你不相信的東西就不存在,面對它我會感覺到原來真理很簡單,就是那些不容質疑的東西,雖然模糊卻無法忽視,儘管抽象但沒得商量,這就是真理!

她讓我發現原來這個世界需要平等的一面也需要不平等的一面,需要創造也需要破壞,需要快樂也需要痛苦,需要一面的原因就是另一面原來不只是悲哀可以震撼人心,只是人的心靈太久沒有經歷快樂的震撼而缺乏對愛的感受黑暗可以繁衍楚光明,痛苦可以創造出快樂,我們常常歌頌光明的一面而忽略了黑暗的作用,我們會說是陽光,是甘水哺育了樹苗卻從來不說是二氧化碳哺育了樹苗儘管也許我們知道!

然後我發現原來笑的時候嘴角可以不用上翹,因為操控笑容的不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的心,它想笑的時候讓我不由自主,那麼隨心所欲,那麼不費勁相反我可能會想法設法讓它下來因為我的笑有時會給我帶來不必要的誤會其實相通了之後什麼時候都可以笑傻傻地笑,發自內心的笑!

然後我發現,原來自己的東西只要自己懂就可以了,而別人,匆匆的過客,或許不懂,也似乎無所謂了!

歷史的議論文 篇15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人們常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同學們,我們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中華民族曾經經歷的屈辱,不能忘記我們的前輩們反抗侵略的一次次戰爭,不能忘記那些為了祖國的強盛,努力奮鬥的仁人志士,我們不能忘記!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偉大的祖國經歷了屈辱,也有過英勇的反抗。回顧過去,我們的國土有的被列國列強行租借,有的被他們強取豪奪,四散飄零。香港、澳門、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和大連都曾經脫離了母親的懷抱。1984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被迫簽下了一千多條不平等條約,中華民族飽受了外國侵略者的欺辱……

隨著列強鐵蹄的'踐踏,中國許多名勝古蹟頃間變為廢墟。成千上萬的珍貴文物被他們瘋狂掠奪,流散他鄉。1960年10月,圓明園就是在侵略者的瘋狂掠奪下,成為一片廢墟……這不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也是我們人類文明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

古往今來,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英雄人物,他們的骨氣,保護著中華民族:董存瑞——捨身炸碉堡、劉胡蘭——寧死不屈英勇就義、趙一曼——甘將熱血沃中華、狼牙上五壯士——視死如歸的抗日英雄……

現在,我們的祖國日益強盛,不斷崛起。世博會的盛況、奧運會的精彩、神州五、六、七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南極考察站的建立……一切都在說明:我們是不屈的中國人!經歷了那麼多苦難,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東方!

同學們,我們永遠是自豪堅強的中國人,讓我們共同建設更美好、更強大的中國,銘記歷史,創造未來!

歷史的議論文 篇16

抗金時期,宋朝出現了一代民族英雄——岳飛。

他率領的岳家軍所向披靡,隊風嚴謹,“餓殺不擄掠,凍殺不拆屋”的優良作風依然流芳百世。即使在建炎三年冬,許多宋軍淪為流寇,以搶掠為生,岳家軍依然堅持飢餓作戰,不搶不掠,深得人民愛戴。然而最終卻被秦繪以“莫須有”罪名而留下一千古民憤離開了人世。

誰說武將就一定是粗人?岳飛一生中有五個孩子,感情專一拒納妾,前妻劉氏自動離家改嫁後,岳飛與李娃廝守一生。岳飛有一句千古名言:“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即使是高官,但岳飛依然一生簡樸度日。有一次,吳玠屬官出差到岳飛軍營,對於岳家軍中別無姬妾、歌童、舞女等勸酒作陪,頗感驚訝。回去報告吳玠後,吳玠特別為岳飛送來一個四川名姝,並置辦許多金玉珠寶做妝奩,然卻被岳飛打發回去。

試問這樣的一代偉人,難道在死後的800多年後卻不能被稱作“民族英雄”麼?

我們現在的歷史書上介紹岳飛是民族英雄,但是教育部就是不希望因為宣揚岳飛的民族英雄地位而導致民族間感情的對立而乾脆去掉岳飛這個“民族英雄”的稱號!

毀掉了這一民族英雄的原因簡單得令人發笑。僅是因為岳飛當年抗金時期的女真族,現在也是華夏子女的一部分。

岳飛在抗金時期是一名民族英雄,在21世紀,也是我們心中的一名民族英雄!

如果當年岳飛不抗金,女真族就會大規模搶掠百姓,邊進攻大宋。岳家軍的出現無疑是保護了黎民百姓。他們英勇戰鬥,擊退了一批又一批的女真族,在百姓心中紮下了深根,要不,為什麼岳飛被處死時,老百姓對他更多的是擁護,對朝廷的所作所為怨恨,對上蒼的無情咒罵?這無疑已經是證實了岳飛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從古至今,岳飛都是廣大群眾心中的英雄,即使“岳母刺字”難辨真假,但岳飛的精忠報國是有書記載的!“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還有《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蕭蕭雨歇,抬望眼,昂天長嘯,壯懷激烈....”那是何等的激昂!

難道就因為岳飛被冠名“民族戰爭的衝突者”而被摘去了“民族英雄”這一冠麼?難道岳飛就是出於要屠殺同胞的目的才出兵,因此才不能稱為民族英雄嗎?難道他就不是為了要維護自己民族的利益的嗎?難道你要苛求岳飛早在幾百年前就預見到女真族今天會成為我們民族的一部分嗎?試問,當我們說到民族英雄岳飛的時候,有幾個人會認為這是對女真族同胞的挑釁呢?沒有嘛!

要說岳飛稱為“民族英雄”會危害在這個和平年代裡的民族和平的話,那文天祥的民族英雄稱號也要被剝奪麼!?他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若照此邏輯去思考,難道文先生留給我們的“丹心”就不危害民族和平了麼?再照這個邏輯思維去想,我們將會失去更多的民族英雄!沒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而擁有英雄的民族卻不去珍惜的,是沒有前途的!

岳飛是民族英雄,不是現在我們能夠改寫歷史的,我們不像某些人一樣無恥地去從新編寫歷史,而正是歷史見證了岳飛這個民族英雄的存在!難道我們要像某些人一樣,不相信事實而幼稚地自欺欺人嗎?

歷史的議論文 篇17

司馬光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史學家。他主持編寫的鴻篇鉅著《資治通鑑》,為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傳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被載入史冊,為世人敬仰。最早我是從“司馬光砸缸”的這個故事認識他的。

他的機智,勇敢和冷靜令我佩服。所以我搜集了許多關於他的歷史資料和小故事,他的勤奮好學,光明正直,更是令我欽佩。據說司馬光小的時候並沒有超出常人的聰穎資質,反而有點平庸,但是他不氣餒,他常常擔心自己的記憶力和學問不如別人,所以在學習時,總比別人花的功夫多。當他的夥伴們讀一會兒書就跑出去玩時,司馬光總要把自己關在書房裡,直到把文章背熟了才放下書本。為了提醒自己抓緊時間刻苦讀書,他用一截圓木當枕頭,取名為“警枕”,這就成了司馬光的鬧鐘,夜裡睡覺時圓木一滾開,他的頭就砸在床上,這樣他就能立刻醒過來,披衣起床,挑燈夜讀。

據《宋史》記載:“司馬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手不釋書”是司馬光勤奮好學的最好佐證,“至不知飢渴寒暑”是司馬光廢寢忘食最好解釋。司馬光在他以後的仕途生涯中也是如此,他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穫就多了!”。

當他無政事可做時,也沒有享清閒,而是趁著這個機會全身心撲在修書上。他在崇德寺開闢了“獨樂園”,開始編纂《資治通鑑》,由於年事已高,但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大志,他常常午夜而睡,五更便起,天天如此。就是憑著這樣的恆心和毅力,歷經十九載,終於完成了這部史學鉅著。司馬光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歷史學家,能為世人所敬仰,是因為他比別人肯付出,勤耕不輟,當我們學習知識不牢固,成績不理想時,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用心了嗎?我們刻苦了嗎?從司馬光身上我領悟到要想在學習上超越別人,你只有比別人多努力。

歷史的議論文 篇18

人生如茶,不經過沸水的反覆沖泡,就無法綻放自己生命的清香;人生若鷹,不經過無數次的跌落,也不會展翅翱翔藍天;人生似蛹,沒有衝破繭殼的痛苦掙扎,不可能在陽光下展現它美麗的翅膀。是啊,這一切,不正是因為有了你---挫折嗎?當你越過人生中的這一道道溝溝坎坎之後,驀然回首,你便會發現,成功就在這一道道溝壑鋪就的盡頭等著你。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想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打敗,嘗其糞便,以取得吳王信任而送其返鄉。回國以後,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嚐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的恥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越王重新取得人民的擁戴,終於幫他以血洗血,圓了他和復國之夢。這,不就是因為你嗎,是你,讓他的心志得到了磨鍊,懂得忍辱負重,最終成就了他的千古霸業!

世界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一生瀕臨多次崩潰的邊緣,度過了悲慘的童年,青年時代又孤獨失意,人到中年又失去了作為一個音樂家猶為重要的聽覺,備受打擊的他,沒有屈服於命運,屈服於挫折,堅持自己對音樂的夢想,口銜筷子,利用聲音的震動來判斷音律而譜就了驚世之作《命運交響曲》。這,不也是因為你嗎?是你,讓他愈挫愈勇,從磨難中奮起,正如他所說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只有扼住了命運的咽喉,自己的命運才能由自己來把握!

霍金被人們譽為當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然而遺憾的是,他卻是個從26歲起就與輪椅為伴的人。年輕的時候他便患上了肌肉萎縮症,繼而又因肺炎喪失說話的能力,只能靠一種語言合成器來幫助他發音,那麼,是什麼讓他擁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呢?他曾說:“我一直很幸運,我的病情發展比一般患者慢得多。這恰恰也表明,任何人都不應喪失希望。”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挫折,是那玫瑰花枝上的刺;挫折,是那彩虹之前的暴風雨;挫折,是那光明之前的黑暗;挫折,是那成功的墊腳石,因為有了你,人生更豐富,因為有了你,生活更精彩。

歷史的議論文 篇19

每到一座城市,總要先去博物館走走,到當地古建築街區看看,一座城市的靈魂,都已經納入其中。

幾千年的歷史歲月,如今濃縮於城市一隅,儲存在玻璃櫃中,每天默然傾聽著世人的嗟嘆,迎接著遊客好奇的目光,伴隨著腳步遙想那些屬於歷史的天空。

在青島求學時,曾與舍友一起去博物館。青島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因近代戰爭而興起,而又因戰爭給了她特殊的歷史背景,所以青島博物館裡描繪近現代歷史的部分居多。其中以三維皮影方式所播放的描寫清末市井生活的紀錄片段印象深刻。想到在火車站旁聖愛彌爾大教堂背後,有一老建築群落,民國時期的小樓房,窄小的街道,熙攘的人流,叫賣的小販,賣報的老翁,皆自得其樂,生活如是,因為青島人懂得知足。在青島逗留之際,去爬嶗山,半山腰處偶遇一對老驢友夫婦,他們已經是近二十年的老驢友了,每週都要來爬山,並且在冬天之時還會去海里冬泳。雖已年近古稀,看上去卻依然身強體健。

之後遷於蘇州,有幸去參觀建築大師貝聿銘老先生為蘇州設計的博物新館,說這是老先生的封筆之作,算是垂暮之年給家鄉的禮物吧。大師的高明之處在於以江蘇水鄉人家的傳統建築風格移於現代概念之上,白牆灰瓦,亭池迴廊,與市中心小樓格調相襯,且與忠王李秀成故居巧妙結合為一體。有人問此館到底有何新意,我想新館背後,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提問題的所在。

來到上海,閒暇之餘,信步於人民廣場見遠處人頭攢動,過去一望,原來是來參觀博物館的,於是我也隨著人流進去觀賞了一番。歷史文化長河皆列於眼前,取貝成幣,刻甲骨以為文,篆玉成章,繪畫書法以抒意趣,聚千載文化積澱,於今日世界博覽,歷史邁著無聲腳步,輕輕與你擦肩而過,觀歷史淘盡沙後的紋理,思我們當下之人,當前之事,隨著歷史腳步也終將成為過去,沉澱成細細塵土。徜徉在歷史之間,感慨當代的我們應懂得享受當下。

身旁眾人胸掛相機,四處留影,而我則不以為然,江山之景,四時之色,皆在心中,人生久不過百年,而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百年過後,畫相早已零落成泥,惟有一杆竹筆所雕刻的文字,可為後人誦讀,永不漫患。

步入博物館,而後從歷史中走來。

歷史的議論文 篇20

在《雙百人物》中,記載著一百多名為新中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他們為後代樹立了良好的榜樣,雖然他們現在好多都已離去,但他們的名字會深深地刻在人們心中,永遠都不會消失。

在千萬人中,他們也許再平凡不過,在千萬年中他們也許微不足道,可是野百合也有屬於它們自己的春天,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他們用雙手和芬芳裝扮著祖國的春天,他們的點點滴滴感動著世人的靈魂。

在這些雙百人物中,有的身殘,志不殘;有的為人民無私地付出,不求一丁點兒的回報;有的人理想智勇拼搏。在這些英雄模範中,令我最佩服的是黃繼光,在戰場上,黃繼光不顧自己的安危,保家衛國。其中有一次,黃繼光為了奪一個山頭,自己肩上腿上都負了傷,但他並沒有放棄,站起來重新戰鬥,黃繼光倒下了,敵人一步步逼近了,黃繼光居然又站了起來,實在不可思議。

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因為他們具有優良的品質、可貴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念。雙百人物是時代的座標,歷史的燈塔,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

歷史的議論文 篇21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江南人,對於江南風物以及城市格局早已熟諳,因此,本次考察我並未對寧波生出特殊的感慨,但其中的奉化之行卻不自覺地觸動了某一根文化神經,發散出些許思緒。奉化的招牌便是溪口蔣氏故居,遊客都是衝著這個名頭去的。我對此雖是仰慕已久,但也心存警惕。名人故居之類的風景,我也見得不少,但鮮有維持原貌並開發良好的,大多喪失其本來面目和歷史厚重感,淪為購物廣場或是度假場所。儘管已有心理準備,一早就知道這樣的景點可能會是怎樣的情形,會有怎樣的佈置,怎樣的格局,怎樣的待客之道,但當真到了那兒,眼前的景象卻依舊讓我感到一絲不快和遺憾。蔣氏故居中的許多建築是原址重建的,裡頭的擺設也都是贗品,換句話說,就是“假古董”。

這種情況,很多地方都存在。誰都很無奈,經歷了太多的戰火和動亂,老建築大多無法完整儲存,後人不管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重建,到底是對歷史的一種追溯,多少是要肯定的。只不過的問題是這種追溯往往演變成遺蹟的現代詮釋版,這樣的詮釋又或多或少帶有迷信和宿命的成分,不倫不類,難免讓人啼笑皆非。在蔣氏豐鎬房,我們聽到導遊這樣解釋建築佈局:房屋佈局缺了一角,預示蔣介石日後只能偏安一隅。如此說法,遊客自然是付之一笑,不去深究。而我,只能啞然無語,並選擇撇開導遊,自行遊覽。用這種視角去解釋建築及其背後的歷史,實在乏味得緊,也低俗得緊。這種解釋的背後,實際上是歷史文化開發的無力。在現今的景點開發中,商業大行其道,其中又以餐飲和購物為最。

對於尋常園林和尋常山水,上述刺激消費的方式無疑是最快捷和有效的,但對於一些有特殊歷史文化背景的名勝而言,我們需要更好的思維和方式。寧波由於地理原因,具有旅遊價值的自然山水並不多,即便是奉化溪口的風光,在江南來看,應不入上品。寧波的特色在於其歷史文化山水,如天一閣和蔣氏故居。這樣的山水只有置於特定的歷史文化氛圍中才能釋放出光芒,因此,經營這樣的山水不同於經營自然山水。經營歷史文化山水,首先在於對歷史的正確解讀,其次在於意境的營造和文化的傳遞。蔣氏故居確實是個有歷史的地方。妙高臺是當年蔣介石下野後的決策所在地,可以說是影響了中國的發展程序,而小洋房等地亦有其特殊意義。如此豐富的歷史背景豈是簡簡單單幾幅照片和“假古董”的陳列能夠完全表達的?說實在,整個蔣氏故居給我留下印象的,不是什麼豐鎬房,也不是什麼小洋樓,而是掛在牆上的蔣經國當年惜別溪口老家時寫的一段文字,感人之深,讀之慾淚。我想,人們來到這裡,是希望瞭解那段歷史的真相。

如果能將那段歷史的脈絡在這個特殊的相對真實的環境中儘可能地梳理清楚,並正確解釋給遊客,那將取得不同凡響的效果,而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一陳不變的擺設和風水先生式的滿口胡謅。天一閣的歷史文化意蘊就更濃了。餘秋雨先生在《風雨天一閣》一文中曾細細描摹,我這裡就不贅述了。但目前我們看到的天一閣似乎並不以藏書樓的本來面目示人,而變成了園林和所謂的“麻將博物館”等不相干的事務,不免讓人感到莫名的。

滑稽。現在我們看到,人們依然以經營尋常園林和尋常山水的方式經營著以天一閣和蔣氏故居為代表的一大批歷史文化遺蹟,不能不說是莫大的遺憾。讓遺留的古蹟為逝去的歷史作正確的註解,讓正確的註解告訴現在的人們真實的歷史,是歷史文化山水保護與開發的重要使命。

歷史的議論文 篇22

輕輕地,我走在閃著幽幽青光的銅版小路上,彷彿向苦難的歷史深處走去……

寒風颼颼,冷雨霏霏。腳下,一條40米長1。6米寬的特殊的銅版路,沉重地向前延伸,延伸,一直通向南京大屠殺30萬死難同胞紀念牆……

一塊塊銅版上,清晰地澆鑄著位大屠殺倖存者的腳印,或深或淺,或大或小,它們忠實地記錄著歷史上令人揪心的一刻,讓我們沉重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

輕輕地,我走在這浸透血淚的銅版小路上,彷彿看見屠刀掀起的腥風血雨,聽見遇難者在憤怒吶喊……

雙腳印中,有朝夕相處的夫妻,有情同手足的兄弟,有拖著一條殘腿的孤寡老人,也有赫赫有名的大律師大法官。每一雙腳印中間都刻下了他們的名字和年齡,每一雙腳印逼真而精細,看鎝見每條細微的紋路……哦,這是歷史證人的腳印啊!

路的兩邊,醒目地豎立著兩座銅像:一座是9歲時被鬼子的子彈打穿左肩的倪翠萍奶奶,瞧她袒露的肩頭上,罪惡的彈痕深深地摳進了骨肉;另一座是0歲時被子彈打穿右腿的彭玉珍奶奶,她正拄著柺杖向人們痛訴鬼子的滅絕人性的暴行!

瞧,這一雙特殊的腳印,左腳只有四個腳趾,這是周文彬爺爺的足跡。據說,當他還躺在搖籃裡的時候,吃人的子彈呼嘯著射穿了他的嫩腳趾……

看,這塊銅版上只留下一隻腳印。呵,那是吳秀蘭奶奶青春年華的時候,被日軍屠刀砍斷了一條腿,鮮血噴湧,痛不欲生……

是的,雙腳印記錄了個血淚斑斑的悲情故事,濃縮了30萬遇難同胞的彌天苦難啊!這些歷史證人的腳印告訴我,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輕輕地,走在這永不磨滅的青銅道路上,我年少的靈魂在經受歷史風雨的莊嚴洗禮……

冷雨淅淅地飄灑,混和著的熱淚,打溼我火辣辣的臉龐。我倚在沉實凝重的紀念牆前,只覺得胸中奔湧著熾熱的岩漿,隨時要噴迸而出!因為我心靈深處有著痛苦的感應:紀念牆內,30萬屈死的冤魂在呻吟在呼號在血泊中掙扎;30萬期盼的魂魄要衝出牆體同骨肉親人團聚;30萬不死的靈魂要回歸自己的故里,看一看家鄉天翻地覆的大變化,看一看花團錦簇的六朝古都……

然而,我悲痛地知道,這一切不可能再現了!當年的血雨腥風早已化著今天無聲的誓言,而這些記載歷史的青銅腳印,將永遠守望著歲月的變遷,將把殺人的儈子手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將銘記住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最殘暴的一頁!

輕輕地,我隨著潮水般洶湧的人流,邁步在每一雙銅版腳印上,一步一個腳印……

浩蕩的江風勁吹,胸前的紅領巾飄動。我的心靈從沉重的悲憤中醒來,向著歷史的光輝未來走去。面對那雙血淚腳印和那堵高高矗立的紀念牆,不知不覺中,我慢慢將右手高高地舉過頭頂……

歷史的議論文 篇23

在時間這個話題上,人們的定向思維是面對未來,挑戰未來,而面對過去似乎還很少,但有的時候,我們不得不面對過去。

唐太宗李世明說過:“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歷史為借鑑,把它當成一面鏡子,可清曉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後應該怎麼做,從歷史吸取經驗,來完善今天你自己的言行。

歷史是不能忘記的,用其激勵自己,而達到自己的目標,是一種不錯的方法:狼牙山五壯士豪情幹雲、氣勢磅礴的言行振奮人心;周恩來一句鏗鏘有力、堅而不拔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鼓舞著我們億萬中華兒女;譚嗣同就義前高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實為悲哉,壯哉,英雄赴義前的難道不值得我們效仿嗎?

唐後主的《一江春水》讀過的人都知道是首絕命詞,一代君王落孤後的悽慘,讓人自然地感覺到一種淒涼、寒酸的場面,然而有沒有想過君王下臺的原因何在?是他治國無方?還是跟劉後主一樣了?是貪圖享樂?是陶醉於詩詞之中而誤了國事了還是另有他因了?讀這些歷史性的片段時,你有想過嗎?

並不是所有的歷史都應該效仿的,而是要讓人思考的。1945年岡村寧次簽了《波斯坦公約》並和他的軍隊撤出大陸,這才讓中國老百姓解救出來但濃重的筆墨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筆。讀起這段歷史,你會想起先烈們浴血沙場的場景嗎?殺戳與血腥交織在一起,那是人生活的場所嗎?慈禧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聽了之後你不憤怒嗎?就這樣一個人,差點讓中國毀了。再來說說闖王李自成,本可成就一番霸業,而一時的貪樂成就了他不可一世的慘敗,若效仿這些人,實為庸乎,恥乎!

歷史也有兩面性,積極地方面放開手腳,大膽去學但也別忽視了它的負面影響,對一個明智的人來說,歷史讓他變得博學,精神風貌為之一新,在空暇之餘會思考這些方面影響的原因何在?以後會很少犯諸如此類的錯誤,這樣會使他的言行高與常人一等。

唉,說到底就是要正對歷史。面對歷史的豐碑,從它的正面看看寫了些什麼,再走到另一邊去瞧瞧,這樣的話你就會發現些你所不具備的東西!

歷史的議論文 篇24

廣袤的大地無邊無際,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精緻的人工湖,造型奇特的樹林,皇家般悠閒的景緻,各處的名勝古蹟,無不掩飾著中國的繁榮昌盛。

在這美好的環境中,你何曾想過,抗日戰爭中那悲屈的歷史。革命先烈為了如今的繁榮,作出了無價的貢獻。拋頭顱,灑熱血!

無數英雄的前仆後繼,換來如今的成就。張自忠,李家鈺,王甲本,武士敏,等等,讓我們如何忘懷!

歷史的長河彎曲坎坷,侵略者的硝煙遮天蓋日,可中華人民的光輝永垂不朽!他們淨化了錚錚白骨,解救了可憐的人民,他們是值得人尊敬的!

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有一句話:成千成萬的先烈,為人名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的犧牲了,為這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的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是啊,讓我們向著新中國歡呼,致敬,讓我們向著先烈,撥出我們的心聲吧!

歷史的議論文 篇25

歷史的塵埃滾滾而來,掩埋了無數的輝煌與奢華。

面對那浩瀚的歷史長河,數風流人物發出了自己的感慨。他們知道,從炎黃帝到現在,在整個人類歷史面前他們有如歷史塵埃中的一葉孤舟。但他們都渴望觸控那歷史的脊樑。他們的生命不是永恆的,但他們的精神是永恆的。正如那首詩一樣,神龜雖壽,猶有盡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仰望星空,感嘆歷史滄桑;俯視大地,感受歲月痕跡;環視四周,感慨時光流逝。歷史是偉大的,也是渺小的。

歷史是美好的,也是遺憾的。歷史是善良的,也是殘酷的。這不正如那大自然一樣嗎?偉大而渺小,充滿著美好又充滿著遺憾,善良而又殘酷。

歷史的議論文 篇26

邁進世博園的大門,倏然感受到了一種雄渾,是東方巨龍新篇章的書寫,還是燦爛文明的深情吟唱?

——題記

當我走進了世博園,我才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何為壯麗。一件件展品彷彿在訴說著一個國家的歷史,那樣動人,那樣傳奇。

我並不嚮往那些人湧如潮的地方,那裡的參觀總是囫圇吞棗,無法細細地去品味一個國家的歷史。我獨愛清靜,雖然那裡沒有其它館的波瀾壯闊,但在那裡,有著一個國家的美麗……

正如參觀的摩納哥館一樣,雖說只是法國邊境的一個小國,但是,摩納哥的展館卻讓我看到了一個美麗國家。一部小短片,講述了這個國家動人的歷史,帶給我的卻是極大的震撼。曾經的摩納哥,充斥了戰亂,但是戰亂過後,摩納哥人卻開墾了一塊美麗的土地,一個浪漫的國家,他們擁有著一級方程式賽車大獎賽的唯一一個城市賽道,他們擁有世界最全面的生態保護手段,他們將一塊貧瘠的土地開拓為世界上最美麗、最富饒的國度之一。

歷史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回憶,還有回味之後的感動,就像中國,曾今的痛苦卻成就了今天的輝煌,回味過後,就有了對歷史的品悟。那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就像一杯咖啡,回味之後,才會有特別的醇香。

從一八五一年的萬國工業博覽會,到二0一0年世博會,近160年,終於,中國人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屆世博會,從曾今的夢想到如今現實,又是一段歷史,書寫了中國的感動,滄海桑田,中國早已成蛹成蝶,不變的永遠是那顆對未來嚮往的赤誠之心。

過去的世博會上中國總是感慨於其他國家的發達,如今,中國人站起來了,一屆奧運會,而後又是世博會,中國向世界宣稱,中國已經是一個發展起來的國家,在追求更高、更快的道路上,中國正在成長、壯大、飛騰!

世博園中像這樣關於歷史的感動太多太多,我相信,其他的國家都會有這樣或那樣令人感動的故事,他們有著自己的那份虔誠追求,和我們一樣,書寫著自己的新篇章,極力向世人展現著自己的奮鬥史,那就是感動,那就是一個國家的成長,這才是世博會真正帶給我們的,他給了我們一次認識其它國家的機會,這就是一個平臺,一次文化的交流,它給了我們的一次次的震撼與感動。

天黑了,離開世博園之際,再回頭看一眼夜幕下的中國館,那樣的璀璨奪目,歡迎著四海的遊客;閃爍著耀眼光芒的世博軸就像東方的地平線,孕育著一輪噴薄的旭日,將來的中國將會愈發的朝氣蓬勃。

夜幕下,世博依舊那樣迷人,令人神往,彷彿書寫著不滅的神話。

歷史的議論文 篇27

當今時代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國文化受其影響,也呈現出了多樣性的發展,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多少沉澱於歷史中的中國文化瑰寶卻被人所淡忘,遺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就拿現在學生們的書寫來說吧,書法本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蘊含了中國人對美的定義和對它滿腔的熱愛。可是,你會發現,現在書寫較好的孩子絕對已經是稀缺人物,很多孩子的書寫連最基本的工整都談不上。曾經在中國歷史上起到重大作用的書法,其繼承者正在逐步減少,字型俊美乃至書寫工整成為了少數人引以為傲的一項“特長”,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對當代的中國人來說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它的博大精深卻成了很多人不去接觸它的理由。比如,在學校,對於唐詩宋詞或者文言文一類的古典文學,大多數學生都只是象徵性的讀一讀,若是能背下來,那便是極好的了,不能背或是不想背,那也只是因為它太“博大精深”了,這麼“有內涵”的東西,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學好的。因此,他們從來不會認真去品味這些古典文學中所蘊含的文化精華,這中國文化的精髓,現在卻無人聽它訴說箇中歡喜與淒涼。也許,長此以往,我們與古人之間的精神交流就將隔斷了吧!

看到這兒,你們一定會為書法藝術和古典文學的命運而哀嘆吧。可是,這都已經算較好的了,要論起來,我們文化的瑰寶現在最落魄的當屬戲曲和漢服了。或許你們不贊同我的說法。但事實是,而今有幾個青年人喜歡戲曲呢?當大家都在一窩蜂地追逐流行音樂,天天唱著韓國樂曲,或是以能唱英文歌曲為榮的時候,有誰聽到了我們古典戲曲的哭泣聲?本來,我國的古典戲曲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典戲劇,現在卻落得個如此境地,這不也是一種悲哀嗎?再如漢服,在這時尚領軍的時代,誰還稀罕這老古董一般的玩意?我們常常能從各種媒體上了解到,在日本、韓國這些國家,人們仍把穿傳統服裝當成是理所當然,甚至是一種榮耀。相比之下,我們這些一穿漢服就會被人指指點點,像怪物一樣被人圍觀,當稀奇事一樣成為新聞,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是不是真的應該要引起我們當代中國人的重視了呢?

若是這些傳統的中國文化瑰寶真的消亡與歷史之中,那我們還有何顏面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還有何顏面去面對我們的老祖宗?又該拿什麼來拯救那些沒有精神支撐的靈魂呢?根都沒了,樹還怎麼長大?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根都沒有了,那還談什麼文化的發展?連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都不重視,沒有了傳統精神的支撐,我們中國還談什麼五千年文化,泱泱大國呢?

古人說:“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中國文化就如同花一般,莫要等到它消亡之時,方才醒悟,只怕真到那個時候,就悔之晚矣。

因此,讓我們整裝待發,去重新拾起那些沉澱於歷史中的中國文化吧!讓我們重新找回我們民族精神的根!

歷史的議論文 篇28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題記

我這人自幼喜愛閱讀,在書房琳琅滿目的文學作品中,最鐘意的非《三國演義》莫屬。

《三國演義》出自明末清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歷史改編而成,同《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被列為“四大名著”,其中《紅樓夢》文學地位最高,有著“閒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之說,而魯迅先生則表示:“細民所嗜,則仍在三國、水滸”。而正因為許多老百姓對這兩本書的熱衷,使得他們很容易將歷史與文學混淆起來,而我由於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本書,就愛屋及烏地去了解歷史真相,結果發現其中許多地方較之歷史有著很大的出入。

許多人一談到三國便想到那位神乎其神的諸葛亮,可諸葛亮到底有那麼神嗎?

先說空城計,根據《三國演義》的說法,司馬懿帶著十五萬軍浩浩蕩蕩兵臨城下,只有兩千五百人馬的諸葛亮急中生智,上演一出“空城計”。結果大家是知道的。司馬懿因擔心有埋伏而撤軍了。這個故事羅貫中應在寫得太精彩了,以致人們都忽略了故事的真實性。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註解的時候就說了:諸葛亮當時屯兵陽平,司馬懿駐兵宛城,若真按裴松之所言,那麼這個故事一開頭就在忽悠人,若裴松之記載有誤,我認為空城戲這齣戲也是唱不下去的。大家推斷一下,司馬懿這個“少有奇節,聰明多略”,“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的自幼聰明的軍事天才如何會犯如此低階錯誤,在此我想了用一下易中天教授的觀點:一?司馬懿為何不派一組偵察兵進去一探虛實。二?“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既然都能看到孔明的“笑容可掬”為何不派一組弓箭手來個萬箭穿心,動搖西蜀之根本以絕後患。三?為何不“圍而不攻”。圍他個三天三夜。

再說赤壁,赤壁直至今日仍有兩種說法,一是以裴松之的《江表傳》為代表的曹操燒船自退。其中記載了曹操寫給孫權的一封信,信中有這樣一句:“奇隆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二是以《吳書,周瑜傳》和《資治通鑑》為代表的黃蓋詐降,《吳書·周瑜傳》是這樣記載的:“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以持久,然觀操軍艦船,首尾相連,可燒而走也!’乃取,艨艟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極曹公,期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名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引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放火,時風盛猛,悉廷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資治通鑑》與《吳書·周瑜傳》基本相同:“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軍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中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備走舸,繫於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之慾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大艦最著前,中江舉帆,系船以次俱前,操軍吏士皆出營主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餘,同時放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兆船,延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眾。”看完了史書現在再看回《三國演義》:“孔明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洛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發,來到壇前”。看到這使我想到香港早期的殭屍電影,擺個神壇便能呼風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