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高三生物知識點

高三生物知識點(集合15篇)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理解為考試時會涉及到的知識,也就是大綱的分支。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生物知識點,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三生物知識點1

走近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的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具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組成細胞的分子

●細胞中的化學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細胞與與非生物相比,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又大不相同,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蛋白質是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構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做肽鍵。

●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功能有:結構蛋白、催化作用(酶)、運輸載體、資訊傳遞(激素)、免疫(抗體)等。

●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連線而成的長鏈,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細胞內攜帶遺傳資訊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兩種。DNA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構成,鹼基是A、T、G、C。RNA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鏈構成,鹼基是A、U、G、C。

●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大致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其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是澱粉,人和動物體內的儲能物質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脂質分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

●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由許多單體連線成多聚體。C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一般地說,水在細胞的各種化學萬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形式存在,絕大部分是自由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和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形式存在。無機鹽對於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磷脂雙分子層是基本骨架,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細胞膜的功能有: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控制作用是相對的);進行細胞間的資訊交流。

●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援和保護作用。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高爾基體與動物細胞的分泌物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溶酶體是消化車間。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是差速離心法。

●中心體與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資訊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

高三生物知識點2

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2、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徵、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

3、在各種型別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型別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型別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4、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5、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係。

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這個星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9、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一現象稱為生物的穩態。

10、從能量角度來看,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能量基礎。

高三生物知識點3

透過激素的調節

1、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

2、人體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間的相互關係:

協同作用:如甲狀腺激素與生長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

4、激素調節的例項:例項一、血糖平衡的調節,(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課本P28)

1)、血糖的含義:血漿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時濃度:3.9-6.1mmol/L)

2)、血糖的來源和去路:

3)、調節血糖的激素:

(1)胰島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島B細胞

作用機理:

①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並在組織細胞內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變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質。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抑制2個來源,促進3個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島A細胞

作用機理:促進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促進2個來源)

4)、血糖平衡的調節:(負反饋)

血糖升高→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過低—低血糖病;過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島B細胞受損,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

症狀: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少(三多一少)

防治:調節控制飲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藥物、注射胰島素

檢測:斐林試劑、尿糖試紙

7)反饋調節: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資訊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凡是叫做反饋調節。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

正反饋:反饋資訊與原輸入資訊起相同的作用,使輸出資訊進一步增強的調節。

負反饋:反饋資訊與原輸入資訊起相反的作用,使輸出資訊減弱的調節。

例項二、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5.激素調節的特點:

1)微量和高效

2)透過體液運輸

3)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高三生物知識點4

一、植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

1、定義:是指人類根據植物病蟲害流行規律,推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病、蟲的分佈、擴散和危害趨勢。

2、流程:

二、新型農藥

1、概念:是指具備環境和諧或生物合理的特徵,具有安全、廣譜、低毒、無公害、易分解、與環境相容和免除有害副作用特性的農藥。

2、學生討論農業生產中有哪些新型農藥的使用。

三、生物防治

1、定義:利用病蟲害的天敵生物來防治病蟲害的方法或途徑,就是生物防治。

2、學生合作探討在一個農田中,如何利用生物防治。

3、生物防治的基本策略。

四、昆蟲資訊激素的應用

1、資訊激素:是指由成蟲釋放於體外,能夠吸引同種異性昆蟲前交尾的一類激素。

2、應用:學生探討吸引素是如何用來防治害蟲的?

高三生物知識點5

1、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

2、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

8、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9、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11、脂類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恆定。)b、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

12、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線,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鍵:肽鏈中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

14、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15、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

16、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17、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18、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資訊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9、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公式:

1、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目—肽鏈數。

2、基因(或DNA)的鹼基:信使RNA的鹼基:氨基酸個數=6:3:1

語句:

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

2、能源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生物體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糖元;植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澱粉;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A-P~P~P);生物體內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3、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①相對分子質量大;②分子結構複雜;③種類極其多樣;④功能極為重要。

5、蛋白質結構多樣性:①氨基酸種數不同,②氨基酸數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

6、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蛋白質分子功能多樣性,概括有: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如肌動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③調節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④免疫作用:如抗體,抗原(不是蛋白質);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注意: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是有核酸控制的。

7、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遺傳資訊的載體,存在於一切細胞中(不是存在於一切生物中),對於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8、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鹼基組成。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脫氧核苷酸,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兩者組分相同的是都含有磷酸基團、腺嘌呤、鳥嘌呤和胞嘧啶三種含氮鹼基。

高三生物知識點6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基本資訊

肺炎雙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是一種病原菌,存在著光滑型(Smooth簡稱S型)和粗糙型(Rough簡稱R型)兩種不同型別。其中光滑型的菌株產生莢膜,有毒,在人體內它導致肺炎,在小鼠體中它導致敗血症,並使小鼠患病死亡,其菌落是光滑的;粗糙型的菌株不產生莢膜,無毒,在人或動物體內不會導致病害,其菌落是粗糙的。

致病原理:肺炎雙球菌有多種株系,但只有光滑型菌株可致病,因為在這些菌株的細胞外有多糖莢膜起保護作用,不致被宿主破壞。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過程

格里菲斯的實驗:格里菲斯以R型和S型菌株作為實驗材料進行遺傳物質的實驗,他將活的、無毒的RⅡ型(無莢膜,菌落粗糙型)肺炎雙球菌或加熱殺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雙球菌注入小白鼠體內,結果小白鼠安然無恙;將活的、有毒的SⅢ型(有莢膜,菌落光滑型)肺炎雙球菌或將大量經加熱殺死的有毒的SⅢ型肺炎雙球菌和少量無毒、活的RⅡ型肺炎雙球菌混合後分別注射到小白鼠體內,結果小白鼠患病死亡,並從小白鼠體內分離出活的SⅢ型菌。格里菲斯稱這一現象為轉化作用,實驗表明,SⅢ型死菌體內有一種物質能引起RⅡ型活菌轉化產生SⅢ型菌,這種轉化的物質(轉化因子)是什麼?格里菲斯對此並未做出回答。

埃弗雷等人的進一步實驗:1944年美國的埃弗雷(O。Avery)、麥克利奧特(C。 Macleod)及麥克卡蒂(M。Mccarty)等人在格里菲斯工作的基礎上,對轉化的本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體外轉化實驗)。他們從SⅢ型活菌體內提取DNA、RNA、蛋白質和莢膜多糖,將它們分別和RⅡ型活菌混合均勻後注射人小白鼠體內,結果只有注射SⅢ型菌DNA和RⅡ型活菌的混合液的小白鼠才死亡,這是一部分RⅡ型菌轉化產生有毒的、有莢膜的SⅢ型菌所致,並且它們的後代都是有毒、有莢膜的。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結論

證明了S型細菌中含有一種轉化因子,將R型細菌轉化成了S型細菌,實際轉化因子就是DNA,但是當時並沒有提出DNA這個名詞,另外,關於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有兩個,一個是格里菲斯的體內轉化實驗,另一個是體外轉化實驗(艾弗裡的體外轉化實驗)前者證明了轉化因子(DNA)是遺傳物質,沒有得出蛋白質與遺傳物質的關係,後者證實了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高三生物知識點7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生物圈、生態系統、群落、種群、個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

3.核細胞:分為細胞膜、細胞質、擬核(無核膜,並不是真正的細胞核)[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硝化細菌]

4.核細胞:分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水綿-綠藻/傘藻/草履蟲/變形蟲//酵母菌/蛔蟲]

5.學家根據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原核細胞細胞壁核結構細胞器染色體種類較小(1-10微米)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擬核,無核膜、核仁核糖體無原核生物(細菌、放線菌、藍藻)真核細胞較大(10-100微米)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擬核,有核膜、核仁多種細胞器有真核生物(植物、動物、真菌-蘑菇)

6.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視野亮)→移動視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鏡觀察(視野暗):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7.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高三生物知識點8

發酵工程的概念和內容

發酵工程是指採用現代工程技術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為人類生產有用的產品,或直接把微生物應用於工業生產過程的一種新技術。發酵工程的內容包括菌種的選育、培養基的配製、滅菌、擴大培養和接種、發酵過程和產品的分離提純等方面。

(1)“發酵”有“微生物生理學嚴格定義的發酵”和“工業發酵”,詞條“發酵工程”中的“發酵”應該是“工業發酵”。

(2)工業生產上透過“工業發酵”來加工或製作產品,其對應的加工或製作工藝被稱為“發酵工藝”。為實現工業化生產,就必須解決實現這些工藝(發酵工藝)的工業生產環境、裝置和過程控制的工程學的問題,因此,就有了“發酵工程”。

(3)發酵工程是用來解決按發酵工藝進行工業化生產的工程學問題的學科。發酵工程從工程學的角度把實現發酵工藝的發酵工業過程分為菌種、發酵和提煉(包括廢水處理)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學問題,一般分別把它們稱為發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工程。

(4)微生物是發酵工程的靈魂。近年來,對於發酵工程的生物學屬性的認識愈益明朗化,發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學。

(5)發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發酵工程的生物學原理。

(6)發酵工程有三個發展階段。

現代意義上的發酵工程是一個由多學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術性和應用性較強的開放性的學科。發酵工程經歷了“農產手工加工——近代發酵工程——現代發酵工程”三個發展階段。

發酵工程發源於家庭或作坊式的發酵製作(農產手工加工),後來借鑑於化學工程實現了工業化生產(近代發酵工程),最後返璞歸真以微生物生命活動為中心研究、設計和指導工業發酵生產(現代發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發酵製作憑藉祖先傳下來的技巧和經驗生產發酵產品,體力勞動繁重,生產規模受到限制,難以實現工業化的生產。於是,發酵界的前人首先求教於化學和化學工程,向農業化學和化學工程學習,對發酵生產工藝進行了規範,用泵和管道等輸送方式替代了肩挑手提的人力搬運,以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操 作,把作坊式的發酵生產成功地推上了工業化生產的水平。發酵生產與化學和化學工程的結合促成了發酵生產的第一次飛躍。

透過發酵工業化生產的幾十年實踐,人們逐步認識到發酵工業過程是一個隨著時間變化的(時變的)、非線性的、多變數輸入和輸出的動態的生物學過程,按照化學工程的模式來處理發酵工業生產(特別是大規模生產)的問題,往往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從化學工程的角度來看,發酵罐也就是生產原料發酵的反應器,發酵 罐中培養的微生物細胞只是一種催化劑,按化學工程的正統思維,微生物當然難以發揮其生命特有的生產潛力。於是,追溯到作坊式的發酵生產技術的生物學核心(微生物),返璞歸真而對 發酵工程的屬性有了新的認識。發酵工程的生物學屬性的認定,使發酵工程的發展有了明確的方向,發酵工程進入了生物工程的範疇。

發酵工程是指採用工程技術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離體酶的某些功能,為人類生產有用的生物產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參與控制某些工業生產過程的一種技術。人們熟知的利用酵母菌發酵製造啤酒、果酒、工業酒精,乳酸菌發酵製造乳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規模生產青黴素等都是這方面的例子。隨著 科學技術的進步,發酵技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並且已經進入能夠人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這些微生物為人類生產產品的現代發酵工程階段。現代發酵工程作為現代生物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種並且提高其產量;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藥品,如人的胰島 素、干擾素和生長激素等。

已經從過去簡單的生產酒精類飲料、生產醋酸和發酵麵包發展到今天成為生物工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分支,成為一個包括了微生物學、化學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機械工程和計算機軟硬體工程的一個多學科工程。現代發酵工程不但生產酒精類飲料、醋酸和麵包,而且生產胰島素、干擾素、生長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 多種醫療保健藥物,生產天然殺蟲劑、細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劑等農用生產資料,在化學工業上生產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維生素和單細胞蛋白等。

從廣義上講,發酵工程由三部分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優良種株的選育,最適發酵條件(pH、溫度、溶氧和營養組成) 的確定,營養物的準備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適發酵條件下,發酵罐中大量培養細胞和生產代謝產物的工藝技術。這裡要有嚴格的無菌生長環境,包括髮酵開始前採用高溫高壓對發酵原料和發酵罐以及各種連線管道進行滅菌的技術;在發酵過程中不斷向發酵罐中通入乾燥無菌空氣的空氣過濾技術;在發酵過程中根據細胞生長 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計算機控制技術;還有種子培養和生產培養的不同的工藝技術。此外,根據不同的需需要,發酵工藝上還分類批次發酵:即一次投料發酵;流加批次發酵:即在一次投料發酵的基礎上,流加一定量的營養,使細胞進一步的生長,或得到更多的代謝產物; 連續發酵:不斷地流加營養,並不斷地取出發酵液。在進行任何大規模工業發酵前,必須在實驗室規模的小發酵罐進行大量的實驗,得到產物形成的動力學模型,並根據這個模型設計中試的發酵要求,最後從中試資料再設計更大規模生產的動力學模型。由於生物 反應的複雜性,在從實驗室到中試,從中試到大規模生產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這就是發酵工程工藝放大問題。下游工程指從發酵液中分離和純化產品的技術:包括固液分離技術(離心分離,過濾分離,沉澱分離等工藝),細胞破壁技術(超聲、高壓剪下、滲透壓、表面活性劑和溶壁酶等),蛋白質純化技術(沉澱法、色譜 分離法和超濾法等),最後還有產品的包裝處理技術(真空乾燥和冰凍幹事燥等)。此外,在生產藥物和食品的發酵工業中,需要嚴格遵守美國聯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所公佈的cGMPs的規定,並要定時接受有關當局的檢查監督。

發酵工程的發展簡史

20世紀20年代的酒精、甘油和丙酮等發酵工程,屬於厭氧發酵。從那時起,發酵工程又經歷了幾次重大的轉折,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

20世紀40年代初,隨著青黴素的發現,抗生素髮酵工業逐漸興起。由於青黴素產生菌是需氧型的,微生物學家就在厭氧發酵技術的基礎上,成功地引進了通氣攪拌和一整套無菌技術,建立了深層通氣發酵技術。它大大促進了發酵工業的發展,使有機酸、微生素、激素等都可以用發酵法大規模生產。

1957年,日本用微生物生產穀氨酸成功,如今20種氨基酸都可以用發酵法生產。氨基酸發酵工業的發展,是建立在代謝控制發酵新技術的基礎上的。科學 家在深入研究微生物代謝途徑的基礎上,透過對微生物進行人工誘變,先得到適合於生產某種產品的突變型別,再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培養,就大量產生人們所需要的物質。目前,代謝控制發酵技術已經與核苷酸、有機酸和部分抗生素等的生產中。

20世紀70年代以後,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工程技術的開發,使發酵工程進入了定向育種的新階段,新產品層出不窮。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學科之間的不斷交叉和滲透,微生物學家開始用數學、動力學、化工工程原理、計算機技術對發酵過程進行綜合研究,使得對發酵過程的控制更為合理。在一些國家,已經能夠自動記錄和自動控制發酵過程的全部引數,明顯提高了生產效率。

高三生物知識點9

細胞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徵。細胞以分裂方式增殖,透過它,單細胞生物能產生後代,多細胞生物則可以由一個受精卵經過分裂和分化,最終發育為一個多細胞個體。在增殖過程中可以將複製的遺傳物質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可見,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有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一、有絲分裂

體細胞的有絲分裂具有細胞週期,它是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開始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此,包括分裂間期期和分裂期。

1、分裂間期

分裂間期特徵是DNA分子的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增長,對於細胞分裂來說,它是整個週期中為分裂期作準備的階段。

2、分裂期

(1)前期

最明顯的變化是染色質絲螺旋纏繞,縮短變粗,成為染色體,此時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兩條染色單體,由一個著絲點相連,稱為姐妹染色單體。同時,核仁解體,核摸消失,紡錘絲形成紡錘體。

(2)中期

染色體清晰可見,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上,染色體的形態比較穩定,數目比較清晰,便於觀察。

(3)後期

每個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隨之分離,形成兩條子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向細胞兩極運動。

(4)末期

染色體到達兩極後,逐漸變成絲狀的染色質,同時紡錘體消失,核仁、核模重新出現,將染色質包圍起來,形成兩個新的子細胞,然後細胞一分為二。

(5)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比較

高三生物知識點10

1、美國科學家薩姆納透過實驗證實酶是一類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科學家切赫和奧特曼發現少數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總之,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催化作用的有機物,胃蛋白酶、唾液澱粉酶等絕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少數的酶是RNA。不能說所有的蛋白質和RNA都是酶,只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質或RNA,才稱為酶。酶的特性有高效性、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條件。

2、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數,觀察和檢測因變數的變化,以及設定對照組和重複實驗。

3、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結構式簡寫A-p~p~p,幾乎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直接來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動物來自呼吸作用,植物來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細胞器線粒體或葉綠體中和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在細胞內ATP含量很少,轉化很快,熟悉89頁圖。

4、構成生物體的活細胞,內部時刻進行著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同時也就伴隨有能量的釋放X和儲存X。故把ATP比喻成細胞內流通著的"通用貨幣"

高三生物知識點11

1、對於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不是種子。

2、種子的形成和萌發:

①種子是由種皮、胚和胚乳構成的。

②胚的發育:受精卵有絲分裂產生一行細胞形成胚柄,同時產生一團細胞形成球狀胚體。球狀胚體頂端兩側的細胞分裂較快形成兩個突起,發育成兩片子葉;兩子葉之間的部分細胞發育成胚芽;胚體基部的部分細胞發育成胚根;胚芽與胚根之間的細胞發育成胚軸。

③胚乳的發育:胚乳是由受精極核發育而成的。首先,受精極核分裂成許多細胞核,叫胚乳核;然後,圍繞每個胚乳核產生細胞膜和細胞壁,形成許多胚乳細胞。這些胚乳細胞內貯存營養物質,其整體就是胚乳。

3、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頂細胞和基細胞(近珠孔端),頂細胞(多次分裂)形成球狀胚體(分裂、分化)形成胚。子葉、胚芽、胚軸、胚根四部分構成胚;基細胞幾次分裂形成胚柄,吸收養料供胚發育。受精極核多次分裂形成胚乳細胞,從而構成胚乳。珠被形成種皮。胚、胚乳、種皮構成種子。子房壁形成果皮,種子和果皮構成果實。

4、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子葉吸收了,營養貯藏在子葉裡,供以後種子萌發時所需。種子萌發時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由子葉或胚乳提供的,而種子發育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是由胚柄細胞提供的。

5、植株的生長和發育包括兩個階段:

(1)營養生長階段:此階段植株只有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透過生長不斷長高長大。

(2)生殖生長階段:營養生長進行到一定程度後植株長出花,開花後雌蕊的子房發育形成果實,裡面有種子。這時就進入生殖生長階段。許多植物進入生殖生長後營養生長中止。

6、植物花芽的形成標誌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7、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中,受精卵和受精極核的發育是不同步的,受精極核先發育,受精卵後發育,因為受精卵要經過一個休眠階段。

8、以體細胞中含有2n條為例,則精子、卵細胞和每個極核中含有n條染色體。受精極核由2個極核和1個精子融合形成,所以受精極核以及由受精極核發育成的胚乳細胞應為3n條;由於在形成胚乳的過程中,胚乳細胞將解體,其中的染色體也會消失,所以胚乳細胞的3n不會影響到新個體的性狀遺傳。其他種類的細胞都屬於體細胞,都應為2n條。

高三生物知識點12

名詞:1、光合作用:發生範圍(綠色植物)、場所(葉綠體)、能量來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產物(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和氧氣)。

語句:1、光合作用的發現:①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將點燃的蠟燭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蠟燭不容易熄滅;將小鼠與綠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內,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證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氣。②1864年,德國科學家把綠葉放在暗處理的綠色葉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過一段時間後,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發現遮光的那一半葉片沒有發生顏色變化,曝光的那一半葉片則呈深藍色。證明:綠色葉片在光合作用中產生了澱粉。③1880年,德國科學家思吉爾曼用水綿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證明: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氧是葉綠體釋放出來的。④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卡門採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釋放的是18O2;第二組提供H2O和C18O 高中歷史,釋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來水。

2、葉綠體的色素:①分佈:基粒片層結構的薄膜上。②色素的種類:高等植物葉綠體含有以下四種色素。A、葉綠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包括葉綠素a(藍綠色)和葉綠素b(;B、類胡蘿蔔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包括胡蘿蔔素和葉素

3、葉綠體的酶:分佈在葉綠體基粒片層膜上(光反應階段的酶)和葉綠體的基質中(暗反應階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過程:①光反應階段a、水的光解:2H2O→4[H]+O2(為暗反應提供氫)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為暗反應提供能量)②暗反應階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還原:2C3+[H]+ATP→(CH2O)+C5

5、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區別與聯絡:①場所:光反應在葉綠體基粒片層膜上,暗反應在葉綠體的基質中。②條件:光反應需要光、葉綠素等色素、酶,暗反應需要許多有關的酶。③物質變化:光反應發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暗反應發生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還原。④能量變化:光反應中光能→ATP中活躍的化學能,在暗反應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CH2O中穩定的化學能。⑤聯絡:光反應產物[H]是暗反應中CO2的還原劑,ATP為暗反應的進行提供了能量,暗反應產生的ADP和Pi為光反應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6、光合作用的意義:①提供了物質來源和能量來源。②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③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作用。總之,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7、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包括光照的強度、光照的時間長短)、二氧化碳濃度、溫度(主要影響酶的作用)和水等。這些因素中任何一種的改變都將影響光合作用過程。如:在大棚蔬菜等植物栽種過程中,可採用白天適當提高溫度、夜間適當降低溫度(減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方法,來提高作物的產量。再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在一定範圍內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有利於增加光合作用的產物。當低溫時暗反應中(CH2O)的產量會減少,主要由於低溫會抑制酶的活性;適當提高溫度能提高暗反應中(CH2O)的產量,主要由於提高了暗反應中酶的活性。

8、光合作用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光反應和暗反應。前者的進行必須在光下才能進行,並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強,後者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暗反應需要光反應提供能量和[H],在較弱光照下生長的植物,其光反應進行較慢,故當提高二氧化碳濃度時,光合作用速率並沒有隨之增加。光照增強,蒸騰作用隨之增加,從而避免葉片的灼傷,但炎熱夏天的中午光照過強時,為了防止植物體內水分過度散失,透過植物進行適應性的調節,氣孔關閉。雖然光反應產生了足夠的ATP和〔H〕,但是氣孔關閉,CO2進入葉肉細胞葉綠體中的分子數減少,影響了暗反應中葡萄糖的產生。

9、在光合作用中:a、由強光變成弱光時,[產生的H]、ATP數量減少,此時C3還原過程減弱,而CO2仍在短時間內被一定程度的固定,因而C3含量上升,C5含量下降,(CH2O)的合成率也降低。b、CO2濃度降低時,CO2固定減弱,因而產生的C3數量減少,C5的消耗量降低,而細胞的C3仍被還原,同時再生,因而此時,C3含量降低,C5含量上升。

高三生物知識點13

1、將麵糰包在紗布裡搓洗後,留在紗布裡的物質是蛋白質,洗出的白漿為澱粉。

2、外分泌性蛋白透過生物膜系統運送出細胞外,穿過的生物膜層數為零。

3、植物細胞質壁分離時失去的水是液泡中的水。

4、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均是真核細胞分裂方式。細菌為原核生物,分裂為二分裂。

5、精原細胞既可以有絲分裂,也可以減數分裂。

6、線粒體只存在於真核細胞中。

7、藍藻是原核生物。

8、根減生長點細胞沒有大液泡。

9、葉肉細胞高度分化,不再增殖。

10、基因重組發生在四分體時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

11、同原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全過程中和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存在。

12、愈傷組織特點:未分化,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細胞。

13、面板生髮層細胞代謝旺盛,在間期易癌變。

14、根分身區細胞含自由水量大於成熟區細胞。

15、葉表皮細胞是無色透明的,不含葉綠體。葉肉細胞為綠色,含葉綠體。保衛細胞含葉綠體。

16、植物中,葉綠素的含量是類胡蘿蔔素的三倍。

17、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均有水生成。

18、T2噬菌體為雙鏈DNA病毒。

19、基因突變與染色體變異均是分子水平上的變異。

20、人體NaCl攝入量等於排出量。

高三生物知識點14

第一節: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雖然大體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據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的不同,可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HON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雖然極少,卻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差異性。

四、構成細胞的化合物P17

無機化合物

:葡萄糖、脫氧核糖、糖原等;

:卵磷脂、性激素、膽固醇等;

:胰島素、抗體、血紅蛋白等;

有機化合物:、。

第二節:蛋白質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在結構上都符合結構通式。氨基酸分子間以肽鍵的方式互相結合。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多肽,其通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可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透過盤曲、摺疊形成複雜(特定)的空間結構。蛋白質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摺疊的方式不同、多肽鏈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由於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功能主要如下:(1)結構蛋白,如肌肉、載體蛋白、血紅蛋白;(2)資訊傳遞,如胰島素(3)免疫功能,如抗體;(4)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如胃蛋白酶(5)細胞識別,如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總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第三節:核酸

核酸是遺傳資訊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鹼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於細胞質中。對於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菸草花葉病毒等

第四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糖類分子都是由C、H、O三種元素組成。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單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脫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核糖和脫氧核糖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它們是核酸的組成成分;二糖中蔗糖和麥芽糖是植物糖,乳糖、糖原是動物糖;多糖中糖原是動物糖,澱粉和纖維素是植物糖,糖原和澱粉是細胞中重要的儲能物質。

脂質主要是由CHO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P(如磷脂)。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衝、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於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分別是單糖(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這些基本單位稱為單體,這些生物大分子就稱為單體的多聚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線成多聚體。

第五節:細胞中的無機物

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種類的生物體中,水的含量不同;不同的組織、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結合水與其他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約佔4.5%;自由水以遊離的形式存在,是細胞的良好溶劑,也可以直接參與生物化學反應,還可以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總而言之,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

細胞內無機鹽大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其含量雖然很少,但卻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無機鹽是細胞內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Fe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葉綠素分子必需的成分;許多無機鹽離子對於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如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低就會出現抽搐現象;無機鹽對於維持細胞的酸鹼平衡也很重要。

細胞內有機物質的鑑定

糖類中的還原糖(葡萄糖、果糖)能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生成磚紅色沉澱;

脂肪可以被蘇丹Ⅳ染成橘黃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在還原糖的檢測中,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應等量混合均勻後再使用,並且要水裕加熱;在蛋白質的檢測中,在組織樣液中應先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1ml,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不需加熱。

甲基綠能使DNA呈現綠色,吡羅紅能使RNA呈現紅色,因此利用這兩種染色劑將細胞染色,可以顯示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佈。在此實驗中,鹽酸的作用是改變膜的通透性,加速色素進入細胞。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做實驗材料,此實驗的步驟是製片、水解、沖洗塗片、染色、觀察

高三生物知識點15

(1)植物基因工程:

抗蟲、抗病、抗逆轉基因植物,利用轉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質。

基因工程與作物育種(抗蟲農作物)

單倍體育種方法:花葯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植株,再人工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

單倍體育種優點: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後代都是純合體。

(2)動物基因工程:

提高動物生長速度、改善畜產品品質、用轉基因動物生產藥物。

基因工程與藥物研製(胰島素、干擾素和乙肝疫苗等)

(3)基因治療:

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匯入病人體內,使該基因表達產物發揮作用。

(4)基因工程與環境保護:

親子鑑定:利用醫學、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理論和技術,從子代和親代的形態構造或生理機能方面的相似特點,分析遺傳特徵,判斷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是親生關係。

使用國產製劑進行親子鑑定

鑑定親子關係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鑑定。人的血液、毛髮、唾液、口腔細胞及骨頭等都可以用於親子鑑定,十分方便。

利用DNA進行親子鑑定,只要作十幾至幾十個DNA位點作檢測,如果全部一樣,就可以確定親子關係,如果有3個以上的位點不同,則可排除親子關係,有一兩個位點不同,則應考慮基因突變的可能,加做一些位點的檢測進行辨別。DNA親子鑑定,否定親子關係的準確率幾近100%,肯定親子關係的準確率可達到99.99%。

(5)基因晶片的基本原理:

就是最基本的DNA分子雜交,利用基因晶片檢測某種基因時,先將待測樣品製成熒游標記的DNA探針,讓它與基因晶片上已知序列DNA的片段雜交,雜交訊號經放大後輸入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這樣就可以檢測出樣品DNA序列。

用途:用來檢測基因表達的變化、分析基因序列、尋找新的基因和新的藥物分子。利用基因晶片,可以比較同一物種不同個體或物種之間,以及同一個體在不同生長髮育階段、正常和疾病狀態下基因表達的差異,尋找和發現新的基因,研究基因的功能以及生物體在進化、發育、遺傳等過程中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