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寫作文

傳統節日寫作文(精選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寫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1

春節是最降重的節日。年三十吃過豐盛的晚餐,人們便圍著火塘守歲。子時一到,人們立即焚香點燭,在神臺上供滿了豬肉、整雞、粽子、湯圓、米酒等祭品。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壯族婦女馬上提著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邊打“新水”,討個吉利。男人則提著燈籠奔向廟社燒香化紙。有的地方把大門洞開,一家人聚集在院子裡朝東方拜揖,祝福道:“東方大利,一年萬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這一天,多數地方壯人是不串門的。人們白天吃湯圓,晚餐才吃葷菜,認為這樣可以消災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這一天一律禁說不吉利的話。禁動剪刀,怕新的一年裡家人巧嘴利舌,吵嘴罵人;不得掃地,怕破財。也不得把東西拿到幹欄外,更不借東西給別人,怕家財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鑼打鼓,怕驚動鬼神,但有些地方則可以敲打一種齊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幾十裡清楚可聞。不少地方從初一到初五灶裡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滅,表示子孫綿長,煙火不斷。這天也不得殺生,豬、雞、鴨都必須在年前幾天收拾乾淨,以備祭奠和食用。

壯人沒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見面禮,而是透過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充分表達自己的節日問侯,人們在村裡或路上相見,便互相道賀“恭喜發財”。

從初二起,親朋開始來往拜年。非凡是已經出嫁的女兒。要帶幾斤肉或雞鴨等禮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孃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時機聚會,共敘別情。

按通常觀念,整個正月都屬於節日。故云南文山的壯人要打一月銅鼓,跳一個月舞。另一些則在風景秀麗的河邊、山谷,青年們舉行歌圩或舞獅、打舂堂,聽壯戲,等等。文娛活動五彩繽紛,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2

春節也叫過年,它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這段時間,大人們都在為過年而忙碌,忙著走親訪友,對我的約束和管制會放鬆許多。比如為了烘托節日氣氛,家家都會準備一些糖果來招待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這時我就可以趁機多吃多拿,大人忙於應酬,也只能視而不見;春節還可以睡懶覺、拿壓歲錢、收禮物,真是無比的開心快樂啊!

春節期間有很多習俗,在我的老家有辭灶、趕年集、祭祖等。辭灶主要就是供奉灶王爺,傳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視善惡的神,這一天,家家都要供奉灶王,送灶王上天,祈求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年集這一天,爸爸開車拉著我們一家到集市上買年貨,集市上人山人海,真是熱鬧,我的老家非常講究準備年貨,過年的時候都會購買碗筷,寓意增人添口;備雞備魚,寓意吉慶有餘;做豆腐,希望大家都福。祭祖就是上墳,一般在上午舉行,一家之主帶上子孫,帶上雞魚、饅頭、瓜果等,擺上祭品,燒紙祭祖,過年上墳還會放鞭炮呢。

春節除了好吃的,還有很多的好朋友和我一起玩。我的老家有很多哥哥姐姐,他們帶我玩一些在城市裡沒有見過、沒有玩過的遊戲,比如老鼠偷油、誰是臥底、官兵捉賊。可開心了。

春節是特殊的節日,是開心的節日,是難忘的節日!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3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表示孝順的拗九節、團圓的中秋節、還有表示新年新希望的春節。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是春節,每當春節來臨,可以穿新衣服,拿許許多多的壓歲錢,還可以吃喝玩樂。

關於過年,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叫“年”的獸,它非常兇猛、殘暴,經常吃人,殘害生靈。在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兇猛的“年”來到一個窮困的村莊,看見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正想衝過去吃兩個牧童。正在這時“年”聽到啪啪的鞭聲,嚇得驚心肉跳,狼狽地逃走了。可是,它餓得慌,於是又竄到另一個村莊,它又看見一個人在曬衣服,正想衝過去吃那個人。那人穿著一件大紅衣裳,眼睛被紅色刺得眼花繚亂,夾著尾巴溜了。人們這下明白了“年”有怕響,怕光,怕紅的弱點,就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過年時,媽媽都要做一桌子的菜。但有一些菜必不可少,有代表團圓喜慶的餃子,有代表一年比一年高的年糕,有代表年年有餘的魚……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圍在一起吃。吃過晚飯,來到公園放鞭炮、煙花,玩得不亦樂乎,然後,回家看春節聯歡晚會。看完聯歡晚會,給長輩拜年收紅包,這才是最高潮!

中國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帶給我們快樂和幸福,我們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4

每當我看到人們過春節那喜洋洋的照片和節目時,我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今年初五我乾的一件“傻事” 。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傳統的送年也要吃餃子,而且餃子裡還要包上錢、棗、糖,每樣包上6個。意思是:如果吃到帶錢的餃子,這一年就會發財,如果吃到帶棗的餃子,這一年就會好運早來;如果吃到帶糖的餃子,這一年就會過的“甜甜蜜蜜”一家人就會和和睦睦。6是吉祥的數字。雖然這只是人們對新年的期望,但我們家還是繼承了這種傳統。

初五晚上,我們吃餃子送年。爸爸在吃第一個餃子時,只聽見“咯噔”一聲,第一個錢被爸爸吃著了,他露出了得意地笑容。這時,媽媽也學著爸爸的樣子說:“你猜這個餃子裡有沒有東西?”我想:媽媽一向愛開玩笑。自信地說:“沒有!”結果第一塊糖又被媽媽吃著了。現在就我還沒有吃著東西呢!我非常著急。最後,我吃了20個餃子,只吃出了3塊糖,媽媽吃了25個餃子,吃了4個錢,2塊糖,爸爸吃了30個餃子,吃出了2個錢,1塊糖和3個棗,現在只剩下了10個餃子,我不甘心落後想:這10個餃子裡肯定有3個棗,雖然,我已經吃的很飽了,但還是抵不住棗餃子的誘惑。我揉了揉肚子,不由自主的又吃了兩個餃子,可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看了看一向爭強好勝的爸爸和媽媽,他們悠閒的吃著別的菜,好像並不在乎我是否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我不管那麼多,又吃了5個餃子,還是沒有吃到棗餃子。我開始懷疑他們是不是已經把剩下的3個棗吃出來了?我看了看他們的“戰利品”沒有多呀?就在這時他們不約而同的來夾這3個餃子,我看了他們的動作,想:這最後的3個棗,一定就在這三個餃子裡!我連忙拿起筷子夾起這三個餃子就往嘴裡送,一咬,怎麼一個棗也沒有 。這時,爸爸笑著說:“廚房裡還有一盤餃子沒煮。”我跑到廚房一看,果然

還有一盤餃子沒煮呢,我後悔不已。恰好這3個棗就是不在這10個餃子裡。

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我就會時刻提醒自己,無論幹什麼事都要考慮周到,不要盲目行事。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這一天,人們掛彩燈,吃元宵,高高興興地團聚在一起。

記得有一年元宵節,我們一家三口早早地來到爺爺家。這一天爺爺家裡佈置得可漂亮了:大門口貼著一幅爺爺親筆寫的春聯,陽臺上掛著兩串長長的紅燈籠,一派節日的喜氣。一進門,爺爺就對我說:“卞正,你是屬兔子的,今天又是元宵節,爺爺給你做個兔子燈好不好?”“噢,做兔子燈嘍!”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於是,爺爺拿出他早就準備好的竹條,動手做了起來,只見爺爺把竹條彎成大小不等的橢圓形和圓形,然後用鐵絲把它們固定住,不一會兒,一個小兔子的“骨架”就搭好了。接著爺爺用白紙把這“骨架”包住,這樣小兔子就有了漂亮的“白面板”了。我也幫爺爺的忙,親手用紅紙剪了兩個小圓形貼在小兔子腦袋兩側,算是它的眼睛。這樣,一個漂亮的兔子燈就在我和爺爺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晚上我們在兔子燈的“肚子”裡插上一支小蠟燭,點亮後,兔子燈顯得更漂亮了。我拉著它在掛著燈謎的小區裡散步。我一邊欣賞著五顏六色的煙花,一邊猜著燈謎,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回到家,奶奶端出一碗碗熱騰騰的元宵,我們一家人圍坐著吃元宵。媽媽問我:“卞正,今天過得開心不開心呀?”我大聲回答:“開心,元宵節是我最喜愛的節日!”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5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節,俗稱鬼節。這是壯人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從七月初七就已經開始有節日的氣氛了。七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壯族受漢族的影響,也很同情這對難得相會的夫妻。但壯人還另有說法,認為今天是仙女沐浴的'日子,用水來染布、做醋、煮藥,格外好,所以家家戶戶中午有人趕往河邊或山泉挑水。有些地方把初七當女兒節,出嫁的女兒不但不像織女那樣渡過鵲橋尋夫,反而離開夫家回到母親的懷抱。

初七過後,人們便為中元節辦貨,忙著趕圩採購香燭和鬼衣紙。節日到,家家戶戶殺雞宰鴨殺豬,一派節日氣氛。有的地方從初七開始就用鮮筍煮水迎祭祖先。十四日開始大祭,供桌上擺滿了豬肉、整雞、整鴨、米粉、發糕、餈粑、糯飯,一直襬 到十六日。每次用膳這前,得先把供品熱一下,祭過祖,才能進餐,供桌下撂著一個很大的紙包袱,裡面塞滿了藍、白、紫色紙剪成的鬼衣和紙錢。每次祭奠都燒一些,燒過之後,用芭蕉葉、海芋或荷葉包好灰燼,等到十六日最後一次燒完,一起包成兩大包,由一位老人頭戴竹帽,用竹棍挑往河邊,放在水面任其沉浮。有的人家還燒紙船、紙馬和紙屋,讓祖先滿載而歸。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6

有了源頭活水,才有江河的澎湃;有了文化根基,才有民族的繁榮。面對世代相傳承載華夏文明的傳統節日和新潮時尚名目繁多的進口節日,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哪裡才是我們的根,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把根留住,只為那骨子裡流淌的龍的血液,只為那共有的黑頭髮、黃面板。

傳統節日是一種民族文化形式,其受重視的程度從側面反映了一個民族的主流文化形態。一位哲人曾說:“一個民族的節日,便是這個民族最壯美的歷史。”可以說,中國的每個節日都講述了一個意味雋永的故事,或是彰顯著金戈鐵馬為國盡忠的豪氣,或是訴說著柔腸百轉海枯石爛的情話……它能讓親朋相聚,共話巴山夜雨,自是一種氛圍,一種情調;亦能聊抒思念之情,慨嘆盈虛無常,自是一種寄託,一種交流。它能思接千載,折射古文明的光輝;亦可傳承禮教,提升現代人的修為。可以說,傳統節日已成為凝聚億萬人心的中國結。

然而時下洋節一天天地在中國大地上紅火起來。從一開始的圖個新鮮,看個熱鬧,到後來的大張旗鼓,風起雲湧,大有取代傳統節日之勢。掃地紅塵飛,才著工夫便起障;開窗日月進,能通靈竅自生明。並非要對這些舶來品一律說不,只想讓國人明白何為本,何為末,可別忘記了名姓,拜錯了祖宗。

把根留住,留住那“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無奈,亦是一種幸福;留住那“金風玉露一相逢”的邂逅,自成一段佳話;留住那“清明時節雨紛紛”,便是一種寄託;留住那流觴曲水的高雅,實乃別樣逍遙。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7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是我們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這天,我們都會走親戚,給長輩拜年。拜年時,我們還經常說:恭喜發財。我們小孩子說了這句話,就會拿到一個紅包,長輩還會再搭上一句:紅包拿來!

晚上,我們還會吃湯糰,意味著團團圓圓。湯糰又香又糯,好吃極了。咬下一隻,芝麻餡流了出來,糯火團一溜煙地滑進了我的肚子,只有芝麻餡還留在我的口中,那香甜,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當然,我更喜歡放煙花。啪地一聲,一團煙火直衝雲霄,砰啪這團煙火散開了,像菊花一樣,十分美麗。還有像梅花的,像桂花的各種各樣的煙火多得數不清。

後來,我們還看了春節聯歡晚會。有的節目讓我們淚流滿面,有的節目讓我們哈哈大笑,有的讓我們沉思。這些節目可真精彩呀!

春節,你讓我難忘至今。啊,我愛春節!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8

今天是中秋節,吃完晚飯,我早早地趴在窗戶上,等著看月亮。

可是,我等來等去也沒有看到月亮的影子,整個天空灰濛濛的一片。媽媽說:“可能是下了雨,今晚看不到月亮了。”我不甘心依舊遙望著天空,心想:一定是月亮姐姐在家睡懶覺呢!我默默地朝著夜空喊道:“月亮姐姐,月亮姐姐,天黑了,快出來!”可是,一點不管用,天空變得更黑了。沒有看到月亮,我覺得很失望。奶奶說:“這有什麼,不是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嗎?’我們明天一起看!”

我盼著明天的月亮會又圓又大。當我轉身準備睡覺時,卻猛然發現月亮已經高高地掛在天邊了,我高興地喊道:“出來了,出來了,月亮姐姐出來了!”她一定是聽到了我的叫喊醒來了。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9

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是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節日端午節。每當到這天,人們都會包粽子,賽龍舟。我們家也不例外。為了紀念古代的一位先人——屈原,在這天他投入汨羅江。百姓們對他的敬仰,就把粽子投入汨羅江中餵魚,使魚兒不吃屈原的肉體。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過著這個傳統的節日,而粽子也成為了一道美食佳餚。

我們家有一個傳統包粽子專案。每年,奶奶都提前幾天泡一些糯米,買一些蜜棗和粽葉。做好包粽子的準備工作,大人們提前一天開始包,我也不閒著,跟著他們忙前忙後,時間久了也耳濡目染,我學會了怎樣包粽子。雖然形狀不是很美觀,但我是真的用心在包。先拿起粽葉捲成一個小錐筒,再搖一勺糯米放入錐筒中,裡面放上蜜棗,然後,將粽葉圍著錐筒繞上一圈蓋上,用細繩將粽子纏繞繫好,最後將粽子放入鍋中煮三個小時,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

現在的都市人越來越多的過上了洋節日,國家政府為了子孫後代能夠一直延續著古老的節日,政府特意安排這一天為法定假日。這一天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和家人們一起包粽子,看賽龍舟,度過了這個快樂的傳統——端午節。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10

端午節到了,我家樓下的塘河裡鼓聲陣陣,鑼鼓喧天。我和媽媽來到公園,遠遠望去,到處彩旗飛舞,美麗極了!

龍舟比賽馬上要開始了。我和媽媽卻像兩隻無頭蒼蠅一樣,在岸邊轉來轉去,尋找最佳的觀賞位置。突然,我看到了一個空位,拉著媽媽一個箭步衝上去,果然是個絕佳的好位置,置居高臨下,整個塘河盡收眼底。

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蓄勢待發。突然,鼓聲如密集的雨點,一聲響過一聲,整個河面喧鬧起來。水手們好像力氣大增,一隻只龍舟飛快地滑過河面,岸邊的觀眾也不甘示弱,一個個都在為自己喜歡的隊伍大聲吶喊。

“咚!咚!咚咚咚!”終點越來越近,鼓聲越來越緊,50米,30米,20米……終點就在眼前。就在最後的10米,2號龍舟反超了1號龍舟。2號龍舟勝利了!我開心得不得了,因為2號龍舟是我最喜歡的龍舟。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11

春節燈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從小到大,我們都是伴隨著這些年年依舊的節日,和親人一齊度過一年又一年的。這些節目,包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凝聚著濃濃的血脈親情,在這眾多的節日中,我則獨情於春節。

每年的春節,都異常的熱鬧,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掛起紅燈籠,親戚朋友都大老遠的回到自我的家為的只是吃上這一年才有一次的團年飯。飯桌上,大人們都講述著這一年的所有經歷,而孩子們則毫無忌諱的吃著、喝著、玩著、鬧著。我最喜歡的是大年三十的夜晚,等到了十二點整時,千家萬戶都會拿出早已準備了許久的煙花,隨著“轟轟”的響聲,天空中綻開了五顏六色的花朵,奼紫嫣紅,美麗極了,隨著這一陣陣聲響,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裳,早早地跑到親戚家,逐個地給長輩拜年。這時,長輩便會拿出好吃的點心和一個紅包塞進我的口袋中,望著自我的收穫,心中真是比吃了蜜還要甜,不禁開心的蹦跳起來……

給長輩們拜完年後,家中的主婦便都到廚房準備吃的去了,沒多大會兒,一頓豐盛的午餐便做好了,有香噴噴的烤鴨、烤雞、蒸肉,還有各種各樣的炒菜,但都以豬肉居多,因為家鄉人都喜愛豬肉嘛!不僅僅有菜,還有孩子們愛喝的各種飲料,大人們愛喝的各種酒、茶。飯間,家中的主婦總是主動地給大家盛飯、遞菜,讓大家吃飽、吃好。

大年的初四或者初五,我都會隨父母去外婆家,同樣給他們拜年,然後得到屬於自我的那一份紅包,讓自我再一次陶醉在甜蜜中……

瞧,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一個熱鬧,充滿了人情味的春節。我愛我的家鄉,也同樣愛自我家鄉的春節。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12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每一個傳統節日裡都有一個動聽的傳說和獨特的傳統習俗。其中,我很喜歡端午節。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個時候,我們都要吃粽子,掛艾草、賽龍舟……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的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一起包粽子。在粽葉裡放上紅棗、糯米等,把粽葉包好,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包到一半,我突發奇想,粽子不一定只有一種形狀,我可以發明一個特別的粽子。最後我的粽子包好了,你們猜是什麼樣的?我來告訴你們吧,它是一個小小的方形,我把它叫做“方粽子寶寶”。大家看見我包的粽子,都哈哈大笑。

粽子包好後,外婆把它們放到鍋裡蒸。還沒蒸好,一股香氣就從廚房飄出來,鑽進了我的鼻子,我饞得口水直流。粽子蒸好後,我開啟自己包的粽子,裡面糯米香香黏黏的,我咬了一口,味道真不錯!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13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大家知道這是什麼節日嗎?對了!就是端午節。我記得去年有一個印象深刻而且又特別有趣的故事。早上,我們去了大媽媽家。大媽媽已經準備了粽葉、糯米、繩子等。再把材料都清理乾淨,就開始包粽子啦!

我看見大媽媽先把兩片粽葉重疊起來,然後把其中一邊繞一圈變成沙漏形。接著,把糯米、紅豆適量的放入“沙漏”裡。然後,把“沙漏”上面翹起的角折下來,最後,用繩子把成形的粽子捆好,就這樣一個精美絕倫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趕快試包了一個。於是,我像大媽媽一樣包起了粽子。但是餡放太多了,就怎麼也包不緊了。我在大媽媽的幫助下,包了一個還算成形的粽子。我看了一下自己包的粽子,又看了一下大媽媽包的粽子,心想:不包不知道,一包嚇一跳。我自己真的嚇了一跳。

我又努力包了一個,這一次終於不露餡了,而且包得還很平整,我開心得幾乎要跳起來了。我想給我自己做的加上一個記號,這樣我就能吃到我自己做的了。

我心裡暗暗發誓,下次端午節一定要包得更好!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14

我們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節日,如除夕、元宵、清明、端午今日,我給大家介紹的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

在每年的家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人們無論在那個地方,都會回來跟家人團聚。那一天晚上月亮異常大,異常圓,也異常亮。中秋節晚上,大家在一齊吃月餅,吃完後走出門外賞月,這時,如果你拿望遠鏡去望月亮,你會發現月亮裡似乎有一棵桂樹,有一個人在拼命地砍樹,可就是砍不斷。傳說,那是犯了錯誤的吳剛被王母娘娘懲罰,讓他把廣寒宮裡的神桂樹砍倒,才能夠回於宮繼續做神。可這查神桂樹無論都砍不倒,吳剛也就回不了天宮,享不了福了。這個傳說趣味吧!正像蘇軾所說那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我的家鄉長安鎮,人們過中秋節時,除了吃月餅賞月外,還舉辦燒烤呢!今年,我們學校還舉行了猜燈謎、送燈籠的活動。大人吃水果、吃花生、聊天、唱卡拉OK,笑聲不斷;而我們小孩呢,則舉著燈籠,在操場上閒逛,比一比誰的燈籠大,誰的燈籠亮,操場上頓時像有無數個一閃一閃的螢火蟲似的,真好玩!

經過這次綜合性學習,我瞭解到我國人民十分重視親情,他們無論在多遠的地方,都會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每逢過年過節,不管多忙,他們都會回來和親人團聚。

傳統節日寫作文 篇15

上個星期天,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和我,一起去太平山掃墓。

汽車開到半山腰的時候,我看到遠處的山上有幾隻小羊,幾幢破舊的房子躲在大樹底下。順著山路,我們來到了太平山,來到了我爺爺親人的紋墓前。大人們拿起掃把,在墳前打掃起來,騰出一小塊空地。在一個鐵桶裡點火,很快那個桶裡的火就燒了起來。接著,叔叔阿姨把紙錢放到火盆裡燒。大人們這樣做,是為了把紙錢燒給那些去世的親人,以此來懷念他們。我也學著叔叔阿姨的樣子,拿著紙錢燒。等火熄滅了,我拿了三柱香,給祖先磕頭拜了三拜,在心裡默默地祈禱,請先輩保佑我學習進步。

那一刻,我突然想,如果自己可以去天堂,我一定要去看看我爺爺的親人,告訴他們,我們是多麼的想他們!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