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總結範文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援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佈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於萬有引力.由於重力遠大於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為重力等於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說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

b、為滑動摩擦係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範圍0

(fm為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平衡條件,二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後透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2

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運動軌跡為曲線,向心力存在是條件,曲線運動速度變,方向就是該點切線。

2.圓周運動向心力,供需關係在心裡,徑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離。

3.萬有引力因質量生,存在於世界萬物中,皆因天體質量大,萬有引力顯神通。衛星繞著天體行,快慢運動的衛星,均由距離來決定,距離越近它越快,距離越遠越慢行,同步衛星速度定,定點赤道上空行。

高一物理知識點2

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衝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67〕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3

曲線運動

1、在曲線運動中,質點在某一時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2、物體做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

(已知當物體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產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相同,則物體做直線運動;

(2)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不同,則物體做曲線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合外力的方向總是指向軌跡的凹的一邊。

4、平拋運動: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丟擲,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

分運動

(1)在水平方向上由於不受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2)在豎直方向上物體的初速度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

5、以拋點為座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豎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時刻的運動方向可用該點速度方向與x軸的正方向的夾角表示

7、勻速圓周運動:質點沿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裡透過的圓弧長度相同。

8、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v:質點透過的弧長和透過該弧長所用時間的比值,即v=s/t,單位m/s;屬於瞬時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為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9、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曲線運動,因而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ω=φ/t(φ指轉過的角度,轉一圈φ為),單位rad/s或1/s;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是恆定的

(3)週期T,頻率:f=1/T

(4)線速度、角速度及週期之間的關係: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一個指向圓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變運動物體的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線速度變化快慢,方向與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於方向時刻在變,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瞬時加速度的方向不斷改變的變加速運動。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向心力方向總指向圓心,是一個變力。

(3)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離心運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的情況下,就做逐漸遠離圓心的運動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4

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週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係V=ωR

角速度與轉速的關係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週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5

1、熱力學第二定律

(1)常見的兩種表述

①克勞修斯表述(按熱傳遞的方向性來表述):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②開爾文表述(按機械能與內能轉化過程的方向性來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使之完全變成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a、“自發地”指明瞭熱傳遞等熱力學宏觀現象的方向性,不需要藉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幫助。

b、“不產生其他影響”的涵義是發生的熱力學宏觀過程只在本系統內完成,對周圍環境不產生熱力學方面的影響。如吸熱、放熱、做功等。

(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每一種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參與宏觀過程的方向性,進而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進行的涉及熱現象的宏觀過程都具有方向性。

(3)熱力學過程方向性例項

特別提醒:熱量不可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但在有外界影響的條件下,熱量可以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如電冰箱;在引起其他變化的條件下內能可以全部轉化為機械能,如氣體的等溫膨脹過程。

2、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

第一類永動機不可製成是因為其違背了熱力學第一定律;

第二類永動機:違背宏觀熱現象方向性的機器被稱為第二類永動機。這類永動機不違背能量守恆定律,不可製成是因為其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切自然過程總是沿著分子熱運動的無序性增大的方向進行)。

熵是分子熱運動無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絕熱過程或孤立系統中,熵是增加的。

3、能量耗散:系統的內能流散到周圍的環境中,沒有辦法把這些內能收集起來加以利用。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6

一、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係

彈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範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彈性限度:若物體形變過大,超過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後,無法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於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摩擦力的產生是由於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與分解

(1)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①確定研究物件;

②分析受力情況;

③建立適當座標;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共點力:物體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線或作用線的延長線能相交於一點的力

2、平衡狀態:在共點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

說明:這裡的靜止需要二個條件,一是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二是物體的速度為零,僅速度為零時物體不一定處於靜止狀態,如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達到點時刻,物體速度為零,但物體不是處於靜止狀態,因為物體受到的合外力不為零。

3、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合力為零,即0

說明;

①三力匯交原理:當物體受到三個非平行的共點力作用而平衡時,這三個力必交於一點;

②物體受到N個共點力作用而處於平衡狀態時,取出其中的一個力,則這個力必與剩下的(N—1)個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採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問題,則其平衡條件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的平衡條件

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學過物理學的人都會知道牛頓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說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關係。在對一個物體用力的時候同時會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這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7

1、在曲線運動中,質點在某一時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線上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2、物體做直線或曲線運動的條件:

(已知當物體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產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相同,則物體做直線運動;

(2)若F(或a)的方向與物體速度v的方向不同,則物體做曲線運動。

3、物體做曲線運動時合外力的方向總是指向軌跡的凹的一邊。

4、平拋運動:將物體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丟擲,不計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

兩分運動說明:

(1)在水平方向上由於不受力,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2)在豎直方向上物體的初速度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

5、以拋點為座標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豎直方向為y軸,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豎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時刻的運動方向可用該點速度方向與x軸的正方向的夾角表示

7、勻速圓周運動:質點沿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裡透過的圓弧長度相同。

8、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v:質點透過的弧長和透過該弧長所用時間的比值,即v=s/t,單位m/s;屬於瞬時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為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9、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曲線運動,因而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2)角速度:ω=φ/t(φ指轉過的角度,轉一圈φ為),單位rad/s或1/s;對某一確定的勻速圓周運動而言,角速度是恆定的

(3)週期T,頻率f=1/T

(4)線速度、角速度及週期之間的關係: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一個指向圓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變運動物體的速度方向,不改變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線速度變化快慢,方向與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的結論:

(1)由於方向時刻在變,所以勻速圓周運動是瞬時加速度的方向不斷改變的變加速運動。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向心力方向總指向圓心,是一個變力。

(3)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離心運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的情況下,就做逐漸遠離圓心的運動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8

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從靜止出發,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運動模式,叫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恆定的重力場。如不考慮大氣阻力,在該區域內的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並非指向地心),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兩極上,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這裡的h與x同樣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體中用h表示數值方向的位移量。

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先驅者

對自由落體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他提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

亞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_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伽利略是義大利天文學家,也是世界物理學家。他於1564年誕生在義大利北部的比薩市,1642年1月8日去世,終年78歲。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事業,不僅為我們留下了時鐘、望遠鏡和眾多的科學專著,而且還為破除宗教迷信、科學偏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伽利略在1638年寫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指出: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論斷,一塊大石頭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塊小石頭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頭的下落速度為8,小石頭的下落速度為4,當我們把兩塊石頭拴在一起時,下落快的會被下落慢的拖著而減慢,下落慢的會被下落快的拖著而加快,結果整個系統的下落速度應該小於8。但是兩塊石頭拴在一起,加起來比大石頭還要重,因此重物體比輕物體的下落速度要小。這樣,就從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得快的假設,推出了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得慢的結論。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斷重物體不會比輕物體下落得快。伽利略的假設推導法,對物理思維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曾在的比薩斜塔做了的自由落體試驗,讓兩個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球從塔頂同時下落,結果兩球同時落地,以實踐駁倒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但是後來經過歷史的嚴格考證,伽利略並沒有在比薩斜塔做實驗,人們卻還是把比薩斜塔當作對伽利略的紀念碑。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9

1.物質與運動

世界是物質的,而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恩格斯說:“運動,就它被理解為存在方式,被理解為物質的固有屬性這一最一般的意義來說,囊括宇宙中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從單純的位置變動起直到思維。”運動是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

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設想不運動的物質,將導致形而上學。另一方面,物質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的實在基礎和承擔者,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主體,設想無物質的運動,將導致唯心主義。

2.運動與靜止

物質世界的運動是絕對的,而物質在運動過程中又有某種暫時的靜止,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物質運動在一定條件下的穩定狀態,包括空間位置和根本性質暫時未變這樣兩種運動的特殊狀態。運動的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變動性、無條件性。靜止的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穩定性、有條件性。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無條件的絕對運動和有條件的相對靜止構成了事物的矛盾運動。只有把握了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才能正確理解物質世界及其運動形式的多樣性,才能理解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時間和空間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物質運動與時間和空間的不可分割證明了時間和空間的客觀性。

時間是指物質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特點是一維性。

空間是指物質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特點是三維性。

物質運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沒有離開物質運動的“純粹”時間和空間,也沒有離開時間和空間的物質運動。具體物質形態的時空是有限的,而整個物質世界的時空是無限的;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客觀實在性是絕對的,物質運動時間和空間的具體特性是相對的。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物質、運動、時間、空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4.時間與時刻

1.鐘錶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5.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向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向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兩者運演算法則不同。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0

研究靜摩擦力

1.當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限度,這個值叫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m=μ0?N(μ≤μ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麼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稱為這個力的分力。

2.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力的替代,稱為力的合成與分解。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關係。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兩個鄰邊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向量的運算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1

(1)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於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①摩擦力的產生是由於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

B、兩物體發生形變;

C、兩物體發生了相對滑動;

D、接觸面不光滑。

ⅱ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

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於“與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說明:①FN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於彈力,不是重力。應具體分析。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但並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ⅴ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得多。

(2)靜摩擦力:兩相對靜止的相接觸的物體間,由於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生的摩擦力。

說明:靜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A、兩物體相接觸;

B、相接觸面不光滑;

C、兩物體有形變;

D、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

ⅱ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並總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說明:

①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②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成任一夾角θ。

③靜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ⅲ靜摩擦力的大小:兩物體間的靜摩擦力的取值範圍0

說明:

①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作用是與使物體產生運動趨勢的力相平衡,在取值範圍內是根據物體的“需要”取值,所以與正壓力無關。

②靜摩擦力大小決定於正壓力與靜摩擦因數(選學)Fm=μsFN。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是研究力學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式是:

1、根據題意選取適當的研究物件,選取研究物件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儘量簡便,研究物件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2、把研究物件從周圍的環境中隔離出來,按照先場力,再接觸力的順序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並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

3、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1)不要把研究物件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

(2)對於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重複分析。

力分解問題的關鍵是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畫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接著就轉化為一個根據已知邊角關係求解的幾何問題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2

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以下推論也成立

(1) 設T為單位時間,則有

●瞬時速度與運動時間成正比,

●位移與運動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連續相等的時間內的位移之比 (2)設S為單位位移,則有

●瞬時速度與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運動時間與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透過連續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時間之比。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3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位移:平面直角座標系 通常設位移方向與x軸夾角為α

2.曲線運動的速度:

①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沿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可分解為水平速度Vx及豎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速度是向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變都會造成速度的變化,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變)

4.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物體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

二.平拋運動(曲線運動特例)

1.定義:以一定的速度將物體丟擲,如果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這時的運動叫做拋體運動,拋體運動開始時的速度叫做初速度。如果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這個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2.平拋運動的速度:①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初速度V0即為Vx一直保持不變

②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 Vy=gt

③合速度:V2=Vx2+Vy2=V02+(gt)2 方向:與X軸的夾角為θ tanθ=Vy/V0=gt/V0

3.平拋運動的位移:①水平方向 X=V0t

②豎直方向y=1/2gt2 ③合位移 S2=x2+y2=(V0t)2+(1/2gt2 )2 方向:與X軸夾角為α tanα=y/x=V0t/?gt2=2V0/gt

三.圓周運動

1.線速度V:①圓周運動的快慢可以用物體透過的弧長與所用時間的比值來量度 該比值即為線速度 ②V=Δs/Δt 單位:m/s③勻速圓周運動:物體沿著圓周運動,並且線速度的大小處處相等(tips:方向時時改變)

2.角速度ω:①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快慢還可以用它與圓心連線掃過角度的快慢來描述,即角速度 ② 公式 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單位是rad/s

3.轉速r:物體單位時間轉過的圈數 單位:轉每秒或轉每分

4.週期T: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轉過一週所用的時間 單位:秒S

5.關係式:V=ωr(r為半徑) 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義:任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都指向圓心,這個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示式 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轉過的圈數)方向:指向圓心

四.開普勒定律

1.開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處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2.開普勒第二定律:對任意一個行星來說,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掃過相等的面積

3.開普勒第三定律:①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週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②a—橢圓軌道的半長軸 T—公轉週期 則 a3/T2=k 對同一個行星來說,k為常量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4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係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於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第3s、第2s至第3s內……均為時間間隔。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係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向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運動影象的含義和應用

由於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瞭解圖象斜率的含義:(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5

物體透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數(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適用條件: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點)

3.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中心天體質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軌道半徑可視為地球半徑)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衛星的線速度,在所有圓周運動的衛星中線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開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

7.透過萬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計算環繞速度

8.大於環繞速度的兩個特殊發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義)

功、功率、機械能和能源

1.做功兩要素: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位移

2.功:功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負功之分,單位為焦耳(J)

3.物體做正功負功問題(將α理解為F與V所成的角,更為簡單)

(1)當α=90度時,W=0.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時,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滾動,桌面對球的支援力不做功。

(2)當α

如人用力推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正功。

(3)當α大於90度小於等於180度時,cosα<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負功。

如人用力阻礙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負功。

一個力對物體做負功,經常說成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取絕對值)。

例如,豎直向上丟擲的球,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對球做了-6J的功,可以說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說了“克服”,就不能再說做了負功

4.動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表示式

5.重力勢能是標量,表示式

(1)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是相對於選取的參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計算重力勢能時,應該明確選取零勢面。

(2)重力勢能可正可負,在零勢面上方重力勢能為正值,在零勢面下方重力勢能為負值。

6.動能定理:

W為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m為物體質量,v為末速度,為初速度

解答思路:

①選取研究物件,明確它的運動過程。

②分析研究物件的受力情況和各力做功情況,然後求各個外力做功的代數和。

③明確物體在過程始末狀態的動能和。

④列出動能定理的方程。

7.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沒有任何外力做功。)

解題思路:

①選取研究物件----物體系或物體

②根據研究物件所經歷的物理過程,進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恆。

③恰當地選取參考平面,確定研究物件在過程的初、末態時的機械能。

④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列方程,進行求解。

8.功率的表示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對物體做功快慢;是標量,有正負

9.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的輸出功率,也就是機器銘牌上的標稱值。

實際功率是指機器工作中實際輸出的功率。機器不一定都在額定功率下工作。實際功率總是小於或等於額定功率。

10、能量守恆定律及能量耗散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恆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於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透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複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於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錶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向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向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於路程。兩者運演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記錄物體的運動資訊

打點記時器:透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資訊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透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後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數(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係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座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

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係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牛頓第一定律

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慣性

1、定義:物體具有的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慣性不是一種力。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3、慣性的大小隻由物體本身的特徵決定,與外界因素無關。

4、慣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慣性做事或防止慣性的不良影響。

5、不要把慣性概念與慣性定律相混淆。慣性是萬物皆有的保持原運動狀態的一種屬性,慣性定律則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定律。

運動狀態

1、運動狀態指的是物體的速度

速度是是向量,速度不變則運動狀態不變,速度改變運動狀態也就改變了,所以運動狀態不斷改變的物體總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3、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一、形變

1、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

2、形變的種類:彈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範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3、彈性限度:若物體形變過大,超過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後,無法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

二、彈力

1、定義: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產生條件:

(1)兩物體必須直接接觸,

(2)量物體接觸處有彈性形變(彈力是接觸力)。

3、方向: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

4、彈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1)彈簧兩端的彈力方向,與彈簧中心軸線重合,指向彈簧恢復原狀的方向。其彈力可為拉力,可為壓力;對彈簧秤只為拉力。

(2)輕繩對物體的彈力方向,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即只為拉力。

(3)點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過接觸點垂直於接觸面(或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而指向受力物體。

(4)面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5)球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在接觸點與球心的連線上而指向受力物體。

(6)球與球相接觸的彈力方向,沿半徑方向,垂直於過接觸點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7)輕杆的彈力方向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杆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壓力。

(8)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動力學規律判斷.

說明:

①壓力、支援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接觸面(若是曲面則垂直過接觸點的切面)指向被壓或被支援的物體。

②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③杆既可產生拉力,也可產生壓力,而且能產生不同方向的力。這是杆的受力特點。杆一端受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數有關,遵循胡克定律。

①彈簧、橡皮條類:它們的形變可視為彈性形變。

三、胡克定律:

(在彈性限度內)F=kx

上式中k叫彈簧勁度係數,單位:N/m,跟彈簧的材料、粗細,直徑及原長都有關係;由彈簧本身的性質決定。X是彈簧的形變數(拉伸或壓縮量)切不可認為是彈簧的原長。

四、彈力有無判斷

(1)拆除法:即解除所研究處的接觸,看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

若不變,則說明無彈力;若改變,則說明有彈力。

(2)假設法:假設在接觸處存在彈力,做出受力圖,

再根據力和運動關係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3)根據力的平衡條件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