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

閱讀教育隨筆

閱讀教育隨筆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閱讀教育隨筆1

早期閱讀:早期閱讀是幼兒認識世界、解釋世界、融入社會、發展自我的重要過程。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早期閱讀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併成為研究的熱點。我國的《幼兒園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閱讀影響兒童的一生”,幼兒園的孩子們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體驗真、善、美;在閱讀中習得新方法、獲得新經驗;在閱讀的世界裡享受著童年的快樂。

早期閱讀行為:早期閱讀行為是指學齡前幼兒透過觀看圖片和文字來試圖瞭解其中大意以及傾聽他人陳述一個故事、朗誦一首詩歌的行為。

繪本:繪本就是指圖畫書,英文名稱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透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織,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繪本非常強調情緒和主題的連續性,在短短的幾十頁之內,形成一個連續的視覺影像。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於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裡,把故事講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此外,繪本都比較唯美,版式精到獨特,以封面、扉頁、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

簡單的說,早期閱讀涉及字、句,一本書裡不單單隻有一個故事吧。繪本就是一本圖文並茂的,適合低幼兒童看,主要是透過畫面來傳遞資訊。有些繪本是無字繪本,但輻射出的內容、知識卻很多。繪本屬於早期閱讀,它就是從這裡開發出來的。

《綱要》明確地把幼兒的早期教育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我閱讀了南京師範大學的周兢老師的《我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幾個新的發展趨勢》,這裡面重點講了三個方面的趨勢,“重視兒童的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的趨勢”、“重視學前兒童早期閱讀的發展趨勢”和“重視支援性語言教育環境的創設”。我著重閱讀了第二個趨勢,早期閱讀教育的關鍵是自主閱讀,而學前階段的早期閱讀絕不是識字和寫字就能代替的,幼兒對口語和欣賞書面語言的興趣,以及幼兒對文字的敏感性,這些都是幼兒早期閱讀的核心能力,那就怎樣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來談談我的一點想法。

一、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閱讀內容我們幼兒園每週都有一節早期閱讀活動,閱讀內容是早期閱讀書上選的,教師用大書,幼兒用小書。幼兒的思維直觀形象,根據他們不同的年齡段和興趣愛好,我們會選擇一些閱讀內容,小班如《小黃雞和小黑雞》、這個內容情節簡單,篇幅短小,畫面形象逼真。我用大書給幼兒講的時候,他們都專注地看著大書,尤其那句“別哭別哭,有我呢,我倆在一起”,孩子們學得最快。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延伸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驗,逐步將口語與圖畫聯絡起來。

二、創設寬鬆的自主閱讀環境語言環境的創設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能給幼兒帶來激情,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如中班的《梨子小提琴》,在舒伯特《夢幻曲》的背景音樂下,更能把幼兒帶入一個寧靜溫馨的氛圍,故事裡的小動物們告訴幼兒美妙的音樂會洗滌人的心靈。我們幼兒園有閱讀書吧,裡面放著半人高的書架,我們提倡把書放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營造一個自在、輕鬆而豐富的閱讀環境。

閱讀教育隨筆2

教育是什麼?愛因斯坦說:“教育就是把學校學到的東西忘掉後剩下的那些。”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從教10多年,我竟然沒有好好思量過這個問題。近年來,我積極地閱讀了許多書籍,如《教育漫話》、《愛的教育》、《52號教室的奇蹟》、《心平氣和的一年級》、《我們二年級啦》、《薛瑞萍教育教學問答》……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學習知識是一種途徑,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更重要;明白了孩子們先天稟賦有差異,有時,忽略是更智慧的關愛。透過閱讀,我修正了對教育狹隘的認識,提升了語文素養,走進了孩子的心靈,對孩子的關注更全面,。總之,閱讀使我更懂教育。

回首走過的路,慷慨付出,義無反顧的背後,留下的是自己不甘的失落和那些弱孩子迷離的失措。曾經盲目地相信:“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以教學大綱為中心,以神聖教材為前沿陣地,以研究多種教學方法為不懈追求,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腔熱情。抓緊一切時間,課間不休息,放學不回家,兢兢業業,不知疲倦的“輔導”弱孩子;向其他老師請教方法、技巧,軟硬兼施,硬生生把弱孩子往優等生的道路上折磨。結果可想而知,老師終日疲憊;孩子昏昏欲睡,他累呀!如今想來,真的是老師錯了:我怎麼能拿一把尺子衡量一個班的孩子,錯落有致原本就是生命應有的狀態;剝奪孩子休息的權利更是不應該。

閱讀豐富了我的思想,改變了我的理念,使我不再偏執,不再急躁,心態更平和,心腸更柔軟,因為我懂得了:尊重孩子的差異,給予足夠的愛和關懷,讓孩子長成他本來應有的樣子,而不是我想象的樣子。我們班裡一個小姑娘,有著甜美的微笑,可總是很少言語,孩子在學習上存在較大的問題:不知道聽講;聽了,大多聽不懂;沒有一點基礎(拼音,漢字幾乎一無所知)。一年級入校,第一週上課,我就發現孩子的情況比較特殊,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她自顧自地玩,根本不知道聽講是咋回事。提醒她,她就睜大眼睛笑眯眯地看著你,眼神恍惚、迷亂。老師提問,其他孩子爭先恐後,可她面對什麼問題都無動於衷。我曾努力地想幫助她,和她談談,可孩子似乎沒有言說的慾望,閉著小嘴,一聲不吭。我只好和家長溝通,把孩子的情況反映給家長。家長坦言:“孩子平時就不愛說話,幼兒園就發現對學習沒有熱情,反映很慢,。一個生字往往費了很大的勁教會了,第二天又忘了,理解記憶力很弱……”從媽媽說話的語氣和神態以及現在的學習狀況,我推斷:孩子緩慢的接受能力使家長失去了耐心。我儘量說服媽媽不要放棄孩子,越是弱孩子越需要家長一對一的幫助和愛的鼓勵。

幾次和家長交流,收效甚微。這樣的孩子,短期內很難有大的轉變,家長的無能為力、放任自流讓孩子的學習之路更加艱辛。如果老師再苦苦相逼,孩子將不堪重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儘量不讓孩子的弱點頻頻暴露在全班同學的目光中,讓孩子每天感受失敗和沮喪是多麼殘忍啊!收作業的時候,我讓她直接交給我(當然她一般不交,不會寫),免得組長大呼小叫天天嚷著她作業沒交;上課一般不提問她,因為她根本就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的目光掠過她的臉,孩子淡淡的衝我笑,我的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不讓每一個孩子掉隊,全班齊心協力向前走,顯然,不適合她。還是薛老師說的好:忽略是更智慧的關愛。老師忽略的是她學習的羸弱,看到她每天歡歡喜喜地上學,和同學們快快樂樂地玩耍,老師覺得孩子至少還有以一點點的快樂。如若每天在逼迫和惶恐中度過,孩子脆弱的心靈能否承受?有些時候,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默默關注,讓孩子慢慢成長或許更好。世界上原本就沒有一件事是人人都喜歡乾的,也沒有一件事是人人都必須幹好的,教育所做的只能是:因勢利導。

忽略不是不管不問,而是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對全班孩子做統一的要求,檢查的時候,卻要因人而異。統一要求,使得孩子們都有向上拔高的動力,因人而異是充分考慮弱孩子的實際能力,避免造成沉重的心裡負擔,使其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學習吟誦以來,居然看到小姑娘兩眼放光,手舞足蹈,和同學們一起唱和,老師別提多高興了,她再也不是那個蜷縮在自己世界裡的孤獨者了,她進步了。吸收一點兒是一點兒,順其自然吧!緩慢,是成長應有的節奏。對她而言,愉快輕鬆的學校生活或許更重要。

這學期,很不幸,一次意外的車禍,小姑娘腿骨折了,好久沒到校上課。一天課間,我意外的收到一條簡訊:“羅老師你好,我好想你,好想同學們呀!”讀著這條簡訊,我的心裡暖暖的感動。如果我每天不讓她課間活動,不讓她回家吃飯,想方設法給她補課,為了不拖班級的後退,以犧牲她的休息和快樂為代價,生拉硬拽地幫她提高學習成績(當然也不一定能提高),今時今日,她還會想我嗎?大概不會吧!歡樂的時光我們容易記起,痛苦的折磨恨不得永遠忘卻。

透過閱讀,我拓寬了視野,滌盪了思想,如今的我,變得樂觀,向上。不再為了幾個弱孩子而一籌莫展;不再為了幾個搗蛋分子而氣急敗壞;不再為了補課而焦頭爛額。我學會了關注孩子的真實成長:長成他應有的樣子;我學會了尊重孩子的稟賦差異:玫瑰、山茶各具情態,自然綻放出生命的華彩。我學會了把目光聚焦在值得的地方:孩子的終身發展和心裡健康。因為我深深懂得了:孩子的成長遠比成績更重要。

閱讀教育隨筆3

一天離園時分,琪琪媽媽向老師求助:“老師,我帶著琪琪閱讀時,他總不停地向我提問,每次讀完一本書,我們花在討論上的時間遠遠超過閱讀本身,我都有些不知所措了……”一起來看看琪琪和媽媽的閱讀過程吧。

一天,媽媽帶著琪琪讀了一本《春天的腳步》,開啟第一頁,書裡描繪的是“一聲春雷,萬物甦醒 ”。媽媽剛說了一聲“轟隆隆 ”,琪琪就問:“媽媽,這是打雷的聲音嗎?”媽媽點點頭說:“是的。”媽媽正想向琪琪詳細講述打雷的知識,他又翻到第二頁,一臉好奇地盯著迎春花的圖片說:“媽媽,不是說春天到了迎春花就會開嗎,為什麼我們幼兒園的迎春花還不開呢?”媽媽只好繼續解釋:“可能還需要再等一等……琪琪,我們從第一頁開始,一頁一頁地聽媽媽講好嗎?”琪琪好像沒聽見似的,又往後一連翻了好幾頁,驚喜地喊:“這兒有一條好長的小河!媽媽,裡面會有魚嗎?”媽媽覺得他不是在看書,而是在不停地問問題,還沒完沒了!原計劃的閱讀時間是20分鐘,可已經過去了10多分鐘,連第一頁還沒開始講呢……”

孩子為何會這樣

相信一些家長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想帶孩子讀完一本書,總要花不少心思和時間在回答問題上。孩子的問題如果個個都回答,怕影響了閱讀的完整性;如果個個都不回答,又擔心孩子會理解不了。

孩子的提問與思維發展有密切聯絡,孩子提問,說明他在自主思考。3~6歲的孩子正處於“好問期”,對什麼都充滿好奇,會有很多問題。如果父母能正確對待孩子的提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孩子的發展。

教師支招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呢?建議家長要耐心傾聽,及時回應。如果為了保護閱讀的完整性而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慾,那就本末倒置了。所以,無論閱讀到哪裡,只要孩子提問,家長都應耐心傾聽。因為孩子提出的問題往往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情境性,並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時常轉眼就會忘記自己剛才問過什麼。家長如果過了很久才回答孩子的問題,效果就不會很理想。例如,琪琪是在看到書上的迎春花開時,聯想到幼兒園裡的迎春花還沒有開,因此提出了問題。如果媽媽在閱讀結束後再回答,琪琪要麼忘記了這件事,要麼早就已經不感興趣了。

對於孩子的問題,父母不要覺得太簡單、很奇怪或厭煩而敷衍孩子,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並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來回答。如果您也不知道答案,可以坦誠地告訴孩子,然後帶著他一起去翻翻書或查資料,這並不是一件丟面子的事情。相反,您的這種認真勁、求知慾會讓孩子受到感染,孩子還從中獲得了查閱資料的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尋找適宜的親子閱讀方式

不同家長和孩子所採用的親子閱讀方式大不相同。有的傾向於“平行式”的閱讀方式。閱讀時家長往往很專注,一絲不苟地給孩子唸書,但很少與孩子談論圖書的內容,孩子只是一味地傾聽,有時會心不在焉。因此,家長與孩子之間很少產生共鳴。

有的傾向於“偏離式”的親子閱讀方式,即家長和孩子忽略了書中文字的作用,過度注意細節,過多地展開聯想。表面看是圍繞圖書在交流,實際已經遊離於故事情境之外了。例如,如果琪琪和媽媽由“打雷”聯想到“什麼時候會打雷、打雷的聲音、打雷的影響、如何躲避雷電”等內容,表面上他們討論得很深入、與圖書內容相關,實則花了大量時間談論由圖書的一處細節引發的其他問題,脫離了故事的主體線索。

有的傾向於“合作式”的親子閱讀方式。比如,閱讀前家長或孩子把書拿出來,指著圖書的封面,就書名、作者及畫面稍作談論。接著翻到下一頁,家長與孩子一起看書。在閱讀過程中,家長鼓勵孩子做出積極的反應,根據孩子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判斷他對故事的理解,並及時調整講故事的語氣和語調,或改變講故事的方式。當相同的語言表述結構出現不止一次時,家長會提前讓孩子預測即將發生的事情。

閱讀過程中,家長偶爾會提問,以瞭解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閱讀完後會適當提出一些問題,以幫助孩子回憶故事內容,鼓勵他表達對故事的感受及想法,並協助孩子將故事發生的事件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絡。在這種閱讀方式中,家長適宜的指導對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興趣的激發能起到促進作用。建議家長採用這種合作式的親子閱讀方式,與孩子圍繞圖畫書展開有效的交流。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可以用提問的方式引發孩子思考,提高專注力。幼兒的注意力水平有限,東張西望或只注意區域性等,都屬於正常現象。如果家長能幫助孩子明確觀察目的,觀察的持續性就能不斷增強。例如,閱讀前,如果琪琪媽媽先就書中的某處內容提出問題,也許琪琪會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閱讀,而不會將精力放在圖書以外的話題上。如果是新書,家長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孩子思考;若是已讀過的書,可以再從書裡尋找新的線索,吸引孩子帶著問題尋找答案,這樣孩子閱讀的專注力就會慢慢提高。

其次,用具體動作幫孩子養成按順序觀察的習慣。較小的孩子觀察時,常會邊看邊用手指點;慢慢會用點頭或自言自語等來代替手的動作;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可以逐漸藉助內部言語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感知覺。幼兒的觀察就是這樣從跳躍、無序的狀態,逐漸向有順序觀察的方向發展的。家長不妨採用手指點圖的方式引導孩子看圖閱讀。經過長期引導,孩子就會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或從外到裡”等順序進行觀察,提高觀察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第三,閱讀前可以先讓孩子翻翻書。一方面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探索空間,滿足好奇心,形成對圖書內容的初步感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保證閱讀時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與家長協調一致進行閱讀。提問反映了孩子思維的過程。對於孩子的提問,家長應有正確的認識並積極引導,藉著“一問一答”的契機,逐漸培養孩子的良好閱讀習慣,豐富閱讀經驗,提升閱讀技能,享受閱讀樂趣。

閱讀教育隨筆4

為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成長方面,是很關注的,尤其是早期閱讀,深知早期閱讀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想盡辦法幫助孩子在閱讀中成長,讓孩子在閱讀中體驗真、善、美,在閱讀中習得新方法、獲得新經驗,在閱讀的世界裡享受著童年的快樂。但總會遇到一些問題使得“讀書之路”有些阻礙。

傾聽時間短,閱讀無法進行——故事表演,讓孩子參與

琪琪對讀書的態度是若即若離,不太熱愛。媽媽講故事時,時間不超過五分鐘,便開起了小差,時而左右顧盼,時而手舞足蹈,恨的媽媽咬牙切齒,這個急啊!最後,也只能雙手舉過頭頂匆匆收場。爸爸媽媽思想再三,認為琪琪性格活潑,一味照本宣讀,會令其感到平淡無奇,自然也提不起興趣,何不在閱讀方法上進行改良?於是想出了用表演的形式來敘述故事。琪琪聽後興奮地提議演《小紅帽與大灰狼》,接著竟派起了角色:“我演小紅帽,爸爸是大灰狼,媽媽做獵人。” 接著,琪琪開始敘述起來:“有一天,在看望外婆的路上遇見了滿面堆笑的大灰狼,就主動說:我的外婆病了,媽媽要我去看望她。”笑嘻嘻的大灰狼騙到了外婆的地址後,對小紅帽說:“你去森林採點花給外婆”,然後,飛快地來到外婆家,吃掉了外婆,並假扮成外婆,最後又把小紅帽也吃了,這時多虧獵人及時來到,用刀把大灰狼殺掉,並救出了外婆與小紅帽。整個過程琪琪敘述、表演非常流暢,到位。嚐到甜頭的琪琪,又邀請爸爸媽媽參加了《賣火柴的小姑娘》和《皇帝的新裝》的表演。表演後,爸爸媽媽讓琪琪明白了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失去父母的愛是非常痛苦的,應懂得幫助弱小的人;要拋棄虛榮心,講實話真好等道理。一遍又一遍的練習讓琪琪興致盎然,卻苦了爸爸媽媽,艱苦的勞作溼透了衣衫,也辛苦了家中的洗衣機,又要加班加點了。

故事性弱,孩子沒興趣——佈置任務,採用提問法

有些繪本的故事性很弱,可能比較注重語言的累積或者知識經驗的提升等,於是爸爸媽媽又嘗試了提問式的讀書方法,在媽媽通讀一遍後,就提問要求琪琪對故事的人物、時間、地點和各個情節進行敘述。翻開《快樂的冬天》“灰喜鵲為什麼討厭冬天?” 琪琪答:“因為好朋友黃鸝要到南方去過冬”“黃鸝送來的是什麼?”“黃鸝寄來的歌詞《小青蛙》說了什麼?”許多個為什麼串聯成了一個故事,令琪琪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著一個又一個問題,兩遍後就能夠敘述出故事的大概。說著說著竟跑到自己房中拿出了畫筆,說要給灰喜鵲寫信作畫了……。

平時爸爸媽媽會對一個物品,一種現象或者一個情景提出問題,要求琪琪回答。“冬天有什麼?”“會下雪,我喜歡,可以做雪人了。”“春天有什麼?”“有花,五彩繽紛。”“夏天哪?”“太陽火辣辣,流好多汗,但玩水真開心。”“秋天哪?“樹葉落在地上,金黃的,漂亮……。”往往一個問題會引申出另一個問題,一個復一個……。爸爸媽媽鼓勵琪琪張開想象的翅膀,海闊天空,胡思亂想。有時琪琪在互動中提出的問題還真把爸爸媽媽“將軍”了,令人汗顏!於是,只能拿起書本或者上網“進修”。現在琪琪的語言豐富了許多,有時還會旁徵博引。一次,爸爸不小心把一張繪畫的白紙撕掉了,琪琪居然搖搖頭:“爸爸太浪費了,列寧同志說:浪費是最大的犯罪。”聞言後,爸爸媽媽呆立當場,雙目一對,便習慣地往上翻,再一次參觀了天花板。

家庭學習的氛圍已漸濃,琪琪的閱讀興趣不濃也不行了,因為,閱讀給琪琪帶來了快樂。

閱讀教育隨筆5

到過我家的人都知道,在我臥室的床頭、地板上,總會糊亂丟著一些書,幾隻鉛筆和幾張散亂著的紙片,這些看起來亂七八糟的東西卻是我的“精神食糧”。平時家人也很少幫我收拾,只有來了客人的時候才會將其拾起簡單地堆徹在我的床邊。我喜歡在寂靜的夜裡躺臥在床上看書,而極少正兒八經地端坐桌前。由於讀的盡是些閒雜的書,所以對於我這個能躺著絕不站著的人來說,“閒適”的姿勢幾乎成了我的習慣,這也是我懶散性格的一個側面表現。

最喜歡的莫過於在漫長的冬夜,和著棉被在柔和的燈下看著書然後不知不覺地睡去,一覺醒來,夜仍漫長,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養足精神。如果逢週末而不用擔心第二天上班,可以睡到自然醒,這真是絕妙的生活方式。

幾冊《明日教育論壇》丟在地板上可能有大半年了,扉頁上都落滿了薄薄地一層灰,抽出幾張紙巾輕輕拭去灰塵,領略生命化教育的內涵。以前只知道生命化教育的好,卻不知好在何處,現在仍不能完整地道出箇中真諦,卻似乎領會到了其中的些許風采。與課程改革眾多專業論著明顯的不同是,生命化教育更多地倡導著人文關懷,著述不會晦澀難懂,源自生活的平民化語言受著許多人的喜歡。單從《論壇》的目錄“永恆的老師”、“人與事”、“學人論壇”、“人文關注”、“自由交流”、“域外觀察”、“品書與觀碟”……就會讓人看了喜歡。看似“隨意與閒適”的欄目其實透著很高的品味,這倒十分合我口味,我坦言,我也喜歡上了這種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

黃克劍先生說,要加強人文方面的基礎理論必須做到兩點:一是直面那些可引為師範的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二是直麵人生。“經典著述的文字是死的,隱伏在文字中的作者靈魂是活的,直面經典就是要學會用自己的靈魂去喚醒那寓託在文字中的靈魂,並以那被喚醒的靈魂提升自己的靈魂。”“直麵人生要讓自己的靈魂親歷、親受自己身邊的生活。把生命親嘗、親證的苦痛、愉悅、煩惱、憤慨、委屈、難堪、悲壯、激動一點一滴地收藏在自己的心靈中,蘊蓄既久必有始料不及的催發人文創思的神效。”看來我以後得經常到字裡行間去尋找學者的“魂魄”了。要是我哪一天告訴黃克劍先生,我看到了他的靈魂,不知道他會不會嚇一跳呢?

教育的話題沉重而充滿希望,閱讀《明日教育論壇》彷彿是給心情放了個假。讓讀者以輕鬆愉悅的心情讀教育著作,恐怕這就是《論壇》辦刊最為成功之處了。

讓我也從這裡祈想明日。

閱讀教育隨筆6

教育隨筆:讓閱讀成為習慣

在春節期間,幾乎每年都代表學校去慰問退休的xx老師,對於退休教師家庭來說,他的家裡算是最簡單的,好像找不到什麼貴重的東西,對於譚老師來說,最值錢的可能就是兩樣東西,一是客廳牆壁上掛的一幅由著名中國畫家楊福音先生為他題寫的“碧廬”牌匾,二是書房裡堆積如山的書。今年暑期初,學校請來年近70歲的譚老師為我們年輕老師講他的人生故事。在談到退休之後為何對讀書還如此痴迷的原因,他說:“我讀書沒有任何目的,如果有目的,那便是為了尋找心靈的安慰”。聽到這句話時,想必很多的年輕老師感到慚愧,我也是!生活在當下社會的人,哪還有什麼沒有目的的事情?我們哪還有心思去過沒有目的的生活?“目的”似乎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和歸宿,這便是我們社會的悲哀和每心靈慘淡的現狀。當讀書不再有功利目的的時候,也許才能獲得讀書最真的意義,才能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才能真正進入閱讀的境界。他說在他的同事中有很多朋友,卻沒有一個能成為知己。他找不到可以對話的人,但他卻堅持“書為知己”,這使他成為了一個“另類”。今天的浮華社會之中,更多的人已經被現實與物質所俘虜,只會聽話順從,只會隨波逐流,只會隨聲附和,就這樣漸漸的迷失自我。我們今天的社會中太缺少這種“另類”了,我們的生活之中太缺少了這種執拗,我們的生命之中太缺少了這種滌盪心靈的活動方式。

如何使閱讀成為自覺?如何讓我們成為孩子閱讀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如果讓閱讀成為我們幸福的生活方式?

其一,我以為進行閱讀意識的啟蒙很重要。就像湘輝老師在月談會上說的“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就拿起書在旁邊陪伴著,孩子寫完作業了也開始拿起書閱讀……”。有時候,我拿著書在閱讀的時候,女兒常常會跑過來瞧瞧我在看什麼?問問我在看什麼?這意味著她開始猜想書裡是不是有什麼有趣的東西?這種意識的啟蒙不是依靠有目的說教,而是“範本”和親情性閱讀方式對意識的喚醒。現在很多父母已經具有了對孩子閱讀習慣培養的強烈的意識,這種意識的興起常常會轉化為某種功利目的,使我們的行為帶上“刻意的面具”,然而兒童天性的敏感極易識破成人的“面具”後面隱藏的“詭計”,這樣極易招致兒童的反感甚至反抗。對此我深有體會,偶爾提醒女兒去看看書的舉動,都會像現實一樣殘酷的揭開繪本里故事的神秘。我們要警惕過早的閱讀、功利的閱讀、強制的閱讀和與兒童年齡不符的閱讀,這些都極有可能扼殺兒童閱讀興趣。如果教師、父母、朋友都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麼日常的交往活動(話題、活動、習慣等)中就不可避免與閱讀有關,這種自覺閱讀習慣的意識就會喚醒身邊人的閱讀意識,進而滋養閱讀習慣,當反思在關照習慣行為過程中就會建立起某種自覺。當閱讀成為自覺,就如同生命化教育中的“範本教育”對另外的生命個體進行隱秘的閱讀意識啟蒙。

其二,我以為構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很重要。我們不要給閱讀設定任何的障礙。在月談會上,老師們談到自己曾經為了教育孩子要養成及時收拾整理物品的好習慣,包括沒有讀完的書也要整理好放在書架上。這樣好習慣的養成教育,無形之中就給孩子的閱讀製造了一個個障礙。書與其它東西不一樣,它應該是隨手可以拿到的,隨時可以閱讀的。我們家到處都是書,地上、沙發上、床頭、甚至廁所裡,這種“亂”的情境有時是某種刻意,本意是要讓閱讀成為一種隨心隨性的活動,讓孩子感覺到閱讀是一種自由。擺脫行為的障礙才能獲得心靈的自由,心靈的自由才能指導自由的行動。書的意義在於閱讀,不要把書束之高閣,書可以成為家庭、學校、班級裡最美好的裝飾物,但如果書只是裝飾,顯然就會喪失書的價值和閱讀的意義。我常常和老師們談到一個觀點,學校的圖書館如果僅僅是用來藏書的,那它就喪失了學校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我以為學校圖書館最重要的功能不是藏而是讀。從管理的角度,我覺得學校可以有圖書館,從閱讀的角度,我覺得學校可以沒有圖書館。不是不需要書,而是更需要書;不是要減少書,而是要增加書;不是把書藏起來,而是要把書拿出來。沒有圖書館,書放在哪裡呢?書應該放在教室裡、辦公室、走廊邊、會議室、食堂裡……每一個觸手可及的地方,為師生提供一個豐富的閱讀空間,建立一個無障礙的閱讀環境,營造一種詩意閱讀的氛圍。這便是我理想的學校閱讀環境-開放、自由。有人一定會覺得這是不著現實的理想,書一定會被偷走,書一定會被弄髒,書一定會被搞亂……眾多的質疑一定會隨之而來。我想任何一種事物發展都必須經歷曲折,任何一次改變都必須面對衝突,但如果我們缺乏開放的心靈,缺乏充分的信任,缺乏改變的勇氣,顯然我們每邁出一步的恐懼都會終止我們前行的腳步。就像當初自選超市剛進入中國,很多人懷有同樣的質疑。現在誰還會去擔憂超市貨物被哄搶嗎?很多時候我們的不自信阻止了我們的行動,對自我的不信任引發了對他人的不信任。教育就是要增強自信,增進信任,增加勇氣。儘管這種嘗試看似有些理想,但對於教育來說更需要這種理想,這種行為看似有些冒險,但對於教育來說正需要這種冒險精神。如果我們的教育從未想過改變,那教育是永遠看不到希望的。正因為每一個教育人一點一滴的改變著教育,教育才朝向光明,充滿希望。

其三,我以為拓展閱讀對話很重要。閱讀拓展需要形成對話。閱讀是自我對話或說是個體與書的對話,這種對話方式是一種安靜的自我喚醒,它使人沉浸於故事與思想之中,這種安靜的交流方式具有一定“自我侷限”。如果要進一步拓展人的閱讀經驗,就需要人與人的交流,我將之理解為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把自己的閱讀經驗與他人分享,也獲得更多他人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心靈的流動中,思想的碰撞中產生新的感悟。在1+1讀書俱樂部的每一次月談會上,我都能深刻地感受到“生命在場”的真實和閱讀分享的美好。親子閱讀活動如此,如果兒童的閱讀活動缺少了人的交流,我以為這種閱讀是不完整的。孩子閱讀完了繪本,要讓孩子進行復述,這並不是要求孩子一字一句的複述,而是用自己的語言和經驗來複述故事,理解故事,這樣才能內化為真正的個體經驗。這種複述即是一種表現,表現“我存在”,真實的存在,

閱讀教育隨筆7

讓小朋友自主閱讀,這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模式。但是對於中班剛開始如何更好地推動這種方法,也確實值得我們來思考。以下就是我碰到的問題:一天又到了圖書閱讀時間,幼兒正在自主閱讀。突然,仔仔(一個幼兒的小名)急衝衝地跑過來說:“戴老師,拉拉搶我的書本。”當時的我馬上就過去看拉拉,只見他還笑眯眯地拿著小書準備要看,問他為什麼要搶書?自己不是有本小書嗎?他一見我就說:“這本書不好看,這本好。”於是我又說道:“好看的書要大家一起看,但是這本小書本來是仔仔的,你不能去搶,這個行為不好看,還給仔仔。”邊說邊把拉拉手裡的小書拿過來給了仔仔。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當時的我並不在意。直至在類似的自主閱讀時,這種情況時而發生,也有許多幼兒來我地方告狀,誰搶了我的書。讓我想到為什麼他們會這樣,而且有些幼兒是教育過之後還是存在這種問題,我知道也許是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後來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篇有關幼兒搶玩具的案例及原因,想到也許在閱讀時幼兒搶書也是類似的原因:

1、自我中心化。從幼兒心理發展特點來說,1歲半到3歲的孩子都是從自己的感受與需要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自己需要的物品都是自己的,不會想到別人的感受,也就是不會移情。

2、具體化的思維,他們在搶玩具時只關注到自己要的書本,就是直接採取行動,就是搶。

3、語言能力的有限性,對於中班的年齡,幼兒的語言發展有限,不會適當的表達,而是直接的行動。

4、交往策略的缺失,對於中班的幼兒更多的是模仿,且缺少相應的.社會交往技能。也許他們的搶書只是他們想交新朋友的一種方式。對於查詢到的原因,讓我回憶那些例子,確實符合他們的行為與想法。

但是這個案例又如何解決,也許才是有價值的探討點。翻閱《指南》,看到社會領域裡目標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裡的教育建議中有一句說到:“當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或衝突時,指導他嘗試用協商、交換、輪流玩、合作等方式解決衝突。”這給了我一些靈感,也許今後碰到相關的問題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教育也許會更適合。

1、輪流看。在以上案例中,對於拉拉,教師要協助他先理解這個行為的不正確,接著在教他方法去仔仔地方拿書。可以建議拉拉觀察仔仔,看他什麼時候看完,露出不想看的痕跡或可以耐心的等待幾分鐘,在去拿書,也許成功率高。

2、交換,讓拉拉學會適當的等價交換,拿仔仔比較感興趣的東西去換他手裡的小書,成功率也高。

3、協商,讓拉拉會禮貌性的去表達自己的意願,我可以看你手裡的書嗎或我們一起看好嗎?這個辦法一般的幼兒都會接受(嘗試過幾次)。或者可以說下次我帶來好玩的玩具給你玩,今天你借我下這本書。讓幼兒透過這些方法來解決閱讀中的衝突,也許會好些。

總之,教師要學會思考什麼知識和技巧給了幼兒之後,他們可以在做“平行相關”的同時又能做“垂直相關”,這樣的方法才是更好得給幼兒帶來益處。

閱讀教育隨筆8

六一排練緊張進行中,剛開始排節目的時候,會有一部分幼兒因暫時沒有排練而去閱讀區看書。我們班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被父母寵溺著,所以有了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的壞習慣,經常會出現搶書的事情。

一天中午,有小部分小朋友吃完飯,得到老師的允許後去了閱讀區看書,只見軒軒過去對洋洋說:“你這本書可以借我看看嗎?”洋洋很大方的將書借給了他。可是過了一會兒,軒軒還是沒有將書還給洋洋。於是洋洋過去要:“你把書還給我!”“我還沒看好!”於是一場搶書大戰就開始了,兩個人誰都不讓,眼看一本書就要破了,於是洋洋過來對我說了這件事,我瞭解了情況後,對軒軒說:“你想看這本書的話可以和小朋友商量一起看,如果你們兩個人再搶下去的話,這本書就破了,以後誰都看不了了。”聽了我的話,兩個小夥伴才放下了書。

這類搶書情況時常會放生,每個孩子都不願意退讓。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請孩子一起監督。如果發現書本有破的地方及時告訴老師。老師利用區域活動時間請孩子一起動手來修補書本,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認識到保護書的重要性,而且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閱讀教育隨筆9

近日,我參加了金橋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活動,和家長們一起觀摩了馮老師的一個大班繪本閱讀活動《買夢》,然後馮老師與家長進行了互動交流,進一步和家長闡述了孩子閱讀的重要性,並非常注重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得到了廣大家長的好評與支援。

的確,閱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現代社會生活中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基礎。孩子閱讀可以發展其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3—8歲是一個人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孩子需要養成閱讀的習慣,儘管他們還不完全識字,但是各種圖文並茂的書,能夠讓孩子與書對話。孩子閱讀可以是讀書也可以是聽故事、看戲,甚至觀察人的表情行為,孩子在圖畫書中閱讀的不僅有童話故事,而且有兒歌、童謠,這樣可使孩子接觸到語文的多元風貌。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需要老師家長的正確引導與溫暖陪伴,培養孩子早期閱讀能力,是給孩子最好的人生髮展的精神食糧。

馮老師每天組織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鼓勵孩子每天閱讀;並增添部分經典繪本,帶領孩子進行早期閱讀的集體活動。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安靜讀書、一頁一頁翻著看、愛護圖書、每天閱讀等;在交流中積極發動家長,把孩子家裡的好書帶到幼兒園來與同伴分享;圖書要豐富,爭取人手一本,並在豐富班級圖書的同時,實現班級間的圖書漂流,擴大閱讀面;透過“小手拉大手”家庭閱讀活動,建設“書香家庭”。

家長們聽了後產生了很大的共鳴,在現場還進行了親子閱讀情況的調查,調查表明這個班內的家長自孩子讀小班時就開始重視親子閱讀,三年來,親子閱讀給了家長不小的驚喜:他們發現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並且孩子的眼界也開闊了,透過閱讀還懂得了許多的道理。 “親子閱讀”,不僅僅只是讀書,它還是一種溝通方式,在閱讀過程中增進了家長與孩子的感情,使孩子的心靈得到了更多的關愛,讓孩子享受了到讀書的樂趣。 因此對於親子閱讀活動,家長們都非常贊同和支援!

是啊,閱讀為大家點亮了一盞智慧明燈,讓我們和孩子攜手一起共同成長、共同豐富自己,讓這盞智慧明燈照亮孩子們的心田和他們前進的道路,指引他們健康的成長!

閱讀教育隨筆10

閱讀讓孩子更快樂偉大的戲劇學家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天空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也常說孩子們要是沒有寶貝書,就好像生命中沒有愛的溫暖。

於是我和我們班的孩子一起創設了一個充滿書香氛圍的“樂書吧”!裡面投放的寶貝書全是家長與孩子們一起精心挑選,製作的!樂樂是個害羞靦腆的小姑娘,她有著很強的語言表述能力,只是不能很大膽地在別人面前表現。 這一天,樂樂來到樂書吧,她一眼就看到了樂書吧裡“每日推薦”上放著的那本曾在我班上獲得一等獎的親子自制書——《美麗的春天》。她興奮地舉著,企圖想吸引其他的孩子,可遺憾的是,沒有小朋友注意到她,她顯得有點失落,三下兩下地翻了翻,轉身想離開……看到這,我快速地走過去,拿起那本書,一驚一詐地說道:“呀,這本書在這呀,太好啦!”也許是我誇張的聲音吸引了她,樂樂轉過身來,小聲地問道:“老師,你也喜歡看這本書嗎?”“是呀,這本書多好看呀,樂樂,你想和我一起看麼?”樂樂點了點頭,乖巧地在我身邊坐了下來,閱讀的時候,我不斷地用語言引導著樂樂,慢慢地樂樂開講了,看著她專注的樣子,我突然想到,為什麼不給樂樂創設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呢?於是她閱讀完後,我誇張地鼓了鼓掌“樂樂,你太棒了,真好聽!”沒想到我的掌聲真的吸引了許多的小朋友,他們紛紛圍了上來“老師,你們在幹嘛呀,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呀……”我故作神秘地說道:“樂樂給我講了個很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吧,那就讓樂樂給你們講吧”聽到這,小朋友把樂樂圍了個水洩不通,紛紛纏著樂樂,“樂樂,你給我們講講吧,對呀對呀,給我們講講吧”這時我也適時地參與進去“樂樂來一個,樂樂來一個”看著小朋友熱情,著急的樣子,樂樂顯得有點手足無措,驚慌地看著我,我微笑地看著她,“樂樂你行的,記住聲音大一點就會更棒的!”看著我肯定的目光,樂樂開講了,這一次她講得更好了:美麗的春天到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了出來,柳樹也長出了嫩芽,美麗的花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看著樂樂神采飛揚,和小朋友們專注的樣子,我不禁為自己的小計策成功,而由衷地笑了,透過這件事,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今後在引導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及時地捕捉每一個教育契機,更應該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讓孩子想說,敢說,大膽說,喜歡說和及時得到應答的環境。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我一直在努力著!

閱讀教育隨筆11

時間過得很快,一學期的課程很快就結束了,暑假也快到了。暑假裡,我讀了老師推薦的好書。這本書叫《愛的教育》,是一百多年前義大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阿米庫斯寫的。

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每月範例》中的《馬里奧的微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非常感人。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12歲的義大利男孩馬里奧登上一艘開往馬耳他島的巨輪。在船上,馬里奧遇到了一個好夥伴。這個女孩和馬里奧差不多大,但比馬里奧高一點。聊過之後,馬里奧知道這個女孩的名字叫克里特爾。像他一樣,她失去了父母,來到了親戚家。深夜,一場可怕的暴風雨來臨了。甲板上的一切都被沖走了。船底經不起暴風雨。它壞了。水湧進來,船就要沉了。乘客們都驚慌失措,跑到甲板上大聲哭泣。

一半的乘客跳上準備好的船,但只有一艘船,船上擠滿了人。只有足夠的空間再容納一個孩子,克里特爾和馬里奧都想繼續。在這個關鍵時刻,看到船離船越來越遠,馬里奧給了女孩機會,女孩跳進船裡得救了。船就要沉了,但是馬里奧面對死亡依然平靜而快樂。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非常感動。我認為我們都應該向年輕的馬里奧學習。我們應該學習馬里奧的性格,願意為他人犧牲,在危險面前保持冷靜和堅強。

閱讀教育隨筆12

題記:沒紀律的語言嘮叨細碎的事,我的教育詩記!

今天讀了兩首關於“車”的兒歌,童聲清脆,整齊劃一,震耳欲聾,可愛的冒泡,我在一張張小嘴巴旁邊矗立著,偶爾來幾個小動作,很享受這種感覺,惹得小不點們也蠢蠢欲動,想動就動吧,是要培養靜氣,但不要小手小腳套上鐐銬。

《拉車》

小貓拉車,

老鼠不坐。

黃鼠狼拉車,

小雞不坐。

灰狼拉車,

山羊不坐。

老虎拉車,

誰也不坐。

《過山車》

上天了

入地了

騰雲了

駕霧了

過山車

下山了

我變成

流星了。

瞧瞧,兒歌童謠呀,整齊的韻律,短煉的句式,簡單的情感,對小孩子吸引力是斐然的,眉眼、手腳、聲音傳達的都是快樂。

突然有了靈感,上禮拜讀了秋雨兒童詩,前天動植物,我們認識了《魚兒》、《蝴蝶》、《石榴》,今天是關於“車”的可愛兒歌,贈給孩子五首小詩,家長很興奮地回贈便條,幸福啊幸福,接下來……?摸索吧!

蛻掉蛹衣

昨天重讀《孤獨的烏鴉》,效果不盡人意,新鮮感一過,有些孩子開始交頭接耳,而我這次才真正開始透過文字表達引領他們走進小烏鴉的內心世界。嗡嗡聲漸漸浩蕩起來,講桌是輕易不能敲的,我儘量剋制。用眼神秒殺眼神,那麼多個左顧右盼,很難。這時,我停下,合上書,定住神,雙唇緊閉,用筆直的站姿說話,一分鐘、二分鐘,聲音漸漸小了,惶恐的、警覺的、尷尬的小臉小手小腳一個接一個放正,三分鐘,肅穆,鴉雀無聲。

“咱班只要一個字……”

“靜……”震耳欲聾!

“知道就好!”嚴肅的眼神掃著教室每個角落。教師這時做的就是沉住氣,以靜制靜。

下課還是揪著亓子辰、李成龍到了辦公室,拼音拼讀老大難啊,我有點力不從心地進行補差,即便蘇大師說讓後進孩子進步的方法是閱讀再閱讀……拼音,還是抓牢了好(考試要用),想出格先入格。

語文,有時讓我很掙扎,在大量閱讀被很多人嚐到甜頭之時,很多人率先示範把閱讀課程做出成果之時,我還半是海水半是火焰地在考核、成績與人性的矛盾中戳戳前行。幾十分鐘從飛濺的唾沫星中悄然而逝,深深的責怪、可惜之感襲上心頭,領孩子真正走進閱讀,我的意識強烈,行動漸進,還需要真正放下包袱,做一個……?

閱讀教育隨筆13

西漢文學家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回顧三年執教路程,一路崎嶇,出現過無數次的迷茫、無助、失落和困惑。很多時候,都是書籍給了我莫大的幫助,它就像一盞燈為我指明瞭路途的方向;就像一位人生導師幫我分析解惑;就像一位老朋友給我擁抱鼓舞。在閱讀過程中,我在成長著,也在進步著。

我愛閱讀的習慣,也漸漸的影響著我的學生。隨著我校開展的“晨誦、午讀、暮醒”活動,越來越多的學生自覺的加入到讀書行列。就我班來講,透過讀書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閱讀豐富學生知識,開拓學生視野。拿今天的數學課來說,在上《用字母表示數》時,班上有學生知道人類為什麼在月球上跳著走路這類科普知識,有人知道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這類歷史知識,有人知道字母的演變過程等。其次,閱讀可以改善人心,培養文雅和仁愛的品質。我班男生人數幾乎是女生人數的三倍,並且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學生心理複雜。

班上以前常出現吵架,因小摩擦打架情況,學生性格很犟 ,不愛包容他人,不愛承認錯誤等。處理這些情況,有時我也身心懼疲,雖然開有品德教育課,可總覺得缺少點兒什麼鮮活的東西。自從我和《第56號教師的奇蹟》及《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結緣,處理這些問題開始有 了很多對症的辦法,開始不再很頭疼了。而今年部分學生透過閱讀《做最好的自己》系列叢書,開始懂得自強、自信、自立、誠信、奉獻、友愛、互助、感恩等美德。他們內心開始發生變化,願意去包容他人,幫助他人,外部也表現出謙虛有禮,慢慢的今年的摩擦減少了,班級也和諧不少。最後,閱讀給孩子打開了一扇想象的天窗,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取材,使孩子們對寫作產生了信心。學生寫不再是千篇一律,提筆嘆氣,不知所措。現在他們有的學生的我每讀起來都是一種享受;有的學生的開始出現自己獨有的特色;有的學生可以在紙上寫下隻言片語了。可以說學生在作文上取得的進步,功勞都源自於他們在平時的點滴閱讀中。

閱讀使人聰慧,閱讀使人明理,閱讀使人儒雅,閱讀使人寫作變得簡單,閱讀使人生更加豐富。閱讀,只為遇見更好的自己。

閱讀教育隨筆14

偉大的戲劇學家莎士比亞說過: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天空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也常說孩子們要是沒有寶貝書,就好像生命中沒有愛的溫暖。

於是我和我們班的孩子一起創設了一個充滿書香氛圍的“樂書吧”!裡面投放的寶貝書全是家長與孩子們一起精心挑選,製作的!

樂樂是個害羞靦腆的小姑娘,她有著很強的語言表述能力,只是不能很大膽地在別人面前表現。

這一天,樂樂來到樂書吧,她一眼就看到了樂書吧裡“每日推薦”上放著的那本曾在我班上獲得一等獎的親子自制書--《美麗的春天》。她興奮地舉著,企圖想吸引其他的孩子,可遺憾的是,沒有小朋友注意到她,她顯得有點失落,三下兩下地翻了翻,轉身想離開……看到這,我快速地走過去,拿起那本書,一驚一詐地說道:“呀,這本書在這呀,太好啦!”也許是我誇張的聲音吸引了她,樂樂轉過身來,小聲地問道:“老師,你也喜歡看這本書嗎?”“是呀,這本書多好看呀,樂樂,你想和我一起看麼?”樂樂點了點頭,乖巧地在我身邊坐了下來,閱讀的時候,我不斷地用語言引導著樂樂,慢慢地樂樂開講了,看著她專注的樣子,我突然想到,為什麼不給樂樂創設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呢?於是她閱讀完後,我誇張地鼓了鼓掌“樂樂,你太棒了,真好聽!”沒想到我的掌聲真的吸引了許多的小朋友,他們紛紛圍了上來“老師,你們在幹嘛呀,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呀……”我故作神秘地說道:“樂樂給我講了個很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吧,那就讓樂樂給你們講吧”聽到這,小朋友把樂樂圍了個水洩不通,紛紛纏著樂樂,“樂樂,你給我們講講吧,對呀對呀,給我們講講吧”這時我也適時地參與進去“樂樂來一個,樂樂來一個”看著小朋友熱情,著急的樣子,樂樂顯得有點手足無措,驚慌地看著我,我微笑地看著她,“樂樂你行的,記住聲音大一點就會更棒的!”看著我肯定的目光,樂樂開講了,這一次她講得更好了:美麗的春天到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了出來,柳樹也長出了嫩芽,美麗的花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

看著樂樂神采飛揚,和小朋友們專注的樣子,我不禁為自己的小計策成功,而由衷地笑了,透過這件事,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今後在引導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不僅要及時地捕捉每一個教育契機,更應該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讓孩子想說,敢說,大膽說,喜歡說和及時得到應答的環境。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我一直在努力著!

閱讀教育隨筆15

教師引導孩子閱讀是目的性很強,孩子參與度很高,許多孩子能夠在簡短的遊戲時間裡學到大量知識,我們採取與日常的主題活動結合的方式挖掘集體識字主題活動和集體活動,開展活動:

如我們在閱讀主題活動——《聰明的阿凡提》時,老師引導幼兒一起拿起書本,用正確的姿勢看書,組織幼兒一起認讀故事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然後大家一起跟著老師念故事,不會念的可以跟著大家邊聽邊。在集體閱讀活動中,教師充當了領讀者的角色,並結合討論,觀察,讓幼兒自己閱讀、觀察畫面中,自主發現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一起交流。

強調教師的作用和集體閱讀的重要是不是過於小學化呢,我認為不是:一是要把握好活動的時間,一般不要超過15分鐘為宜,其次是把握活動的組織策略,教師的要把自己定位為領讀者,不要強制幼兒閱讀,可以允許部分幼兒在不感興趣的情況下不參與到活動中,在講課方式上要生動並有一些短小的遊戲,如:找字遊戲——讓孩子在閱讀完材料後,教師給出幾個文中經常出現的字,讓孩子在書上尋找,找到後畫個圈或者教師給給予獎勵,這些都是很受孩子們喜愛的小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