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梳理多彩的消費評課稿

梳理多彩的消費評課稿

今天上午我又聽了師傅的一堂課,課題的內容是《經濟生活》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工作以來,我聽師傅的專題報告、評課有很多次,聽他上課的次數其實並不多。師傅在做專題報告或者給別人評課的時候,可以用專業、深刻、細膩來形容。而聽師傅上課,總讓我有一種很放鬆、很舒服的感覺,一點都沒有那種政治理論的壓迫感和枯燥味,甚至有某些時段,我都感覺自己不是在聽政治課,似乎有點像在聽語文課,詩意盎然,唯美浪漫;又好像在聽歷史課,旁徵博引,引人入勝;甚至還像在聽心理輔導課,諄諄教誨,潤澤心靈。當你以為他有些跑題時,卻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個巧設的包袱,讓你的思緒不斷地出去又回來,出去又回來,但是思想始終集中在所要表達的主旨上,即形散神不散。

今天的課,依舊體現了師傅一貫的風格。我覺得,平緩沉穩的課程推進是其低調淳樸的性格使然;信手拈來又恰如其分的內容處理是其多年的積累沉澱;真摯浪漫的抒情寫意是他天生的文人風骨。這樣的課,師傅竟然叫我提意見,找找茬,我才疏學淺,覺得非常為難,真是有點雞蛋裡面挑骨頭了。(嘿嘿)

我是個感性多於理性的人,也是個真實的人。所以,我就淺薄地談談我的一些感性認識。關於這課堂的總體印象,我聽著覺得不枯燥,很輕鬆,有感動。

一、為什麼說不枯燥?我想這跟選題有很大的關係,張老師的選題是跟老百姓生活聯絡緊密的“衣、食、住、行”中的“住”,即房子。現在的百姓生活,“衣、食、行”基本都無憂了,但想要真正實現安居,還是個很大的問題,而且這樣的問題不僅跟學生的家庭、父母有關,跟他自身也有很大的利益關係。都說要把課堂和實際聯絡起來,但選擇聯絡什麼樣的實際,聯絡的實際是不是最恰當的,它能不能有效串聯起課堂教學?它能不能引發學生的情緒共鳴?這需要認真研究。教育教學不能遠離現在年輕人的生活,作為老師,我們要想辦法去發現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關注點。

二、為什麼說很輕鬆?這可能跟張老師的師生對話的內容和形式有很大的關係。師生對話是透過問題的創設來實現的。張老師的問題問的都比較有特點,比方說匯入,是叫學生利用“貨幣”、“價格”和“消費”來造句,很新穎,而且實現了前後知識的串聯。還有像“你家房子是什麼時候買的'?”“當時的價格多少?”“你們家住的小區現在房價大概多少?”等等,跟我們常規接觸和理解的問題有很大的不同,很少有純理論性的、長時間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都是談話式的、引導式的和逐漸生成的,學生在回答的時候不會有很大的理論困擾和焦慮,很自然、很親切、很真實,也很有效。不僅是對話,張老師說話的風格也是和風細雨,而不是疾風驟雨,你總是看見他不緊不慢、不急不躁地在那講課的,所以你不會有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壓力,就像是一位長者在和你交心,聊天,聊完之後,醍醐灌頂。潤物細無聲,說的就是這個吧。

三、為什麼說有感動?房價那麼高,收入那麼低,壓力那麼大,年輕人怎麼辦?張老師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學生們,只要勤勤懇懇,努力工作,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房子也會有的,再苦的時候也要保持微笑。特別是最後在講理智消費原則的時候,我們到底應該需要什麼樣的房子?房子是家,可以遮風避雨,房子不是越大越好,只要有愛,再小的“窩”也是家,這才是我們要追尋的幸福。